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秦朔和崔保國聊國際背景下財經媒體發展實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13:55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2007年11月22日下午13時,新浪財經特邀《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清華大學日經傳媒研究所所長崔保國聊國際經濟背景下的中國財經媒體發展話題。以下為聊天實錄:

    視頻:秦朔崔保國聊國際背景下財經媒體發展(1) (2) (3)

  主持人:各位親愛的新浪網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嘉賓聊天室。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兩位貴賓,一起來和我們聊一聊國際經濟背景下中國財經媒體的發展。立刻來介紹一下兩位嘉賓,他們第一位是《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秦總您好;第二位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媒介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的崔保國老師,崔老師您好。我們知道在11月15日的時候,《第一財經日報》創刊3周年了,我們還是想請秦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年以來《第一財經日報》的發展。

  秦朔:我想簡單的來回顧這個三周年,我們自己說三年辛苦不尋常,但是三年沉寂也不尋常。2004年11月15號剛剛創辦這個報紙的時候,當時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個想像,因為那一天我記得上證指數大概是1200多點,到了我們創刊一年,也就是到了2005年的時候上證指數1100多點,更低了,所以大家覺得在資本市場熊市辦這樣一家財經報紙有沒有前景。所以一開始階段還是一個起步期,也有很多人對它有所懷疑。但是到了2006年的時候,今年2007年,我覺得應該說從一個想像和起步的階段,已經逐步走向一個成長期,或者說開始向成熟期過渡。

  現在我們看到整個報紙,無論從它的發行、經營還是從社會的影響力都有非常非常長足的進步,另外中國的資本市場這兩、三年也有一個非常長足的進步。所以到了2006年的時候已經是1800多點,接近1900點,上證指數,今年5000多點了。所以我想這個報紙之所以能夠跨越這種想像,把這種想像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事實,就是中國也有可能出現一個主流的權威的每日必讀的財經報紙,我想還是因為我們相信中國吧,相信中國的力量。

  主持人:我們知道《第一財經日報》從熊市走到牛市,三年來中國經濟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崔老師,從您的研究來看您覺得現在目前全球的這種財經新聞報道是一個什么樣的動向?

  崔保國:我覺得全球的財經媒體,咱們可以看到幾乎每一個經濟強大,政治強大的國家,它都有一個主流的影響整個社會和經濟的這樣的主流財經媒體。像英國的金融時報,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像美國的話它幾乎沒有,除了今日美國和紐約時報以外,它并沒有打遍全國的報紙。惟一一個能夠打遍全國每一個地方都需要,每天都在讀的報紙實際上就是華爾街日報,也是發行量特別大的報紙。

  咱們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比較關鍵,也比較高速發展的一個高水平發展的階段了,咱們中國一直沒有一個能夠影響全國的主流財經媒體,這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缺憾,也是一個很大的缺位。作為整個媒體對社會的貢獻和作用來講,我們中國是必須打造這么一個財經媒體的。而且在我們中國的這種傳媒制度和環境下,我們可能作為一個綜合的影響全社會的市場化的報紙比較難,但是作為一個財經媒體在我們今天的政策環境下,和市場環境下,我們是完全有條件這樣做的。

  所以三年前《第一財經日報》誕生的時候我就覺得對它充滿了期待,也充滿了希望,而且我覺得《第一財經日報》是有可能成為這樣的媒體的,當然三年來的發展,三年的經歷不尋常,但是離這樣一個位置還有不小的差距,而且這三年來咱們中國經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像從熊市的1000多點到現在的6000多點,經濟在蓬勃的發展,而且財經媒體這幾年發展的勢頭也不錯,不光《第一財經日報》發展得有聲有色,而且其他的財經媒體也在成長,有的沉下去了,但是有幾個也在起來,我覺得有競爭才能夠使它更好的發展。《第一財經日報》這幾年的發展我覺得還是比較令人欣慰,而且比較有影響的。

  主持人:那么《第一財經日報》原來是《南風窗》,從政經報道轉變成為財經報道,我發現《第一財經日報》的內容也是發生了一些變化,包括現在有宏觀的、微觀的、專業的、生活的,對于秦總來說您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秦朔:我原來以前確實是做雜志的,轉向一個做財經的報紙,應該說它的視野,包括管理,包括跨文化的溝通跟以前都有很大很大不同。以前我們最多的時候管過五、六十人,現在這么大一個系統不可能單靠一個人管理,要建立一個系統去進行管理。剛才崔老師已經講到現在這個財經媒體都在蓬勃發展,我覺得從全球來看還是有幾個特點。

  一個特點就是全球化。我們看到主要的財經媒體都不僅僅是在本國市場發展,它也進入到全球市場。

  第二個特點是多媒體化,尤其是跟網絡結合的特征很明顯。我們看到像英國金融時報,它的報網合一,以前是兩個系統,兩套軟件,現在整合成為一套軟件,在一個平臺里操作。華爾街日報也同樣是如此,非常注重網站的建設,其實中國財經類媒體的網站化特征也在呈現。像我們《第一財經日報》有跨媒體的特征,也很明顯,有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研究院,我覺得跨媒體特征很明顯。

  第三個特點,它的價值現在開始出現一些細分了。比如說這一輪的資本市場很好以后,也可能將來出現一些就是專門以提供實用性的投資價值為方向的財經類媒體,就是細分程度我覺得也在擴大。

  最后一個特點,它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就是說有些媒體主要比如靠賣廣告,但是也有一些媒體或者是準媒體,它是側重于賣一些終端,像日本的經濟新聞,崔教授非常了解,它很大的一個盈利是跟它的數據庫,它積累了幾十年的數據庫,營銷,然后你要查這些信息,要交這個年費,注冊的用戶越來越多,這個收入也很多。所以我想這種全球化、多媒體化、多元化和細分化,這個情況也是我們目前財經媒體要面對的一個態勢和一個挑戰。

  主持人:那么面對這樣的態勢和挑戰,我不知道《第一財經日報》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從你們的營銷策略來說有沒有一些什么樣的轉變?

  秦朔:從我們來講,我們也是積極地去順應這樣一個潮流,所以我們因為非常幸運,因為它一開始就實現了這樣一個雙跨,我們當時叫雙跨,第一個是跨媒體,第二個是跨地域,跨區域,現在根據我剛才說的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所以我們非常注重資訊產品,不僅僅是提供信息產品,在信息產品的基礎上去銷售廣告,注重資訊產品的研究。所以我們現在這個研究院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將來它是賣一些報告,而且是賣很多這樣的一種研究型的產品。

  還有就是如何進一步地全國化乃至于全球化,現在我們的電視在不久的將來會落地在香港,另外它每天通過跟美國的合作,現在每天有很多檔節目在美國播出,我們報紙過往三年主要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發展得比較好,明年我們就會進入西南的市場等等,所以我想都要與時俱進。

  主持人:其實我想很多關注《第一財經日報》的朋友們都知道,不論是在電視上、網站上和報紙都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內容,但是我想這個不僅是《第一財經日報》的這樣一個轉變,對于很多中國的傳媒,中國的財經媒體來說,我不知道崔老師的研究認為我們和西方相比,我們應該做哪些改變?

  崔保國:剛才秦總已經說得很好,咱們《第一財經日報》在起步的時候他就做到了在跨地域、跨媒體,這樣建構的時候,現在來看我們大家這個意識已經比較深刻了,但是三、四年前這還是一個比較新的理念,也是一個比較新的路子,而這個路子是順應媒體發展的潮流的。在中國做一個跨地域的媒體是不容易的,除了中央級大報,在地方媒體辦起來就能夠跨地域,而且是跨最好的三個地域,就是上海、北京、廣東,這三個地域把它先做起來,這是最容易做起來,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三個地方。所以這個是做得非常好的。

  和國際的來看,我覺得咱們這兒一種架構也還算是先進的,就是西方國家的財經媒體最早都是報業發展起來的,在報業的基礎上咱們和電視、和廣播互動,這個我覺得《第一財經日報》做得很好,應該是處于世界都屬于前沿的。更重要的是紙媒體和網絡互動,在網絡里邊又有數據庫的問題,這樣一個海量數據庫又把它整理成各種終端,這是財經媒體發展的方向,可能這個方面《第一財經日報》做得還不夠。

  要說全世界的媒體來講,我覺得《第一財經日報》也很幸運,就是從世界的范圍來看報紙媒體是已經在走一個衰落的道路了,就是紙媒體,有人說紙媒體會消亡,報紙會消亡,三十年以后,四十年以后,我個人認為消亡是不可能的,因為一種媒體它總要有很漫長的過程,我們現在說有點兒太為時過早。但是衰退的這種跡象已經從各個國家的紙媒體里邊都能看到了,咱們國家報紙媒體的衰落跡象比較晚,從2005年才看到,西方國家在1997年、98年的時候,無論是廣告還是發行都在開始走下坡路,比較緩慢的在走。

  我們國家的紙媒體我覺得也會逐漸逐漸地往下衰微,但是這個社會它永遠是需要信息服務的,就是我們作為新聞工作者,作為媒體工作者實際上我們做的是一個信息服務工作,紙媒體會衰微的話,報紙可能會衰落,但報社是可以基業常青的,你要用多媒體、多種渠道為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我覺得在這方面可能還要做很多的文章。

  主持人:我覺得剛才秦總說到營銷方式,我也非常感興趣,對于目前的一些紙業的傳媒來說可能還是靠廣告收入,像您剛才說的數據庫終端的服務來說,您認為為什么現在沒有在我們中國紙業的傳媒上發展起來?

  秦朔:其實大家已經在探索在做,只是因為它占的比例還比較少,所以目前給大家的印象還不突出。但是我覺得客觀點來看這個問題,我覺得中國的財經媒體包括我們,其實都在探索整合營銷的道路,因為剛才崔教授講到從一個報紙,從一個長遠的觀點,現在很多人是有一定的悲觀,但我覺得具體到中國的財經媒體有一些不同,它的不同在哪里呢?第一個,整個中國經濟,整個中國市場,整個中國公司現在處于一個朝陽時期,而且這個時間還很長。

  同時第二個,中國的經濟在轉型,以前中國的經濟基本上是追求成本領先的戰略,所以就是打價格戰,價格敏感度很高,以價格敏感度很高的這種經濟競爭以之相匹配的媒體形式就需要發行量很大的都市類報紙,所以我們來看目前都市類報紙的廣告構成,比如說像賣場的廣告,比如像賣藥的廣告,比如醫院的廣告,比如零售的廣告,比如房地產的廣告,比如家電的廣告,它主要的特征表現為什么呢?主要的特征表現為價格敏感度都很高,那些廣告的形式都是打價格戰。這個情況媒體經營的很辛苦,因為你接觸的這些廣告客戶都價格很敏感,想方設法跟你價格談判。但對財經媒體不一樣,因為財經媒體主要客戶的范疇,他們為什么在財經媒體上投放廣告呢?是取決于它的品牌形象的訴求非常重要。所以這個時候它導致那一類價格戰的東西不感興趣,這個時候他感興趣的是你的整個報紙廣告形象,整個報紙的廣告形式,廣告環境,以及你這個媒體能夠為我提供什么樣的增值服務。

  這方面你看財經媒體都特別喜歡做一些論壇,做一些榜單,做一些評選,甚至為一些客戶做一些全國巡回的演講,還有幫助他做一些活動,像我們《第一財經日報》因為它整個有一個平臺,有廣播、電視、報紙等等平臺,所以也要為很多客戶做很多這種服務。那這種服務財經媒體它有它一定的優勢,因為它的讀者人群特征,它主要覆蓋比較發達的區域,所以密集度比較高。具體到中國的財經媒體,因為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型跟它的財經媒體的成長方向是一樣的,都是將來往價值創新,提升品牌價值的方向,所以它的成長空間很大。所以財經媒體就我了解,大家的日子現在應該說都是越過越好,當然具體到剛才說的那個問題,如何未來進一步開發數據庫的產品,成為一個資訊的,不僅僅是一個傳播平臺,而成為一些服務產品的提供商,這個的確我覺得也是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

  主持人:剛才秦總也提到了都市媒體,我想我們天天都接觸都市媒體,而且無論是什么樣的人都需要資訊,但是對于財經媒體來說可能在中國它的人群還是相對要少一些,對于《第一財經日報》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面的困惑,你們是怎么樣解決的?

  秦朔: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在辦報之初做過很多調研,我們認為在我們覆蓋的比較發達的經濟區里,決策者、管理階層、機構投資者和一些對經濟商業比較感興趣的人士,這個面還是很廣的。我覺得這里面最近根據我們的觀察,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有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開始去閱讀財經的報紙,什么叫個人投資者呢?就是說你在美國來講,曾經叫十萬美元家庭,就是家庭總的財產性收入達到十萬美元以后,他就有很強的理財需求,而我們知道現在理財的需求不是說簡單的買一個什么產品,他還需要了解整個的市場,了解整個的宏觀經濟,了解那個市場的一些變化,還要了解很多公司的基本面,所以他事實上為了滿足自己的投資需要,他是需要一個廣義的能夠為他的投資決策做出一些借鑒,為他的判斷提供一些支持的這樣一種高品質的財經媒體。所以華爾街日報事實上它的發展從最早幾千萬份最后成長為一個大報,也是跟美國資本市場的成長是分不開的。

  所以我覺得倒是有可能,就是說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比如說在中國10萬家庭,20萬家庭,甚至百萬家庭,現在是越來越多了,這些人開始一年你說花兩、三百塊錢去每天閱讀一份這樣的報紙,或者他上班第一件事情來翻閱一下,這個價值很大,以前這個價值是很小的,因為以前誰會想到在中國資本市場,五年熊市,大家完全喪失了這個信心,大家不會覺得這個會跟我未來的規劃有所區別,而且還有一個,就是中國30年改革開放以后一個很重要的成就,中國大量的中產階層的興起,而中產階層是對財產性收入比較關注,也比較敏感,比較容易去探索的階層,這個階層越來越多,而且市場又開始形成,這兩者之間形成一種很好的匹配關系,所以財經類媒體像我們這種報紙,比如再過一、兩年發行量就會有很長足的進步。

  主持人:崔教授,從您的研究來看,國外財經媒體的市場和我們相同嗎?他們在內容上和我們財經媒體在內容上是否也是差不多的?

  崔保國:國外財經媒體的發展來看,大體上看和中國是相似的,但是我覺得我看我們現在中國的財經媒體和國外這種大品牌的財經媒體,在內容質量上還是有點差距的。你比如說咱們國內原來的財經媒體宏觀報道多,產業報道多,而國外的財經媒體一個是微觀報道很多,市場報道多,還有企業報道多。看似區別不是太大,但你要想做到它那步的話,你得有大批的水平很高的專業記者,才能夠完成這樣的工作。他看就看這個信息很有價值,而且細分化的滿足度高,這個市場閱讀的人就更多。

  從國外的財經媒體來看也都是發行的在白領階層以上,財經媒體的內容不僅僅是經濟人士喜歡看,政治的、文化的、社會高層的都關注,像華爾街日報不僅僅是財經報道的好,重大新聞、政治從它的解讀也非常好,所以它屬于高層人士的報紙,中高層以上的報紙,發行量來講像華爾街日報也應該是兩百多萬份,也就和紐約日報和今日美國,發行量都是差不多的,都是最一流的發行量。金融時報發行量少一些,但是它是全世界都有,比較專業,金融界的和財經界的高層都在看。像日經的話就辦得比較樸實化一些,它發行量達到四百萬份,四百萬份意味著什么呢?像日本就有四千多萬個家庭,一份報紙辦四百多萬份的話,也就是占了十分之一,十個家庭里面就有一個家庭訂這個報紙,而且單位里面有很多人都在閱讀日經,它做到了使一般的白領階層以上的,很多很豐富的信息需求都能在這上面滿足。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秦總,對于《第一財經日報》來說,您認為你們的目標人群是哪些?從內容上來說你們是怎么迎合他們的?

  秦朔:我們創刊之初做過調查,而且每年都做這個調查,現在來看我們的目標人群大概是這么幾塊,第一塊是經濟管理和一些決策人士,比如說像宏觀經濟各種各樣的管理部門,地方政府的經濟管理部門,比如像上海市金融辦我們就有幾十份報紙,市場監管機構都有很多,屬于這類管理決策的部門有很多。第二類應該是我們,從人數上來講是最大的一個階層,就是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我們的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社保、黃金,各種各樣跟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各種各樣的投資市場相關聯的這部分專業人士,再加上我剛才講的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他有這個需求。第三類也是從總量上來講非常大的,就是公司里邊的管理人員,因為主要的公司管理干部,管理人員,中高層的管理人士很多也在閱讀這樣一個報紙,這些部分構成了一個我們主體的部分。另外還有一個輔助性的,或者叫支持型的讀者,這包括比如說我們現在很多的商學院,包括我們有一些大學生,還有一些專業人士,比如律師、會計師,很多人他也閱讀這樣的報紙。

  那如何去應對他們呢?這樣的報紙我們認為必須要建立四種價值,就是新聞性價值、工具性價值或者叫實用性價值,第三個叫思想性價值。因為現在一般的信息互聯網很快,但是有一些思想家需要分析,深度,話語,這個報紙還是有一定優勢的,最后一個應該是審美性的價值。因為財經媒體的讀者層次都比較高,如果你弄的整個報紙版面設計或者規劃,搞得像某一些地攤小報一樣,他們肯定是不接受的。所以我們來看財經類媒體在整體視覺設計上都花了比較大的心思,像我們的報紙我們希望它的報向是比較大氣的,比較國際化的,也有一定理性色彩的。所以我覺得這幾種價值都需要具備,像我們有的報紙,包括報紙的顏色用橙色,都是為了突出審美性的價值。

  主持人:隨著我們市場越來越開放,一些國外的主流財經媒體逐步走入中國,對于中國本土的一些財經媒體來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挑戰?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

  崔保國:我覺得確實是,咱們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國外財經媒體現在也一點點向中國滲透,有的網站已經在中國開通了,有的在一些高級賓館或者一些高級的地方也有訂閱國外財經媒體的,我覺得對中國是好事,但是對財經媒體來講是挑戰。我覺得剛才秦總說的那個非常重要,首先我們財經媒體要辦得好看,既要有內容還要好看,剛才我挺有感觸,比如日經有一個連載小說,它是各大報里面它的連載小說是第一,它是連載最好的,凡是能夠在日經上連載的小說是日本最第一流的最暢銷的小說,所以它那上邊在文藝版,它的副刊版和文藝版是做的一流的,這點我覺得《第一財經日報》現在的版面變得越來越好看了,也很大氣,有時候處理得很精彩,這點我覺得不可忽視。

  要說從挑戰的角度上來講,我覺得中國市場還是給咱們中國國內財經媒體有一個空間的,一個就像剛才秦總講到國際上報業已經開始衰微了,但咱們中國報業還很多年都是一直發展勁頭比較強勁的,這個在報業衰微期來到之前我們媒體能夠發展起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第二個,外國的財經媒體大量進入中國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邊它總歸會進來的,我相信,我們要把我們自己的財經媒體做強。從這兒來說我覺得還有一些政策的壁壘,比如說咱們現在有三大證券報,有幾個比較好的財經媒體,這方面的整合實際上咱們中國需要一個在證券方面、金融方面和整個財經企業市場報道,一個綜合的財經媒體打造出來的話,我們很需要這樣一個東西,不是需要有很多個媒體,那很麻煩,需要一個好的媒體,這樣呢它需要整合,還有一個就需要媒體之間的整合,立體化的發展,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財經媒體也得走向世界,也得走向國際。

  秦朔:我們其實我覺得要應對國外的媒體挑戰,因為事實上雖然它現在總體來講沒有進來,但是第一個,它的英文報紙實際上通過國際圖書進出口總公司在,在中國的五星級酒店里,中國的機場都已經在銷售,英文的版本已經在銷售,包括日經,日文的版本在中國也有銷售。第二個,他們現在都非常注重網站建設,無論是FT,華爾街,還是日經,都在做網絡上的發展。第三個,他們也通過各種各樣的合作的方法悄悄在滲透,你現在看到有一些雜志事實上都有他們授權內容的刊登,包括一些報紙,一些版面,也在跟他們合作。所以我覺得它是整體雖然沒有進來,但是它的身影已經通過各種方式進來了,這的確對于中國的財經媒體來講我想的確是很大一個挑戰。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把它當成一種機遇,很多中國產業的競爭也是通過開放學習別人,最終發揮自己在這個本土上的比較優勢而獲得勝利,因為國外媒體進來,畢竟在中國本土,他沒有什么記者,而且很多分析完全用西方的觀點,跟本身又有一些出入。但我覺得他們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一點,就是財經媒體在它的嚴肅、專業、精準、高品質,這方面我覺得這些國外的優秀財經媒體做得的確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我經常接觸在中國的一些跨國公司等等,他們就發現一些國外的財經媒體打電話給他們求證一個事的時候,會求證很長時間,如果這個數字得不到的話他們就不寫,一定要求證得很準確,因為這個在國外,你的這一個報道如果信息不準確,你數據不準確,或者你夸大,或者你縮小等等等等,你可能會影響市場的波動,很多中小投資者他要起訴的。所以我覺得他們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這也是《第一財經日報》給自己的一個要求,就是我們的編輯方針,叫做權威主流,專業負責,理性大氣,貼近讀者。專業負責就是要通過專業的東西創造價值,所以我們對這方面對大家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我覺得跟他們的標準相比較,那的確像崔老師剛才說的還是有相當的一個差距。所以我覺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你眼前有這樣一個標桿,也能夠推動我們自己的成長,這也是一種發展的機遇。

  主持人:作為一個普通的讀報人,可能我更了解的是本身這個媒體它的內容方面,兩位如果讓你們選擇四個詞去定位一篇成功的財經新聞的話,不知道二位選擇哪四個詞?秦總?

  秦朔:我覺得財經媒體第一個應該還是專業,專業包括對于財經本身的專業,也包括新聞的專業,因為是財經新聞,專業的含義是非常廣義的,就是我們對這個事情是有一種最合理的、均衡的、精確的觀察角度和分析的框架和方法,你說這件事跟這個事實的本源,跟這個實際情況應該是吻合的,所以我覺得專業非常非常重要。有的時候你看同一個事情,比如說有的人股市會漲到六千點,因為誰誰誰說了會漲到六千點,股市真漲到六千點,他說你看我對了吧?這種正確事實上是不專業的,但是另外一種分析方法可能就是說股市為什么會漲到六千點,因為決定股票價格的因素可能有三個,第一個是基本面,第二個是資金狀況,無論是流動性還是儲蓄的分流,跟資金有關系,第三個跟心理有關,他分析這幾個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以支持的話就有可能會相當于比較高的。比如那預測六千點,沒有到六千點,到五千八百點,我覺得這個后者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專業的方法。

  第二個應該是理性,因為現在中國社會,我們社會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出現很多矛盾,比如貧富分化等等,這時候大家很多情緒都比較浮躁,也比較激昂,但是財經媒體應該是冷靜的,根據事物本身的邏輯去進行報道,我覺得這個也很重要。

  第三個我想應該是理想,就是財經媒體它的確承擔著見證整個中國大國崛起,見證中國很多公司成為市場全球性公司的使命,我們不能簡單把自己當成一種急功近利的工具,我們還是要有一個責任的擔當。

  最后一個我想應該是負責,對于報道對象負責,對利益相關者負責,對讀者負責。

  主持人:專業,理性,理想,負責。不知道崔教授有沒有不同的簡介?

  崔保國:我大體上同意秦總的判斷,專業性是肯定需要的,負責性,對社會負責,對媒體負責,對大眾負責,我也同意,第三個我覺得應該是準確,當然也包含和專業性有關,但是再次強調要特別準確。比如說包括日經指數和道瓊斯指數,指數全世界有很多,為什么他們能夠上百年大家都沿用這個指數,就是因為它們準確,有的時候特別像日本后來搞指數的,他在某種程度上人家評價日經指數比道瓊斯指數還高,這個準確性,這個是財經媒體的生命線。還有一個就是咱們說理性也好,我覺得是中立和品德非常重要,因為財經媒體的報道,比如說國外的財經媒體不允許所有媒體里邊的人,無論是高層還是記者不允許買股票,因為你可能在這個當中有內幕消息,會有這個問題,另外一個,你比如說咱們大陸新聞界經常流行一種拿紅包的現象,你這個財經媒體披露信息是有很高經濟價值的,所以說你要拿了紅包的話,吃了人家的飯,拿了人家的禮,你報道的客觀性就值得懷疑。所以這個東西一定要杜絕,這也是困擾和影響我們中國財經媒體發展不好的一個行業風氣。

  國外講一個普通的新聞記者需要兩年就可以培養出來,一個成熟的,但是一個成熟的財經媒體記者需要八年,當然咱們現在一個成熟的財經媒體記者在中國也收入頗豐,年薪得幾十萬,但是這樣人的打造還有他具有這樣一個社會品德,社會良心和專業素質,這是我們培養人的一個課題。

  主持人:從秦總作為《第一財經日報》的總編,應該說對財經也是非常敏感了,我們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越來越關心財經,包括一些專業的數據,CPI,股指期貨,基金,股票,大家也是非常的關注,那么對于大家投資者來說非常想知道明年我們中國整個經濟的未來又如何?我想還是請兩位給大家預測一下。

  秦朔:我想簡單談一下個人的看法,第一個,我覺得中國經濟GDP的高增長,中國作為一個外貿大國它的出口的強勁和順差的強勁,第三個就是中國的財政稅收的高增長,第四個就是中國就業情況的進一步改善和良好,這幾個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我認為在明年都還是會有相當不錯的表現。我個人認為GDP保持在10.5%以上是沒有問題的,然后我們的出口順差、財稅這些指標我認為我都會繼續有強勁的增長。所以我覺得從宏觀面應該是不錯的。

  問題可能會出在哪里呢?這么幾個方面,第一個,中國經濟越來越變成全球經濟的一個部分以后,我們自己很多事情是可以確定的,或者看明白的,但是在我們以外的有很多我們未必能駕馭得了的很多東西,不確定性在增大,比如說像現有的美國次案危機會不會進一步深化,美國的需求從房地產需求看已經在下降,會不會因為美國的需求對全球經濟造成一些影響,第三個比如說石油價格持續在高位,對于我們這樣的經濟體在成本上有多大的壓力,還有全球的貨幣體系,特別是美聯儲非常松散的一些貨幣體系,它彌補自己的高赤字,就不斷印鈔票,全球流動性過剩。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國外儲兩千億美金的時候,當時石油是16、17美金一桶,當時黃金是100多美元一盎司,所以說中國當年說兩千億美金外匯儲備所代表的實際購買能力,跟今天我們雖然有了一萬四千億外儲所代表的實際購買能力并沒有等比例的上升,因為現在油價接近一百了,而我們的貨幣又主要以美國的債券作為主要的儲備方式。所以你就看到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往往會搞得很好,看得很明確,但是有很多東西因為它進入了一個全球的定價,全球的系統里面,它的很多變化超乎我們想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我們從過長江,過黃河,甚至在我們自己的內海都能夠駕馭得很自如,但是未來它變成一個不確定的海洋,它的邊境在哪里都不知道,所以我覺得外部的不確定性可能對我們的影響,就是說可能你是很好的積累下來財富很成果,但是由于它的國際貨幣體系和很多東西可能會讓你有很大的損失,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覺得CPI和資產價格的上漲也是很大的壓力,所以我覺得CPI恐怕明年個人的看法低于5%很難做到,資產價格從房地產到樓市來看,現在想把它抑制住,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收效甚微,我覺得資產價格上漲也是很大的壓力。

  第三個,你剛才提到了股市,股市有一點我覺得現在從我個人的角度,我覺得不太可能再重演06、07年的井噴式的盛況,所以這時候我們投資者要轉變心態,你不要現在還想著以前的那個局面,心態就會越來越失衡。所以在這種局面下的確我覺得宏觀上有很好的機會,但是在具體的里面不確定的和挑戰也越來越多,包括我們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也會下降,就是增速是在下降的。所以我覺得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保持一個比較謹慎的樂觀,很謹慎,在過去是比較樂觀,現在要更加謹慎,可能是我的一個基本看。

  主持人:非常感謝秦總專業的點評,在節目最后請兩位有一句話來寄語《第一財經日報》,寄語中國財經媒體。

  秦朔:我想還是用我們創辦報紙的時候所想的,就是說因為我們相信中國,因為我們相信未來,所以我們覺得只要找對了路就不怕路遠。

  主持人:崔教授?

  崔保國:我希望《第一財經日報》能夠做到真正的第一時間、第一質量、第一準確報道中國的財經報道,也希望中國的財經媒體在中國經濟的增長過程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今天感謝兩位做客我們的新浪嘉賓聊天室,也感謝各位網友,感謝我們的工作人員,我們下次再見,謝謝大家,謝謝兩位。

  (本次訪談結束)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