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訊 2007年12月19日,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國壽慈善基金會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健康新村2007合作發展論壇”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隆重召開。新浪財經直播了本次論壇的盛況。以下為本次論壇上午的實錄:
主持人:
我們的論壇馬上開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大家在一起大家是熱愛公益事業的朋友,歡迎大家來到健康新村2007合作發展論壇的現場,這次會談是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國壽慈善基金會、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
我不光是主持人,也非常容幸的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形象大使。
我介紹一下嘉賓,來自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嘉賓:中國紅十字副會長 郭長江先生、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 湯聲聞先生、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秘書長 王汝鵬先生。
來自國壽慈善基金會嘉賓: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超先生、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國壽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萬峰先生、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劉廷安先生。
來自北京大學的嘉賓有:北京大學副校長 張國有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孫祁祥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玲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王曙光。
今天我們邀請到國務院發展研究基金農村研究部部長韓俊研究員、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杜志雄、還有王國才先生。
我們再次對各位領導和專家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
健康新村工程是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國壽慈善基金會發起的。通過增建鄉村醫院,培訓教師,通過資助和支持研究機構進行調查研究探索新農合制度和醫療制度的創新模式,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北京大學作為中國學術最高學府對于這個活動給予了支持和參與,首先有請北京大學的負責校長張國有教授致詞。
張國有:
尊敬的郭長江會長,各位來賓、來賓、老師同學大家好。
非常高興關注農村醫療醫療保障建設健康新村2007合作發展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學也代表主辦方對論壇的舉行表示祝賀,對所有來賓表示歡迎,對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發展中的農村多層次醫療保障,這是大家關注的健康公平醫療公平的問題,健康是人類發展的基本需要,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我國是農村人口占60%以上的國家,沒有農村居民的健康保障,社會就難以穩定發展。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實力和財政收入迅速增長,為醫療的公平性和建設目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的醫療制度改革過程中各項醫療和健康指標有了明顯變化,但是讓13億人口充分享受醫療保障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醫療人員、醫療設置等醫療資源缺乏,醫療制度和網絡落后的農村更是如此農村居民的健康的需要遠遠不能得到滿足。
對農村多層次醫療保障需要強化政府責任等社會各方的廣泛參與,北京大學一直致力于醫療保障的改革研究取得積極成果,這次會談的報告也是基于調研的結果。這次論壇具有得到了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國壽慈善基金會的支持,正是由于大家支持和參與使我們有更多思想碰撞和交流,北京大學和社會各界一起不斷推動農村醫療事業的發展。
最后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主持人:
謝謝張教授。
商業保險機構也是農村醫療保障建設不可缺點的機構,中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為新農村合作實施提供管理服務,在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也是表率,邁出了系統的參與公益事業步伐。今年發起了國壽慈善基金會,接下來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超先生致詞。
楊超:
尊敬的各位嘉賓、朋友同志大家好。
我首先代表國壽慈善基金會感謝各位領導和嘉賓參加這次論壇。高度關注和支持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和農村歡迎改善,我們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發起健康新農村項目,關注農村當前緊迫的現實,更關注相關方面的管理系統,舉辦這次論壇就是希望通過政府部門相關社會群體,共同圍繞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積極健康發展相關的以人為本主題展開討論,為鼓勵全社會參與構建新農村醫療保障,改善農村推進城市穩步發展獻計獻策。建立農村多層次醫療保障,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保險具有資金補充和社會管理的責任,擔負著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保險本身絕對了在服務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商業保險有責任。
商業保險公司起主導作用,為農村市場提供多種保險品種,滿足多元化,差異化醫療保障需求,保險公司可以用自身資金和網絡優勢通過慈善事業等安排來參與到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中。
我們將充分發揮國企精神和自身優勢,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在加快發展中回報社會。真正起到互助互補互惠互利。
多年來中國人壽發揮作用,中國人壽在江蘇等11個省市參與新農合試點工作。覆蓋2400,累計1500多萬人次醫療保障活動,通過專業化的服務和管理,使政府和主管部門從具體事物中解脫出來,形成地區政府主管部門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加強農村和網點建設。我們開辦了農民的醫療保險,開展了保障系統,針對農村積極研究農村小額保險。
我們認為農村是我國衛生事業的薄弱環節,廣大農民就醫環境亟待改,鄉村醫生仍然依靠老三件,醫生的素質也有待提高,為農民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我曾經插隊務農8年,我深深感到農村的絕衣少糧,我想在我們的貧困上村,幫農民建一所衛生的醫療站非常必要,作為企業基金會這不僅僅是企業愛心,也是我們希望減少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平等的理智現在,我們有責任讓農民朋友能夠得到利用社會進步共同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我社會各方參與共同合作改善農村醫療現狀充滿信心和期待,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必將為農村醫療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對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我預祝這次發展論壇得到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謝楊董事長的演講。
楊董事長在農村8年,可以感覺到鄉村教師不容易。我們這個健康新村工程的標志很可愛,有一點像奧運的標志,也是5種色彩,一目了然就是一個可愛的小房子。由十字分割成窗口。健康新村工程就是希望社會參與,讓這樣的小房子在祖國遍地開花。
說到參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一直致力于農村醫療救助事業發展,健康新村工程起動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大力支持分不開,我們有請中國紅十字副會長 郭長江先生致詞。
郭長江:
各位專家、學者、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這次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國壽慈善基金會和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健康新村2007合作發展論壇,聽取建設農村醫療保障的意見和建議,很愿意大家一起探討社會參與農村社會醫療和反貧困的問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盡管改革開放保持了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發展有很多不足,醫療事業存在著差距,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胡錦濤在黨十七大報告將醫療作為6大民生問題之一,到2020年要建立一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目標,進行了工作部署,要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設,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作為從事人道主義的社會救助團體,多年來一直是黨和政府保護人的生命健康方面的助手,04年以來配合政府推進新農村醫療,我們主動參與了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制度,在全國76個縣和區開展了試點工作,省級自行組織14個縣,2年多時間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拔款3915萬元,援建衛生院站37個,組織152名鄉村醫生培訓,紅十字為試點縣投入3500萬元。按照總會工作部署為配合政府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推出大型公益項目,紅十字電子計劃,通過社會募集資金形式培訓鄉村醫生,兩年來該項目接受海內外捐款,在全國立項178所,免費培訓鄉村醫生220多名,救助兒童1600多名。今年8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又在中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資助之下發起健康新村工程項目,目的在在于廣泛動員農村力量,協助政府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關注和保護農民的生命健康,探索了經濟組織與公益機構組合共同推進農村醫療體系新路子,初步取得良好社會反響,新農合制度建設是一個不斷突破難點,不斷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企業政治、企業、社會機構多方面的支持和參與,今天我們在這里就發展中的農村多層次醫療保障獻計獻策,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將一如既往積極參與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工作,為全國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為促進廣大農民享有最基本的集料健康權努力工作,最后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
主持人:
為了調查研究新農合情況,探討與新農合發展的新模式,提供學術支持,今年受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國壽慈善基金會委托和資助,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專門組織課題組對農村醫療現狀進行了調演,下面請大家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這次調查的工作。
請看大屏幕。
(播放短片)
主持人:
剛才的是課題組對農村醫療現狀的真實記錄,非常辛苦也讓我們很感動,農村醫療現狀讓我們感到觸動,經過3個月研究分析,北大健康新村課題組形式構建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成果,接下來有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王曙光為我們介紹《構建農村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研究報告》。
王曙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學、各位老師,今天非常高興能夠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匯報我們在暑期兩個月和后續中的成果。我們的報告很長有215頁,今天只能摘要的報告我們的一些基本的評論。
我們的報告分四個內容:
第一個,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我們課題組的成員來自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07年7月9月份我們做了一個調研。同學和老師付出很多努力。
1,新農村建設與反哺機制。
2,胡錦濤同志強調推進民生為重點的建設。必須對弱勢群體給予特別關注,提高社會公平度,健康和諧社會根本是構建不同群體之間的和諧關系,對于制度變遷中受到忽略的群體給予補償。從十七大民生視角出發認識農村發展。我們政府一直重視今年出臺重大決策,其中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對農民極為重要,這些是向農民重新尊重農民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
3,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框架和進展。03年中央啟動新農合制度,農民自愿參加,到07年6月,全國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縣已達到2429個,占全國總縣數的84.9%。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達到7.2億人。08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基本上覆蓋全國所有的縣。
系統了解農戶參合意愿,分析參合對農戶反貧困的制度績效。
探索農村醫療體系建設中不同社會組織的角色定位和參與機制。,重點考察社會公益組織。商業保險機構和其他社會主體。
考察政府在新農合中主導性作用的發揮機制,系統探討未來政策改進方案。
二、核心理念和方法。有4點。
1,強調制度公平,市場公平和人道公平,所謂制度公平,在政府制度設計中,應始終重視遵循制度化的社會公平原則,強調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利益訴求主體。
2,倡導各類社會主體的平等性參與。今天我們的論壇也是以平等參與合作共享作為主體,可以提高資金管理效力,醫療實施條件和人力資源素質水平,社會參與也是政府主導性部門可以發揮的。
3,強調富權理念和提升農民可行能力原則。通過富權而實現農民可行能力的提升是農村醫療體系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之一。
4,探索制度設計中的差異化資源配置模式。在資金配置人力資源配置政策傾斜優惠待遇方式能夠通過差異化的手段實現不同經濟區域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和人群之間的公平。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大不能用戶問卷,田野調查,對問卷進行定量分析和統計分析和計量分析。
本課題田野調查工作的實施情況我們在調查之前進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就是設計問卷,我們設計9個問卷,主要是農戶問卷,地方衛生主管部門村醫的問卷,參考了課題組前期的一些成果。
課題組分兩隊,共走訪5省12縣走訪地方紅會組織11個地方保險機構8個。,對天津、陜西、河北進行了調查。
有兩個表格,一個是我們抽樣的地區,第二個是收到回復的。
四、本課題報告的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1,醫療資源分配的公平性是農村醫療保障的根本。
應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原則,對農村地區衛生醫療資源進行差異化配置。對中央財政投入實行區域間的差異化分配,以省為單位按照人均GDP差異進行配置。由于農戶收入的差異化,按無差別方式進行補充的制度設計勢必導致出現所謂窮幫富現象。
2,政府管理部門的角色定位與職能的明晰化劃分是新農合有效運行的關鍵因素。
政府管理部門之間橫向間清晰的事權劃分。中央政府與主要政府在縱向間應有明確的財權劃分。各部門財政的投入應指定用途和方向防止資金的侵占和濫用。
3,應強調新農合建設中的社會參與。
應優化和增強政府與各類企業主體之間的密切合作關系,世界市場條件下政府與公益組織,社會團體以及社會性企業之間要修改良性的合作關系。
4,發揮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公益組織作為中觀行為主體的積極輔助性作用。
社會公益組織參與農村合作醫療體系構建和運行,一方面能夠部分分擔政府職能,減輕政府負擔,另一方面社會公益組織作為中觀行為主體在政府和微觀主體之間起到橋梁和緩沖作用。
5,應該發揮商業保險機構的重要補充性作用。
通過參與新農合制度商業保險機構實際上分擔了政府公共品提供的職能。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
6,鄉鎮衛生院是新農合的核心載體。
鄉鎮衛生院在新農合制度框架下普遍改善了財務狀況,獲得了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基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效提高了農民的醫療服務需求。使很多原來看不起病,不愿意住院的農民現在可以到鄉鎮衛生院看病。使現有人員和設備技術提高。
鄉鎮衛生院作為農村合作醫療服務市場的供方決定農村合作醫療的績效。
社會公益組織對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之提升能夠發揮積極的影響。
通過這些調研我們看到博愛衛生院示范效應在一個區域非常明顯,剛才看到了苗族侗族自治區的衛生院是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獻。博愛衛生院不僅可以作為醫療中心,也是衛生教育中心,培訓中心,對周邊區域有很強輻射意義。
鄉村私人診所在新農合框架下有所發展,應在積極鼓勵的原則下進行規范管理。
鄉村私人診所的醫生很大一部分是衛生院分流出去的。鄉鎮私人診所的服務質量并不差,而且因為那里看病和開藥都便宜。
私人診所的發展應該積極鼓勵的基礎上進行較為規范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有效翻番醫療事故的發展概率。
7,農戶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本忍痛度較高,新農合有效改善了農民的就醫選擇,降低了農民的財務負擔,緩解了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問題。
數據分析的一般性結論。參與農戶對新農合的評價總體上是積極的,繳費水平可以接受。但大部分并不認為降低了醫療費用,農戶最不滿意的是藥品價格以及治療價格。我們在將近20個縣調研中這是普遍的。
新農合有效改善了人們的就醫選擇。
農戶對商業保險的認知度不高,大部分不了解。收入較高的農戶對商業保險需求較大,但對商業保險不了解和信息缺乏限制了他們的選擇特殊困難農戶對醫療救助和商業保險需求大,政府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加以解決。
基于農戶問卷調查的基點政策建議。
加強對參與主體的監管。商業保險機構配合進行工作。
國外農村醫療體系建設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社會主體各個方面都要參與,據統計中國新農合只要拿出幾百億可以解決整個農民的問題。因此政府應該起主導作用,同時像公益組織,商業保險機構應該當中扮演積極角色。
我的匯報到這里,謝謝各位專家教授。
主持人:
謝謝王副教授。
通過王教授演講我們了解到構建農村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研究報告是客觀真實的,我們看到了醫療的現狀同時提到了對策。像王教授的名字一樣。
王教授提到對社會公益組織作為中觀主體的輔助作用。
接下來我們有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秘書長 王汝鵬做主題演講,從中國紅基會的公益實踐看非營利組織在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的積極作用。
王汝鵬: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報告的主題是《從中國紅基會的公益實踐看非營利組織在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的積極作用》。
一、中國紅基會在農村醫療領域中的實踐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簡稱中國紅基會)于2005年8月,在醫療健康領域,面向貧困農民和兒童,倡導實施了一項大型社會公益項目——“紅十字天使計劃”。該計劃以關注和保護貧困農民和兒童的生命與健康為宗旨,廣泛動員國內外的社會資源,募集資金和醫療物資,對患有重大疾病的貧困農民和兒童實施醫療救助,協助政府改善貧困鄉村的醫療衛生條件,援建鄉村博愛衛生院(站),培訓鄉村醫生,參與和促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衛生事業建設。兩年多來,“紅十字天使計劃”累計接受海內外捐款捐物近2億元人民幣,在全國27個省區援建了近200所鄉村博愛衛生院(站),免費培訓鄉村醫生221名,救助患重大疾病的貧困農民和兒童3000多名,資助建立了100多家定點醫院,向定點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轉贈醫療設備和藥品折合人民幣超過2億元。據估算,受益的農村人口已超過100萬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資助效益!凹t十字天使計劃”的實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好評,已經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公益項目品牌,2006年榮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獎”提名獎,今年10月又被新財經雜志等5家媒體評選為“2007中國最具影響力品牌獎”。
目前,“紅十字天使計劃”已經初步形成了三大實施內容、兩大救助模式、涵括十多個專項救助基金的公益項目體系。
三大實施內容:一是協助政府改善貧困地區鄉村的醫療衛生條件,在貧困地區農村援建博愛衛生院和衛生站,資助20萬元建一個鄉鎮博愛衛生院,資助5萬元建一個村級博愛衛生站。同時還通過后續的募捐向援建的博愛衛生院站配贈藥品和醫療器材;二是免費培訓鄉村醫生,聯合中國鄉村醫生培訓中心實施“萬名鄉村醫生培訓計劃”,3000元人民幣資助1名鄉村醫生在高等醫科院校接受15天的業務培訓;三是對患重大疾病的貧困農民和兒童開展醫療救助,保護他們的生命與健康。
兩大救助模式:一是直接資助模式,即募集善款設立專項基金,直接向貧困患者提供資金資助。如救助白血病患兒的小天使基金、救助腦癱兒童的天使之愛基金、救助先心病患兒的天使陽光基金、救助唇腭裂兒童的嫣然天使基金、救助失聰兒童的天使回聲基金、救助下肢殘疾兒童的奔跑天使基金等。二是轉移資助模式:即募集醫療設備和藥品,轉贈定點醫院和農村醫療機構,由定點醫院和農村醫療機構為貧困患者提供免費救治。如“溫暖中國——貧困腫瘤患者救治行動”,在全國設立了60家定點醫院,并為每家定點醫院捐贈了一臺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作為前提條件,定點醫院承諾每年免費救治30至50名貧困家庭的腫瘤患者。
2007年8月,由中國紅基會和國壽慈善基金會聯合倡導發起的“健康新村工程”是“紅十字天使計劃”的拓展和深化項目。國壽慈善基金會向中國紅基會捐款1000萬元人民幣,用于在貧困鄉村捐建100所博愛衛生院(站),培訓200名鄉村醫生,同時開展重大疾病的醫療救助和與新農合結合的課題研究等。健康新村工程,不僅是 “紅十字天使計劃”三大資助內容的繼續,而且還將配套資助農村的改水、改廁、改灶,并以村級博愛衛生站、博愛小學為陣地和依托,建立農村文化健康活動中心,配贈紅十字書庫和體育健身器材,開展村民的衛生健康教育。因此,“健康新村”是在探索一種新農村建設的模式,讓廣大農村不僅擁有充分的醫療衛生資源和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同時還要滿足農民對健康文化生活的追求,以及對健康、衛生、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導和推行。
二、非營利組織在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的積極作用
按照現代社會學的理論,人們的社會活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大領域,即政治活動領域、經濟活動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與此相適應,社會組織也可以分作政府組織、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也有的稱之為第一部門、第二部門和第三部門,第三部門也稱之為非營利組織或非政府組織,或簡稱為NPO或NGO。第一部門政府依靠法律賦予的強制力,征收稅收提供公共物品;第二部門企業遵循價值規律、參與市場競爭,遵循按勞分配、按資本和智力分配原則,側重提供私人物品。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則是在自愿的前提下,在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的領域,滿足部分群體的公共物品需求。
發達國家是在成熟的法治國家和現代化企業出現之后,才出現了真正的社會性組織。而我國還處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政府轉型、市場轉型和社會轉型基本上是同時并行,因而NGO組織的職能也就更加多樣化,也更為重要,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在政府失靈、市場失靈的時候充當社會的潤滑劑和粘合劑,緩解社會矛盾,增進社會和諧。政府政策往往是“中位取向”,保證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中弱勢群體、特殊群體的需要。例如婦女、兒童、殘疾人、赤貧者或是特殊疾病群體的保護等等,而且,即使政府能夠提供服務也有效率與成本問題,在現階段,公益組織進行第三次社會財富分配的時候,成本較第一部門要低得多;
第二,非營利組織的價值理念,如中國紅十字會的“人道、博愛、奉獻”理念,體現出“道德感召和民眾教化”的人文精神,能增進政府轉型和市場化過程中的社會凝聚力和社會文化認同,因而它承擔著一種“公共志愿資源的組織平臺和公益精神的傳播中樞”功能,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遠意義。第一部門側重考慮社會公平,第二部門側重考慮市場效率,第三部門則重點關注人道主義的價值。紅十字組織的精神便是對這一原則的一個很好詮釋:“人道、博愛”精神是追求的價值,“奉獻”精神則體現了志愿的原則。
第三,非營利組織的工作除了可維持一般意義上的公共物品供給外,還有追求理想的“實驗需求”,而遵循市場原則的第二部門不會去做這類事,政府組織用強制機制做“社會實驗”則可能導致烏托邦災難,所以,奉行志愿原則前提下的公益組織就成為這類實驗的合適手段。實驗成功將會產生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示范效果,實驗失敗社會也不會大面積受損失,因此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在農村衛生領域倡導實施的紅十字天使計劃,以及和國壽慈善基金會聯合實施的“健康新村工程”,其公益實踐就有類似的實驗性先導意義。
從以上對非營利組織在中國社會生活中的功能闡釋,結合中國紅基會在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實踐,可以看出非營利組織在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的積極意義:
(一)在政府投入嚴重不足的農村醫療領域,非營利組織可發揮重要補充作用。
從我國農村縣、鄉、村三級醫療保障體系建立的實踐看,計劃經濟時代由于村一級集體經濟的存在,可以基本支撐低保障、高覆蓋的農村合作醫療體系;而改革開放后,進入市場經濟時期,絕大部分村級集體經濟瓦解不存,而以政府財政補貼為主的農村醫療衛生體系投入體制,財政資金基本都是只到鄉鎮衛生院一級,村級衛生站雖然作為是農民“小病不出村”的基礎和前提,但由于基本不享受或很少享受到財政補貼,因此作為農村三級醫療衛生保障網絡“網底”的村級衛生站,出現投入主體缺失,所以,農村村級衛生站目前大都陷于困窘狀態:鄉村醫生在自己破舊的房屋里給農民看病,大部分仍依靠血壓計、體溫表、聽診器這“老三件”傳統診療工具作診斷,一部分鄉村醫生還是過去計劃經濟時代作為“赤腳醫生”受過的培訓,至今未獲取行醫資質,成為要被取締的“黑診所”、“黑醫生”;甚至還有部分鄉村醫生由于待遇報酬長期沒有保障,自己就是需要救助的扶貧對象。因此,中國紅基會開展的“紅十字天使計劃”及與國壽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健康新村工程”,將資助重點放在捐建村級博愛衛生站、培訓鄉村醫生上,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來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深受廣大農村農民的歡迎。
(二)非營利組織的呼吁和倡導,喚起了社會對農村醫療衛生狀況的關注,促進了政府的重視和投入的增加。
中國公益事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起步發展以來,關注的重點一直是政府投入嚴重不足的基礎教育領域,包括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等知名公益項目均以資助農村教育、救助失學兒童為主。到本世紀初,隨著中國政府加大了基礎教育的投入,現在貧困地區農村孩子上學不僅學費、雜費全免了,有的地方甚至書本費都免了,部分學生還有寄宿補助。因此公益領域的重點應當向另一個政府投入不足的領域轉移:這就是醫療衛生領域。中國紅基會率先發起實施的“紅十字天使計劃”,其積極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募集了多少捐款,建設了多少衛生院站,救助了多少大病患者,更重要的是帶動了更多的社會組織、經濟組織關注和支持農村的醫療衛生事業,關注農村和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引起了政府的重視,進而加大了對農村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最終促進中國農村、農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權的早日實現,增進了社會的和諧。
(三)非營利組織給最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以幫助,改善最易受損人群的境況,提高了社會的幸福指數。
按照社會學的觀點,社會財富的分配可以分三個層次,第一次分配強調效率原則,即最有效率的團體和個人獲得最大的收益和報酬。第二次分配是國家運用財政稅收手段,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區之間執行差異化的財政支出政策和稅收政策,注重公平分配。而第三次分配,社會公益組織通過企業或個人的慈善捐贈行動,匯聚了大量的社會資金,使愛心人士和社會團體通過社會公益組織,得以把資金運用到最需要的人群和地區,這種分配,依靠的不是政府的財政強制力,而是民間的社會動員力量和社會的自愿性行動。社會財富的第三次分配注重社會和諧,強調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人道主義關懷,因而在客觀上實現了國民精神的凝聚和文化價值的認同。中國紅基會“紅十字天使計劃”的實施,通過第三次分配的資金和物資三億多人民幣,為超過100萬人口的農村地區改善了就醫條件,保護了眾多貧困農民和兒童的生命與健康,這些工作使捐助者得到了幫助他人的機會,使被救助者感受到我們社會的溫暖,使整個社會的幸福指數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非營利組織在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建設中是一支積極的力量,在參與新農合和新農村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持人:
國壽慈善基金會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發起健康新村工程。接下來我們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國壽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萬峰先生。
萬峰: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和來賓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談到農村和農村醫療保障問題,我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對于中國人壽來說,農村不僅僅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是中國人壽回報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領域。中國人壽的成長歷程與中國農村、中國農民唇齒相依,密不可分。關心農村、回饋農民,是中國人壽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個論壇的一個關鍵詞是“社會參與”,我認為這個主題非常好。解決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政府是主角,但社會各方的積極參與也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一個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的機制,將是推進農村醫療問題解決的最有效的途徑。在這個機制當中,商業保險機構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我國機構網點最多、經營規模最大的國有控股壽險公司,長期以來在探索和參與這項事業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認識和經驗,今天,我從商業保險服務三農、回饋社會的角度,從幾個方面來談談中國人壽在解決農村醫療保障問題的一些認識,總結我們的一些做法和成效,探討未來發展的思路。
大家知道,農民看病面臨兩大問題:一是沒有錢看病、看不起;二是農村看病條件太差,沒辦法就拖著不看或者跑到大城市看。怎么讓農民看得起病,并且能夠及時、方便地得到好的醫療服務,是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而解決這兩大問題,我認為,商業保險機構承擔的角色和作用非常重要。
第一個問題,怎么讓農民看得起病? 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要提高農民的收入,讓農民手里有錢。中國人壽近年來在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擴大農民投資渠道方面有一些探索和體會,但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巨大的課題,也不是今天我們集中要討論的。二是要給農民提供醫療保險保障,建立一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讓農村居民病有所醫。這個保障體系應該是多層次、全方位的,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社會基本醫療保險。通過政府、集體和個人多方籌資,建立覆蓋全體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解決農民大病醫療的保障問題;二是商業健康保險,以個人籌資為主,提供多樣化、靈活性的醫療保險保障;三是醫療救助制度,以國家財政轉移、社會慈善等多種渠道籌資,為貧困弱勢群體提供醫療救助服務。
在社會保險保障方面,自2003年以來,各級政府在農村地區積極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這項惠及億萬農民的德政工程中,商業保險機構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支持和配合政府新農合工作,作為新農合經辦方為參合農民提供醫療費用報銷管理服務,體現了商業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
因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著眼于“低水平、廣覆蓋”,為農民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不可能完全滿足農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隨著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他們對生活品質及醫療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需求隨之而生,部分農民也具備了購買能力。從我們的保險產品如“三康險”在農村的銷售情況可以看出,農民對商業醫療保險的需求是旺盛的,商業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提供這種服務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成為防止農民“因病致貧”的“穩定器”,從而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在醫療社會救助方面,商業保險機構從承擔社會責任的角度出發,應該力所能及地分擔一部分政府的救助職能。中國人壽發起成立的國壽慈善基金會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合作的“健康新村工程”項目有專項基金用于特困家庭的醫療救助,但目前還是杯水車薪。我很希望更多的企業和公益組織能夠參與進來。
第二個問題,怎么讓農民能夠及時、方便地得到好的醫療服務? 解決這個問題是個系統工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改善硬件,修繕改建農村衛生站,配備必要的醫療設備等;二是提升軟件,首先是要讓鄉村醫生能夠得到必要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技能。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源的參與無疑是必要的。中國人壽傾注了很大的熱情和心血參與這件事,我們把它作為保險業關注民生、回饋社會的一個重點領域。國壽慈善基金會今年投入了一千萬,今后還會給予持續的投入,我們倡議更多的企業和公益組織參與進來,共同為改善農民就醫環境做出貢獻。
簡而言之,商業保險在構建農村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角色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支持新農合;二是提供商業保險;三是參與公益性的醫療扶貧。長期以來,中國人壽在這些領域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效。
我們做的第一個方面的事情就是為新農合制度提供經辦管理服務。
一是利用商業保險精算技術與基礎數據,參與新農合補償方案制定和設計,把保險風險管理經驗運用到新農合經辦管理中,提高了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提升了新農合基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利用保險公司遍布鄉村的機構網絡和專業人員,形成社會化的新農合管理服務體系,發揮商業保險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減輕政府增設經辦機構及人員編制方面的壓力,縮短新農合啟動時間和經辦成本,減少了政府財政支出;三是利用商業保險理賠技術和管理經驗,設計適合農村特點的業務管理流程,為廣大參合農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周到的報銷補償服務,提高了新農合制度的運行質量和效率;四是利用商業保險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建立實用高效的信息網絡系統,簡化報銷補償手續,規范客戶服務行為,使參合農民在住院治療和費用報銷中,時刻感受到真誠熱心的服務,體會到新農合政策的溫暖,提升了參合農民的滿意度 。
經過4年多的探索和實踐,中國人壽在參與新農合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我們已在江蘇、河南、廣東等13個省市的83個縣(市、區)開展了新農合委托管理業務,這些地區參合農民達到2450萬人。今年1-9月份,共收取合作醫療基金10.2億元,管理基金總量達到12.02億元,為540萬人次提供醫療費用補償支付服務,支付金額8.89億元。通過提供專業化服務,建立了“征、管、監”分離的新農合運作機制,形成了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和參合農民多方滿意、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我們做的第二個方面的事情是以商業保險產品彌補社會保障的不足、提升農村醫療保障水平。
農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障需求對于商業壽險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如何服務好農村市場,通過有效的方式讓農民接受并且喜愛我們的產品和服務,這是我們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近年來我們通過制定清晰的農村市場發展策略、挖掘總結農村業務發展典型經驗、開發出一系列農民喜愛的產品、全面提升服務于農村市場的員工素質,有效促進了農村保險業務的發展,實現了商業效益與社會效應的“雙豐收”。
我們做的第三個方面的事情是深度參與醫療扶貧的公益事業,切實改善農民就醫環境。
2007年,中國人壽捐資5000萬元成立了國壽慈善基金會,致力于專業、可持續地參與公益事業,希望把錢用最科學的方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國壽慈善基金會的健康新村工程項目一個核心的內容是改善初級醫療機構--衛生院站的軟硬件建設,因為鄉村衛生院站是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基礎構成,是保障農民健康的第一站,對新農村建設至關重要。國壽慈善基金會2007-2008年期間將在“健康新村工程”項目上投入1000多萬元,在中西部貧困地區至少援建100所衛生院(站),舉辦兩期鄉村醫生培訓班。目前我們在河南、湖北等省援建的首批“國壽博愛衛生站”正在建設中,有的已投入使用。
以上我談了我們在建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改善農民就醫環境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些方面已經有成熟的模式,但有些方面還在摸索中,甚至剛起步。如何建立和完善可持續地、兼顧自身發展和社會貢獻的發展模式,如何與政府和其他社會主體協作,有效地推進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發展,是需要繼續不懈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接下來,我談談我們在這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是參與新農合要繼續固點擴面,在此基礎上探索開展新農合補充醫療保險。
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從發展趨勢看,新農合制度將逐步向 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過渡,保險業參與新農合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我們要繼續鞏固參與新農合工作取得的成果,總結經驗,樹立典型,完善服務流程,規范經辦管理,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把新農合業務辦成“農民滿意、政府放心”的精品工程。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拓展新農合業務領域,加大業務推動和政策扶植力度,積極倡導以委托管理模式為新農合提供經辦管理服務,增加經辦地區的數量。在新農合管理平臺上,有效擴展服務內容,讓參合農民更多地分享新農合制度建設成果。同時,在條件成熟地區,積極探索開展新農合補充醫療保險,有效提高參合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在廣大農村地區樹立參與社會管理、服務民生建設的良好形象,履行好保險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是加快縣域醫療保險發展,做好農村服務體系建設。
近年來農村保險市場的發展環境發生了積極變化,為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基礎,中國人壽也在縣域市場擁有了較大的先發優勢,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是針對農村市場、農村客戶的特點進一步完善服務。具體思路有這么幾點:
首先是積極發展農村小額醫療保險業務。下一步,我們要組織力量,對包括AIG在內的國際小額保險成功經驗進行研究,結合自身的實際,及時開發出適合低收入農村居民的小額醫療保險產品,更好地滿足農民的醫療保障需求。其次,我們要扎實推進農村市場的服務體系建設,建設一個廣覆蓋、高效率的農村市場服務體系。我們的基本策略是“鄉鎮有點、人員進村”,以縣公司為龍頭,以農村網點建設為依托,以駐村服務員為延伸,建立“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加強對縣域市場的資源配置,不斷擴大我們服務農村市場的范圍,不斷提高服務農村市場的能力。最后,我們還要抓好典型經驗的總結與推廣工作。經過多年不懈的探索和實踐,中國人壽在發展農村保險市場方面,已經積累了許多經驗,形成了一些成功發展模式。我們未來一段時期將大力推廣例如“保險先進村”和“駐村服務員”等成型經驗,使廣大農民樂于接受商業保險,使廣大農民最終通過商業醫療保險而收益。
在醫療扶貧方面,我們的想法是國壽慈善基金會要拓展健康新村項目的內涵,致力于將醫療扶貧推向深入。
我們的健康新村項目不僅要建好衛生站,給鄉村醫生提供培訓機會,還要圍繞農民醫療和健康方面的實際需求不斷豐富項目內容。我們希望,國壽博愛衛生站建在哪里,就要讓哪里的農民享受到最好的醫療衛生環境,真正讓農民做到小病不出村。而且這個環境必須是可持續的、是不斷完善的。就是說,我們不僅捐一筆錢把衛生站衛生院建起來就完了,我們要管就管到底。
在這方面我們的想法首先是結合農村衛生院站的現實需求給予持續的配套扶持:衛生院站建好后,配備了必要的醫療設備,但將來它的設備還可能面臨更新換代的問題。我們還希望通過我們的優先捐助政策促使當地政府和衛生系統規范農村衛生站的建設,加強對農村衛生站的監督和管理。國壽博愛衛生站的醫務人員應該有一個服務規范的基本標準,有一套考核制度,醫護人員的待遇應該與他們的服務數量、質量情況和農民滿意度掛鉤。
另外,中國人壽有近10萬員工、近70萬名營銷員,這是個熱情溫暖的大集體,他們中熱心人非常多,基金會剛成立,我們的基金會郵箱中就收到很多員工和營銷員的來信,自薦來做基金會的義工。將來,我們會組織我們的員工和營銷員志愿者與農村貧病家庭結成幫扶對子,給予他們更直接更周到的關懷。
總之,醫療扶貧這件事,我們是做定了,而且要深入地做下去,這個“深入”體現在我們不是一次性地捐一筆錢了事,而是要給予持續地扶持;我們不僅資助硬環境的改善,還要深入參與軟環境的建設;我們不僅關注農村當前緊迫的現實醫療需求,更關注從制度、模式和相關各方的協調管理機制上,探討從長遠和根本上解決農村醫療問題的途徑;而且,我們不僅出錢,還要出人,讓中國人壽的關懷、關愛直達困難的家庭,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義為利本”---商業倫理的真諦古今是相通的,用這個詞匯也能夠詮釋中國人壽對于承擔社會責任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所秉持的信條---要把中國人壽建設成為國際頂級的保險公司,既要通過加快發展,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還必須積極承擔好應盡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和諧、進步和穩定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謝謝大家!
主持人:
農村多層次醫療保障建設需要政府責任強化讓農民享受公益發展帶來的成果,需要大力發揮公益組織社會主體的補充性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公平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接下來的環節是公平合作與農村醫療發展峰會。主持人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孫祁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