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歐道德與倫理標準的演變論題資料(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13:53 新浪財經
道德行為的經濟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運用經濟學尤其是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對人的道德行為進行經濟分析。通過對道德行為經濟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論述 ,對道德行為和敗德行為進行經濟分析,從市場經濟的理性經濟人角度 ,認為道德行為或敗德行為是主體從自身利益出發而做出的,從經濟學角度可以予以分析和理解 ,但對敗德行為不能容忍 ,必須通過制度和制度安排來規范和約束人的行為 ,使人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活動。 道德作為一種公共物品的消費具有非排他性的特點。這種非排他性使得公共物品的生產者很難通過市場機制收回其成本。在公共物品領域存在“搭便車”行為!按畋丬嚒闭,是指沒有參加該產品的生產,或雖參加但不承擔相應成本,卻能從中獲益的人!按畋丬嚒闭呱a成本的降低是建立在他人成本提高的基礎上的。道德亦如此,誰都希望社會道德狀況優良,享有一個好的道德環境,但“搭便車”者卻不想對這一良好的道德環境盡必要的道德義務、付出必要的道德代價。因而“搭便車”者眾多和“搭便車”現象泛化必然會破壞整個社會的道德秩序。 略評殷海光的“道德重建” 【摘要】隨著臺灣社會的轉型,傳統的私德走向崩潰,而新的社會公德還沒完全形成,這部分地造成了社會生活的無序。殷海光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道德重建,并且在民主與科學的基礎上構建了道德理想。他主張的理性重建開了中國現代道德重建的先河。 作者認為,臺灣地區從60年代開始,到80年代逐步進入工商社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臺灣人痛感人的道德素質和社會公德水準的低下對社會整體和諧發展的嚴重損害。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殷海光慎重提出了要重整道德。殷海光提出的基于理性的道德重建,是通過分析中國傳統道德的弊病與現代社會的特點作出的科學結論。可是另一方面,殷海光忽視了情感論證在道德重建中的一定作用。道德理念的合理性論證,如與情感論證相結合,則會更根深蒂固地扎根于公民的心中。 現代倫理學 : 在康德與盧梭之間 【摘要】康德逝世兩百年了。在這兩百年間,世界發生了巨變。如果說十九世紀看似平靜的歐洲已經在醞釀風暴,二十世紀則全球都有如天翻地覆。但是,康德的道德哲學看來卻還是經受了考驗,依然對思想學術界發生著有力的影響。而康德本人,也有一段曾受盧梭影響的歷史因緣。 盧梭究竟給了康德一種什么樣的影響?這兩個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們今天的道德政治思考和實踐的巨人的思想又究竟有何異同?這種影響正如康德所自承的,首先是使康德的思考中心由純粹的有關自然和宇宙的知識轉向有關人的知識。康德過去主要是因知識而輕視普通人。盧梭對康德的刺激和挑戰涉及到根本的問題。它構成了康德思想發展的一個極重要環節,產生了一種定向或轉向的作用。 作者認為,就基本的理論形態來說,康德的道德哲學今天仍然是我們時代不可逾越的。只要現代社會沒有過去,康德的道德哲學也就不會“過時”。一種在現代最有可能成立和生效的倫理學,大致就是一種在康德和盧梭之間的倫理學。無論我們將“現代”理解為人類史上的高嶺還是低谷,其道德的路大概都不能不是一條窄路,但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注意和小心,它也足以使我們在這條路上蜿蜒而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