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建民: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如何利用外交資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16:48 新浪財經
2007年12月14日下午,第六屆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隆重召開。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演講。 吳建民:王忠禹主席、女士們、先生們! 非常高興出席這次論壇,讓我講講中國企業“走出去”,如何更好的利用外交資源,外交資源這個提法在中國還是比較新的市場。一個人認識世界從自己的經歷開始,我搞了一輩子外交。1971年當時我作為中國在恢復了在聯合國常駐地位之后,去紐約第一批代表團,干了六年多。當時對世界的觀察,當時看過大老板掌權,他做什么事情比較簡單。我在1971年的時候,當時中美在紐約常駐聯合國代表接觸的渠道,到80年代中期他去了以后我很高興,因為當時我去看看公司,基辛格公司是什么公司呢?我到那里一看基辛格人,我就問他,我說你們這個公司是做什么的呢?現在我們到海外投資,投資有意向,他說我做三件事情。 第一,他想投資,他來咨詢我,從宏觀角度上行不行。 第二,他要投資,那么這個國家管這個事的關鍵人是誰,能不能找到。 第三,你幫我聯系接上頭。 這三條,第一投資可行還是不可行。第二關鍵人是誰,第三個是接上頭,這三件事聽起來非常簡單。我問他公司搞的怎么樣,搞的非常紅火。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問我們公司的同志,我說這三條管不管用呢?太管用了。跟外交資源聯系上,我開始沒有關心,外交是國家行為,怎么談到資源呢?資源應該是國家的。但是我慢慢發現掌握了外交上的知識,掌握了關系,認識人,他就能夠發揮作用,慢慢的認識在深化。后來從94年到03年我在國外當了九年大使,開始在荷蘭,后來在聯合國的日內瓦,后來到法國,這個時候我跟世界的關系很復雜,慢慢的有人來找我。我們民航總局在法國買一個設備,他有一個最基本的價格,怎么談也談不下來,它的設備很好,但是老是跟法國人談談不下來,他老是突破我們的底線很多。后來我出面談,法國人對于大使非常尊重,我出面跟他談了半個小時,用法文談。我說有一個大和小、近和遠的問題,如果北京、上海、廣州都要買你的設備,那么將來全中國多少廠家買你的設備呢?但是你一下子要很到錢肯定拿不到,最后生意做不成,我說你想想,從中國大使的身份來講,我希望中法關系的發展,它是一步一步前進的。我就談了半個小時,過幾天之后,他把價格降下來,降了不少,由原來的一億多降到一億以下。我回到國內,民航總局很高興請我吃飯,他說要給你1%的回扣你就發財了,大使不需要這個。 但是這件事情給我的啟示是,外交資源也是可以用的。民航總局國營公司可以用,我們現在民營公司做的很大。這幾年華為到法國去,他們幾位老總我都見過,他們跟阿爾卡特競爭非常厲害。當時我作為大使幫他們做了協調的工作,人和人之間打交道,我搞了長期的外交,我感覺人和人之間非常容易產生誤解。如果溝通好了很多事情就好辦,溝通不清楚互相都在猜疑,你來這一招,我來另外一招那就不好的,我發現這里面也有文章可做。所以我在03年7月我在法國離任,當時寫一個離任報告,我把兩國的關系回顧一下,對下一步如何發展關系提一點建議,我提了幾條意見。其中一條我認為要很好的利用外交資源,剛開始不知道外交的資源也是可以利用的,我認為這個資源不利用太可惜了,這個作用有的時候可以起到四兩拔千斤的作用。大使一出面,他就可以找到人。有的時候我們到那里幾天時間想見誰,時間很緊,通知使館,你稍微早一點,看他能不能找到人。 這個事情,我覺得我揭開外交上神秘的面紗,這個神秘的面紗在中國的外交上面,是要把資源很好的利用,非常神秘沒有好處。所以我想這是我對外交資源的認識,具體到中國今天的情況,如何利用外交資源。 第一,視野。 第二,人才。 第三,機制。 視野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中國正在崛起,而且崛起的速度很高,它的規模之大,可以說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我們02年人均GDP突破1千美元,06年突破2千美元。人類經濟發展史上什么時候有過13億人口四年翻一番的呢?沒有。這樣一個規模,這樣一個速度,當然引起的世人很大的爭論。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人走向世界,視野的第一層含義要認識世界的大勢。世界在大變,如果對這個沒有認識或者不跟有這方面知識的接觸肯定有欠缺。為什么視野重要呢?因為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自己的視野,每一個人的視野都是局限的。我們關注企業,對其他的東西投入的精力和時間相對比較少一點,這個時候我覺得外交資源是很好的。國際上有什么大事,想往這個地方去做,國際上有什么大事你不掌握要出問題。國際大局是什么呢?我認為世界上除了全球化以外,有三股趨勢特別是在中國。 1、全球的一批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正在崛起中的國家不至中國,亞洲有印度,非洲有南非,巴西等等,這些人口加在一起是多少呢?33億。人類歷史上沒有在世界人口一半的國家這樣發展,這個大趨勢會帶來很多后果,我認為這種大趨勢才剛剛顯露出來,它所造成的后果還沒有表現出來。起碼有這么多的發展中國家,我想原材料、能源價格,糧食從2000年到07年漲了多少呢?消費在增加,這是一個大的趨勢,這個趨勢,這些國家如果他們在發展過程當中重復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也是一個大問題,世界所承擔的對污染的消化能力已經到了最大了。1750年人類生活方式相對比較簡譜,1750年當時人們對環境的污染造成的廢棄物大概是相當于現在的1/4,現在人口比1750年增加了許多倍,污染相當于1750年的100倍,地球的消化能力已經到了局限。這個問題帶來很多影響,包括辛司長講的投資留在了發展中國家,為什么呢?因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最快。 2、我想在發展過程當中,這個大趨勢大家可以看到,人類所面臨的挑戰從來沒有這樣嚴峻。02年9月15號錦濤主席在聯大講了一句話,人類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休戚與共,對不對?今天面臨這樣一大堆問題,再不解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這個問題,這個是把人類能夠聯合在一起的趨勢發展。 3、伊拉克戰爭,我是觀察國際形勢的,我不知道過若干年以后人們回頭看怎么看待伊拉克戰爭,多少個世紀最后國家關系又會在打仗,打仗怎么解決問題呢?伊拉克戰爭美國打一個2300萬人口的小國,解決了什么問題呢?沒有解決什么問題,而且造成了一大堆的問題,這個問題不知道怎么解決。戰爭在21世紀,再這么打行嗎?這種趨勢在促使人類的思考,我認為要看到這個大的趨勢。如果你到什么地方投資,一定要跟地區敏感,如果你完全沒有知識的話肯定不行。 第二,點子,你做生意要有好點子,我認為現在中國再發展將來點子要值錢,中國現在的點子還不值錢,在值錢的時候中國會發展得更好,點子從何而來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我在法國當大使,對各種現象要觀察,觀察到一個現象,發現一個高層次的晚餐,一個企業家請一些藝術家、請一些學者晚上在飯桌上聊,吃完飯以后喝咖啡聊天。我慢慢習慣了,把這些人弄在一起,為什么這么混雜呢?我很好奇問法國人,他說如果人都是同行的談的內容有限,他要產生好點子,必須要跟不同的人交流,這樣才能產生火花。好點子跟火花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好點子火花往往是從交流中得到的。我建議企業家也可以跟搞藝術的人接觸,用你平常的視野跟整個的情況相比,如果有所不同,跟這樣的人交流肯定有好處。包括外交界,外交界過去很神秘。 第三,我覺得在考慮視野的過程當中,要考慮到不同見解的人,他跟這些人不同的關系,他跟大視野,有一些比較大的視野,跟不同關系結合到一起,這樣的話效果會不一樣,視野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寬闊的視野,走向世界在不了解世界的情況下是不行的。 人才,過去講人才主要是外交上,中國在海外有人才。我想今天可能視野要全球化,人才不要局限于中國的,外國的人才也可以用。你在走向世界的時候,光是中國人行嗎?中國人掌握這個地方的情況,了解這個地方如何辦事。但是了解這個地方的關系,中國人當然很好,外國人也可以。而且人才在辦事情的時候需要雙方的結合起來。所以我在講走向世界的時候,利用外交資源的過程當中,不能夠把眼光停在一方面,我認為人才要考慮兩方面,因為外面在于人,沒有人不行。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今天世界所面臨這樣一個大發展的局面,可能人類歷史上大變化一定非常多,抓住的關鍵因素是人。如何把人才用起來這個要考慮,這個人他有知識,這個人他能夠知道如何把這個關系打通,這個人他懂得辦事之道,什么事情光認識不行,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我覺得人才不僅是需要中國的,而需要外國的人才。 講了視野,講了人才,如果沒有一定的機制,外交資源是利用不起來的。必須要有一個機制,恕我直言,我認為今天中國在外交下面利用外交資源還沒有完全形成,很多人是個人行為,中國資本現在要走出去,我回頭一看剛剛開始。我們現在走出去,去年的統計我們到法國的投資才700億,而中國境內的投資到了1千多億美元。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當中,外國資本直接投資到本國的投資,和本國到外國的投資大體上是1:1或者是1:2的比例。經濟學家預言中國公司到海外投資的總量到3千億美元,要有一個機制,把中國和外國的資源利用起來,機制是什么機制呢?中介機構,中介機構要做的其中一條,就是中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外部世界對中國認識之間的差距,這個之間是有差距的。我們中國人自己看現在和平發展,我出去是好意的,我賺錢,也希望你好。我們中央領導講了多次,我們實施互利共盈的戰略,但是人家是不是信呢?現在這樣講人家不信了。在今后的發展過程當中,必須要有人來做溝通,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跟世界對你的認識是有距離的。另外還要承認一條,中國13億人口我們在這個環境里面我們有自己的話語權,我們講了很多的東西。這個話語體系非常好,但是如果我把這個話語體系搬到外國去,這個不行。我在國外的時候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比較好,他們搞不太清楚。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話語體系跟人家是有距離的,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外部對我們的認識中間是有區別的。很多事情從局部來看,完全是商業行為,人家看不是這樣的。中國是不是國家行為呢?這個事情做了,這個是不是經過中央領導的研究和批準呢?不一定。但是在今天中國在世界上的一些行為,怎么去把事情做好呢?有的時候為了把事情做好,不僅是商業上的溝通,政治上的溝通我看也是需要的。因為有的行動太大了,你一動馬上覺得是國家的行為,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很多還停留在一種表面上,所以我覺得這個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 我利用這個論壇講一點自己的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