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明高:預計08年加息2-3次通貨膨脹率5%左右(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14:04 新浪財經
此外,控制有其風險,表現為美國經濟大幅放緩,中國出口就會下降,一些企業會面臨流動性問題。如果再把信貸控制得很緊,這些企業會收到一定影響。我認為政策制定者需要有所警醒,要考慮到內外部經濟的變化,因為行政控制跟價格控制最大的不同在于,行政控制是剛性,價格控制是有彈性的。比如說如果調整利率,不至于出現突然變化,只是將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而企業還有一定的忍受程度。但如果突然將貸款給卡住了,這就是一個剛性的變化。因此,從信貸控制角度看,我認為要防止過度,因為一旦發現已經過度時可能為時已晚,因此過度的問題比較難解決。這也是為什么要慎用行政措施。 我認為2008年加息應該是2~3次,因為2007年截至當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經加到4.14%,預計2008年通貨膨脹率可能5%左右,2009年4%,中期價格走勢大概在4.5%~5%之間,利率在當前4.14%的基礎上再加2~3次,有可能使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為正,即使2008年可能不為正,從中期來看應該是正的。 考慮到美聯儲貨幣政策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我們預期美國2008年還會再減息75個基點,至3.5%,雙方利差進一步縮小,甚至有可能出現逆轉。如果2008年底,美聯儲降息至3.5%,而同時中國在加息,中國國內的市場利率,即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到2008年底突破4%,國內的利率就會比美國高。其含義很明顯:首先,央行對沖成本大大增加,因為央行票據回報提高,而持有的資產回報則降低,中間差距很大。去年,央行美元資產回報在5%左右,而央行票據收益只要3%或3.5%,但2008年可能逆轉的。其次,從資金流向看,肯定會有更多的人愿意持有人民幣資金,這個方向毫無疑問,當然具體有多少錢流入中國是另外一個問題。綜上所述,中國面臨巨大挑戰。我們認為,必須得適當加快人民幣升值,只有通過人民幣升值,使得流入中國的資金比較多,才有可能減輕央行對沖的力度,也減輕對目前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至于2008年人民幣升值究竟到什么程度,現在有比較激進的估計,也有比較保守的估計。我們的估計比較折中,認為2008年升值7.5%左右。上半年大幅升值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因為奧運會的影響。一種可能是2008年2月份升值稍微快一點,然后稍微穩定。奧運會后的走向要看當時情況,屆時美國次級債危機的負面影響應該應該比較明朗,如果美國經濟衰退,升值就可以放慢一些。我們現在預期,從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美國經濟可能會有一個反彈,這樣,2008年下半年,人民幣升值壓力也還是比較大。 加息對房價的壓力肯定是加大,我相信有一些地方和城市,特別是2007年增長較快的,肯定會面臨一些向下的壓力,但是在全國范圍內來講會不會出現拐點,則很難講,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從長期來講是向好的,儲蓄率也相當高。 中國的加息同美國的加息不是完全一樣。美國的加息是提高整個市場的資金成本,所有的人都會感覺到資金成本提高了,但是在中國,加息影響的層面不一樣。中國影響的是存貸款利率,加息對借房貸的人有影響,但對企業的影響可能不見得一致。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企業會受到影響,但發股票、發債、在銀行同業拆借的,或在民間金融借貸的,所受影響要小很多。我們的市場是分割的市場。談到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中國會不會也是這樣,我認為要看到這個不同。從房地產開發商的角度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小,特別是2007年很多開發商在股市上融了很多資,對其度過難關還是有很大幫助。至于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消費者是否能承受,這是一個值得關心的問題,其中最大問題在于,在美國很容易計算放貸借款人的支付能力(affordability),即房貸月供占月收入之比。在美國,這一指標的合理區間是13%~15%之間,18%就已經很高了,房價就基本上是泡沫了。但中國當前這個指標不清楚,沒有一個合理的估計,我想這個比重可能百分之五六十都有可能。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很不透明,有一些部門可能有些指標,但是不公布。應該跟蹤這些指標,比如有多少人購置了兩套房子,住房的空置率現在到底是什么樣,居民收入中到底有多少用來支付房貸等,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要公布數據,然后看數據的變化,這樣對市場的判斷才會有力。但有一點我可以判斷,即2007年房價飛漲的情況下,買了房子的人,如果借房貸,壓力應該比較大。 現在房地產市場很多融資還是從銀行來,加息會不會產生不良貸款?會不會出現借款人還不起貸款?我想肯定會有。但如果政府的目標是要通過調控房地產市場來保護銀行,這樣的做法遲早要出問題,因為政府不可以永遠保護。我認為,從銀行業以及消費者和投資者角度看,有一點泡沫,或者泡沫破滅,也不見得是個壞事。美國從1970年到現在,泡沫破滅了3次,就算中國的泡沫破滅一次,讓大家都知道風險在哪里,知道中國的老百姓承受能力怎樣,知道中國的銀行能不能經受起房地產市場的考驗,我覺得不是壞事。 即便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也沒有人能告訴你房地產的泡沫是多少,股市的泡沫是多少,有人告訴你也是猜的,不足為信。我們只能說可能性增加或者可能性減少,或者泡沫大小,即一些方向性的判斷,但不能做絕對規模上的判斷。但要深一步問,如果泡沫來臨,我們的投資者、我們的政府都準備好了沒有? 此次美國次級債泡沫同一些新金融工具的應用有關系,如資產證券化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使得次級房地產債的風險爆發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早。當前一個爭議是美聯儲是否該早些采取行動戳破泡沫。在中國,人們也在談論相同的問題。我認為,是否要戳破,要看使用什么手段。如果用政策性手段去戳破,風險很大,因為這樣政府就變成了一個責任者,所有的人都會指責政府。但是政府可以提一些警告,出臺一些政策,政策從長期來講要有助于抑制泡沫擴大。 我在歐洲聽說那里的專家也在分析,說擔心倫敦的房價過高。但英國央行不著急。為什么?因為如果泡沫破滅,著急的是那些投資者,同央行有什么關系?應該是投資者、銀行、企業去操心。在中國可能一下子讓政府不著急比較難,但如果政府、企業和投資者一起著急,是不是更好一些?而且,在發展中國家,泡沫并非肯定要破滅,如果收入增長夠快、經濟發展夠快,泡沫也完全可能被部分吸收。 如果政府一天到晚要小心調控、謹慎出臺政策,目的是想要房地產泡沫消彌于無形,這個標準定得有點高。房地產泡沫破滅不能由政府來操心,必須由銀行、投資者和開發商來擔心,到那個時候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才是比較正常的,即使說那個時候還是會有泡沫。市場經濟中有些東西我們必須得習慣,沒有泡沫的市場不見得就是一個有效的市場,有泡沫,從泡沫當中學到經驗,慢慢地大家的投資行為就會比較謹慎,知道風險意味著什么,市場的效率反而會提高。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