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歷經曲折而不衰的紅頭船商幫
場地:四合院西廂房共三開間五幅展板
正門橫梁懸掛饒宗頤教授題匾“紅頭船商人”
左右兩邊橫梁各懸掛陳偉南先生題匾“過風頂月”和“逐海門潮”(匾牌均為淡黃本色木材,淺雕墨綠字樣)
展廳中間擺放紅頭船模型(長120公分 三桅桿 加透明罩 底座高80公分)
展板一
1/2版面 (以《世界潮商叢書》封面為背景)
前言
潮商是繼晉商、徽商之后,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著名商幫。潮商雖然從來沒有像晉商、徽商那樣“稱霸”過中國商業,但在世界商業史上,潮商的光芒卻要耀眼得多。
潮商在波濤洶涌的海洋中起步,早在元明時期,就開始了艱苦的海販事業。清雍正之后,紅頭船商幫逐步形成,“來往東西洋,經營南北行”,培育了團結合力,眼光開闊,敢于冒險,誠信經營的商人品格,艱苦創下賴以發展的基礎。
潮商在大量海外移民中崛起,足跡遍及東南亞,艱苦創業,惠澤當地,勇于競爭,依托東南亞潮人社會的經貿網絡,長期掌控著“汕-香-暹-叻國際貿易圈”,形成以泰國為中心的近代潮人商幫。
二次世界大戰后,潮商對香港的國際貿易自由港地位情有獨鐘,紛至沓來。學習吸收,開辦實業,積極把企業做大做強,實現了家族企業的多元化和國際化,造就了以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為代表的一代現代潮商,躍入國際經濟主流。
潮商在印支戰亂期間遭受劫難,被迫流離,遍及歐、美、澳等地。在陌生的環境中再次艱苦創業,重新崛起,使潮商的足跡擴展到全球。
潮商在改革開放中走出本土,抓住機遇,闖珠三角,入滬寧杭,挺進中原,涌現出黃光裕、朱孟依等一批前途無量的潮商后生。
與其他著名商幫相比,潮商歷經曲折而不衰,潮商的影響稱得上是世界性的。
1/2版面(以中國沿海及東亞、東南亞地國為背景)
1、從海販中艱難起步
潮州人航海歷史悠久,唐宋時代,福建-潮州-廣州航道成為潮州與外部世界聯系的主要通道,
潮州通往南海西部的西洋航線在唐代已經存在。
通往日本的航路也至少在宋代已經開通,宋代潮州窯生產瓷器已經開始輸入日本。
清代的潮州海上交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西南行,自南澳取西南方向,借助東北季風,經南海諸島(長江石塘)再西南行,可抵馬來半島與新加坡(即馬辰);一條是東北行,經福建、江浙而直達天津。
2、紅頭船貿易的興起
自清雍、乾年間起,環中國海域開始涌現出大批紅頭船。紅頭船不僅頻繁出沒于閩、粵各港,而且北至杭州灣、長江口和膠州灣,活躍于蘇松乍浦乃至天津;又南下東南亞各地,遠在安南、暹羅、爪哇、星洲等地港口,也活躍著一只只紅頭雞目的紅頭船。
展板二
3、早期的東南亞潮州移民
潮人移民海外歷史悠久。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放海禁,雍正初年(1723年)又有潮州紅頭船出現,當潮州紅頭船商人乘坐紅頭船渡海貿易,重新開通與東南亞交通時,大批潮州貧民也搭乘紅頭船,蜂擁前往東南亞謀生,潮州才逐漸形成大規模向東南亞移民的高潮。
4、近代泰國潮商的興起
潮州移民具有強烈的商業意識,他們不甘于人后,稍有資金往往開始自己的小本生意,謀獨立之發展。暹羅潮人一直在暹羅對外貿易中居于重要地位,近代大批潮汕移民來到暹羅后,往往也在同鄉僑民的引領下,圍繞暹羅進出口貿易從事商業活動,特別是圍繞米谷生產與貿易從事商業活動,從事大米的收購、加工、包裝、運輸等業務。
在近代暹羅經濟與進出口貿易的大發展過程中,興起了近代強大的潮商群體。
近代泰國潮商巨子,以其成長過程而言,大約可以分為三種商人:一種是由苦力而來的商人;一種是從小商販、小店員而來的商人;一種是由紅頭船商人轉化而來的商人。每一種泰國潮商巨子的興起,都有其獨特的奮斗史。
由苦力而成為近代海外潮商巨子,以蟻光炎最為典型。
早期從小商販、小店員崛起的潮商巨富,有高楚香等人。在后起的近代潮商中,又有許多人從小商販、小店員做起,赤手空拳奮斗成為百萬富翁者,如鄭子彬、謝慧如、謝易初、陳弼臣等人。
在近代海外潮商巨子中,也可以看到一個由紅頭船商人轉化而來的近代潮商家族,這就是陳黌利家族。其家族發家史也體現了近代潮商不斷創業、不斷追求發展的奮斗精神。
5、以暹羅潮商為中心的汕-香-暹-叻國際貿易圈
近代汕一香一暹一叻國際貿易以暹羅大米為大宗,暹羅米業可以說是汕—香—暹一叻國際貿易的源頭性行業,面對著西方商人的強有力競爭,近代潮商奮起直追,暹羅潮商也競相建立以機器為動力的新型碾米廠,鞏固了潮商在暹羅米業的壟斷地位。同時,為了免遭外國商人利用近代輪船操縱汕、香、暹、叻國際貿易,潮商也紛紛投資開設船務公司,參與新加坡、香港與中國的國際船運線競爭。從而也保證潮商在以大米為貿易大宗的汕一香—暹一叻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前后達四十余年。
隨著香港轉口貿易地位的確立,汕一香—暹—叻國際貿易圈在傳統中暹貿易基礎上有所發展,囊括了大部分中國與東南亞貿易,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國際意義的地區商業貿易圈!
6、二戰后東南亞潮商的復興與發展
二戰以前的泰國潮商長期集中于中暹貿易領域,汕-香-暹-叻國際貿易是其生命線,50年代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封鎖,汕-香-暹-叻國際貿易圈斷裂。隨著戰后泰國農業的發展,特別是60年代泰國政府推進泰國工業化建設,泰國逐步發展有泰國特色的農業與工業經濟,這又給泰國潮商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空間。于是,泰國潮商巨子紛紛由進出口貿易轉向國內經濟建設,投資于泰國工商業各個領域,走向多元化經營,成功地實現了由戰前貿易商人到現代工商業實業家的轉型,成為推動泰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戰后的潮商經濟,發展最快、實力最為雄厚的行業是潮商的金融信托保險業。
80年代以后,隨著泰國經濟已經獲得初步發展,房地產市場需求旺盛,泰國地產業迅猛發展,也成為泰國經濟的龍頭行業之一。不僅是一批手握重資的金融家率先插足地產業,也吸引大批其它領域的潮商涌至地產業。
現代泰國潮商已經涉及到金融保險信托、米業、木材業及土產業、進入口貿易、房地產建筑、紡織印染業、五金業、藥業、紙業、玻璃業、鋼鐵業、制造業、食品工業、酒業、服裝業等各個領域,為泰國工商經濟各個領域的領先者,成為泰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戰后的潮商也得到復興與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力量。
展板三
著名潮商人物
陳旭年 張弼士 鄭智勇 郭子彬
蟻光炎 鄭午樓 謝易初 廖寶珊
連瀛洲 陳弼臣 莊世平 謝慧如
林百欣 陳偉南 李嘉誠 林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