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興玲:香港交易所發展狀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 17:59 新浪財經
2008年1月19日中國國際私募股權投資論壇在北京召開。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此次大會。以下為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處副代表黃興玲演講實錄。 黃興玲:大家下午好,聽了將近半天的會可能都比較疲勞,希望大家再用一點點耐心把我們最后兩位演講者的內容聽完,如果會后有機會交流的話我會非常高興。非常高興能夠接受主辦機構的要求,作為香港交易所代表來到這里和其他幾位海外交易所代表分享和交流各自市場最新的發展情況。 2007年剛剛過去,這一年中國經濟繼續持續增長,中國的資本市場擴展的速度和國內資產證券化的速度非常高,也獲得了全球的關注。如果以市值來計算,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家市值之和已經占到了排名在全球交易所的第三位。如果以大眾化地區的概念,深交所、深交所、香港交易所市值已經占到全球第二位,融資總額、IPO總額都分別占到了全球第一位,大中國的經濟地位對全球來講還是非常顯著。近幾十年來作為中國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市場窗口的香港,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證券市場也有很大的發展。我們的市值2007年全球排名第7位,亞洲排名第3位,是排在東京、上海的后面。融資總額是排在了全球的第6位,亞洲排在上海之后第二位。融資額排在第4位。市值去年年底已經超過了23萬億,相比06年我們的市值增加了74%。 過去的10年,就是從97年到07年,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香港證券市場的發展也有很大的發展,無論是上市公司的數目還是市值,過去十年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上市公司數目從97年658家上升到2007年1241家,上升了89%,市值也增加了5.4倍。這些數字都可以顯現香港在過去十年發展的非常迅猛,這其中也有一個原因,香港有充滿來自國際的資金,國際的投資者他們在香港股市投資的金額占到我們成交額的42%,大約占將近一半,海外機構投資者占到了66%。 前面的一些數據已經表明,香港雖然市值全球排在第7位,但是他的IPO融資在第4位,可以顯示香港規模不是非常大,但是他的融資能力和上市以后持續性融資能力都很強,大家可以看下這張圖表,這張圖表是02年到07年五年間IPO的融資額和上市之后的融資額比例,大家可以看一下在2002年、2003年、2004年間差不多上市之后再融資是IPO融資額時的兩倍,所以可以看出一旦到香港上市等于是搭建了一個持續融資平臺。 截止到07年底一共有439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他們基本上涵蓋了不同性質、不同行業的國內龍頭企業,像大家非常知名的石油、金融、房地產、基建等等國內龍頭企業都已在香港掛牌上市。那么是不是香港只適合中大型的民營企業來香港上市呢?其實也不盡然,只不過這些大公司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知名度高,而香港主要運營兩個市場,一個是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本身這兩個市場目的就不盡相同,香港本身作為一個整體市場為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平臺,中小企業份額占我們總體份額的46%。 剛才幾位演講者也都談到中國經濟的騰飛越來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大家可以從今天大會下午演講的名單看出,原來預計有8家海外交易所云集在這個會堂上來介紹各自的情況,大家現在也都有這樣一個認識,就是海外的交易所紛紛來到中國開設代表處,也希望分享中國經濟成長這個盛宴,希望把優質的企業吸引到自己的市場上市,這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方向。去年香港交易所一共吸引了55家中國企業到香港上市,大家可以看出藍色的條礦,內地企業占439家,占35%。在香港的市場上其實中國內地企業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在很多數據方面都已經超過了一半。由于歷史的原因,香港還是被稱為海外市場,其實伴隨著香港回歸中國大陸,還有從90年代初期香港為我們這些包括國有和民營大型企業、中小規模企業在海外融資上市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比如說06年大型國有企業他們想去海外融資,在融資的同時提升企業的能力,包括在海外建立企業形象,大多數都選擇在香港上市,香港在過去這10多年間其實對中國資本市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這么講,香港是中國本土國際化的市場,他和上交所、深交所共同構成了服務于中國企業的一個市場,如果企業主要產品的銷售主要在內地,可以選擇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但企業如果打通國際通道,走上國際資本平臺,香港是非常近距離可選的一個市場。 大家可以看一下,香港交易所不同于其他的海外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有兩種語言,中文、英文,中文還分繁體版和簡體版,我們交易所的工作人員都可以用普通話跟申請上市的公司溝通,上市以后對這些公司持續性培訓也是用普通話來講解,另外一個更重要因素是,服務于這些公司去香港上市的工作機構,他們的語言方面跟我們的內地企業沒有任何的障礙,而且他們服務于中國企業的經驗非常豐富,他們在90年代初期應該都紛紛進入到內地,對中國各個機構、法律監管等方面都非常熟悉,這也是香港市場的一個優勢,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大型企業已經不再用兩地上市或者三地上市的方式,而選擇香港一地上市的原因,這已經形成一個趨勢。前面有演講者也提到,內地的科技、網絡公司從趨勢也開始關注香港主板市場,比如去年上市的阿里巴巴,他的融資額超過了130億港元,在國際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包括前年在我們創業板上市的網龍公司,融資也達到了16億港元,比我們一些在主板上市的公司的融資額都高。 大家可以看到最后一個數據,就是從1993年第一家中國企業,也就是青島啤酒在香港H股上市,融資額是18450億港元,占到香港市場同期平均總融資額的57%。去年香港市場集資額前十位的公司,大家看到只有最后一位是香港本地公司,也就是百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其他前九位全部是來自內地的一些企業。 這張圖包括房地產行業、科技行業、網絡行業,銀行業,飲料行業,這些LOGO無論在我們生活、工作中都是非常知名的企業。房地產公司去年來香港上市的公司達到了9家。前面我也提到了香港市場在過去十幾年間為中國市場提供了非常好的通往國際的資本平臺,從80年代到目前香港市場不斷的為我們中國企業,擔當通往國際資本市場橋梁這個角色的趨勢圖,這是一個角色演變的過程。而這張圖是在不同的年代,主要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所屬行業,前面我已經談到內地不同性質的,有國有、民營,不同性質的國內企業都已紛紛來到香港上市。 我們市場關注兩個市場,一個是主板一個是創業板。創業板主要是為具有增長潛力的公司上市集資,我們定位是有增長潛力,而并不是定位寨高科技企業。主板主要目標位較大型,基礎較極又符合盈利,或其它財務標準要求的公司。 我們對創業板,對盈利在上市規則中是沒有要求的,但是我們有一個上市時市值最低要4600萬港元,公眾持股量不能低于25%。除此之外,還有24個月的營業記錄,這是我們目前創業板的規則,在今年7月份我們也在檢討運行機制和規則,也向市場提出了一個建議改革的咨詢函。跟大家回顧一下創業板的歷程,創業板是1999年在香港創立,目前一共有193家企業在那里掛牌,當時建立創業板的目的有三個。一個是設想拓展兩岸三地高增長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第二個就是推動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成長,這兩個目的應該說都已經達到了。另外,我們在咨詢函中也建議,創業板的審批由上市委員會,交給上市科來完成。第三個目的,我們希望這能夠成為通向主板的渠道,現在確實也有不少通過在創業板先上市,然后再通過符合主板要求轉向主板。 今天我講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大家有興趣會后我們再交流,我本人也是常住在北京,辦公地點就在東方廣場。謝謝大家。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