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凱生:銀行資本金融化決定金融管理國際化(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10:27 新浪財經
2007年11月24日,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暨“2007年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報告發布儀式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隆重舉行。上圖為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演講。(新浪財經 陳鑫攝) 新浪財經訊 2007年11月24日,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暨“2007年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報告發布儀式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辦,新浪財經提供獨家門戶網絡支持。上圖為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演講。 楊凱生: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高興能參加今天的金融年會,利用今天的這個機會,我想談一談關于中國的銀行走向國際,實行國際化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的進展的不斷加速。銀行的國際化已經逐漸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包括工商銀行在內的我國的幾家大型中資銀行股改上市后,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建設國際一流商業銀行新的歷史階段。而加快國際化的發展,使我國的大型銀行適應新形勢和實現新的戰略目標的必由之路,今天我想就這個主題談兩點個人看法: 第一點、加快國際化的進程,是中資銀行適應市場需求、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首先是我國的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中資銀行提供越來越多的國際化的服務。自從加入WTO以來,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的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主要有這么幾個表現: 1、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的增長,外衣依存度變得越來越高。據統計2006年我國當年的進出口總額高達1.76萬億美元,連續5年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成為全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了70%。 2、不僅進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多年來持續的增長,近年來境內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斷的加快。中資銀行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截至2006年已經大概有5000多家中國的企業進行了對外直接的投資,境外的中資銀行現在已經超過了1萬家。這些企業在他們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當中,迫切地需要經營機構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全面的、更完整的配套金融服務。中資銀行推進國際化發展最直接的動因應該說是適應我國外向型經濟日益深化的這么一個需要。 第二點、加快國際化是提升我國銀行競爭力的現實需要。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許多跨國銀行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紛紛以獨資的、合資產品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外資銀行應該說一般他們具有比較領先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能力。除此之外他們還先天性的擁有大量跨國公司客戶群體的支持,在提供全球化的綜合金融服務上具有自己的優勢。這給中資銀行的經營帶來了沖擊和挑戰,隨著我國銀行業市場對外資銀行的全面開放,外資銀行強大的競爭力正在逐步的顯現出來。中外資銀行之間的競爭,必將進一步升級。外資銀行的競爭優勢歸根到底是國際化的優勢、是國際化的業務和網絡優勢、國際化的人才和管理經驗的優勢。 盡管在未來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國內市場仍然是我們中國銀行業經營發展的主要領域,但是未來的國內市場也一定會是一個更加國際化的市場。國內客戶和國際客戶、國內金融與國際金融的界限注定會越來越模糊。若沒有本外幣業務結合體系、沒有國際化程度較高的金融服務,不僅不可能有效地開拓海外客戶,也必然喪失越來越多國際化的本土客戶,全面開放的經營環境下,國際化發展水平和全球化的服務能力,越來越成為維護和競爭客戶的一項基本要求。 第三點、銀行資本金融化決定了金融管理國際化。目前國內的銀行大多數通過了股改上市,實現了資本來源和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國際化。我們工商銀行截止到2006年末,國際資本占我們總股本的比重將近20%,國際投資者包括來自香港、英國、中東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眾多的國際知名的國際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投資。資本構成的國際化對中資銀行的經營管理帶來的突出表現之一,就是我們要接受國際投資者,按照國際資本市場的規則進行的價值衡量。投資者對上市銀行的評估,是從成長性到發展方式,到發展戰略乃至經營管理團隊的素質、風格、執業水平的綜合考量,這就要求我們以國際先進銀行為標桿改進經營管理、以全球化的視野推動我們的經營發展。 第四點、國際化發展也是我們分散經營風險的一個重要途徑。從目前國際優秀銀行的全球業務運作情況來看,當他們的本土市場出現較大的經營波動的時候,海外市場對風險的分散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因此盡管我們對中國經濟較長時間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充滿信心,國內市場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定仍然是我們主要的利潤來源。但任何一個經濟體,都難以避免經濟周期性的波動,通過跨國經營來適當的分散經營風險,也是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個重要戰略性的選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大多數國家的銀行業開放程度不斷的提高,使中資銀行通過跨國經驗、分散風險已經成為可能。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高科技的運用,也為銀行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自己的資源提供了新的手段。這些都為我們通過國際化發展,分散經營風險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第二個問題我想談一談我們國際化的戰略。這也可以分幾個方面來談:1、國際化的發展方式,將由新設境外機構為主,轉變為兼并購和新設機構并舉。近幾年來跨國并購已經成為國際大銀行實現全球擴張推動盈利持續擴張的主要手段。據我們統計,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銀行都是通過并購形成。國際大型商業銀行的成長歷程表明,戰略性的收購兼并具有明顯的協同效應,對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回報率有著積極的作用。 根據對美國50家大銀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并購后的銀行資產率從1%提高了1.29%,股本收益率從13.6%提高到15.6%。長期以來我們中資銀行海外發展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在當地增設我們的分支機構來實現,經過多年的努力,中資銀行在構建海外網絡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工商銀行已經在全球主要的經營中心所在地設置了110家分支機構。但總體而言,我們仍然處在國際化的初級階段,要從一個中國的領先銀行、從一個在國際上市值大、影響大的銀行,真正的變成一個國際化程度高的銀行,還有不小的差距。 作為一個擁有8萬多億總資產的工商銀行來說,作為現在目前在全球保持市值第一這樣的工商銀行來說,我們只有400多億美元的境外資產,我們認為這個比重還是太低。借鑒世界上大型銀行國際化的經驗,我們國際化發展的途徑應該由新設分支機構為主的方式,轉變為兼并收購和新設分支機構并舉的發展方式,以次來加快我們發展國際化的目標。 第二個就是我們將重點的關注新興市場。隨著新興市場的發展和當地銀行業的開放,新興市場的環境進一步開設。200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4%,而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率高達7%,明顯的高于發達國家。新興市場還具有強力大、成本低和競爭不充分等一系列特征,這為中資銀行實施國際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機,因此在推行跨國并購戰略的進程當中,我們應該首先重點關注在新興市場的發展,當然我們還會兼顧其他的地方,應該跟眾多市場的同業共同尋求發展的機會。 第三個就是實現國際化必須堅持穩步發展的原則。國際化是復雜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除了要等待和選擇特殊的時機、合適的地點、合適的對象、合適的價格以外,我們自身還要做好管理、技術和人才的準備。如果準備不足一定是欲速則不達,看一看全球銀行業國際化的進程的歷史就可以發現,我們可以看到在海外收購兼并過程當中,一系列成功的案例,但是也可以發現不少失敗的教訓。 因此我們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的、科學的境外管理機制,不同的境外機構在經營環境、監管環境、市場資源、業務基礎及經營歷史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管理體制中必然要體現差異性和一致性相結合的原則,要根據不同的經濟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建立適合各地特點的包括經營決策、產品研發、業務組合、客戶服務和風險管理等戰略的境外管理體制。 其次我們要建立起基于全球統一的技術平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化的推進,是否有全球統一的平臺,將影響銀行業國際化的戰略實施,只有全球統一的平臺,才可以有業務共享,只有整合全球的客戶信息并且加以統籌運用才可以促進境內外業務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打造一個國際化的業務處理平臺、產品創新平臺和管理服務平臺。工商銀行正在這方面下工夫、花氣力。 再者我們要建立一支國際化所需要的人才隊伍。我們在實現國際化的進程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國際化的人才短缺,銀行間的國際化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沒有足夠的國際化的優秀人才的儲備,銀行的國際化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們一方面要靠自己不斷的培養、鍛煉一支具有跨國家、跨文化管理能力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同時我們也需要面向全球以國際化的視野來發現人才、來吸納人才和配備人才。 總之當前全球經濟的融合度日益提高,國際金融市場的聯系日趨緊密,這既為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也給我們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相信依托中國經濟的強大勢力,通過持續的推動國際化戰略,我們一定能力實現從本土領先銀行到全球領先銀行的轉變,成為國際一流的現代金融企業,當然這還需要時間。謝謝大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