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8上海陸家嘴金融博覽會 > 正文
2008年9月19日-20日,由上海浦東新區金融服務辦公室、上,F代服務業聯合會、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上海市證券同業公會、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上海市國際服務貿易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2008上海陸家嘴金融博覽會第五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在上海浦東展覽館舉行。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CCMP亞洲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趙元軍的演講實錄。
主持人 黃大偉:感謝熊芬女士的演講。接下來有請CCMP亞洲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趙元軍先生。
趙元軍:大會給我的題是講產業政策。我用10分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跟想法。在講之前,我先說一下CCMP的背景。CCMP成立于1999年,第一筆基金是11億美金。2005年是第二支基金,16億美金。到目前為止,全球范圍內我們有375個項目,超過100億美金。我們的管理團隊很多來自于企業,有資深的管理經驗,所以我們一般等待很長時間。協助企業家提升企業的管理或者推進全球化的進程。
產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我以前在中國進行中小企業投資并購的活動中發現,作為一個產業投資者我們外資比較看重中國企業渠道上的優勢、技術品牌上的優勢。中國看外資企業更多的是看看他們的技術。當產業投資者進入中國投資的時候,對日常工作會進行管理。而財富投資者,基本只會在董事會、策略之間協助企業的一系列改造。這是兩者的一個非常大區別。中國企業吸引投資者的時候,吸引投資者就需要多方面的協調,作為財富投資者你得到資本,但有些方面還是要聽他的話。如果不能形成共識,今后會形成比較大的問題。
當產業投資者到中國看一個中國企業的時候信息上有很多不對稱。業務開發的團隊,對中國企業的管理團隊、市場、產品、未來的優勢有相當多的了解。很多中國企業,可能他知道這個跨國公司的技術,但更深層次的企業核心并不是很了解。正是因為信息不對稱,談判的過程中很順利,但一旦幾年以后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可能外國公司不能達到中國企業的期望值。中國的企業在跟外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不光是對自己財務狀況、經營策略進行包裝,這樣更容易跟外資企業達成一個非常好的了解。而且中國企業的經營策略,經常是由一個人決定,這在融資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
中國企業、民營企業走出中國,在對外部進行并購的過程中我想提幾個方面的建議。上還有家上市公司,他去國外并購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中國企業往往想并購的都是以前的合作伙伴或者行業中的佼佼者。而國外在并給中國企業的時候事先都會做深入的調查。這個中間出現的問題就是,有些企業家到國外并購,并沒有對企業進行很多的了解。對很多企業的盈利特點,包括它的經銷商、特點、口碑并不是很清楚。你會有一天突然發現,這個企業經營狀況實際并不好。中國企業跟財務顧問公司、基金公司可以更多的合作,以減少境外并購的風險。中國企業借助一個外資基金在海外進行并購,實際無形之中你可以很快使用到專業的技巧、技術。不光是價格談判上有很大的優勢,在今后的交易結構,甚至交易執行、執行以后的整合,都是很有優勢的。因為文化上的差異,中國和歐洲的企業整合方面的成本是相當高的。像歐洲企業的報價,比其他很多國家都要高,一個原因他覺得和中國企業整合的成本非常高,其有就是政治文化因素,還包括媒體上的宣傳。在做的過程中,國外企業比較善于使用基金的優勢,人力上的優勢。在荷蘭一家公司以前是我們的并購對象,自己跑到意大利買個一個企業,結果由于缺少并購經驗,協議上出現了問題,造成了現在雙方訴訟的局面,這個案子到現在還沒有結束。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會后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