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手記:2008年博鰲亞洲論壇再盤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00:38 新浪財經
終于結束了。晚8點,媒體餐廳人流如織,不過大家都很放松。幾日里一直拼搶新聞的臺灣記者們也都在大聲說笑。趁著博鰲的熱乎氣沒過,我再稍微給您盤點一下。 盤點一:主打綠色環保牌的博鰲論壇 本屆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是“綠色亞洲:在變革中實現共贏”,論壇理事長拉莫斯在開幕大會上致辭時說,博鰲論壇要建立一個綠色亞洲,也就是一個綠色環保的大洲。 隨著亞洲經濟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環保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國際關注。在本次論壇上,帶著綠色標簽的分論壇共有三個,大概聽了幾個的感覺就是:中國企業家談環保有點空,而外國企業家就更注重細節一些。包括具體的能源名稱、技術都說得頭頭是道。 與之對應的是媒體對于論壇的親疏程度。總體說來,這三場論壇的人氣都不太旺,曝光率也不高。在中國,環保這課題還是個冷門,在許多地方甚至還停留在喊口號上(這一點看一些媒體的報道也可見一斑)。最近政府又有了一項環保舉措:在6月1日后,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盡管媒體對此報道鋪天蓋地,但我總覺得到了6月1日那天,超市還會是一場混亂。至于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那一條聽起來就更加蒼白無力了。 不過,畢竟博鰲亞洲論壇把環保這事拿出來當事談,國無遠慮必有近憂,說明至少有那么一批人已經開始對這件事重視了,這就很不容易。從贊助商發的手帕、裝資料的布袋到十國領導人的宣言,至少在形式上看來這是一次環保的盛會。 盤點二:胡蕭會成唯一亮點 每一年,博鰲論壇的嘉賓和議程基本相似,不過總有一兩個可以讓你記得的亮點。比如去年是比爾·蓋茨的到來,今年則是胡蕭會。因了這場會談,港臺不同政見、不同黨派的各路媒體匯聚博鰲,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媒體戰役。 其實自2003年以來,蕭萬長已有多次參加論壇的經驗:2003年11月,他首次出席論壇,并與溫家寶總理有短暫晤談;2004年4月,蕭萬長在論壇會晤了胡錦濤主席;2005年4月,蕭萬長會晤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07年4月20日,蕭萬長會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 雖然此前蕭說過重要的是內容,但臺灣媒體可不這么看。看看圓桌會議就知道了,開始前半個小時和結束后的半個小時,臺灣媒體都在扎堆堵截,而在開場后的1個小時內,卻聽者寥寥。其實仔細揣摩雙方的表情和細節,聽聽雙方在說什么,你就會知道這將是一場多么有歷史意義的會面了。 盤點三:兩岸三地媒體大比拼 此次論壇共有近700名記者參會,港臺記者更是史無前例的達到100多名。比較起來,他們更加敬業。 每日早晨第一趟穿梭巴士,一般是臺灣記者的專列。我一直很奇怪這幾個電視臺應該也不算拮據,為何一直不租車走。 每場論壇結束,臺灣記者們常常占據新聞中心,而香港媒體占據索菲特大堂。 印象中,臺灣記者更喜抱怨,這幾日卻沒有聽到一句。無論是穿梭巴士沒有按時到達、電梯壞掉提幾十斤重的箱子爬上高高臺階,還是安檢系統少、排隊麻煩,從未見其有怨言。坐穿梭巴士,下車必向司機說謝謝,同行間也有密切的配合。 港臺媒體圍追堵截的功夫也讓人開眼,如果按照圍追堵截嘉賓人數算排場的話,蕭萬長這次無疑是贏家——走到哪,都像一個太陽,光芒四射。在博鰲,你可以不認識蕭萬長,但只要你看到一個巨大人流滾過來,那就一定是他到了。 盤點四:安檢措施前所未有 從記者村到會議中心有關卡,每次到這里都要停車一一接受檢查,這常常讓我聯想起當年在深圳入關的情景。 而會議中心的安檢則堪比飛機場。有一次我想把過安檢這漫長過程拍下來,剛拍了兩張,就被人截下,要求刪除照片了。 胡蕭會前一日,我們則親眼目睹了工作人員用一個“掃雷”設備在樹叢里掃來掃去,把清潔工人們扔在那里的垃圾一件件拿出檢查。 2008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終于結束,不過關于它的故事將永不終結,你沒聽龍永圖先生說嗎?我要把博鰲開到倫敦去!那么,就讓博鰲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