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歐商學院舉辦第三屆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 18:06 新浪財經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作主題演講 演講嘉賓與參會者互動問答
論壇現場 探討中國特色的衛生發展之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第三屆“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 2007年9月15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第三屆“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探討中國在建設四項基本制度的醫改道路上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來自政府、公司、醫院和學術界的多位知名業內專家作主題演講,并從不同視角為中國的醫改事業獻計獻策。這場東西方業內人士的高端對話吸引了300多名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包括約200名來自全國各大醫院的院長參加。同時,論壇還吸引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約70余名記者編輯來參與報道。 論壇共分為五個主題,第一主題討論建設普遍可及的基本衛生服務制度,第二主題為建設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第三主題探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第四主題是改革醫院服務體系,第五主題涉及未來展望。 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教授向論壇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指出,健康產業關乎國計民生,關乎社會穩定,目前正在著手進行的醫療改革更是關乎十三億民眾的切身利益。希望與會的各界代表能從多種視角充分交流思想和看法,為尋求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進言獻策,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教授致歡迎辭。 服務保障和財務保障要雙管齊下 針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以《如何加強城鄉衛生體系的服務與保障功能?》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提出要合理調整和回歸政府職能,同時科學設計和維護市場機制。 具體來說,李玲教授認為要雙管齊下,從服務保障和財務保障兩方面著手開展醫療衛生保障模式規劃。其中,財務保障是指籌資方通過定點機構提供服務,籌資方向定點機構支付費用或被保險人支付費用后報銷,保障人群“有錢可付”;而服務保障側重提高服務的可得性和可及性,指籌資方舉辦醫療衛生機構以提供服務,保障人群既“有錢可付”又“有醫可就”。實施的關鍵措施就是建立全民基本醫療服務制度,使所有居民通過自付一定費用獲得政府指定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一目標需分三步實施,即擴大保障覆蓋、整合保障內容和提高保證績效。 她還以美國退伍軍人醫療系統改革成功為例,指出公立醫療服務體系重構是醫改的關鍵。通過管監分離,改變公立醫院的補償方式和建立層層問責制度,可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同時還有效控制成本。最后,她提倡建立全國聯網的醫療衛生信息系統,以實現規模效應的全國監管。 建立低水平、廣覆蓋、全國統一模式的全民醫保 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中國衛生部副部長孫隆椿透露,2005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的分配測算表顯示, 2005年全國衛生總費用8660億元,其中用于醫療(包括住院、門診、藥品零售等)為86.34%。 “衛生部2006年全國衛生統計和決算資料”顯示:全國住院人數為7906萬,比上一年增加722萬,增長10%,占全國13億人口的6%(患病住院率),人均住院費用3384元/ 年(月均282元)。針對這一現狀,孫隆椿分析指出,中國的現狀是醫療費用占衛生總費用的極大部分,絕大多數個人或家庭無力負擔醫療費用,尤其是大病、重病患者更無力負擔,而農村比城鎮負擔能力更低。 孫隆椿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就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全社會互助共濟,也就是政府補助與全社會人群合理負擔相結合的全民醫保。原上海市衛生局局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劉俊劉俊也表示,中國醫改越來越清晰的藍圖是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保健制度,總原則是低水平、廣覆蓋。 孫隆椿強調,建立全國各地通用的全民醫保不僅充分體現公平,還能最大限度調動資金的補償作用。全社會醫保費用應由個人(雇員)、雇主和政府三項集資組成,以中央財政統一專項支出方式解決政府籌資(不由各地財政分別負擔)或建立逐級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以解決不發達和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籌資。全國人大立法,統籌規劃和安排。預計低水平、廣覆蓋的全民醫保可于2010年覆蓋全國所有人群。 鼓勵醫生流動 實行政府問責制 堅持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社會辦醫療機構為補充的辦醫原則該如何理解?作為改革的參與者,醫療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又該如何改革?針對這些問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教科文衛法制司副司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療保健政策及管理中心主任宋瑞霖先生做題為“對中國醫療改革的幾點思考”的主題報告。 他在報告中指出,政府投入不能走辦醫院、買設備、養人員的老路;對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應當鼓勵、支持,促進各類機構共同發展,最終方向是向有資質醫療服務機構購買服務。醫生的態度將影響改革的成敗,必須重視對醫生的管理。應當允許醫生成為自由職業者,包括鼓勵流動和允許醫師、護士多地點注冊,在多個醫療機構執業,使醫生成為醫療改革的受益者而不是改革對象,以自覺參與改革。宋瑞霖先生強調稱,無法調動醫生積極性的任何改革方案都會有失敗的重大風險。 就具體實施和推行的問題,劉俊也指出,目前中國國情下,醫改的管理體系是最重要的關鍵點,必須解決誰決策、誰實施、誰負責的關鍵問題。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推進醫改”的權威部門,來擺脫多頭領導的局面。必須理清政府多部門的各自職責,并實行“問責制”,同時逐步建立與完善一個精簡、統一、高效的系統化管理體系。 中歐致力打造業內最具影響力論壇 中歐連續舉辦三屆的“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網羅了行業內最優秀的學者、企業家做演講嘉賓,其對健康產業熱點話題的深入探討,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已成為國內健康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論壇之一。 本屆論壇為探討中國健康產業提供了一個高端平臺,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中國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梁濤,中國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張宗久,上海市醫療保險局局長周海洋,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左學金,美國禮來公司中國區總裁歐泰格(Jörg Ostertag),英國保柏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葛寶龍(Paul Gregersen)等業界人士都出席了論壇并做精彩演講。 論壇結束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執行院長Pedro Nueno教授致閉幕辭。他為本屆論壇所討論的議題作了全面概括和總結,并希望在明年的論壇上繼續深入探討和研究中國健康產業的熱點問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教授表示,作為亞太地區最負盛名的商學院,中歐每年都舉辦多次高層次的國際論壇和圓桌會議,為世界各國的政府領導、商界領袖和學界精英提供開放、坦誠的溝通平臺。今年6月,中歐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引起金融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中歐還將于今年10月舉辦第五屆“中國汽車產業高峰論壇”。健康產業論壇和銀行家高峰論壇、汽車產業論壇相輔相成,為業界人士探討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搭建橋梁。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是一所由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共同創辦、專門培養國際化高級管理人才的非贏利性中外合作高等學府。學院成立于1994年11月,作為中國工商管理教育的先驅,學院最早在中國大陸開設全英語教學的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課(MBA)、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和高層經理培訓課程(Executive Education)。截至 2006 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共培養了 5,000 多名 MBA 及 EMBA 畢業生,為高層管理人員提供管理培訓逾 57,000 人次。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CEIBS )不斷追求卓越,亞洲頂級國際商學院的美譽得到了不斷充實和提升。目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亞洲唯一一所三大課程( MBA 、 EMBA 和高層經理培訓課程)全面走在世界前列的亞洲商學院,也是中國大陸唯一一所獲得國際權威機構 EQUIS 認證的商學院。根據《金融時報》全球商學院年度排名,中歐 MBA 課程連續 4 年在亞太地區獨占鰲頭。 2007 年,中歐 MBA 課程在這項全球排名中躍居第 11 位, EMBA 課程名列第 17 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