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綱:老年市場是一個地域的市場(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 14:18 新浪財經
2008年5月20日,2008中國養老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直播了本次論壇。上圖為城市經營與區域發展戰略專家王志綱發言。(來源:新浪財經 陳鑫攝) 新浪財經訊 2008年5月20日,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親和源老年生活形態研究中心、創業未來傳媒機構承辦的2008中國養老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幸福養老 社會財富”。新浪財經直播了本次論壇。以下為城市經營與區域發展戰略專家王志綱發言。 王志綱:各位嘉賓,我這是匆匆忙忙趕過來的,作為親和源項目的參與者之一,我從我自己的角度談談對這個項目的看法。15年前當鄧小平第二次南巡的時候,在整個中國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市場化運動,我當時在中國的南方、廣東,就面臨著兩件比較大的戰略選擇,一個就是市場化的教育,針對的是孩子。一個就是市場化的養老,針對的是老人。當時有很多錢要雄心勃勃地說,一個是孩子,黑色浪潮,一個是銀發浪潮,是老人。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企業家雄心勃勃地探索政府以外的,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我就開始了兒童教育產業的探索。經過五年下來非常感慨,我們創作了中國民營第一家教育機構碧桂園,非常成功,學費從15萬漲到18萬,生源從100多,到了最鼎盛的時候是5000多,這個老板由此獲得了幾十億的現金,使他成為了中國的首富,就是碧桂園,大家可能都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人做了養老產業,最后的結果全部失敗。 當我們回過頭來來回顧這個事情的時候,大家就很感慨,為什么孩子的事業,市場空間如此大,為什么老人的事業操作起來特別難。后來人們就達成了一個共識,中國人看來還是養少不養老,這是一個共識。因為孩子是一個未來,是一個潛力。老人好像是過去人物,無所謂,但是我自己認為這個評段只是占了一半。這是什么問題呢?當一個國家剛剛從文保進入小康的時候,當少數人可以對自己的家庭進行安排的時候,往往就把家庭的重心放在未來,孩子的身上,而對老人顧不過來。而老人,經過幾千年的貧困和災難,使老人總覺得希望應該留給孩子,留給下一代,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所以能省就省,在我身上花什么錢呢。由此形成了一種倫理道德,這就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孩子的事業是朝陽事業,老人的事業成為夕陽產業。 幾十年過去了,當我們坐在這里討論老人事業的時候,我感慨萬千,我認為風水輪流轉,今天到我家,老人的事業成為朝陽的事業了,這也是親和源找到我,推動一下的時候,我非常樂意參與到這么一個過程。 在親和源的探索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幾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在今天的中國,伴隨老年化的到來,其實社會上已經具備了極大的財力來支撐這個老年產業。起碼有這么幾點。 第一點、我遇到很多成功的中青年企業家,三四十歲,或者是官員,他們在事業成功的同時,他們感到最大的痛苦或者是遺憾,就是要么是只欲養,情不在。就是說當他想養父母、有能力養父母的時候,但是他的父母不在了,這是他們最痛苦的地方之一。當他們養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由于他們忙著所謂的事業和掙錢,因此他們沒有顧及到,以為給一點錢就不錯了,其實當老人把這些孩子撫養大以后,就像一首歌唱的一樣“常回家看看”,他并不希望你給他金山銀山,而是親人的關懷。這一點往往是成功人士最難做到的。因此他們內心里面有一個呼喚,如果誰可以搭建這個平臺,讓我勤勞了一輩子的父母可以享受晚年,使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面跟他們相處,把我們的親情傳遞給他們,多少錢對我們來說都不是錢。這可能是很多老板內心的呼喚。 還有一個對我的啟發特別深,出動特別深,我的父親原來是老教育工作者,有一天早晨起來站不起來了,癱瘓了,從他癱瘓的那一天起到現在兩年時間,我基本上通過這兩年,花了200萬不說,光是這兩年時間我深深地理解到,我們國家的醫療體系、醫療系統根本沒有對老人特殊的服務和平臺,最后很多誤診產生,使他痛苦莫名,經受了很多的手術。但是一輩子沒有經受過的苦難,這兩年全部經受了。并不是別的,而是我們沒有這個體系、沒有這個品牌。是在這個背景下,我認為從天時,到地利、到人合都呼喚一個新的平臺崛起。就是我們中國有必要也有能力開始關愛老人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從溫暖的三亞,到海口,到北海,一直到昨天我剛剛過來的威海的銀灘,一種新型的房地產開始興起起來,是什么把他們支撐起來的?是老人。三亞當時這個地方房地產一直低迷,說要把房子炸掉,當他還沒有炸掉的時候,全社會的生產力集中到了三亞。所以我到這里可以看到很多的老人,有中國人、有歐洲人、非洲人等等的。他們個月從800塊到1000塊漲起來了。他們在那里載歌載舞。這說明什么問題呢?說明老人需要一個非常好的空間,老人的市場空間無限,所以最后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些溫暖的,條件比較好的,已經通過老年人的購買,直接拉動和推動了區域的發展。而三亞的成功啟發了沿海很多的城市,從北海到青島、到威海、到煙臺,凡是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都把老年居住社區自己的一種發展方向,而且獲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老年市場真是一個地域的市場,我說這話是什么意思呢?梁崇,第一、符合度太高,第二、精細度太高。第三是最難適合的一群人。但是從倫理道德來說 要關愛老人,但是要找到一種商業模式,使它可以可持續發展呢?光說能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這里面就是說光是企業的沖動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的配合,政策的搭配。那么這三者結合起來就會老年產業就會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但是適合這種條件的城市并不多,但是我認為上海是最具有這種條件的,第一、上海的老齡化是中國最嚴重的,第二、上海的社會特別是城市服務體系是中國最好的。第三、上海的國際化程度是最高的。也就是全世界的發達國家,當他們在關注中國的,可能首先關注的是上海這個平臺,他們都愿意把自己在全球成功的探索和經驗拿到中國來,而最好的落腳點就是上海。還有一套,上海市政府一直有這個愿望,也有這個實力,希望能夠推動社會的老年化事業,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親和源選擇了成為第一個嘗螃蟹的探索者。 這期間的甘苦很難理解。如果說做房地產、賣房子就相當于做一個房地產要花1分努力,但是要做老年事業可能需要100倍的努力。直到今天我們看到一個跟國際對接的親和源已經出現了。而且開始有國際的品牌在這里集聚,他們對老年人的服務、關愛將會在這里展現。 第三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對他們關注以后,特別是一批老人住到這里面真正嘗到老有所養的生活的時候,我相信開辟的這個模具會越來越好,會從上海走向南京、走向北京,走向中國的二級城市,走向更廣闊的城市。我們回想起來會覺得親和源會開辟一個時代。所以我們希望我們親和源的企業家走的更好、更遠、更有社會責任感,也希望國家能夠關注這個事業。它的成功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成功,而是一個城市的成功,也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的成功。謝謝大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