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鵬明: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了為什么而出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 13:41 新浪財經
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07(第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于2007年12月8—9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主題:繁榮時期的領導力。新浪財經獨家網絡支持。以下為綠創環保集團董事局主席姜鵬明先生參加“市長圓桌:提升城市價值的新途徑”分論壇講話實錄。 姜主席:我在那邊聽歐洲資本的,后來又想來參加這個討論,所以,今天正好也有咱們政府的官員在這里。 我提這么幾個看法,第一個是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咱們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速度非常快。我這有幾個數據,咱們1949年的時候,城鎮化的比例是11.2%。那么到了1979年的時候,30年增長到18%,30年增長了6.8%。1979年到2005年25年增長到23.35%,這個增長的速度非常快了,已經有5.6億的城市人口了。那么發達國家是15%到20%,如果快的話可以達到8、9億人。 這是宏觀的情況,那么咱們現在城鎮形成的動因,我們曾經也議論過這件事情。本來城鎮化過歷史上都是由于商業繁榮和物流集散形成的。但是,現在工業化的過程當中,由于資源的分布和產業的分工形成的城鎮成為了主要的動力。包括我們告訴現在形成了許多新的城鎮,都是由于資源分布和產業分工形成的。這個模式形成了兩個模式,一個就是人口向工業資源聚集,有煤了、有石油了,有化工了、有鋼鐵了,人口都往那聚集。當然還有引進資源的擴大人口,包括深圳、北京、上海,這是另外一個模式。這樣的模式,特別是工業化城鎮有一個天生的缺陷,因為我們還是三句話不離本行,我們還是有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和整體的污染控制。 它形成了一個什么天然缺陷呢?一個是資源的浪費和匱乏同時存在,我看到名單咱們應該有大慶的,現在的情況可能有很大的變化。包括像我們興安嶺那一代的城市。他本身生產的木材很多,消費的木材也很多。在十幾年以前,30%的木材是自己消耗掉的,但是缺乏什么資源呢?它本身有資源,但是它缺乏其他的資源。比如說它沒有農業資源、人力資源,其他的方面很單一。 大慶開始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現在他考慮多元化發展了,但是前提是不是那個地方有別的方面,而是萬一石油枯竭了以后怎么辦。另外,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均環境的缺失,在城里過什么日子,各個城市都有所不同,程度不同而已,噪音、廢氣、水的安全問題,一有一個顆粒物的污染等等,甚至公共飲食安全,一個蘇丹紅全國都緊張。 所以,現在我們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如果我們人離開了人居環境,離開了這個主軸,我們的生活水平是降低了還是提高城鎮化的進程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是一個必經之路還是一個誤區?因為我們看到特別像美國小城鎮特別多,像中國是大城市,都是上千萬的人口。 那么我們到底城鎮化的目的是什么?這就需要反思了。因為我可能說得稍微尖銳一點,因為我的身份,十七大以前這么說,十七大以后我說得腰桿更硬了。 我們社會和城市有兩個怪圈,一個是從城市開發資源,解決就業。解決了就業提高了收入以后,由于人口增加還需要更多的資源,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的資源,再開發資源這樣的怪圈。 第二個怪圈是什么呢?就是消費資源、破壞環境,然后拿命換錢,拿錢換命。損害健康再想辦法延長健康,再回到幸福觀,提高我們的幸福。 可是現在的幸福觀是有問題的,我們往往占有更多的資源就是幸福。現在很多的城市由于過去的考核體制,GDP就是業績。那么占有我們的資源是不是就是幸福觀。反過來,由于需要資源又去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這就是社會和生命的兩個怪圈。 我最后引用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那么最后一句話,就是說我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當然城鎮化不是我們能夠考慮的問題,只是從學者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議。但是,我們現在在全國的城市提倡環境醫院,我們北京第一個環境醫院也在建設當中。人需要有醫院,環境也需要有醫院。用這個方法想辦法解決,區域性的環境污染和控制的問題。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