|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 > 正文
為什么我們當時要這么早的到中國去?因為我們看到了一個趨勢,在20年當中,中國的產業在吸收和引進來,中國甚至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外資吸收國之一,同時我們也了解到90年到2000年的時候瑞典負責貿易和投資部門進行的市場調研,我們認為一個新的世界當中我們要了解中國到底能不能夠準備好全球的對外投資者,我們的研究結果其實和中國自己國內的政策也就是說走出去的國策是吻合的,2001年中國成為了WTO的成員,中國已經正在朝著中國的新興機制向世界投資的國家方向在發展。
同時我們另外得出結論,我們知道中國的企業更多是機遇本地化的市場,是本地化的企業,他們的戰略還沒有非常的國際化,所以我們應該到中國來幫助中國企業,使他們的對外投資成為現實。
本著這樣的想法我給大家看一些數字。我們在02年的時候建立了在中國的機構,當時中國是正處在全球對外投資的起步階段,在過去的5到6年當中,這些數字每年都有非常大的進展,甚至是翻了一番,甚至更多。在2007年的時候中國整個對外投資已經達到了186億美元,可能也會有更大的增長,所以其實中國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投資最大的前10個城市之一了,現在面臨的金融危機我想中國可能會成為五家對外投資國之一,我們作為投資促進的機構在瑞典我們覺得當時來中國是對的,而且也是非常棒的戰略決策,在中國有三個戰略代表處,我們希望在覆蓋在中國有80%的未來對外投資潛力的地區,同時我們也希望在中國的服務會進行進一步的整合,真正滿足中國對外投資的需求,我們希望不做太多的營銷工作,但卻多做一些銷售工作,幫助中國更好的了解對外投資,提供一條龍的服務。
在未來的五年內,由于我們的正確的推銷的戰略以及我們非常深入的實踐的做法,我們幫助了很多投資者找到了在瑞典的投資機會,幫助他們能夠在瑞士安家落戶,告訴他們在投資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比如招工的問題,如何啟動他們的運作問題等等,基于這種實踐的服務我想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在過去的四五年當中,我們在中國的代表處的工作已經使得128家中國的企業到瑞典去投資了,當然了絕大多數是中小型的民營的企業。
另外再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中國對于瑞典投資的企業,是哪些行業呢?第一是高科技的行業,比如說ICT行業、汽車、生命醫學、生命科學,包括大中小學的科學的企業都有了,包括國有和民營的,他們對瑞典投資的方式主要是對于研發的投資,比如像華為、中興等等,他們對于研發方面的投資。第二類占了大概所算的投資6%,就是民營企業,他們絕大多數認為瑞典是進入北歐的港口,包括進入整個歐盟市場的門戶,這些企業在瑞典成立了銷售中心、銷售代表、合資企業等等,我們目前大概已經有五六十家這類的企業,與此同時我們還有一些大型的戰略性的投資,絕大多數大型的國企,他們到瑞典來是戰略的角度,比如環保方面、清潔、能源領域等等,比如國家最大的中國電網在瑞典有一個能源項目。第四類的投資我認為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與經濟非常發達的省份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幫助他們在瑞典建立代表處,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與他們進行互動,比如上海、江蘇省他們都在瑞典成立了代表處。
因為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如果他們每一天在瑞典進行運營的話他們都希望找到幫助他們所代表的城市,找到促進投資和貿易的方法,我們也希望擴大投資機制和影響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