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非:解析RCDI2007總指數排序與四個單項指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16:54 新浪財經
2007年12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2007中國發展指數發布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樓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此次大會。以下是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彭非介紹中國發展指數RCDI指數的具體情況。 彭非:中國發展指數RCDI指數編制方法和國家統計局提供的中國統計年鑒2007年的年鑒,以及相關的數據,對2006年我國31個行政區的指數和4個單項指數進行了測算和培訓,31個省區的總指數的序位,我們可以看出總指數,紅顏色排序在前8名的省區依次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山東、遼寧、廣東是我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總指數排序在最后25%的8個省區是:陜西、安徽、四川、青海、云南、甘肅、貴州和西藏,它們是我國綜合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剩余50%的15個省區排在中間。這個排序和指數得分的情況反映出我國省級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狀況。 根據RCDI(2007)指數的地區分類,根據31個省區RCDI(2007)總指數得分和4個分指數聚類分析的結果,我們最終將31個省區劃分為4類地區(按總指數得分大小排序):第一類(2個):北京、上海,第二類(7個):天津、浙江、江蘇、山東、遼寧、廣東、吉林,第三類(12個):福建、內蒙、黑龍江、山西、湖南、湖北、河北、河南、海南、廣西、重慶、新疆,第四類(10個):寧夏、江西、陜西、安徽、四川、青海、云南、甘肅、貴州、西藏。 31個省區在4類地區中的地理分布參圖一。圖一展示出RCDI(2007)的聚類結果有如下特點: 與RCDI2006的聚類結果相比,總分類數未變,說明我國區域發展水平的板塊格局沒有改變。第一類省區未變;第二類省區數從5個增加到7個,福建省退出進入到第三類,山東、遼寧、吉林省從過去的第三類進入到第二類;第三類地區的省區數未變(12個),除了前面說過的變化外,海南、廣西、重慶等3個省區從過去的第四類進入到第三類地區,陜西從過去的第三類進入到第四類地區;第四類地區的省區數從12個下降到10個。第一、二類地區是我國目前綜合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它們全部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第3類地區是我國中等發展水平的地區;第4類地區是我國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它們主要分布在我國西部。 我國發展水平有相鄰地區發展水平相近的特點,區域發展水平呈現出板塊式結構的特征,在我國制定區域發展規劃時,這一特點應該給與重視。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6年),中國國家統計局提供數據計算。 三、 RCDI(2007)的動態變化研究,由于中國發展指數編制中的閾值,對于正向指標,是以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2005年數據實際值的最大值為滿意值,最小值為不允許值;對于逆向指標,則是以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2005年數據實際值的最小值為滿意值,最大值為不允許值。這樣,對于《中國統計年鑒》(2007)公布的2006年數據而言,中國發展指數(2007)的功效分值有可能小于60或大于100,這反映了相對于各地2005年指標值(或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增長或下降的情況:分值上升表示增長,反之亦然。即RCDI 的指數編制方法可以滿足今后對各地發展水平時間序列的比較,這也是RCDI編制方法相對于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編制方法的一個優勢;前者可以進行指數變化的動態比較,計算增長速度,同比、環比等時間序列的測算指標,而后者則難以進行指數動態變化的比較。 首先我們看一下RCDI2007總指數排序在前8位和后8位省區的變化情況:在RCDI2007總指數排序在前8位的省區中,與RCDI2006相比,排序前5位的地區沒有任何改變,廣東省的位次從第6位降至第8位,遼寧省的位次沒有變化(第7位),山東省的位次從第10位升至第6位(吉林省的位次從RCDI2006的第8位降至第9位)。RCDI2007總指數排序在后8位的省區與RCDI2006后8位的省區相同,排序最后兩位的省區沒有變化,在排序從倒數第3到倒數第8的6個省區中有輕微的序次變化:陜西(倒數第8)和青海(倒數第5)的位次未變,四川從倒數第7降至倒數第6,安徽從倒數第6升至倒數第7,甘肅從倒數第4降至倒數第3,云南從倒數第3升至倒數第4。
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地RCDI2007總指數和分指數的動態變化,我們計算了31個省級行政區RCDI(2007)總指數和分指數的年增長速度,表二向我們展示出31個省級行政區RCDI(2007)總指數和分指數的年增長速度的排序: RCDI總指數年增長速度排序在前25%的8個省區是2006年發展最快的地區,增長速度最快的三個地區依次是:山東、北京和上海;增長速度排序在后25%的8個省區在2006年發展相對較慢,增長速度最慢的三個地區依次是:甘肅、廣東和福建;從表二可以看到:全國31個省區中,除了北京上海之外,RCDI年增長速度的快慢與省區發展水平的高低沒有表現出線性相關的關系:第四類地區的安徽、四川和寧夏與第三類地區的湖南和湖北總體增長速度相對較快(排序在前8名內);東部沿海的廣東和福建總體增長速度相對較慢。 廣東和福建總體增長速度相對較慢可以從表二中發現一些原因:廣東的健康指數年增長在31個省區排序第20位,教育指數排序第25位,生活水平指數排序第19位,社會環境指數排序第26位;福建省4個分指數年增長的相應排序分別為第14位、第14位、第15位和第31位;與其他地區相比,它們在RCDI發展測量的4個方面都相對較慢。中西部地區的綜合發展速度較快,反映出我國發展中西部地區的戰略開始初見成效,發展水平地區差異有縮小的趨勢。 四個分指數的年增長速度顯示向我們展示出如下特點: 全國年增長速度最快的是生活(經濟)水平指數,其他依次為健康指數和教育指數,而社會環境指數增長速度最慢。 健康指數年增長速度最快的前三個省區依次是:四川、黑龍江和青海;最慢的后三個省區依次是海南、北京和河北;年增長最快的前8個省區均是聚類在第三和第四類的省區;其中西藏健康指數年增長速度在全國31個省區中排序第六。 教育指數年增長速度最快的前三個省區依次是:北京、上海和浙江;最慢的后三個省區依次是甘肅、西藏和河北;教育指數年增長速度較慢的省區還有內蒙古,在全國31個省區中排序為倒數第四。 生活(經濟)水平指數年增長速度最快的前三個省區依次是:西藏、天津和上海;最慢的后三個省區依次是重慶、貴州和黑龍江。 社會環境指數年增長速度最快前三個省區依次是:山東、寧夏和湖南;最慢的后三個省區依次是福建、浙江和云南。在全國31個省區中,健康指數、教育指數和生活水平指數增長相對較快,但社會環境指數年增長速度相對較慢,說明地方的工作力度側重不同,還應加強對社會環境發展的關注和工作力度。RCDI(2007)總指數排序在全國最后的西藏,在健康指數年增長速度全國排序第6,生活水平年增長速度全國排序第1,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現象,落后地區發展速度較快有利于縮小地區發展水平的差異。 四、 和諧發展:RCDI(2007)的均衡分析 從我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中國發展指數(2007)的編制結果來看,在一個地區內,四個分指數得分越接近的地區,是在區域發展的四個方面相對均衡的地區。我們考察一個地區的發展,既希望它的總指數分值比較高,也希望它的四個分指數得分盡量接近;換言之,我們希望一個地區的發展既先進又均衡;尤其不希望看到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環境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 箱線圖可以較好地展示出各地RCDI分指數發展的協調狀況;在箱線圖中,下影線較長的地區,說明該地區有三個分指數的得分相對較高,一個分指數的得分相對較低;反映出該區域總體的發展水平較高,但綜合發展的水平還不夠協調;上影線較長的地區的情況剛好相反,說明該地區有三個分指數的得分相對較低,一個分指數的得分相對較高;反映出該區域總體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但某一個方面的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箱線較短的地區,說明四個分指數的發展相對協調,而箱線較長的地區,說明四個分指數的發展相對不夠協調。 在我國31個省級地區中,滬津地區都有較長的下影線,且箱線較長,說明某一個分指數得分較低,在區域的綜合協調發展方面還有努力改進的空間。新疆和西藏地區都有較長的上影線,反映出在某一個分指數的發展方面具有優勢。此外,江蘇、山東、福建、寧夏、安徽和甘肅省的總體發展水平雖然高低不一,但在四個單項指數的得分方面,比較綜合協調;而北京、遼寧和吉林的箱線相對較長,說明在四個單項指數的得分方面,還不夠均衡協調。 發展水平最高的北京和上海地區,在RCDI四個分指數的協調發展方面并不夠均衡,對于這些發達地區來說,如何在發展過程中做到又好又快,仍然是需要在當前重視并加以解決的一個問題。 在編制RCDI (2007) 的15個原始指標中,我們發現在2006年,全國有超過1/3(共13個省區)的省區,指標“城鄉人均消費比”與2005年相比有所擴大。這一指標可以測量出城鄉差距,換言之,2006年在我國有超過1/3的省級行政區城鄉差異在加劇。我們曾經在RCDI (2006)的研究中提出,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對城鄉差距較大的問題應當引起關注;然而,一些地區城鄉差距在進一步擴大的現狀,使我們對此更加感到憂慮,這應當引起政府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中國發展指數(2007)的編制結果,強調了以人為本,強調了社會的協調與均衡,體現了用發展的思想來研究發展。本研究是集體研究的成果,課題組的主要成員來自不同的學科領域;在多學科的交叉中,研究成果凝聚了不同學科的思想。在多次的課題討論中,大家也從多學科的視角中學習到了其他學科相關的方法和理論;可以說,RCDI的研究成果是多學科集體工作的一個結晶。 從RCDI(2007)總指數來看,全國31個省區中,除了北京上海之外,RCDI年發展速度的快慢與省區發展水平的高低沒有表現出線性相關的關系,第四類地區的安徽、四川和寧夏和第三類地區的湖南湖北總體發展速度相對較快;東部沿海的廣東和福建總體發展速度相對較慢。中西部地區的綜合發展速度較快,反映出我國發展中西部地區的戰略開始初見成效,發展水平地區差異有縮小的趨勢。 從RCDI分指數來看,全國年發展速度最快的是生活(經濟)水平指數,其他依次為健康指數和教育指數,而社會環境指數發展速度相對較慢。說明地方的工作力度側重不同,還應加強對社會環境發展的關注和工作力度。RCDI(2007)總指數排序在全國最后的西藏,在健康指數年增長速度全國排序第6,生活水平年增長速度全國排序第1,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現象,落后地區發展速度較快有利于縮小我國地區發展水平的差異。 此外,我國發展水平有相鄰地區發展水平相近的特點,區域發展水平呈現出板塊式結構的特征,在我國制定區域發展規劃時,這一特點應該給與重視。發展水平最高的北京和上海地區,在RCDI四個分指數的協調發展方面并不夠均衡,對于這些發達地區來說,如何在發展過程中做到又好又快,仍然是需要在當前重視并加以解決的一個問題。 2006年在我國有超過1/3的省級行政區城鄉差異在加劇。我們曾經在RCDI (2006)的研究中提出,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對城鄉差距較大的問題應當引起關注;然而,一些地區城鄉差距在進一步擴大的現狀,使我們對此更加感到憂慮,這應當引起政府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中國發展指數2007的編制研究中,對于區域發展水平的測量和評價方法又進行了一些改進,我們希望這種方法將一直在探索、改進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作為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人民大學,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中,為中國社會健康和持續發展,應該而且必須要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也歡迎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這項工作,給與評論和建議,大家共同努力把人民大學中國發展指數塑造成一個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行監測評價的有效工具。 謝謝大家。 點擊查看PPT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