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能:政府應當給環保產業提供支柱條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8日 18:11 新浪財經
2007年12月8日,由商業傳媒機構21世紀報系旗下《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商業評論》發起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最佳企業公民評選”在北京舉行頒獎典禮。新浪財經獨家網絡支持本次會議。以下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博士李志能先生在討論中的發言: 李志能:我主要是想講4點,我是搞政策研究的,我從四個方面講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是從企業戰略,過去中國的很多企業,都是在出口型戰略里面發展起來的。我拜讀過吳伯凡先生寫的一篇文章,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如果站在原來的定位上,就是現在環境的各種要求出口到東道國那些要求的話,都是一種額外成本,但是如果明白發展趨勢的話,那么自己在適應發展趨勢當中的調整方式。那么比較和緩一點的是一種變化,比如是一下子很快的調整的話,可能使企業的發展面臨比較大的振蕩。這就涉及到企業發展戰略怎么樣平穩的過渡,這個問題我想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二個問題的話,就是對于中國來說,國家的政策、國家的定位,大家現在都說中國的崛起。但是另外陸陸續續的歐洲的國家都加入了京都議定書,中國也協定了。現在國家領導人互訪,雖然都是以這個為主,就是以環保、以這方面的話題成為重要的內容,但是對于中國來說有一個雙重性,就是這些國家領導人說來說去,就是你中國現在崛起了,作為一個大國在世界發展上來說,就是怎么樣定位是不是應該承擔更重要的責任,但是從中國來說,它本身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那么既是一個大國,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怎么平衡這個問題,這個也是很大的問題。另外從環保產業來說主要的支柱就是三個條件:第一個是補貼的門檻兒、第二個是政府。第三個是稅收。所以我們要進行很多的調整,這個政策配套體系,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建起來的。那么就這三個方面來說,都是現在相關環保企業盈利模式的基石吧。 第三個方面的話,就是我們很多時候,就像我剛才說的,很多時候都把環境保護看成是企業的一個方便,很大程度上作為企業表現這個社會責任的一種標志吧。但是從一般公民的角度來看,他們對環境的要求,節能減排方面的要求是怎么樣的一個認識,他們覺得哪些是更加重要的,和他們日常生活是利益有關的,哪些是可以稍微放一放的,我覺得政府有自己的出發點,但是如何讓一般的民眾的訴求能夠得到體現,這個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因為我原來在美國的時候,五大湖區,那里面的魚孕婦是不能吃的,吃了以后可能會生出畸形的兒童出來。現在在中國很多地方,人的飲水、洗澡都有問題,所以我覺得這個民意如何在相關的政策上得到體現,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第四個方面這也是一個基本的轉型,過去從制造業到現在的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是怎么樣順利的完成轉變,我覺得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