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劉光和:中國的社會救助與反貧困事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13:39 新浪財經
由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2007”于2007年5月25日至27日在復旦大學舉行。此次論壇邀請世界各國著名學者、政要及商界精英300人與會。新浪財經獨家視頻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中國民政部副部長劉光和發表《中國的社會救助與反貧困事業》主題演講。 。 劉光和: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很我榮幸能有機會參加這次由復旦大學舉辦的以經濟全球化與亞洲選擇為主題的上海論壇,與國內外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官員以及企業家們共同探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亞洲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問題。我講的題目是“中國的社會救助與反貧困事業”。 貧困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減緩、消除貧困是 民政部是負責社會救助工作最重要的政府部門。本著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理念,關注民生、注重民生、解決民生,親歷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分類別的社會救助體系。促進中國反貧困事業的快速穩步發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報告中國的社會救助情況。 一是當代中國社會救助的進展。濟貧是中國傳統社會救助思想最重要的體現。所謂德為山正,政在養民,講的就是國家要以民為重,為困難群眾提供基本的生活救助。在救助的實踐中,中國傳統社會更多的是依靠民間的互助和救濟。比較少的強調政府的責任和義務。救助的對象上也主要是災民、和孤老殘等弱勢群體,救助的水平和范圍也是有限的,雖然當時也制定出一些法律法規,不過真正付諸實踐的是少之又少。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對社會救助事業給予的高度的重視,做了大量的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水平國家財力的逐步增強,政府投入的持續加大,民政部門對傳統社會救助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從救助的理念到救助內容、從救助的水平到救助方法、從救助程序到救助管理,中國的社會救助制度可以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轉變標志著現代社會救助制度的初步確立。從關注救助對象的社會身份,到關注救助對象貧困程度的轉變,按照傳統的救助辦法,不同的社會身份的人群,即使貧困程度一樣,但是享受的救助待遇也不一樣。現在以城鄉低保制度為核心的現代救助制度,摒棄了按照社會身份確定救助對象和救助標準的做法,將關注的重點放到救助對象的貧困程度上,這就使得社會救助政策更加公平、合理,社會救助的規模也不斷的擴大。1992年獲得政府長期救助的城鄉各類人員只有347萬人,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0.3%。到2006年底,城鄉長期社會救助對象已經達到4964萬人,這里還不包括災害救助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78%。從低標準的社會救助向標準科學的社會救助轉變,這又是一個特點。 救助的標準直接決定財政的投入,財政投入的多標準就可以高一些,反之就只能低標準的救助。長期以來,中國社會救助的標準基本上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財力狀況來確定的。建立現代社會救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科學的救助標準制訂辦法,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第6條規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按照當地維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須的衣、食、住費用,并適當考慮水、電、燃煤、燃氣費用,以及未成年人的教育費用來確定。這一規定確定了救助標準與維持救助對象生活之間的關聯。與近代救助制度的內涵是一致的。 再一個標志就是從救助項目的分散向資源整合型的社會救助制度轉變。自從我國城市最低保障制度建立以來,傳統的救助項目逐步轉變為專項救助和生活救助兩大類。生活包括農村低保、農村無保等。專項救助包括醫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就業援助等等。還有一個標志是從粗放型的社會救助向精細化型的社會救助轉變。在救助的硬件上,由傳統的生活形態的觀察轉變為科學的家庭收入調查。在救助的內容上,由單一的生活救助轉變為生活、醫療、住房、教育等在內的綜合性的社會救助。 在救助的方式上由簡單的發放救助金、救助品,轉變為有利于促進救助對象就業、再就業的積極的救助。在救助資金的發放上由傳統的手工發放轉變為通過銀行、信用社等經營機構的社會化的發放。 當代中國的社會救助正在向著專業化、技術化的方向發展。從今年開始,民政部將陸續制訂保證家庭收入調查,救助標準測算,救助對象的分類,以及救助統計等方面的推進性的行業標準。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社會救助工作。 我講的第二點,社會救助制度為城鄉的低收入群體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隨著當代中國社會救助制度的建立,國家進一步明確了社會救助工作的責任。各級財政特別是中央財政在社會救助資金的投入上不斷增加。九五期間民政部門一共支出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的資金是201個億,十五期間達到257個億。其中中央財政支出從九五期間的19個億,增加到“ 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目前權利已經有25個省市區、2133個縣市區初步建立了制度框架。有1509萬農民享受了農村的低保。在沒有建立農村低保的資金有729萬人享受了特困戶的救助。今年一季度農村的低保對象已經增加到了1788萬人。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報告工作中做出了承諾,要在今年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國務院已經進行了研究,有關農村低保制度的文件將于最近要出臺。農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標志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覆蓋到全體公民。在農村五保供養方面,新修訂的五保供養條例已經具體的實施。2006年底全國有484.5萬人納入了五保供養。其中集中供養的人口每一年人均供養的水平是2229元,分散供養的人口年供養的水平是1691元,一季度五保公羊的對象已經增加到了499.8萬人,將近500萬人。 在專項救助方面,農村醫療制度已經全面建立。患病的農村五保戶和患病的家庭可能享受醫療費用的補助。2006年一共籌集了農村醫保救助資金是23個億,累計救助的人口是1800多萬人次,其中資助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有1400多萬人。城市的醫療救助繼續擴大試點的范圍,2006年全市有1865個縣市區參加了。去年籌集救助的資金是183個億。全國已經有145個城市建立了 教育救助、就業救助等政策也得到了比較好的落實。社會救助制度的全面實施為城鄉困難群眾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我要講演的第三點,中國社會救助制度的發展方向,因為時間的關系,我下面點一下題。歷史和實踐都已證明,從本國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穩步推進,是減緩消除貧困的基本策略,也是人類社會戰勝貧困的必然宣傳。社會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把中國的反貧困事業向前大大的推進了一步。但是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中國的社會救助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未來的一個時期民政部將按照中國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繼續推進社會救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主要有四點,第一著力構建以社會救助為重要內容的低收入群體社會保障制度。發揮制度救助在低收入群體社會保障中的重要功能,規范社會就住在反貧困中的地位和規模。同時加快救助立法的進度地為社會救助工作提供法律依據。 第二繼續按照分類分層的策略,以現有的城鄉低保個五保制度為基礎,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援助等等救助工作,使之可以覆蓋到所有的困難人群。進一步規范分類施保的方法和程序。建立分類分層次的救助機制,使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支出需求以及不同的區域救助對象能夠享受到不同類別的綜合性的社會救助。 第三,不斷推進城鄉社會救助制度的協調發展,以農村低保制度的建立為契機,繼續推進城鄉救助制度的框架在全國建立,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各項專項的社會救助制度,逐步的縮小城鄉社會救助的差距,加大部門之間的協調,不斷整合社會救助的資源,鞏固并完善政府領導、民政主管、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社會救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第四、逐步提高各級政府的社會救助能力,社會救助事業的發展狀況直接反映著低收入群體社會保障的程度,也對各級政府執政保障能力的體現。足額保證救助經費以及穩定推進等收入,考察和交流的等方法繼續加強貧困救助事業的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社會救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支撐,中國的社會救助制度剛剛建立,在反貧困事業中才嶄露頭角,我們衷心的歡迎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給予中國的社會救助事業以更大、更多的關注。也期待著有關組織和與我們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進中國社會救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共同為中國的反貧困事業貢獻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