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突破獨輪時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 11:36 當代金融家雜志
【觀點爭鳴】 -現在股市如此火,IPO卻那么難,因為建立IPO供應鏈需要PE 和 VC來提供,然而中國這兩個領域長期發展不起來。 -由于缺乏私募性質的各類基金,將會妨礙金融衍生品市場建設。 -中國在建設衍生品市場之初,首先要利用它的風險管理功能,不能過于強調衍生產品的投資性。 -評級成為妨礙公司債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沒有市場發展,何來評級公司成長? -可以考慮先讓上市公司發公司債,做一個引領,再讓市場去競爭。 祁斌: 最近,證監會與世界銀行合作完成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預測了2020年時中國資本市場起碼有以下幾個特征: 中國資本市場在規模上將成為世界最大之一,有足夠豐富的多層次市場;市場將有較高的運行效率;強大的市場里面將產生中國的“通用電氣”和中國的“微軟”。而世界級企業都是靠真正的市場化約束機制推動產 生的。 目前資本市場發展遇到了瓶頸,即如何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達到新的供需平衡。與一級市場相關的突破有兩方面:首先,發行體制還需要繼續深化改革,要更多地交給市場去定價和決策,推動真正的詢價制。其次,要盡快培育私募股權投資(PE)和風險投資(VC)市場,兩者投資于不同階段的未上市企業。 當前有一個現象很讓人不解:現在股市如此火爆,真正能夠上市的公司卻沒有太多。因為中國的企業市場從結構上有一個“中段塌陷”的特點,即一極是一大批規模較大的國有企業,另一極則是一堆小芝麻公司。很多小公司不符合上市標準,中間又沒有一個可持續的IPO資源的供應鏈。 這一塊需要PE 和 VC來提供,然而中國這兩個領域長期發展不起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這些領域缺乏清晰的規則。結果,在中國活躍的VC都是國外VC,他們的操作模式幾乎全部是“兩頭在外”,即在境外募集資金,在境內投資于非上市企業,然后再將這些企業帶到海外上市。近年來,PE投資的蒙牛、百麗等這些比較成熟的、有活力的、能體現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企業,紛紛選擇海外上市。 從國家競爭的比較優勢角度來看,如果中國重復歷史上拉美一些國家的老路,即大量優質企業選擇海外上市,導致本土資本市場得不到有效發展,那就意味著中國放棄了經濟附加值更高的金融產業,而只停留在制造業。因此,中國既不應該也沒有必要把資本市場外包給他國。 現在,A股市場的發展形勢喚醒了大量想去海外上市的國內企業,很多最終會選擇在國內上市,因為這樣做make economic sense(有經濟合理性),他們的投資人、消費者、供應商等群體都在中國,能更好地實現經濟協同性(synergy)。比如,如果攜程網這樣的公司回國上市,可以節省多少廣告費? 回顧歷史,道瓊斯指數中30只藍籌股,都是在本土上市并與本土經濟形成良性互動而成長為“參天大樹”。反觀中國企業到海外上市,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支付了昂貴的成本,運營情況卻很不理想。當然,多年來眾多中國企業到海外上市,客觀上也形成了“倒逼”的競爭態勢,推動了A股市場的改革和發展。但是,中國要建立為中國未來的“微軟”和“GE”提供成長海洋的強大資本市場,必須依靠本土市場的綜合競爭力,要培育本土的私人股權(PE)市場和風險投資市場,讓中國的一級市場更具有吸引力。當前一是要深化各種體制和機制的變革,二要依靠漸進式的開放。 當然,一些有國際業務需求或需要在國際市場建設品牌的中國企業,也可以到國際市場融資,或者采取A+H等模式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市。中國經濟的成長,需要能夠有效利用國內和國際資本兩條途徑,但要以國內為主,讓中國的老百姓得到參與和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機會,并使得中國的金融體系更好地向直接融資轉型。 左曉蕾: 當前,中國在大力提倡自主創新,因此非常需要天使基金。但是中國的私募基金,包括VC在內,做天使基金的不多。多數都做“最后一公里”投資,主要目的是賺錢。中國的私募基金之所以不太規范,一是因為中國還沒有合伙人制的觀念;二是因為沒有融資渠道,沒有募集資金的市場,很多是靠關系拿資金。三是因為沒有一套募集資金的規范,比如說項目怎么規劃、如何審查等。總之是沒有一套培育中國私募基金的好環境,因此做的時候風險很大。 祁斌: 在發達市場,大量從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投資和投機機構,正是人們常常聽到的私募基金或對沖基金。他們在金融衍生品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進行定價和投資(投機),這種“零合游戲”雖然有很高的風險和很強的投機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整個實體經濟包括金融機構的未來風險,讓整個社會未來的不確定性降低,幫著社會前進了一大步,這就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積極意義。 在人類經濟和金融的發展歷史中,貨幣出現后開始可以定價現在和過去了,但不能定價未來。而證券和資本市場的出現,使得人類可以定價未來以及人類經濟生活中的大部分要素。然而,證券在定價未來的同時,并不能有效規避未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于是又出現了衍生品市場。顯然,衍生品市場是人類經濟史和金融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中國來說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是走向成熟市場的重要一步。 當前,由于中國在這個領域沒有明確的規則,使得中國資本市場的私募基金長期在“灰區”中運行,不僅容易造成資本市場的監管盲區,也會對中國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掣肘,同時也會妨礙金融衍生品市場建設。所以,我們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制度建設。 左曉蕾: 正因為衍生品市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領域,所以在推的時候 不能盲動,首先要切記,衍生 產品最初都是從現貨衍生出來的。從現在來看,衍生 產品在全球范圍比其標的產品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不僅是風險管理的工具,更成為了一種投資工具。然而,在衍生品市場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中,都是從對沖、管理和防范現貨市場風險的需求起步,只是在衍生 產品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時,才變成了一個投資性工具或者產品。 因此,中國在建設衍生品市場時,首先要利用它的風險對沖和風險管理功能,不能過于強調它的投資性。因為衍生 產品的投資性是建立在風險管理功能被很好發揮的基礎上。有一個現象很說明問題,即大家都知道衍生品市場是高風險市場,但是幾十年來,迄今還沒有大規模的因衍生 產品而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它是一環扣一環,你衍生我,我衍生你,走到每一個層次都有相應的避險工具。 中國當前不應該因為投資產品不夠而推衍生 產品。這個思路肯定不對。同時,我們現在也不應該把衍生品當做一個投資性產品來推,因為防范投資風險和真正的對沖風險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投資風險是利用風險去博更大的收益,而對沖風險是緩解風險。 起碼從我們最近的股指期貨模擬操作中,我已經感到有些不安了。股指期貨在模擬期間統統都是在滿倉操作,而且都是在投資,根本不是從現貨產品出發,去做套期保值,很多投資者根本就沒有想這個問題,只是純粹地單邊做,帶來的結果是風險成分越來越大,所以最后就爆倉。而如果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推出股指期貨,投資者的風險會加大。 所以我認為,中國在推出衍生品市場時,一定要強調對沖風險、管理風險、防范風險,要從基本標的產物的衍生作用和套期保值的角度起步。而且,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中,現在更需要加大力度現建設好多層次的現貨市場,才有可能使衍生品市場有立足的根基。 祁斌: 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中,相對于股市的另一大現貨市場就是債券市場,兩大市場也構成了資本市場的兩個輪子。中國的債券市場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發展,接下來的突破口將是公司債。 去年,一個國際機構出臺了一份關于東亞金融市場發展情況的報告,其中講到中國在債券方面的發展非常落后。其實,很多東亞國家的情況非常類似,并非沒有市場需求。投資者有很多資金要尋求相對安全的投資方式;企業在很多情況下也不愿意把自己的股權賣掉,倒是愿意去發債;政府則有強烈的意愿去推動債券市場的發展。但迄今為止,東亞國家沒有一國成功建立了債券市場,倒是每個國家都大量購買了發達國家的債券。 新興市場發展債券市場為什么不成功?我認為核心就是債券發行和管理體制的市場化做得不到位。具體到我國的情況來看,一方面是審批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問題,另一方面是市場信用建設問題,就是市場的自我約束問題。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推動的。近期,我們看到了債券市場的一些積極變化,這是非常可喜的。 華生: 現在第一步的關鍵,是先把公司債發出來,因為從中國的資本市場來說,最大的結構缺陷就是沒有公司債。而且發展直接融資是降低整個國家的金融風險,這是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溫總理在去年就已經講了,今年要大力發展公司債。眼下半年已經過去了,還沒有出來。 其實股票的風險最大,不是也搞了10多年嘛。一說到公司債就會提到中國評級公司太弱。實際上,包括評級公司的信用和發展,也是在市場當中慢慢形成的。沒有市場哪來的評級公司成長? 這么多年來的事實證明,公司債不能在原來的體制和思路下去搞。連股票都發了,公司債有什么不可以發的。當然,這樣確實是把間接融資轉成了直接融資,是對銀行貸款市場的一種沖擊。但是選擇間接融資還是直接融資,這個權力在企業,都是市場行為,不該再是政府的籌劃。在我看來,沒人評級也可以發公司債,起碼不能只指定兩三家評級機構來做。 左曉蕾: 我認為還是需要評級公司參與,因為發的時候可以定價。如果不把這些做好,對投資者來說就沒有風險標準了。此外,評級還可以推動制度性建設。 比如,世界銀行的IFC向中國市場發了10多億美元的債,亞洲開發銀行發了所謂金融債,他們發債的時候都非常在意評級,因為他們是國際政策性銀行,發行債券不是因為他們缺錢,目的就是推動制度性建設,幫助發展中國家完善制度。 在發行公司債方面,我們不妨多一些與外部的交流。比如,高盛不是要到中國來發債嗎,這或許會推動中國的評級機構和評級市場的成長,當然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趙錫軍: 這個制度本身對債券市場的發展有好處,但并不是說這個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就不搞債券市場了。任何債券市場的發展,開始的時候都是沒有評級的,評級是后 產生的,肯定是先有債券發行、債券交易,然后才是評級。 盡管現在已經在談國際化了,但是中國公司債市場本身還處在原始狀態,因此即使不能走原始的先發債、后評級的路,也起碼要讓發債和評級并行,不能理想狀態地讓評級先行,那是不可能的。 華生: 可以考慮先讓上市公司發公司債,問題就小多了。因為對上市公司從評價到治理都有比較規范的制度,可以讓中國的評級公司借船出海。現在不能把評級搞成特權,可以用上市公司公司發債做一個引領,再讓市場去競爭。我擔心,如果主要依靠外資為我們的公司債評級,會阻塞公司債的發展之路。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