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偉:我國的宏觀調控面臨著通脹和通縮兩難選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19:25 新浪財經
2007年12月22日第四屆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安全戰略論壇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召開。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此次大會。以下為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劉偉教的演講實錄。 今天我們又一次榮幸的邀請到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劉偉教授,為大家做《我國宏觀調控政策是否面臨重大變化》的專題報告,劉院長也是我們這個論壇的主要領導,幾年來對論壇給予了很大的鼓勵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在座的全體來賓向劉偉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有請劉偉教授! 劉偉: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應當上午就出席這個會,但是我們今天上午有一個特別的約定,北大經濟系七七級的學生入學30周年,很早約定今天上午要做一個入學30周年的聚會,我們班里80個同學來了62個人,所以今天我們去那里出席這個會,沒有參加這個開幕式,就和論壇組織者商量下午來。 首先我代表經濟學院對參加我們這個論壇的所有的來賓、老師、同學和新聞媒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同時對連續四年主辦、協辦、支持我們做這項工作的方方面面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今天作為一個演講者,演講的題目是關于當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建設面臨哪些調整,可能發生哪些新的變化?圍繞這個問題談四個問題。一、中國現在宏觀經濟失衡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二、圍繞這個突出特點,我們宏觀經濟政策可能發生哪三個方面的主要變化?發生的主要變化我歸納成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我們提出來進行討論,有可能發生的變化。 一、中國現在宏觀經濟失衡最突出的特點 中國經過29年高速增長,經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經過將近29年的體制改革,市場化進程應當說是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因此無論是中國的現代化的進展,還是市場化的進展,經過29年的發展,現在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變化。在這種非常大的變化過程當中,就使得我們國家的宏觀經濟失衡或者出現的種種問題的體制背景和它的經濟發展的背景,與過去相比較都有了極大的不同,因為使我們宏觀經濟失衡有了復雜性。我們現實當中面臨著嚴峻的通貨緊縮的威脅,但是對于未來來說,我們又潛在的、巨大的通脹的壓力。 我曾經講中國經濟經濟失衡現在同時面臨著雙重痛苦,按經濟學一般道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是兩種完全方向不同的失衡。那么兩種完全方向不同的失衡,一個國家經濟如果遇到其中一種失衡的話,就意味著排斥了另一種失衡的可能。比如一個國家如果現在面臨的主要威脅是通貨膨脹,那就意味著在宏觀層面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經濟增長過快,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增長過于活躍,因此市場的泡沫現象過于嚴重,從而導致總需求迅速拉上,拉動物價迅速攀升,物價從需求攀升之后,就會導致工資等等這些上升,進而導致全社會各個方面的成本上升。所以,又從需求拉上帶動物價上漲,轉變為成本推進物價上漲。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從需求拉上到成本推進,雙重壓力都發生的時候,這個國家的通貨膨脹就恐怕達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或者說通貨膨脹的動力、壓力就已經非常充分了。 那么有這種通貨膨脹的時候,按道理就不應當面臨著通貨緊縮,因為通貨緊縮就價格現象來說,它是和通貨膨脹相反的現象。通貨緊縮簡單的說就是物價負增長,考慮到統計誤差的時候,如果物價在1.2以下,通常認為出現了通貨緊縮的價格現象,國家經濟是不是就陷入了通貨緊縮的陷井?現在有爭議。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經濟陷入通縮陷井,除了物價是負增長以外,同時還有一個指標,經濟增長是負增長。當一個國家物價是負增長,經濟增長速度是負增長的時候,它進入了典型的通縮。如果僅僅是物價負增長的話,它已經出現了通貨緊縮的現象,一個國家經濟如果受到通脹的威脅,就不應當同時面臨通縮的威脅。而我們國家現在的失衡給人一種非常模糊的感覺,我們出現雙重的威脅。 為什么這么講?現實當中我們面臨著通貨緊縮的威脅。價格現象,去年11月份開始,中國物價就是負的,到1998、1999、2000,中國物價是負增長,2001、2002年物價在2%以下,意味著中國經濟從97年11月份開始,到98、99、01、02連續五年多實際上我們的價格是處在通貨緊縮的警戒線之下。03、04年,我們的物價擺脫了通貨緊縮的警戒線,03年是3%物價上漲,04年是3.9%,但是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0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是10.1%,04年經濟增長率是10.5%左右,10%以上的經濟增長是高增長,3.9%的通貨膨脹率可以說是非常溫和的通貨膨脹率,因為不過是剛剛高出通貨緊縮警戒線2%這個水平一點點,通常我們知道經濟增長速度越高,通貨膨脹率相對越高。我們是一個高增長、低通脹的格局,就通貨膨脹來說,這個水平是非常溫和,這是03、04年的情況。這個情況沒有維持多久,到了05、06年,我們物價又跌落到了通貨緊縮的警戒線水準,物價上漲率又降到了2%以下。今年全年商品物價上漲率預計在3-4%之間,大概3.8%左右。消費品物價指數大體在4-5%之間,大體上能夠在4.2%左右,但是大家知道,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多少?至少不會低于11%,因為我們前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長速度是11.5%,第四個季度,北方由于氣候原因,有一些項目可能會停工,會有一些影響,但估計影響不會太大,所以全年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大體上能在11.2-11.3%左右的速度。11%以上的增長速度,商品價格的上漲率是在3.8%左右,這是一個高增長、低通脹的格局。3.8%左右的物價總體上漲率,比通貨緊縮警戒線2%也高不出太多。那么至于消費品,所有CPI,這個漲幅比較大,全年預計4.2%。但是4.2%的水平,平均水平并不高,給人們的強烈印象是單月的水平,我們現在是8月份物價上漲率超過了6%,11月份物價上漲率達到6.9%,就是消費品。消費品的上升達到6.9%以上的水平,并不是總體上消費需求活躍的結果,中國總體上消費品現在是市場需求疲軟,賣不動,庫存增加,存貨增大。為什么消費品價格指數現在提高了上漲速度?尤其從96年以來,我們的CPI上漲速度是最高的。為什么會出現4-5%高的上漲呢?實際上主要是食品。 我們11月份價格指數的上漲率,6.9個上漲率當中有5個百分點是食品漲價所拉動的,這5個百分點里面將近3個百分點是豬肉,8月份那次是因為豬鬧“藍爾病”,然后拉動食品漲,食品就拉動了我們消費品價格漲。11月份我們總的格局還是這樣。就是說我們6.9個百分點物價上漲當中,5個百分點是食品漲價拉動的,5個百分點里面3個百分點是豬肉拉動的,F在來看,物價上漲還有其他國際、國內更復雜的因素。全世界,剛剛我們進來之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主管物價的副主任,跟我說,我說我去演講,講通貨膨脹。他跟我說全世界都在漲,中國能不漲嗎。當前全球的物價都在漲,當然他有資料和根據。中國面臨了大通貨膨脹的壓力,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又在11%以上,我們總體物價水平能夠在3-4%,消費品物價能夠在4-5%,從全年來看,這個水平可以說是比較溫和的,從97年11月份開始到現在,我們可以這么說,絕大部分年份中國物價水平是在通貨緊縮的警戒線之下,其余年份,雖然高出這個警戒線,但是高的非常溫和,尤其是相對于經濟增長這么高的速度來說,這個通貨膨脹率相對并不是非常突出。 那么這種通貨緊縮的價格現象背后還有兩個基本的經濟事實作為支撐,一個就是市場需求疲軟,產品銷路不暢,產品擠壓過剩問題突出。去年春天我們國家商務部做了一個市場調查,調查了600種消費品,300種投資品。600種消費品市場調查當中,當時過剩的是88%,就是銷路不暢的。供求大體均衡的是12%。這兩個一加就是百分之百,就意味這供不應求的一沒有。投資品調查了300種,前過剩的是53%,供求大體均衡的是20%多,接近30%,不到30%,供不應求的是22%。這22%主要是因為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增長過快所拉動的上游投入品,尤其是煤、電、運、油這些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說中國現在的消費品全面過剩,投資品是嚴重過剩。過剩是經濟衰退出現通縮的一個重要的表現。 有了這個過剩,市場需求疲軟,就會導致另一個結果,失業率上升,經濟過剩,市場疲軟,就意味著經濟衰退,經濟衰退就意味著進入破產企業數目增加,就意味著失業率提高。中國2002年,當時中國的經濟增長平均速度是7.3%,當時中國的城市登記失業人口是500多萬,占城鎮勞動力比重2.3%,到了去年,中國經濟增長達到10.7%,明顯的比前些年加快,按道理失業率應該下降,但我們現在出現的問題是不僅不下降,卻反而成倍的提高。我們到去年官方登記的城市失業勞動力是一千多萬人,占城鎮勞動力比例是4.2%,幾乎是翻了一番,原因很多,中國每年有1300多萬新增勞動力,這個規模之大,世界之最。中國有將近1.6億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有待轉移,中國農村勞動力5億多,這些年進城1億多,目前在土地上種地的農民還有3.4億萬,中國18億多畝點耕地,這需要多少人種?東北我們找遼寧朝陽地區,東南找浙江京華地區,西南找四川的蒼溪地區。我們調查整勞動力,一天8小時工作日,主要種地,按照目前中國農業勞動手段和效率,能種多少畝地?南北有差別,旱田和水田有差異,大概算一下,一個勞力種10畝地沒有問題,中國最少需要1.8億農民去種,可現在中國農民在土地上有3.4億,既沒有進城,也沒有進鄉鎮企業,而滯留在土地上,相當于有1.6億農業勞動力是失業,他們隨時準備進入中國的勞工市場,隨時準備沖擊中國的城鎮和其他方面的就業。 除此之外,勞動力增量最大,轉移量最大。從需求方面來看,一個工業化,工業化越深入,資本越排斥勞務,1個億的貸款,雇100個人,現在雇10個人。一個市場化越深入,效率越排斥勞力,越市場化越講究競爭。還有一個現代化,現代化越深入,技術越排斥勞動。這是一個世界難題,發達國家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在高新技術領域,而在我們這樣發展中國家,這個矛盾不僅在高新技術領域,在一般的工業制造業領域同樣存在,大量的農民工放下鐮刀、鋤頭以后,不一定馬上就會造汽車,不一定馬上就會造電視機,不一定馬上就會組裝電腦,他到不了這種現代工業的生產線上來,這需要一定人力資本的投入。 中國目前的失業我們做過一項研究,一半左右是因為勞動就業機會不足所導致的。還有將近一半是因為技術障礙,結構性原因,有崗位,技術不適應導致的失業。工業化資本排斥勞動,市場化效益排斥勞動,中國又有一年1300多萬新增勞動力,又有1億多待轉移的農村勞動力。所以中國最大的戰略從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之一就是就業問題。這是其他發展中國家所不可比的。那么這樣的情況就使得我們在經濟增長當中,雖然是高速增長,但是失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1995年中國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新帶來的就業崗位是170多萬個,現在不到90萬個,這就是工業化、市場化、現代化的必然。這樣就形成我們現在雖然經濟高速增長,恢復的程度非常顯著,可是失業率不僅不下降,卻反而幾乎是成倍的提高。這兩個現象,一個是大量的過剩,一個是成倍上升的失業率,這兩個現象的加劇或者出現,本身就意味著中國經濟現在的確面臨著嚴峻的通貨緊縮的危機。通縮問題不僅是一個價格上,我們最近十年達部分年份價格指數在通貨緊縮的警戒線之下運動,不僅是價格現象,背后還有更深層面的經濟事實。 可是再進一步分析中國內在經濟來看,在未來中國又面臨巨大的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什么這么講呢?社會各方面對通貨膨脹的預期非常高,非常擔心,社會上就三個人,一個是政府,一個是企業,還有一個居民。政府是公共事務的,提供公共服務的,公共事務在經濟方面,重要是這幾個方面,一個是提供公共基礎設施,一個是提供公共環境,包括大氣治理等等,一個是提供公共資源,特別是未開采的自然資源,屬于國家壟斷等等。我們中國社會現在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公共基礎,比如道路、交通,甚至包括高速公路被過度使用甚至是破壞性使用,比如高速公路上的超載,本來高速公路用八年,現在可能五年就提前報廢,提前折舊,這就是基礎設施的過度性的透支。如果基礎設施過度性透支,本來用八年用了五年,這三年損失又沒有計到這五年運的貨物的成本里面去,就意味著增大了將來的運輸成本。因為把折舊期提前了,少用了三年,提前報廢、提前折舊,就意味著將來的費用要增大。 環境的破壞、污染。我們很多企業如果是治理環境的話,它的成本就上去了,可能就不能生存了。所以大量的是自然排放,以此換來一個低成本和高競爭力的結果。今天的低成本和低價格以及相應的價格優勢,實際上帶來的環境的破壞,就意味著將來人們再從事生產,要治理環境的時候,所付出的代價就要增大,就意味著今天的低成本是明天更高的環境成本。還有好多公共資源,挖煤炭、挖鐵礦,現在是亂挖,怎么好挖怎么挖,根本不考慮科學采礦和回采。不考慮回采,不考慮科學采礦,因此現在出煤的效率特別高,成本特別低,價格特別低,實際上是破壞性的開采,意味著將要回采的時候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大。公共方面,公共基礎設施、公共環境、公共資源,我們現在在這些方面遇到的低成本,很多是破壞性,帶來低成本,而這個低成本沒有計入現在的價格里,就意味著把它轉移到了未來的 價格里。所以政府有理由擔心未來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企業。上游產品的企業,價格這些年已經漲上去了,煤、電、運、油等實際上這些年都是在高價位上振蕩,價格已經是居高不下的局面。上游產品的價格上漲,就意味下游生產的成本提高了,現在下游產品的成本推進的價格上漲壓力已經很大了,之所以沒有漲價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為什么呢?市場需求疲軟,賣不動,一旦市場需求出現松動,馬上漲價,因為它的成本已經上來了。所以廠商對于未來通貨膨脹的期待是很迫切的。 消費者。消費者感受到的價格和國家物價統計部門統計的CPI(消費者價格指數)不完全相同,CPI是國家統計部門選擇吃穿用住各個方面,大概八九類有代表性的產品,選若干,然后計算它們價格波動幅度。這里選擇有上升的,有下降的,有基本不變的,按照一定的比重,進行加權平均。老百姓到商場買的時候,實際發生購買和老百姓關系更直接的可能更多是漲價,老百姓感受到的物價和CPI統計的物價不同。中國現在4個東西對老百姓通貨膨脹刺激非常強烈,吃,食品漲價現在拉動整個CPI作用非常大,而且估計食品還要漲。我們也知道從能源開始,能源在漲,剛才我聽曹和平博士講了石油問題,很嚴重,石油再漲就有一個問題了,就要尋找替代能源,生物能源,玉米、乙醇,大量的消耗玉米,消耗玉米以后就要減少大豆的耕種面積。大豆的耕種面積一減少的話,油就要漲價,然后加上今年幾個主要產麥國家大旱,小麥減產,糧價就要漲,所以油到糧食的漲是全球性的。那么中國漲也不奇怪。再加上中國人伴隨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要求,食品安全也在提高,綠色食品等等,沒有免費的午餐,你只要提高質量,就一定要增大投入,增大投入提高成本,提高成本就要漲價。所以豬肉漲價是很正常的。 豬肉漲價怕出問題,所以教育部部長講了高等院校的豬肉不能漲。北大剛剛中午吃飯,我問校長,我說北大豬肉漲價,一個月大概補貼多少?他告訴我是60萬。豬肉漲價,北大現在豬肉這一個月貼60萬。我們同學有意見,豬肉漲了我理解,白菜干嘛漲。豬肉漲白菜肯定漲,因為吃白菜的人知道種白菜、切白菜、洗白菜、運白菜的人吃豬肉。因此吃漲的壓力很大,而且是國際性。 住。我就不用多說,中國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居民購買住房的支出價格是當今世界的一道風景線。全世界十個住房價格上漲的城市恐怕有五個在中國,上升速度確實引人注目。原因很多,我在這兒不做更多的分析了。統計上,居民買房的支出是不計入消費需求的,是計入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是居民租房的支出計入需求。但是老百姓實際感受當中,不管統計學上把這筆錢放到哪兒,只要房價在漲,就刺激起他更高的通貨膨脹的擔心。 除了吃和住還有兩個服務,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醫療。教育帶有剛性,中國有重教傳統,教育費用現在漲的應當說是比較猛的,而且不僅高等院校費用漲起來,引人關注,實際上中國的教育費用是從托兒所開始,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一路漲。有人算從托兒所到大學畢業需要48萬,壓力很大。而且這48萬還得這個孩子爭氣,該考到哪兒考到哪兒,如果考到這兒差兩分,考到那兒差三分,就不是48萬。 還有醫療,這個領域一旦市場化,醫院要盈利最大化目標,信息又不對稱就麻煩了,明明沒有病,他說你有病。這樣的話,消費者的擔心是很正常的。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無論是政府、企業、居民都有很高的通貨膨脹的預期,實際上未來潛在的壓力非常大。在現實當中又有非常深刻的通貨緊縮的威脅,那么我們現在失衡到底是治理通縮為主,還是治理通脹為主?這就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失衡的最大的復雜性。 二、針對這種復雜性,我們宏觀經濟政策會有哪些變化? 三點變化,我在這兒提出一個討論: 1、中國是不是要調整前些年的淡化總量政策、強化結構政策的政策走勢? 我們前些年實際上在總量政策上沒有明確?偭空呔褪强偣┙o和總需求失衡,到底總供給大于總需求,還是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如果主要問題是通貨膨脹就要全面緊縮需求,總量上就要采取從緊的宏觀調控。如果是總需求小于總供給,就是市場簫條,通貨緊縮是主要問題,要治理通縮,總量上就要刺激需求,就采取擴張性的宏觀政策。改革開放以后,這種需求大于供給表現為物價上漲,84年一次通貨膨脹,88年一次通貨膨脹,94年一次通貨膨脹。98年5月份以前,在此之前中國宏觀總量政策,總的來說是緊縮。1997年召開中共十五大的時候,提出“九五”期間,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適度緊縮,保持不變。98年5月以后,中國開始出現過剩,到了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報告里講,“十五”期間,我們宏觀政策基本走向叫做在整個“十五”期間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不變。擴大需求是擴張性的,就是在此之前中國十五大時候講的“九五”期間是緊縮,十六大的時候講的是“十五”期間是擴張,F在十七大召開過了,總供給和總需求到底采取擴大需求還是抑制需求?總量政策有沒有表述呢?沒有表述。為什么沒有表述?擴張不根擴、緊縮不敢緊。如果擴張的話,刺激需求,通貨膨脹的潛在壓力非常大,一旦敢去刺激需求,全面擴張,很可能潛在的通貨膨脹一夜之間就變為現實,不敢擴張。不擴張緊縮行不行?通縮壓力又很大,失業矛盾又很深刻,如果敢緊縮需求的話,通縮會進一步惡化,失業會進一步惡化,能不能承受?到現在我們是既不敢擴張,也不敢緊縮。 去年年底我接待一個財經記者,一個小姑娘,我跟她談當前的經濟形勢的時候講了特點,她寫了一篇專訪,題目叫做劉偉教授認為中國經濟終于到了政府可以無所作為的時候了。我的意思不是政府無所作為。08年中國是不是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總量失衡會明確下來?如果明確下來,就意味著08年潛在的通貨膨脹會不會成為現實的通貨膨脹。就意味著宏觀調控目標是不是以反通脹為第一目標?如果是這樣子的話,總量失衡是明確了,反通脹是第一目標的話,我們的經濟就要全面緊縮,總量就要進一步控制和緊縮。我們在此之前淡化總量、強化結構,我們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產業和產業有區別,地區和地區有區別,同一產業不同行業有區別,同一行業不同產業有區別。我們采取結構性調控。這就意味著如果08年總量失衡明確,假如08年確實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總體態勢顯現出來的話,就意味著總量是不是也要緊縮?而不是結構性的調控。 我們今年經濟工作會議講的非常藝術:控制總量。沒有講擴張總量,但是也沒有講緊縮總量,講的是控制總量。非常耐人尋味。中國的經濟失衡是不是到了對于總量的方向要進一步明確的時候了。 2、貨幣和財政政策是不是到了雙緊的時候? 因為在此之前我們財政政策實際上是在擴張的,大家想一想,財政支出這些年,財政赤字沒有取消,國債沒有取消,國債不僅沒有取消,國債的規模比前些年還增大了,甚至成倍的增大,表明財政支出還是在赤字預算和舉國債的辦法在刺激需求,這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財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稅收政策,從04年以來,中國稅收是在減稅,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調了,1600,現在各地醞釀能不能提到5000甚至更高。企業所得稅兩稅并一,內資外資,過去內資是33%,高于外資一倍以上,我們說國民待遇公平競爭,要拉平。增值稅,我們醞釀增值稅轉型,從生產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過去固定資產技術設備不抵扣增值稅,如果轉到消費型增值稅,同樣和原材料一樣抵扣增值稅。05年8月我們在東北地區優惠措施已經開始試行。農業稅06年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土特產稅現在只剩了一個煙草。這些措施總體上是減稅。減稅是擴張性的財政還是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擴張性的。 財政在擴張,我們的貨幣政策在一路緊縮,貨幣政策分兩塊,一塊信貸,一塊利率。03年9月,信貸政策開始發生重大變化,貨幣供給開始收緊,央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到現在提到了14.5%,提高了一倍多,這是緊縮信貸。利率從04年到現在,我們一直在加息,特別是貸款的基準利率一直在加息,加息是縮緊。我們的貨幣政策無論是信貸政策還是利率政策,等于都是在緊縮銀根,實際上是抑制需求。這幾年我們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方向是采取松緊搭配,財政在擴張,刺激在放松,貨幣在緊縮。困境是08年可能要發生的變化和第一個問題有關,如果08年認為總量失衡開始明朗化,總量政策開始經濟化了,那恐怕財政政策就要從放松轉為收緊,也就是貨幣和財政要同時雙緊,是不是到了這個變化。如果到這個變化,就意味著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變化非常劇烈的。 3、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是不是要加大?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知道中國現在2003年以來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效果并不顯著,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一個原因,為什么緊縮性貨幣政策效果不顯著,其中非常重要的貨幣本身的原因就是我們對人民幣本身的這種價值的低估。所謂低估,就是說我們這些年出口大幅度增加,順差比較大,外匯儲備就比較多。再加上資本項目,中國現在大概是世界第一大資本流入國,資本流出不多。外資進入到這兒之后,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先要換成人民幣,這樣就等于在一個國家的外匯流入量和外匯儲備量越大,匯率不變的話,就要外匯儲備投放人民幣的量越來越大。這些年我們一方面采取收緊銀根和貨幣政策,一方面由于出口和資本流入,為支付外匯所投放的人民幣的量越來越大,完全抵消掉了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效益,這樣就形成我們現在經常大家看到的所謂流動性過剩。流動性過剩這個問題很奇怪,一直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怎么還能出現這個局面呢?很重要的問題是中國國際收支利率失衡導致。 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從貿易來說,就是縮小進出口的順差,一個是增大進口。但是增大進口主要不取決于我們,我們不是不想買,不是不想多買,問題是我們想買人家不賣,人家想賣給我們的我們不想買。每次談判談到最后,我們的總理部長跟著一大堆,拿著大把支票去,最后成大單的,老是那幾架破飛機,真正值錢的東西老談不攏。要減少出口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要把人民幣升值,升值就意味著我們出口品的價格漲價,競爭力下降,從而減少出口。如果這樣做帶來的問題是,國內內需不足,再把海外訂單砍掉,失業更嚴重。由于這種因素,我們人民幣升值幅度和速度就受到很大的制約。宏觀經濟調控是四個方面的目標,一個是經濟增長目標,一個是失業目標,一個是通脹目標,還有一個是國際收支目標。所以宏觀經濟目標這四個目標之間是相互關聯的,關鍵在一定時期,一定時候哪個目標最緊要。中國目前失業目標最重要,還是通脹目標最重要?國際收支這個目標要服從這些最重要的經濟目標。我們人民幣升值的步伐不當,我們既不敢讓它大幅度增值,更不可能讓它大幅度貶值。如果現在我們對總量失衡的方向更加明朗,因此,對通脹的認識更加清楚,確實認為通脹是首要目標的話,那其他一系列的政策和貫徹它的目的都要首先控制通脹的需要,如果這樣就意味著08年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和幅度要進一步堅定,進一步加快、加大。有可能使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在新的年度里發生重大變化的是這三個方面。 一個是總量政策是不是要進一步的明確,一個是松緊搭配的宏觀政策格局是不是要根本改變,另外一個就是國際收支領域的失衡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不是要加快克服這種影響,要加快克服的話,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恐怕都要進一步的明確和提高。 這是我今天在這講的兩個大的方面的問題,一個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失衡復雜性,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第二針對這種復雜性,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的特點以及可能發生的變化三個方面在哪里,我就講到這里。歡迎大家批評! 提問: 請教一下,剛才說住房的問題,能不能請你花比較短的時間,說一下為什么住房現在漲的這么快,有沒有什么解決辦法?從國家的角度或者從政府、企業的角度怎么去處理,然后對我們房價變化的今后趨勢給一個預測。謝謝! 劉偉: 我不是做這方面研究的,房價上漲,中國最近幾年房價上漲是一個事實,不要說應該不應該,是不是有這個上漲的事實,先把這個問題做個明確。剛才講的中國中心城市房價的迅速上升是事實,構成這個事實的原因分析起來,經濟上也很簡單,一個需求,一個供給。從需求來說,中國現在是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化加速很直接拉動對城市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的要求。從現代化的進程來說,中國現在是工業化加速,工業化加速很簡單,人們收入在提高,收入提高對于購買住房的能力和需求就在提高。一般一個地方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后,住房就活躍。中國都超過了3000美元。按照匯率法,去年人均GDP計算是2010美元。一個城市化,一個現代化的提升。這是從需求。需求方面有沒有炒作?確實有炒作,有泡沫,不法商人,房地產開發商,投機、投資等等,過度投機、過度炒作泡沫,有這種情況。但是我是這么想,任何炒作和泡沫,你說是不是要趁勢而入,如果沒有上漲的機會,沒有上漲的趨勢,它怎么可能炒的起來?所以這兩方面,不要單獨一方面說有需求拉動了房價,馬上會批評你,網上批評我這個觀點,中國的房價根本不是需求的問題,有不法商人的問題。有炒作,有泡沫,也有客觀的因素,不能說都是炒作炒起來的房價。 另外還有成本,成本方面,我們可以做一個判斷,中國房價這么高,不是因為成本決定,中國城市的房價現在主要是需求決定,沒有哪個開發商賣房子的時候,是根本他的成本加一個利潤率還訂價,都是根據市場需求,我這個房子成本就300元,加個百分之百的利潤率,每平方米600元,喊一口價6000,有人要就拿走。中國房地產商開發成本確實在提高,無論是土地還是財務費用,還是建材確實在提高,提高本身就使得不可能來自成本的力量讓它降價,成本不會讓它漲那么高,但是成本方面也絕對不會給它提供降價的支持。而需求又在充分的拉動,從需求和供給成本方面來看,中國中心城市房地產漲價,或者漲的比較快是一個客觀事實,是有它的客觀性,就前景來說,總體上我們更多控制它上漲的速度,而不是長期把它上漲趨勢根本逆轉,那也不是很客觀。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點看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