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日本應用區域科學理事會聯合主辦、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城市與區域管理系承辦、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協辦的“首屆中日區域科學研討會”2007年10月20日在北京大學召開。以下為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楊偉民教授發言實錄:
楊偉民:
我今天向大家介紹這個題目是在十七大報告當中三次提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區域協調發展,然后在完善財稅體制,這項工作也是國務院已經在去年開始部署的,今年全面展開,按照原計劃今年年底要拿出國家層面的主體功能區的規劃,所以這是在可能的范圍之內,目前的一些成果向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現在構筑協調可持續的家園,就是我們想希望未來我們國家變成這樣一種家園,原來是什么樣的也很難解答,這個也不一定很準確,怎么樣把我們的家園建設更加美好,更加協調,像剛才馮教授講的一樣,更加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當然人與自我還不在我這個范疇之內。
我介紹五個方面的情況,第一,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的現狀和問題,我們的國情是什么,我們的國土空間基本國情是什么,第二,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一些基本思路是怎么樣的,第三,我們要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目標和我們一些開發的重要的原則是什么,第四國家層面主體功能區的定位和方向,范圍我還不能講,只是大體的定位今后發展的方向是什么,最后就是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保障的一些措施。
大家知道國土空間是我們一種寶貴的資源,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這樣一種家園。我們國家基本特點幅員遼闊,自然狀況復雜多樣,氣侯條件也是如此,另外也有一點,就是非常非常需要進入到,現在基本上已經進入到大家的共識了,就是我們的生態環境總體上來講是比較脆弱的。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這是我們國家復雜多樣國土空間一個基本的現狀,這里面基本上表現出我們叫三大階梯,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發展經濟,我們建設和諧社會,可能就要和其他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這是三大階梯表現的非常清楚。我們要均衡開發,但是我們很顯然不可能像東部地區開發一樣來開發,比如說世界青藏高原,這么一大片,這是我們國家目前沙漠化與石漠華地區分布的狀況,暗黃色代表沙漠化的土地,南部地區是石漠華的,這是大體的分布,當然也有具體的面積等等,不多說了。
這是我們國家生態敏感區的一個分布狀況,這里面有石漠華的敏感區,有凍熔侵蝕的敏感區,水土流失敏感區,還有鹽漬、沙漠敏感區等等,這是大體的分布,只有東部地區相對來講稍微好一些。這是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基本的狀況,和前面那些自然狀況相適應的,我們國家的人口,這是從30年代一個總的數量級去推敲,愛會騰沖線,當時占我們國家土地面積很大,但是它居住的人口是很少的,只有4%。前面這些情況表明什么問題呢?表明我國雖然總體上來講,總量來講國土空間的面積是很大的,960萬平方公里,占全世界第三,但不適宜開發或者叫不適宜大規模工業化和城鎮化開發的一個面積占的比重很大。這樣上來以后我們人均擁有適宜開發的國土空間就十分十分有限了,這里面表明了一些世界主要國家的人口密度,巴西最寬敞,日本最擁擠,中國是一種什么情況呢?如果要是按照960萬平方公里來算的話,我們還是比較寬敞的,人口密度也是每平方公里136人,在世界上雖然比巴西、美國、法國要高一點,但是比德國、英國、印度要好一些,但是我們和它不同的一點在于我們這種不利于大規模開發,我們人均適宜開發的面積人均只有,每平方公里就要變成283個人,這樣的話我們適宜開發的面積空間就很小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國家雖然國土面積很多,但是平原只占12%,人均平原的面積,日本是最擁擠的,人均平原的面積我們和日本是一樣的,雖然我們面積很大,但是平原面積也很少,但是農業也好,城市化、工業化也好,最適宜的地方就是平原,就是我們最富饒的一些耕地省,所以這也是我們一些基本國情。
從前面這幾張非常簡單的,因為我們做起來很復雜,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的一種評價,簡單的幾張圖式可以表明這么幾個道理或者是結論,第一,不是所有的國土空間都適宜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必須尊重自然,科學開發,因為自然有一個特點,恩格斯有一段話,如果對自然過渡進行開發,最終自然要報復通過自然災害的來對人類進行報復。第二,雖然我國國土遼闊,但由于人口眾多,以及不適宜開發的面積很大,人均擁有的釋義開發的國土空間并不大,必須節約空間,集約開發。我們不可能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那種蔓延式、平攤式的攤下去,我們沒有那么多的空間。第三,從國土空間自然狀況來看,不應該是所有的國土空間都承擔同樣的功能,必須要區別對待,分類管理。這是我們叫主體功能區,因為我們提出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部振興等等,有一些地方認為我這個地方也要開發,但是它那邊的國土可能恰恰不適宜開發,開發以后造紙自然的一些破壞,因為這種案例非常非常之多。
這是前面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講一下國土開發的一個現狀。目前我們一些基本狀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強推進,國土空間發生了巨大變化,有一方面是必然的,它要支撐我們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現在我們的樓房越蓋越多,同時也帶來一些比較正視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空間結構不合理,我們大家都經常講產業結構要調整,要優化,但是我們忘記了一個,或者說不太重視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空間結構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它重視不夠,沒有提到我們的經濟結構也好這樣一種層面上來。
空間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在三多三少,三多就是空間生產偏多,第一,我們國家工業獨立工礦區的面積有3.7萬平方公里,然后在城市目前建成區內部大概平均每個城市大概有20%是屬于工業用地,我們還有將近一萬平方公里的開發區,占大數就是五萬平方公里,日本的工業產值,增加值要比我們多,多不了多少,但是日本所有的工業用地只有1600平方公里,是五萬,產值是一樣的。第二,從居住的空間來看,農村居住的空間偏多,城市居住的空間偏少,我們國家整個城市建成區是3.6萬平方公里,這3.6萬平方公里支撐著我們現在目前包括常住人口,因為外來農民工也必然在這里面占用一定的空間,是7.4億人口,這里面大概有50%是居住的,人均居住的空間面積,人均是30%平方米,日本純粹居住空間日本是1.3億人口,然后純粹居住的空間是1.1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均80平方米,我們現在農村居民點,城市現在的人口是5.7億,農村人口是7.4億,7.4億人口占據的居住空間是16.4萬平方公里,人均220平方米,就是城鎮和農村相比較的話,農村顯然占有的空間偏多。第三,從生產、生活和生態來看,我們生態空間偏少,特別是綠色生態空間偏少,支撐我們清潔的水源,提供清新的空氣這樣一些綠色的空間偏少,當然我們也有不同的看法了,比如說沙漠地區,很多人認為這也是屬于生態,但是我定義為是綠色空間,因為沙漠不一定能夠提供清潔的水源了,至少這種生態管理,我們最需要的第一是清新的空氣,第二,是清潔的水源。這種空間相對來說偏少,為什么要搞退耕還林還草,就是要把它改回生態的空間,農業也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農業本身確實也提供一定的生態產品,但是相比較而言,純粹的森林、濕地、草地等等這些生態空間它提供的生態產品要比農業區域,或者說耕地提供的生態產品更豐富,更干凈,質量更高。我們必須要把一些耕地,改回原來的這種生態空間。
第二個問題從農村地區來看存在的盲目開發的問題,包括剛才講的農村居民點占地,農村的工業化,這是加引號的,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還有小城鎮,現在說的是縣域經濟等等,這些干什么呢?你要讓它繁榮縣域經濟是繁榮不了的,導致我們耕地減少,過多過快,所以已經逼近了全國保障糧食安全的那道后線,18億。第三個問題,作為生態地區來講,一個國家必須要有一些提供生態產品的區域,這些區域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叫肆意開發,導致我們國家生態整體功能在退化,退化的結果是什么呢?本來適宜人居的地區越來越少,把原來可以居住的草原,可以放牧的草原變成沙漠地區了,人必然要退出來,這樣的地區也很多,森林被大量的砍伐,還有沙漠化,第三個是沙漠化的情況,第四個是水土流失。
第四個問題作為城市地區來講,因為一個國家要現代化,要城市化,要工業化,必然集中一些地區建城市,趕工業,這些地區存在什么問題呢?在部分地區,不能說所有的地區,存在的問題在于過渡開發,過渡開發的結果是什么呢?第一,水資源承受不了,缺水,第二,環境容納不下,這是北京人爬香山的情景,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民的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階段以后,綠色空間生態產品對人的生活越來越重要,所以現在大家不會到王府井去這么擁擠,但是在20年前可能王府井很擁擠,但是現在最擁擠的北京的香山,因為我們過渡開發導致的綠色空間越來越少,人集中越來越多了。還有一個是交通擁擠狀況,這是我們國家分線開發強度的一種狀況?傮w來講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區越深開發強度越高,開發強度在25%以上。這是我給大家做一個比較,中國部分城市和國外地區的開發強度比較,就是所有的人工建設區域占整個這個區域的比重,城市化、工業化,蓋的廠房、蓋的居住,修的道路、高速鐵路以及河流的大壩等等,北京目前是18%,因為北京面積很大,因為它包括北部幾個縣,以生態為主的縣,天津是25%,上海29%,蘇州20%,為了比較我說空間范圍比較大的,法國大巴黎地區總共是1.2萬平方公里,面積是1.2萬平方公里。
法國應該說是最集中現代化的地區就是法國的大巴黎地區,北京是1.6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我的空間搖臂大,整體說衡量空間要大,但是我們的開發強度也已經接近于法國的21%了,那么德國的斯圖加的周邊幾個縣開發密度比較高的幾個縣是3000平方公里空間,和我們哪些地區能比較呢?和我們的佛山可以比較,佛山總共面積,行政區面積是三千平方公里左右,佛山已經開發到了30%,德國斯圖加,這是德國二戰以后成長起來一個經濟比較繁榮的一個地區,它只有20%。日本三大都市圈,大家都知道是集中了日本60%、70%經濟和人口,它總共的面積是五萬八,平均每個三個都市圈的開發強度是15.6%,也就是說雖然三大都市圈是日本集聚經濟和人口的主要區域,但是它的開發強度也只有15.6%,剩下的國土是農田,是森林,是水面,是濕地等等,當然我們國家最高的是深圳和東莞,這兩個地區已經開發到了接近40%。像深圳是最典型的,它的國土狀況是56%、57%是屬于山地,難以開發的,還有百分之幾的水面,剩下40%左右是可以開發的,所以基本上它開發完畢。
推進行政主體功能區最終目標就是要針對我們現在存在上面的問題,順應未來的趨勢,未來的趨勢我們工業化、城市化我們還要推進,我們還是中期階段,我們還有那么多7.4億的農村人口,其中相當一部分要轉移出來,上什么地方去居住等等,順應未來趨勢明確我們在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當中,哪些區域應該進行優化改造,或者是重點開發,最終到現代化,到我們2020年那個時候,最終形成一些若干個人口和經濟密集地區,因為前面我講了,我們國家空間很小,所以不能平攤這么搞,然后哪些區域應該限制,甚至是禁止的進行開發,從而形成一些永久性的保障我們農產品(26.30,0.47,1.82%)供給安全和在農村地區,或者是保障我們國家生態安全的這樣一些生態地區,這就是最近形成主體功能區的目的,就在于這里。
用兩張圖式來表示,就是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最終形成城市化為主的地區,它主體功能是什么?就是集聚我們未來的經濟,我們未來可能要幾十萬億GDP到2020年的時候,人口能夠集中6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的話,那么我們的問題就很好了。但是這些區域也不能像前面我講的,一個區域40%、50%的國土都開發掉,必須還有其他的提供生態,提供農業,提供部分生態產品,提供部分的農業產品,否則100%的開發,整個這個區變成一個水泥板了,這個也會變成一個人不適宜居住的地區。
部分限制開發地區,分成國家和省級兩個層面,部分的縣級開發區成為永久性的農村地區,所以農村就是農村,不能把所有的農村都變成城市化就現代化了,那么我們的耕地就沒有了,這些主體它的功能就是提供農產品,不要簡單讓它搞工業,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發展縣域經濟,發展小城鎮,那不行,搞完了以后現在農產品沒有人提供了。你不能讓城市地區提供農產品吧,所以其他的功能就是提供少部分人工的居住,同時提供生態地區,部分的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成為我們最終的生態地區,變成林地,變成水面,保持它原來的自然狀況,該是沙漠就是沙漠,該是森林就是森林,不要輕易去動它,它保障我們的生態環境。這是一個基本的特征。
第二,就是國家主體功能區是分層次的,因為我們960萬平方公里,37個省級行政區,所以分成國家和省兩個層面來劃分,把國家大概30%左右的國土抽出來作為國家層面的主體功能區,其他的由省一級政府來劃分,最終國家和省加在一起,一張地圖,每一個縣,每一個縣委書記,每一個縣長都會清楚我這個縣是處于一種什么樣的主體功能定位,他就很清楚應該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生態地區怎么作為第一要務,他就要搞工業,搞開發礦產資源,他就不管資源環境了,農業地區你也讓它增加GDP,他也不會顧及農業了,把生態優先等等這樣一些大的原則放到一個人的腦子里他就知道了,如果我是生態地區我應該生態一些,其他的不要考慮。但是后面有考核機制整體一套的變化,以農業為主的地區,我就要把農業放在重中之重,工業怎么搞的,生態怎么搞的,那是次要的。這樣的話每個人知道應該干什么,既要把農業作為重中之重,又要生態優先,又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這樣就無所適從了。但是市縣這兩級我們不做主體功能區劃分,這個不多講了。 這次編制主體功能區的方法和步驟做了很大的改革,首先確定一些評價指標,我們劃分對最多的空間進行評價,評價你要有指標,所以確定了十類指標,目前是基本確定了。第二,根據這個指標和一些數據,對每一寸國土進行評價,比如說北京大學這一塊是什么,這個地方肯定不適宜搞農業了,就是城市地區。有的適宜提供水源,因為海拔四千多,樹也不長,農業莊稼都不長,工業所有的產品都要運行,你怎么搞工業,搞不了,所以要評價國土空間,第三,根據評價的結果來劃定主體功能區,第四步確定每一個功能區的定位,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加班做的,比如說北京、天津這個區域,它應該發展什么,應該限制什么,我都要給你寫的很清楚,這個地區至少我個人這么認為,要嚴格禁止高耗水產地的發展,這個地下水超載是最嚴重的地區,二三十年這個地面就會塌陷了,因為我們現在這一代人做的很多事情就是為前一代人的事情在還帳,這個例子非常之多的,最后一條就是明確政策措施,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第三個問題就是推進行政主體功能區的總的目標和原則,總的目標就是構筑協調、和諧、可持續的家園,因為我們的家園不僅僅是我們當代的這十幾億人口,我們要子孫后代有序的延續下去,我們不把我們的家園破壞的下一代沒有辦法生存和發展了,如果繼續發展下去的話,我們適宜人居的家園會越來越少。
具體目標就是四個方面,第一,我們還要經濟持續增長,因為我們還是在發展中的國家,我們還有這么多的人口,所以我們增加GDP,也就是說把蛋糕做大還是我們一個重要的任務,但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城鄉和區域差距要能夠縮小,不能夠像原來那樣,一部分人增長,一部分人在那兒看,一部分人得到成果,一部分人得不到成果,所以能夠在發展持續增長的過程當中城鄉和區域差距能夠縮小。
然后增長和差距縮小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能夠增強,因為前一段了做很多的工作,縮小差距的工作,結果會導致我們發展能力的削弱,在這三個的同時我們國際的競爭能力又要能夠提高,不能僅僅從我們自己的考慮,我們必須要發展全球的視野和未來的角度,我們哪些區域要把它培育成為國際競爭力非常向的一些區域。 具體目標就是,第一,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國土空間格局,一張圖非常清楚的表明我們的大的格局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集聚,經濟在什么地方集聚,生態產品在什么地方產出,農業在什么地方要保住。第二,實現人口分布與經濟布局的相協調,因為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經濟布局與人口分布向空間分離所以導致了人居差異很大,第三,實現人口經濟的分布,同時要能夠與當地的生態環境,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就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之內,這就是我過去我創造的詞兒,不知道現在理論上怎么去研究,叫空間均衡,在一定空間范圍內人口、經濟同時與當地的環境相適應,我們不能總是南水北調,這個受不了,所以我們國家的物流成本非常高都是在運來運去,我們要把國土空間格局劃好了以后,會大大的減少我們一些物流成本。有些地方我們移人就行了,你要不移人的話,水要移過去等等。第四個目標要基本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生活條件的同質化,生活條件同質化,也就是說我們的基礎設施,不是要完全一樣,我們有一個機場,三年一定要有一個機場,不是,要是大體上能夠相當。
基本原則就是我們國土開發基本原則,要提高我們全體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是我前面講的,別為我們自己提供生活質量,我后代人的生活質量大大降低了,那也不行。第一個原則,叫優化結構,我們空間結構不合理,不合理就要優化。比如說我要擴大綠色生態空間等等,一些基本的優化,我不詳細說了。第二,尊重自然,所有的地區無論是優化重點還是限制開發,你只要開發必須要尊重自然,盡可能少的避免對自然的破壞,在資源環境能力承載基礎之上。我們是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但是我們要發展,但是現在資源環境不讓你發展,所以只能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棚頂之下進行發展,生態安全、環境安全等等都會出來了。第三,有限開發,我們現在全部的國土開發當中3%以上變成了水泥地,未來我們還要有多少,我們一共就是12%的平原,如果都在這個平原上開發,耕地保護這是非常大的矛盾,必須要有限開發。第四,集約開發,盡可能在現有已經開發的區域范圍內提高它的集約水平,盡量少向每一個城市往外擴,總有一天660個城市,那么擴下去的話,所有的地區會變成一個城市地區,這個就不得了了。
第五,就是協調開發,就是在人口、經濟、資源環境這三者之間,區域和區域之間要協調等等。最后一個就是陸海統籌,雖然我是對陸地國土開發空間的一種原則,一種要求,一種模式,但是同時要考慮到海洋的承載能力承受能力等等。
第四個問題,國家層面主體功能區的定位和方向,優化開發區域就是指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開發強度較高,資源環境問題更加突出的區域。我們整個國家資源環境都很突出,但是這些區域更加突出,像華北,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水,嚴重超載了,這樣必須要優化開發,這樣限制它在發展大耗水,高強度耗水的這樣一些產業,這樣對地下水承載能力要充分的考慮到。
所以提出優化開發區,既是針對一些經濟密集區存在過渡的開發隱患,必須優化發展內涵的破壞需要,也是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增強我國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需要。一個國家競爭力不在于你國土面積到底有多大,日本國土面積不大,但是它很有競爭力,所以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一定的區域上。像我們廣大西部地區的那些國土,它有競爭力的,它拿不出去的,它上面沒有東西,所以沒有競爭力,所以這些區域要成為我們國家提升競爭力的一些區域,所以它的功能定位是首先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區域,要成為今后未來帶動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當然這種發展是要質量提升的發展,所以要提高增長和開發質量。
重點開發區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強,另外發展的潛力相對比較大,集聚經濟和人口的條件比較好的區域。比如說地震頻發地區就不會把它作為重點地區,也不要引導到洪水頻發地區。提出重點開發區域,既是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拓展發展空間,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也是避免經濟發展過于依賴少數區域,減輕其人口、資源、環境壓力的需要。我們現在的經濟過于依賴幾個地區,因為我們和日本、美國不一樣,他們可能這三大經濟圈就夠了,美國三億人,日本是1.3億人,我們未來有15億人口,都集中到長三角、珠三角,承受不了,所以必須讓一部分人能夠留在中西部地區發展它相對比較好的區域。
功能定位,集聚經濟和人口的重要區域,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一個國家一定時期你要有幾個增長極。限制開發區是生態環境脆弱,第一,它脆弱,第二它生態重要,或者是水,或者是森林,各個方面比較重要。自然災害的危害性比較大,大規模集聚經濟和人口的條件不好,而且關系到全國乃至較大范圍地區生態安全的這樣一些區域,為什么有些區域必須要進行限制開發呢?既是從全局上,當然從國家長遠整體來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破壞需要,也是從根本上提高這些區域人民生活水平的長久之計。大多少地區就是貧困地區,他靠當地的資源是不足以讓這些區域人民過上人均三千,或者是全面小康的,人必須要出來,在別的地方是可以過上小康生活,在當地是過不上的,但是經過還要幾個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盡可能去壯大分子,如果能搞一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差距,把它的GDP農業壯大,還要加一個財政轉移支付,這樣才能夠解決它的發展,過去把眼睛都放在壯大分子上,這樣是解決不了我們國家均衡的這種全面的小康生活。
我給大家看到的都是已經通過的區域,這是南長江的源頭地,這個地區是集聚了,它的外號叫中華水廠,中國的兩條母親河都從這兒發展,這兩條河破壞了,中國的水利就會受到嚴重的危機,現在國家準備投資,目前投資到十幾個億到20個億,75億是解決這個區域發展的問題。這些區域功能定位是保證國家生態安全的區域,它的功能不是讓你創造GDP,它的功能就是提供清潔地、水源、清新的空氣,變成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期。
禁止開發區,分成五類,國家依法確定各級各類的保護區域,這是保護區域的范圍。這些地區它的定位就是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的一些區域,發展的方向就是依法來進行保護,禁止任何生產建設活動。推進行政主體功能區必須需要一些保障措施,首先是財政政策,這是十七大報告當中已經來的,要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去完善公共財政的體系。就是說我把這些地區限制了,不讓你發展,或者說限制你發展,怎么辦呢?我要給你發展的一種補償,補償的原則是什么?最終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海這個差別很大了,上海人均財政支出的差距是非常之大,這就很顯然是不合理的,要按照這個原則來調整我們財政政策。
然后要調整我們的投資政策,投資政策過去有政府的投資,總是按照領域來安排,工業多少,高技術產業多少,退耕還林多少,水利建設多少,有部分投資要轉化成按照主體功能區,比如說前面講的生態環境脆弱地區,我要按照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給你投多少錢,按照最終目標來解決你這個區域的問題這樣的一個模式來去解決,可能它是一種綜合性的,可能有些區域要生態宜民,有些區域要進行公共建設,有些區域要進行國土整治等等,根據每個區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投資和項目,不是簡單的,現在都是按照全國一條線,說要生態大家都在提出一些要求,但是那些區域可能不適宜進行的。第三,產業政策也要進行分類,進行指導,F在全國如果限制鋼鐵大家都限制,所以現在很多地區也有意見。
人口政策就是要主體功能區的定位來調整,優化開發區域把外地人口本地化,就是外來流動人口變成當地居民,重點開發地區,我要通過政策和資源的原則,讓你能夠吸收其他地區人口,比如說我后面有土地政策,如果你吸收進來人口我就給你地,有一些機制會促使他主動吸引其他地區的人口。第一個是土地政策,我們現在提出來土地政策要搞三個掛鉤,第一,城市和農村地增減要掛鉤,第二,地和人要掛鉤,你要增加人,我給你地,你不增加人我不給你地,過去大家就是人地脫離,第三,在一個區域之內,增減地平衡的掛鉤,就是建設用地的增加和你的建設用地的減少,遠郊區跨出原來的一個縣,一個市這樣一種平衡的模式,我們前提是要保證18億畝耕地的。
環境政策要根據不同的區域,它的容量來實行分類管理的政策。比如說禁止開發區,我就讓你一點也不能開發,限制開發區我可能根本就不發給,必須要實行最終做到零開發,優化開發區,現在各個區域二氧化硫的排放,這個都是一樣的,今后我們要區分不同的主體功能區來進行調整。當然還有法律法規的建設,規劃體系的調整,還有績效評估,績效評估和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優化開發區我要對你淡化,招商引資等等這些的考核,重點考核你的自主創新,包括評價考核,因為我們現在一個考核機制是全國各地一個樣,大家都是那幾個指標,那些區域西部脆弱的地區很難做得到的。一定要根據每一個區域的這種功能定位來進行評價。比如說限制開發區,我就要取消對GDP的評價,現在北京和青海做到了,青海對三江源一些地區就不再考核GDP了,北京已經對密云、延慶生態地區不再考核GDP了,這才真正叫落實科學發展。
我介紹的情況就這么多。謝謝大家!
郝壽義:
由于時間的關系,楊教授的發言咱們有一個提問,五分鐘。
提問: 楊院長,我想問一個問題,就是說咱們主體功能區規劃如果實施的話,可能對整個地的影響很大,很多地方都希望進入重點或者是優化的地區,避免進入限制和禁止開發地區,雖然我們有過很多的政策,包括財稅等等,但是可能在中央層面給一些調度,如果在地方政府之間,比如說像我們北京的發展,用水等方面,像河北、山西已經做了很多的貢獻,就是有一些政策目標的實現會有哪些困難,怎么解決?
楊偉民:
一個好的設想當然最終如果實現它是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很多配套的政策去實施,這次比較重視的實施,提出一些政策的方向怎么去發展以后,很大的程度上考慮是后面怎么去實施,怎么去做,主要的是兩個,第一個就是法律法規,法上規定了,這個國土開發當中,我們過去約束是相當的軟弱,國土開發當中這種法律執行力不好,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政策,什么叫市場機制,市場機制你只要政策有了的話,我的市場,我的企業,我的人就要按照你確定的政策,因為大家都是有利益的,都是一個市場主體,他要看你這個利益怎么樣來去決定他的方向,包括投資的方向,比如說我要設置一些投資的稅率,當然這個后期要考慮,如果不一樣的話那就要考慮了,他不一定要在這個地區做了,他到另外一個區域,這個稅率較低,因為我們國家鼓勵你在這樣一些地方搞這樣的產業,像水,我還是給你調水的話,我要限制你高耗水的發展,然后通過一些政策促使你,自然而然就到了國家這個層面上去了。
郝壽義:
楊教授就我們國家主體功能去,這也是我們十一五規劃和十五規劃計劃不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它更注重空間因素,楊教授就制定和實施全國總體功能規劃區的目標定位和保障措施做了全面細致的分析,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下來有機會大家可以再向楊教授請教,非常感謝楊教授今天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發言。謝謝楊教授。 下面我們有請第二位發言者,藤田昌久教授,也是咱們學理學派的開創者,他發言的題目是動態知識的多樣性和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