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于軾:從制度演變看改革以來財富的創造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2日 11:41 新浪財經
2008年1月12日,第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為“中國改革三十年:評價與展望”。新浪財經對此次盛會進行全程同步報道。以下是著名經濟學家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的精彩演講。 茅于軾: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各位領導,非常感謝光華管理學院給我在這樣一個隆重的場合下一個發言的機會,我講的題目是從制度演變看改革以來財富的創造。記得在10年以前,1998年也是在北大,我在一個發言當中也提到這個問題,為什么窮國和富國同工不同酬,干一樣的活在窮國的收入低,富國的收入高,從最簡單的勞動,餐館里面洗碗,到最復雜的工作當醫生或者當教授,你在中國拿的錢少,在美國拿的錢就多,為什么一樣的勞動數量、質量都一樣,可是在富國錢就多,生活就好了?正因為這樣有很多的人希望移民到發達國家去。 這個問題提出了10年,我一直在想自己的答案。今天我把我的一些想法給大家介紹介紹,我覺得我們比較全世界的窮國,全世界的富國,他們確實有一些共同的東西,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富國都是一個講人權的,平等自由的,以商品交換為主要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窮國從基本上講在這方面有問題,平等不夠,自由不夠,人權不夠,這是什么道理呢?二者之間有何關系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交換創造的財富。因為我們在學傳統的政治經濟學里面,認為交換是不創造財富的,勞動創造財富,交換只是產品的轉移,因此對于交換認為是一種多余的東西,而市場經濟的特點恰好就是交換,而且交換是創造財富的。何以見得交換能創造財富呢?在什么情況下的交換創造財富呢?在計劃經濟我們沒有交換,所以計劃經濟創造不出財富來,在市場經濟下為什么交換能創造財富。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交換是兩方面都同意的,兩方面都同意就說明對自己有好處,兩方面都覺得對自己有好處,那就說明一定有財富的創造,如果沒有財富創造,我得到好處你就要吃虧,你得到好處我就要吃虧,現在你也得到好處,我也得到好處,那豈不是一定有財富的創造嗎?我想這個邏輯非常簡單明了,就說明交換是創造財富的。 所以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參與交換,都能去創造財富,這個社會的財富就蓬蓬勃勃地創造出來了,我們改革30年它的特點也就是在大家有機會去參與交換,當然有一個例外,我跟你交換,你也賺了我也賺了,但是把第三者坑了,整個社會財富增加不增加,這個是例外的。但是交換創造財富的困難在什么地方?它必須是平等自由的兩個人,如果我脅迫你或者欺騙你,那我就可以剝削你了,只有平等的自愿的這種交換才能夠創造財富。我們看交換創造財富從微觀上看,一個商品從我的手里轉到你的手里,我是賣方你是買方,賣方對商品的估值比較低,買方對商品的估值比較高,賣方我有一個價格底線,低于這個價格我就不能賣了,我就吃虧了,買方也有一個價格,是高于這個價格他不買,這兩個底線中間有一個距離,這個距離就是成交價的范圍,一旦成交買方賣方雙方都感覺到賺了錢,不一定賺錢但是對自己是有好處的,我們從最簡單買一個面包,一塊錢一個面包,買方那一定認為這個面包價值超過一塊,如果他認為只值9毛錢,他干嘛花一塊錢買它,賣方它的面包價格是它的成本,它的成本可能是8毛錢所以他賣掉一個面包能賺兩毛錢,如果這個面包成交了,買方賣方都得到好處了,這是最簡單的交換。復雜的交換比如一個企業的買賣,連場地、技術、設備、工人、技術、專利、市場、管理統統一塊兒賣掉,也是從一個價值低的賣方轉手到價值高的收購方,企業的并購,也是一個從低價值轉移到高價值的過程,所以說每一個買賣都是從低價值變成高價值,因此社會的財富就增加了,一個企業從盈利能力低的老板手里頭轉手到盈利能力高的老板手里頭,它的生產能力增加了,社會的生產力增加了,對社會是有非常大的好處。 我們看看這張圖,這張圖是微觀經濟學的一個供應和需求曲線,這是某一個產品的全社會的供應和需求,現在我們假定說有一筆買賣做成了,買方在需求線上,他可能在這個點上,現在出的價錢在這個點,因此這一段距離我們叫消費者剩余,那么從賣方它的成本可能是某一個商家,它的成本在這兒,它出售的價格在這兒,因此這一段距離就是賣方的盈利,賣方的盈利加上消費者剩余,雙方都有好處的,因此這樣一個好處就推動了交換的時限,這是對某一個商品來講。某一個交易是這樣子,對這個商品的整個交易我們看到就是P×Q,就是這個點的P×Q,就是這一塊面積,如果這個產品是最終產品,那么這一塊面積就是GDP的部分,這就說明交換它是創造GDP的,不過這個GDP里面沒有統計消費者的剩余,這個三角形在GDP里面統計不出來,但是我們在做經濟分析的時候是非常需要它的。 我們說交換對雙方都有利,因此它很自然的就會實現,可是由于平等自由這個條件很難實現,所以一直到19世紀以后,才把交換變成一個制度,就是市場制度。在此以前,人的財產權沒有,人生存權沒有,沒有自由選擇的機會,有各種限制,所以到了19世紀以后,才把交換變成了市場制度,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條線表明了19世紀以后,人類的平均壽命和人口的總數變化,在公元開始的時候一直到1800年,這1800年中間人口增長得很緩慢,壽命增加得很緩慢,當然這兩條線不是很確切,因為這里面發生的事我們確實不知道,但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從19世紀或者18世紀末人口和壽命的增長有非常大的速度的增加,這一張圖表示了這樣一個變化,它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值得我們所有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家去思考。由于人權逐漸被確定,剝削越來越困難,你要尋求一個好生活就得自己創造,人的聰明才智就用在了財富的創造上,那么交換促進了社會的分工,生產效率大大地提高。 下面我想給大家介紹Milton.Friedman提出的一個矩陣,這個是花誰的錢,為誰而花?我簡單的說一說。第一種情況A用自己的錢為自己花錢,比如說你在超級市場買東西。B這種情況是花別人的錢為自己,你比如說你可以報銷一個月一百塊錢的書報費,這是別人的錢,但是買的書報是你自己用的,你一定會盡量買自己喜歡的書,但是你不會節約。C的情況是自己的錢給別人,我一定很省得花,因為我自己要出這個錢,但是我不知道花得對不對頭,也可能猜得不對,變成一個浪費。D是用別人的錢為別人,比如你是一個單位的領導,你有權支配一筆錢,這筆錢又不是你自己花的,那么你有權在審批,Friedman用這個矩陣是批評美國福利國家的一種傾向,本來是自己花自己的錢,拐了個彎,變成政府花別人的錢,變成最沒有效率的D,用別人的錢為了別人而花,我們可以舉這樣的例子,Friedman主張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是政府花錢,政府管義務教育的人,把這個錢是別人的錢而不是他自己的錢,辦教育為了誰?為了別人的孩子。類似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在改革以前也蓋了一點房,那個怎么蓋的?是計劃部門蓋的,是D的這種情況,現在這個房地產市場變了,用自己的錢買房,變成A這種情況,因此房地產市場就能夠得到比較高效率的,減少了各種浪費。我受到了Friedman的啟發,提出了一個生產矩陣,Friedman是一個消費矩陣,用誰的勞動為誰掙錢,A這種情況是用自己的勞動為自己賺錢,比如說一個獨資企業或者一個馬路邊上的小商小販,這種企業就是用自己的努力為自己賺錢,不會偷懶,一定會降低成本,也沒法貪污,錢都是自己的。這是效率最高的。 然后B這種情況是用別人的勞動為自己賺錢,比如說我是一個小餐館的老板,我雇兩個人幫我打理餐館,別人的勞動為我賺錢,他的勞動他一定要偷懶的,我就得花時間去監督他,差不多大部分的企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就有一個監督費用在里面。C這種情況是用自己的勞動為別人賺錢,最典型的就是義務勞動,義務勞動是用自己的勞動,其實不是為了自己,比如說我們每年到了3月12號植樹節的時候,領導扛著鐵鍬,大家跟著他種樹去,這個種樹就是義務勞動,為的是別人,效果怎么樣?那就不曉得了,只管種,活不活不關他的事,只要種的時候冒了汗,拍了照,證明我參與了勞動,至于樹怎么樣這個很難說,大家知道在計劃經濟的時候全國是義務勞動,大家都是無私奉獻,都在干義務勞動,所以勞動非常沒有效率的,我只要表現出我盡了力了,流了汗,就完成任務了,至于這份勞動到底對社會有什么用場,根本不問它。D這種情況是用別人的勞動為別人,這是什么情況?比如說一個國營企業的經理、廠長叫他的手下人好好干,他就是叫別人勞動,為別人賺錢,跟他沒關系,這種勞動肯定干不好,所以Friedman提出一個消費矩陣,我在這兒提出一個生產矩陣,我覺得生產矩陣跟消費矩陣有同樣的重要性。同樣是D這種情況在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中間還是不一樣的,國營企業的老總上頭沒有人了,雖然上頭也有董事會,實際上那個董事會不起作用,但是民營企業不一樣,民營企業的廠長經理他是打工的,誰雇他?董事會雇他,董事會還要監督他,所以情況還是有所區別。 我再提一個矩陣,這個矩陣是叫做人體利害矩陣,對別人有利有害和對自己有利有害,也有四情況,第一種對自己對別人都有好處,那是最好的。最壞的情況第四種情況,對別人沒有好處,對自己有壞處。我們應該使一個社會盡量做到第一種情況,怎么做到呢?很簡單,你要讓每個人有權利保護自己,因為這四種情況只有第一種情況是沒有人受損害的,其他三種情況都有人受到損害,你要每個人有權利保護自己不受損害,其他的三種情況就不可能發生,所以為什么要人權,就是使得每個人有權利保護自己,國家幫助個人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力量是很小的,只需要國家來保護,需要法院、檢察院、公安需要他們來保護每一個人,每一個人能夠利用這個力量保護自己。如果能夠真正做到一個人權社會,每個人能夠不受侵犯,只能發生第一種情況,其他三種情況都不會發生。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仔細談,我只談一談第四種情況,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的思考,損人損己,對自己沒有好處,對別人也有壞處,這是一種什么情況呢?一般講正常人不會犯這種錯誤,只有瘋子才會干這個事,可是我們中國人干了10年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干的什么事,就是第四種情況,階級斗爭,我把你斗得死去活來,對我有什么好處?沒什么好處。這種事現在還有沒有?當然大規模的沒有了,但是小規模還是很經常發生的。我們說恐怖分子身上綁了炸彈去炸別人,這是干嘛?他就是損人損己,可是他認為他這個是最高尚的,最好的,你們都是糊涂人,我才是明白人。所以我們就看到一個人受蒙蔽,受錯誤的信仰,誤導的時候,這個社會就非常危險,這是我的看法,也可能有的人不這么看,認為你糊涂,我才是對的,我的人生目的就是這個,你們就是不明白。 這個問題我覺得值得我們大家來思考,來討論,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我覺得你從最根本的問題想,你會發現好多好多的問題,我們原來的想法都有問題。這一部分我就不講了。 我們改革以來百姓的自由擴大了,選擇職業、創業、交換、旅行本來是完全沒有的,現在越來越多了,由于這個原因,我們的財富得到了非常大的空間的增長,我們還不大愿意提平等自由。人權的落實問題非常多,所以我老師就講,吳敬璉就講。我們有可能限制權貴資本主義,就是一個講特權的市場經濟,這個是我們可能進入誤區的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方面,謝謝大家,我就講到這兒。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