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閔相基:韓國對外開放的經驗和中韓兩國的合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15:55 新浪財經
2007年5月30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中方)、《每日經濟新聞》(韓方)共同主辦的2007中韓論壇在北京舉行。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兼財經部金融發展審議會委員閔相基教授演講。 閔相基:今天中韓兩國的各位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大家好,我想介紹一下韓國對外開放的經驗和中韓兩國的合作這個問題發表我的看法,有這樣的機會我感到很榮幸。 韓國對外開放過去幾十年當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1997年我們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是一個急劇開放的案例,尤其70年代后半期80年代初期,很多發達國家實現了資本的自由化交易,包括發達國家OECD,都作為資本自由化必須的條件。從80年代后期開始,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金融市場和金融產業,而且給發達國家一些壓力,結果發展中國家為了增加自己外匯儲備,積極開放自己的金融市場和產業市場,但是韓國的情況,尤其是在美國80年代末強大的壓力下,韓國到90年代初在開放證券金融市場,這之后開放的速度,比東南亞的國家還要緩慢,也就是說韓國跟其他發展國家不同,金融采取循序漸進的背景是什么,經常性收支是黑字,資本的黑字對國內的通貨政策有影響。另外,期貨交易作為經濟交易的主動脈,金融產業如果開放,會喪失經濟的主導權。第三,1994年,因為有墨西哥外匯危機,過快的金融市場開放會導致金融危機,所以有這樣的憂慮。當然也有這樣的呼聲,1994年韓國加入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推動了資本的自由化。1997年遭受了亞洲金融危機,有這樣的看法并不符合當時韓國的現實。韓國加入經濟發展合作組織的同時,并不是急劇地開放了資本市場,只是加入這個組織以后,一直到2000年,通過五年時間,逐漸地推進了資本的自由化,只是當時有這樣一個承諾,承諾的內容當中,尤其是在債券市場開放方面,因為墨西哥開放了自己債券市場,使國外資金大量流入國內,然后資金又逃出去了,結果使墨西哥造成危機,所以應該開放局部的資本市場。 1997年,韓國迎來了亞洲金融危機,韓國金融市場有了徹底的改變,使韓國資本市場徹底打開了,這樣的轉換,本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戰略,結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什么會這樣呢?第一、韓國當時處在金融危機,為了克服這個危機有必要促進資本的順差,所以在債券市場、股市市場,不僅對國外資本,當時消極的債券市場開放沒有辦法,只能打開你的市場。第二、金融市場還有產業的經濟主導權的把控,不是阻礙市場,而是通過對外開放提高你的競爭力。第三、外匯危機是限制對外貿易,而不能克服你的外匯,是這樣一種憂慮。所以當時克服外匯危機,因為當時的要求很高,所以進行了積極快速的資本市場開放,結果對于韓國資本市場以及產業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這樣的影響,尤其是對外金融市場及產業,急劇的提高了外國人的比重,產生了這樣的結果。外國人投資比重一增加,從整個股市市場來看,在全世界都很高,達到40%的比重,所以在國際市場能夠代表韓國的三星電子,浦項制鐵外國人股份達到50%左右,有時候連經營權受到威脅的情況。尤其是金融危機過程當中,包括韓國的國民銀行,漢達銀行,外國人資本達到80%,當時從所有權角度來說,這樣的金融機構已經可以分為外國金融機構了。尤其是隨著金融產業結構的調整,包括第一銀行等銀行被外國銀行合并或并購,所以在保險、證券并購市場外國資本不斷上升。 標榜是東北亞的金融中心在韓國,外國金融機構的比重增大,本身不應該說是什么問題,反而應該是受到歡迎的事情,但是結構調整過程中,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分離,因為這個原則,結構調整中的金融機構,國內資本不能收購,而是被外國銀行買過去了,結果脫離了經濟競爭的事情,這需要我們重新反省和回顧。外匯危機以后一個極大的變化就是外匯儲備的急劇增大,外匯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原來幾十億美金的儲備,現在達到幾千億的儲備,我發表的內容不應該在中國發,應該在歐洲美國發表,這數字很大,在中國來看儲備額2500億美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儲備額,中國是1.5萬億美金儲備額,韓國2500億跟韓國經濟規模相比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但是這樣的外匯儲備額的增加,大部分是順差產生,其中一部分是隨著金融開放而使外國證券投資獲得的。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外國人股市投資在韓國價值3000億美金左右,韓國整個證券市場規模是9000億美金,外國人所有比重大概是37%-40%。3500億美金左右外國人的資本,如果全部撤出的話,2500億美金的外匯儲備額全部拿出來也不夠,也就是中央銀行把外匯儲備額作為投資美國很低的債券市場,外國資本到韓國市場投資獲得很高的收益,所以使得韓國中央銀行在國外有負債,而外國資本投入在韓國證券,結果是一個相差很大的結構。所以在這樣的結構當中,我們損失是非常慘重的。韓國中央銀行儲備額目的是什么?就是外貿不均衡的時候,為了應對這樣的不均衡,包括韓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外匯儲備額的水平比流動性,為了確保流動性把原來的水平提高,結果現在外匯儲備的運用跟投資穩定性和收益性作為一個新的目標來增加儲備額,為此利用這個外匯儲備額投資的通貨、證券使它多樣化,另外實踐當中也在推進這樣的事情。但是中央銀行擁有外匯儲備額直接提高收益,有它自己的局限性,為什么呢?比如新加坡、韓國、中國、把外匯儲備額的一部分拿出來,通過信托公司、投資公司成立投資公司,能夠比中央銀行更加自由獲得比較高的收益,而進行投資的多樣化。 新加坡一個成功的案例,大家經常談論到,從去年開始的韓國投資公司,剛剛成立一周年,所以它的投資活動非常不足,也是微不足道的,投資公司跟中央銀行相比,投資當然很自由收益也比較高,但是這也是因為是政府機構,所以對于提高收益有局限性,所以為了根本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民間資本的海外投資,證券投資,應該使這種活動更加自由化,使得民間資本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應該為它們創造這樣的機會,我想這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韓中兩國在直接投資貿易方面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在不久的將來,包括中韓貿易區的簽訂,如果這個簽訂兩國之間交易貿易更加活躍,對于金融兩國間的金融需要,還有金融市場的條件以及金融開放的程度都有不同的差別,所以在金融合作,金融市場整合方面還沒有實現整合。當然最近中國的金融市場及金融產業的開放程度不斷深入,韓國的資本、韓國金融機構在不斷地金融中國市場,而且中國的資本,還有中國金融機構也在積極開拓韓國市場。尤其是韓國的韓幣還有中國的人民幣,如果成為國際貨幣的話,在海外預存資金等方面,韓中兩國今后金融交易會有一個爆發性增加。但是金融合作從現在的層次來看,金融合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包括日本在內的東北亞國家貨幣的統一,現在韓國的韓幣還有中國人民幣程度上有一些差異,美國的美元雖然是強勢,但是日本的日元對美金是弱勢,所以韓中日匯率的變化與美國匯率相比幅度較大的。貿易交易、實物交易、金融交易頻繁地區,匯率穩定是維持實物交易很必要的條件。 從這樣的觀點出發,歐元統一的初期階段。韓中日匯率不應該看成美元這樣一個單一的匯率變化,匯率變化本身可以跟美國進行相應的調整,但是三國貨幣之間應該設立一個單獨的貨幣變化浮率,這樣三國之間匯率變化可以共同引入一個共同貨幣的浮率變化政策。至今為止在實物交易有很多的合作和經商,但是金融之間的合作方面差異會縮小,這對于實物交易會起到強化作用,也期待有一天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