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時機 方式 對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13:52 當代金融家雜志

  【觀點爭鳴】

  -選擇什么樣的收購時機和方式,關鍵要看是什么樣的被收購對象。但是目前中國銀行業普遍還沒有考慮好。

  -中國的銀行高管頻繁更換,導致銀行缺少長遠規劃和長遠的發展戰略。

  -由于次級債風波的影響,美國甚至全球的金融業都將有一個收縮期,會有相對比較合理的收購成本。

  -目前,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沖動主要集中在設立分支機構、分行和子行方面。

  溫彬:

  迄今為止,中國商業銀行已經有了幾起跨國收購案例。工商銀行在印尼收購了哈利姆銀行,建設銀行購并了美銀亞洲,中國銀行則收購了新加坡一家飛機租賃公司。目前,中國這幾家資金實力比較強的銀行,還沒有急于進行新的并購,因為換股或者從二級市場介入可能更容易。

  問題是,買回來以后怎么辦?其實,中國銀行業普遍還沒有考慮好。從業務條線來說,是買一家銀行?保險公司?還是租賃公司?沒想清楚。對區域選擇來說,是在比較熟悉的亞洲區域內選?還是直接進入歐美市場?或者選擇俄羅斯、東歐等轉型國家?都沒有定論。

  前一段時間我去東歐國家,他們很歡迎中國的資金進入。而我們也認為,匈牙利等東歐轉型國家比較好,他們對外資并不排斥,政治經濟都比較平穩,所以建議直接到當地市場實施并購。但是否能夠滿足股東對并購的要求,或者從匈牙利銀行那里能學點什么,還沒有找到必要的依據,幾家銀行的高層也舉棋未定。

  選擇什么樣的收購時機和方式,關鍵要看是什么樣的被收購對象。如果是盈利能力很強的企業或者銀行,股價肯定高;如果股價低,一定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一個競爭能力很弱的銀行,因為資金充裕,可能會小魚吃大魚。現在,中資銀行就是這樣。不妨大膽點,設想一下中資銀行是否可以去參股花旗?如果收購股價很高,但是投資回報率也比較高,又能學到很多有益的技術的話,未嘗不可。如果去收那些股價低的銀行,被收購方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較低,日后收購完成,股東是否還要收拾爛攤子?或許,中資金融機構并購當地金融機構,直接由當地人經營,這種方式最有可能獲得穩定的回報,也有利于中資金融機構盡快融入當地市場。

  趙慶明:

  溫彬博士所講的并購模式,現在有些中資銀行已經在考慮,甚至也做了點前期工作,但是還沒有看見很快出手的。像建行收購美銀亞洲,工行收購印尼的哈利姆,要么是關系型收購,要么規模很小。哈利姆2005年的資產總規模才 5000萬美元,比我們一些城市信用社還小。而中行收購的新加坡飛機租賃公司只能說是相關的金融行業,而不是綜合化的金融機構。雖然現在中國銀行業都在談論到國外并購的時機問題,也有幾個的案例,但實際上大家都還沒有準備好。

  我們收購的目的到底是 什么?東歐國家、東南亞國家、拉美國家可能等著你去收購,但是在這些地區收購有什么意義?投資回報率可能還不如中國高,技術可能還不如中國先進。因此,現在談并購時機,不能單純看中國自身的銀行股價很高,融資成本很低,受到追捧等等。

  從我個人的感覺和接觸的信息來看,如果說是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時機已到,目前階段還是指設立分支機構、分行和子行方面的沖動比較大。很明顯,中國企業如中石化、中石油、海爾等等,都需要全球的現金網絡和融資服務,只要境外的當地沒有中資銀行機構,匯豐、花旗就肯定去向這些中國企業攬業務,現金管理也就被這些頂級跨國銀行收進囊中。

  如果說現在是個時機,還包括從宏觀經濟來說,中國外匯管理局開始限制熱錢的流入渠道,因此需要中資銀行在國際上有更多的機構,這樣更容易把握資金的來源,看資金是否與貿易、投資有真正密切的關系。在已流入中國的熱錢中,個人匯款占到了1/4~1/3。前兩年僑匯大約只有30~40億美元,2006年已經達到了300多億美元。此外,商業銀行走出去要切一部分資金過去,如建子銀行需要一定的資本金投入,分行要有營業資金的撥付,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外匯流出,減緩外匯儲備增長,為

人民幣升值減壓。

  最后,成立

銀監會后,國內金融監管體系得到了改善,監管效率逐步提高,加上主要的銀行已經上市,增強了透明度,這些都是有利于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時機條件。

  韓立巖:

  我認為現在還有一個好的時機。即由于次級債風波的影響,美國甚至全球的金融業都將有一個收縮期,會有相對比較合理的收購成本。而從戰略價值考慮,中國應該為未來的發展提早進行布局。比如東歐,可以作為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的目的地之一。多年來,歐盟各國政府給予東歐很多援助,現在隨著歐盟東擴,東歐在歐洲經濟體里面的影響也在逐漸擴大,加上其人口眾多,類似于中國的中西部發展,為整個歐盟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巨大而持久的需求。中國金融機構如果布局到那里,會獲得很好的發展機會。再有,隨著中日關系緩解、韓日關系緩解,東亞區域經濟的發展一定會快于東南亞,而且在制造業水平上其地位也強于東南亞。此外,我們還要考慮到東南亞自由貿易區等。我們應當有一個全局的長期的發展目標,應該制定走出去的10年發展戰略。

  趙慶明:

  我同意溫彬博士的觀點,即目前各家銀行沒有想好并購戰略。我要補充的是,這主要因為中國的銀行高管頻繁更換,銀行缺少長遠規劃和長遠的發展戰略。目前,全球國際化走得比較好的銀行,高管層都是非常穩定的,5年、10年甚至20年不變,既有很清晰的國際化規劃,也有很從容的時間去實施。

  國內一家大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曾經

  提出來,可以考慮兩種模式收購國外金融機構,一種是收購花旗、匯豐等非常大型的金融機構,只要控股5%,獲得一個董事席位就可以了,不在于直接參與其中的管理,而是首先到里面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另外一種,就是收購一個小的,跟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差不多的銀行,花不了多少錢,我們也有這個資金實力。但是收購了怎么管?美國政府能不能同意我們的收購?可能嘗試一家成功了,第二家能不能還允許收購?這里面政治風險還是很大的。

  馬青:

  剛才韓老師提到股份制銀行走出去收購會比四大國有銀行更有利一點。實際上,可以把這個觀點再往前推進一步,即民間資本出去收購肯定要比官方收購容易很多。從這個意義上說,藏匯于民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國還完全沒有做到位。

  韓立巖:

  我認為,連續收購風險很大,而且歷史經驗表明產業并購的成功率不會超過40%,金融機構的并購成功率更低。現在不能過度責怪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前段時間先處理不良資產,然后準備上市,剛剛過去沒多久,馬上就要走向國際市場,來不及做整體規劃,更談不上有目標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現在大談國際化戰略,可能還有點早,而且并購本身的風險非常高。

  此外,如果指望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走出去”,可能目標太大,風險也很大。或許也可以看看14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機會。既然已經有兩家城市商業銀行在

證券市場上 市,說明已經從地方商業銀行脫穎而出,而且完全市場化了,完全可以擴大和目前的戰略合作伙伴擴大國際業務合作,采取合作的方式走出去。還應當提到的是,市場總是在變化中,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國際化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切都是設計在前,也不可能等我們在國內發展好了,從容地國際化。機會稍縱即逝,只好因勢利導。

  馬青:

  前面一直是從中國角度來談,我想從國外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談幾點。

  無疑,國外金融機構肯定歡迎中國為他們買單,但是并不怎么歡迎中國去收購他們的資產,這一點非常明確。巴克萊銀行只是因為收購荷蘭銀行的錢不夠,才希望中國投入資金。此外,一個多月前保爾森來中國談的問題之一,就是希望中國不要拋售美國資產。從他的角度來說,肯定只希望中國給美國融資,而不希望中國過多收購美國的金融機構股權。

  最近,國際上有關主權財富基金的問題,討論得非常多,給出的理由也都似是而非。我記得最有意思的是薩默斯的文章。薩默斯此人快人快語,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說,主權財富基金實際上干擾了全球資本市場運作,因為不透明且規模巨大。問題是,為什么在中國和俄羅斯創設主權基金之前,他們就從來沒有質疑過中東國家呢?他們不會質疑挪威的主權財富基金,也不會質疑加州的養老金基金。這不是透明不透明的問題,也不是規模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和文化問題。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