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東明:四方面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9:22 《財經》雜志網絡版
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認為,從金融產品、投資機構、證券經營機構以及監管四個方面著力,可維護中國資本市場的繁榮與穩定 【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記者 喬曉會】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12月11日在參加《財經》年會“2008:預測與戰略”時發言認為,雖然中國資本市場在過去幾年發展迅速,但若想更加繁榮與穩定,應該從金融產品、投資機構、證券經營機構以及監管四個方面推動國際化。 王東明在首先回顧過去幾年資本市場取得的成就時說,近幾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上證指數從最低1000點附近上漲到最高6000點,成為全球上漲最快的市場之一。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熱情迅速提升,開戶數截至目前已達1.3億戶,機構投資者管理資產規模顯著擴大,成為資本市場走向繁榮的堅實基礎。 同時,大盤藍籌股陸續回歸A股市場,市場結構和上市公司質量大為改善,也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作為中國經濟“晴雨表”的作用。總市值從不到3萬億元上漲到了目前30萬億元左右,已經明顯超過了GDP總值,大大縮小了與成熟市場的差距,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王東明也認為,盡管市場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但當前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還比較薄弱,服務于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功能還不能全面有效發揮。近幾年來指數上漲顯著,但波動也較大,成熟的投資理念還沒有完全確立;上市公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健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還沒有成型,企業直接融資體系還不完善;未來如何確保限售股流通不對市場帶來顯著沖擊等等,這些都是影響資本市場繁榮和穩定的因素。 要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繁榮與穩定,王東明認為應從金融產品、投資機構、證券經營機構以及監管四個方面向國際化推進。 王東明表示,近年來中國上市公司相繼赴海外上市,特別是部分消費、科技、網絡領域的公司都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國市場融資,這在未來仍是一種潮流。應該推動雙向融資進程,除本土企業去海外上市外,也應吸引全球跨國公司到中國資本市場融資。這既有助于擴大國內直接融資規模;也能使本土投資者投資更多海外優質公司,豐富國內資本市場的品種;同時能為本土證券經營機構帶來大量新的業務機會,而不單純是外資投行在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中受益。 在加快投資者國際化方面,在QFII額度增加的過程中,既應鼓勵更多的海外買方機構進入本土市場,也應推動本土證券機構在海外發行QFII產品,從而使得本土機構成為全球資金流向中國的主渠道;另外應增加QDII規模,嘗試變審批制為注冊制,為國內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可直接投資海外市場的渠道。 在加快證券經營機構國際化方面,王東明認為,只有大力拓展證券經營機構在海外的業務份額,才能最大限度規避國內資本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從而熨平經濟和金融周期。 王東明說,在當前全球金融市場低迷和動蕩時期,中國金融機構應利用人民幣升值的大好時機,加大海外業務的拓展力度,從而推動本土證券經營機構的國際化。此外,也應進一步放寬外資證券經營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限制,促成與國內機構的良性競爭。 推動上述三個方面國際化的同時,王東明認為也應加快市場監管國際化,監管理念的轉變將為市場內部架構的國際化奠定基礎。他認為未來監管更重要任務是,通過放松管制,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如放松金融產品創新的管制,讓市場而非政府,更多地成為金融產品創新的主體;放松投資者準入和投資領域準入的管制,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放松對證券經營機構業務創新的管制,從而推動本土證券、基金公司與外資機構和本土其他金融機構在跨境和混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王東明說,加快開放,積極推動國際化進程是保持中國繁榮和穩定的重要舉措。這是因為,一個開放的資本市場能為國內上市公司提供更多市場選擇,使其獲得海外資金的投資;同時也能為國內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可投資標的,分散投資風險,優化組合配置;此外也能為國內證券經營機構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拓展業務范圍,提升盈利能力。本土各類機構也可在與海外機構的競爭中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在與對方的合作中借鑒大量成熟的管理經驗和運作模式。這些都對保持中國資本市場繁榮與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