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介紹議題研討實錄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16:14 新浪財經
史坦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汪康懋: 30年來改革開放資本的來源,最早期的資本是日本的戰爭賠款,雖然表面上沒有說賠款,但實際上是不用還的,像浦東機場全是日本的錢建的。后來主要是靠直接投資,大家合資,合資3000多億。現在就是我跟中央建議的,汪康懋開創的IPO,有了資本市場,一塊錢變成25塊錢,為什么?25倍市盈率。所以對民營企業有很大的好處,因為民營企業錢少,怎么辦?投小資本的東西。比如現在民營資本投大的都投不動,有幾個企業在投航空,但是很困難,海航的陳峰資本負債率達到96%,經營很困難。傳媒是小資本,實際上是靠人腦搞事情,所以資本比較少。資本又少,市盈率又高,所以是很劃算的一個上市的東西。當時我跟中央講,我出了七本書,其中有一本書有一個前言《國家理財》,這個報告三萬字,正好那時候財富論壇開會,要發一個金融報告,但是他們不要民監會的報告,也不要統計局的報告,要找一個有性格的金融學家來寫,結果找到我,我又講實話,又將真話,又講鄧小平的話,所以我就寫了這么一個東西。新聞辦請來外國翻譯局全部翻譯成英文,中英對照,由國務院發給全世界500強,一搶而空。我建議國家要理財,國家怎么理財呢?包括中投公司的成立。國家這些資產過去都是老舊的國有資產,一些破房子、破機器,要到國際資本市場翻成現金,變成現金。第一撥就弄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電信賣到七倍市盈率,中國石油賣到七倍市盈率,這么好的公司居然上不了市。我一直跟國家講,用人不當,用朱溶基的兒子,國家資產賤賣,那時候有限資產都賣光了,后來又賣銀行、保險公司,也賣光了,看看還有什么?第三撥就賣到無形資產上來了。國有傳媒各個都掙大錢,中央電視臺、中國電影公司掙大錢,所以排著隊到國際資本市場上掏現。從縱向來講,從國家戰爭賠款,然后到直接投資,再到IPO,再往下賣什么?我的觀點,什么東西都可以賣,而且可以賣高價錢。 我是新加坡交易所的總裁顧問,汪先生擔任總裁。我原來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時候很有威望,新加坡每個人都認識我,每個禮拜焦點訪談就是我,新加坡學者汪康懋怎么怎么說。當初做了一件大事,我準備把B股全部拎到新加坡上市,58家B股我選了15家優質B股。我們做了調研,700家外國基金都感興趣。新加坡還是很有成效,現在中國上市公司125家。 新加坡上市的標準三千萬,三年連續盈利750萬新幣,大概3000多萬人民幣,而且是三年累計的,所以標準比較低。新加坡本身的經濟體,本身自己的公司不夠上市條件,都是做一些建筑的企業。新加坡的策略很明確,法國有很多項目,亞洲有很多項目,寧可投亞洲,不投法國,重點吸收中國公司到那邊上市。交易也很不錯,現在到那邊都是做水餃的、做塑料瓶的,都是不起眼的東西,不像美國都是高科技,所以新加坡就自矮身價,高檔的東西到美國,低檔的東西到新加坡。這么多公司去了,效果還是可以的,比如山東臨沂去了兩家做香腸的,一家叫大眾,一家叫聯合食品,都是做香腸的,上市開始三毛錢,一年就1.5塊,所以它的股價增長還是有保證的。缺點就是市盈率比較低。新加坡真誠地歡迎中國企業去,最小的發行量六千萬人民幣,一般的發兩億到三億人民幣。 我們中國有30萬家企業,愁什么?匯豐還來A股上市,你留著藍籌股慢慢做,小公司給人家留點生路。把這個東西解開,大家就能出去了,現在已經封了一年,把大家封得很難過。 蘇綱憲: 史坦國際這么多年來一直在探討傳媒產業發展的思路。從01年開始我們做資本市場運營,02年我們參加了世紀證券主辦的中國媒體投資論壇,帶去我們史坦國際的很多專家,可以說是一次破冰之旅。03年我們做了第一屆中國傳媒投資年會,之后就開始繼續做投資年會,一直在如何建立傳媒產業的投融資國際化平臺上做努力。傳媒可以成為一個產業,這已經不是疑問。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構建傳媒的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體系。 很巧,明天財政部、北京市文化促進中心約我參加他們一個小范圍的談話會,我會把大家的意見帶到。其實我們是一個獨立的研究機構,我們是不依附于任何權利機構的利益集團,我們是以自己獨立的思想、專家獨到的見解和數據表達我們的思想,通過中國傳媒論壇表達我們的思想、表達我們的意見。史坦國際不是屬于某一個人的,中國傳媒論壇也不是屬于某一個人的,它是屬于中國傳媒產業,我們見證了中國傳媒產業的發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