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1世紀金融年會暨銀行競爭力排名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07年11月24日,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暨“2007年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報告發布儀式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辦,新浪財經提供獨家門戶網絡支持。上圖為中國民生銀行行長王浵世演講。
王浵世:各位領導、各位來自銀行業的朋友、各位來自媒體的大家早上好!首先我感謝大會的邀請讓我來參加這次的盛會,對于我來說有兩項特別重要的意義在里面:第一、有機會來到現場、來到了聽到各位同業的先進前輩們對這個重要題目做出的一些看法,讓我能夠從中學習,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謝謝大會的安排。第二、從我的立場來說,或許我有點急不可待那種感覺,為什么?因為或許我是比較少數占有地利優勢一個幸運者之一。因為以前我是站在臺的這一邊,作為外資銀行,就是匯豐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現在本地銀行快速發展里面,民生銀行占有比較好的優勢,非常榮幸把我心中想的、眼睛看到的經驗跟大家分享。既然是分享,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因為這里面沒有對與錯,講的不好的話,向各位多多指教。
講到分享經驗,說起來我算了一下,我在匯豐銀行的時候,直接或間接策劃、主導、參與國際化和本土化差不多有20年,那我第一次的參與是1987年,大家或許還記得當時的匯豐銀行不是現在的四個字,當時是叫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建立在香港的一個銀行,其實在某個程度上也是一個本地銀行,那么在80年代匯豐銀行采取一個國際化的過程,當然最主要是想實現銀行的長期目標,是三角形發展的一個方向。亞洲區、亞洲跟美洲,所以1987年的時候,匯豐銀行進軍加拿大,這是我第一次離開了香港島加拿大工作的時候,第一次參與了國際化的一個機會。
那么3年之后回到了香港開始籌備讓一個亞洲區國家的銀行,如何進入中國市場,1994年我進入中國市場,可以說是匯豐國際化和本土化的開始,也是我的策劃、我的主導跟我的參與,結果到2003年的時候,我離開中國到了美國。這是我第三次參與匯豐銀行到海外的計劃,也是第三次參與、指導或許是策劃這次國際化的過程。
當然2005年回到中國,2006年加入民生銀行,現在我們民生銀行也踏出國際化的一步,過去的20年里面,大大小小的戰役里面,有4次比較大規模國際化的過程,所以我想今天從這個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過去的看法和經驗。
國際化就是我們中資銀行跑出去、外資銀行跑進來這個是比較狹隘的看法,國際化和本土化是連在一起的是沒有分割的,很難說這個就是國際化、這個就是本土化。舉一個例子,從我第一次到加拿大的時候,當時我問我們的董事長,我說你派我到加拿大去干什么?他說明天開始,你進入加拿大國土的時候,你就去做一個加拿大人。什么意思呢?其實很簡單,我對這個題目也做出了思考,他其實在一個本土化之前的國際化,其實這兩個事情是連在一起的,你要去并購一個銀行,你要去跟他合作也好什么都好,其實是一個兩者分不開的過程在里面,什么叫做做一個加拿大人呢?其實當時我自己作為其中一分子,是什么一分子呢?是一個使者的一分子,就是你代表著匯豐銀行到加拿大收購加拿大在溫哥華為基礎的英屬哥倫比亞銀行。雖然我們叫做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我們其實不可怕,甚至還很可愛。為什么這么說呢?最起碼你加拿大的人,比如說早晨起來喝咖啡,我也喜歡喝咖啡,你喜歡早下班,我也喜歡早下班,你喜歡打球我也喜歡打球,換句話說這個是沒有區別的。
可是光在文化上沒有區別的話,還是不夠,其實在國際化的過程當中,派出的時者除了你能夠代表你的銀行講出這些話,其實是一樣的。但是還有幾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你必須是一個建筑師。建筑師什么概念?就是你能夠在他的系統里面去建筑一套你認為應該在這個地方建立的規章和制度,可是你不能夠把你在香港那一套東西搬到加拿大去。為什么?因為當地有當地的法律和法規,還有文化各種各樣的差異,換句話說你必須要到加拿大的時候,不僅說我跟你一樣,其實我們還要說的是什么?我們對你的銀行已經做出很深入的探討,你的業務為什么做到今天增長是這么慢呢?因此我們看的到的是什么呢?你的市場定位、你的營銷、你的人力管理、你的各種各樣的原因都還有問題。換句話說你不僅是一個建筑師,你做建筑師之前你還要作為一個醫生告訴他有什么問題。20年前我到加拿大的時候,我的任務就是除了做一個使者之外,我工作上的業務就是把兩項業務引進到加拿大去。第一個業務就是私人銀行。最起碼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做了3年的私人銀行。同時我也引進了投資銀行的概念。就是如何能夠制造機會讓本地的人賺錢,所以你必須要是一個建筑師,你必須要是一個公司的醫生、同時也要是一個使者。
可是還有一個東西是更為重要的,你要作為一個傳教士。什么叫傳教士呢?就是把你的公司的信仰把它給傳到對方去,不管是一個星期一次,一個月一次,你把你的信仰傳給對方。換句話說就是企業文化的打造,最起碼的一點,匯豐銀行的企業文化中間,我一直比較驕傲的就是我們比較節約。換句話說我到加拿大我不會亂用你的錢,當時我們在加拿大有點像清教徒那樣。但是在國際化過程里面,你希望制造的不是物理的變化,而是我們要產生化學變化,就是讓他心悅誠服的變成匯豐銀行的一部分。說起來我們要做我們的計劃,我們知道為什么要做國際化,可是如何做國際化,今天來說懂得人還不多,我認為匯豐的經驗讓我感覺到,就是說有使者到哪里去,你還是一個企業醫生,你還是一個傳教士,把你的信仰、把你的愿景給對方好好的看清楚。
當然大家不要忘記,加拿大經過了好幾年國際化跟本土化融合在一起的發展,后來大家相信加拿大是匯豐銀行里面有史以來出口人才最多的國家。為什么?因為他的愿景鋪墊了很多發展機會,讓他能夠相信你銀行的收購帶來我們的確有一個對自己有利、對企業有利的契機。
第二次1994年我進入中國市場。當時我也是問董事長,你想讓我干什么呢?他說你去中國做一個建筑工人。什么概念?意思就是說,你到中國去打造一個平臺,讓我們將來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逐漸的把房子蓋上去,你的工作就是打好這個基礎。不管花多少時間、不管花多少錢,只要把這個平臺打造好了,你就可以走了。那么1994年到2002年這前后8年多的時間里面,我在中國的工作從外資銀行到中國,可以說是本土化,其實他也是一個國際化,對香港來說中國這么大的市場也是一個國際化過程里面,換句話說他的國際化跟本土化相聯合在一起,所以當年我們一開始招聘本地的員工,同時我們告訴他,我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相信我,你們會是將來匯豐的CEO,或許有人會離開,但是這個不用擔心,因為我們來這個地方不僅是培養人才,為了匯豐銀行,我們為中國銀行業培養人才。
當時我有一句話非常重要,我跟我的員工說,中國金融環境不一樣,或許說金融生態不一樣,有很多的灰色地帶,我說我們的思維、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目中只有黑跟白,我們沒有灰,我們不要在灰色地段中跑。就算我們喪失機會,但是沒有關系,我們要尊重當地的法律和法規。你能夠把這個腦子里面的話,永遠有用。在當時國際化和本土化過程里面,我們要給員工一個信念,我們來這個地方不是來制造盈利,我們是來制造盈利的能力。這一點也是需要擔任一個使者、傳教士、醫生、建筑師混合綜合性的功能花了我8年的時間把這個平臺打好,然后我離開了。
第三次是到美國去。我們董事長說,這次非常的簡單,就是你做一個橋梁。換句話說就是到美國去,要向有意到中國投資的人,告訴他們中國是什么樣的市場,同時也讓中國的投資人知道美國的市場,所以我的角色是橋梁。
那么在外資銀行的這些年頭,我覺得我的感覺是,每個人都有他扮演的角色,我曾經在我扮演的角色里面是一個使者、是一個建筑師、也是一個醫生。
那么我不講民生銀行發展歷程的原因何在,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不管是國際化也好、本土化也好,其實都是向著一個互利互惠的目標來進行,可是互利互惠只是一個結果,但你的手段是什么?這個是個人有個人的方法,我想借用今天這個機會告訴大家如何扮演一個多種角色,把國際化、本土化融在一起,我相信中國市場會提供更多的機遇,跑到外面去也有很多的機遇,可是我希望大家今天在研討會當中,能夠發掘更多的思路,大家能夠集合在一起,集合就是力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