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陳國青:新的階段里中國管理教育發展的狀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 09:28 新浪財經
中國MBA發展論壇是一個由中國MBA學生自己牽頭組織的、用中國MBA自己共同的品牌命名的全國性MBA學子交流平臺。2007年5月19日,第八屆中國MBA發展論壇在北京正式開幕。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陳國青教授在《第八屆中國MBA發展論壇——MBA教育(院長)論壇》上演講。 陳國青: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夠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些想法。我想跟大家分享,在新的階段里,中國管理教育發展的一些情況。我從一個管理學院,特別是MBA教育的角度。 我想主要談兩個問題,第一個,我想說就是我們現在處在一個MBA教育和中國MBA教育發展的新階段。第二個意思是說,在這個新階段里,我們也遇到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當然也有很多的機遇。因此跟大家分享四個方面的思考。 第一是關于使命,第二是關于研究,第三是關于一個商學院或者是一個管理學院怎么樣能夠持續的發展。最后是在人才的培育方面,我們應該怎么做。我想現在MBA教育發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國際上,現在可以說是處在一個反思和改革的這么一個階段。像特別典型的,最近的一些報告和相關的討論,在斯坦佛、哈佛、耶魯很多學校都有過非常激烈的內部的一些討論,包括他們的一些初步的想法也都在一些相關的場合進行討論。這個從背景來講,當然是全球一體化,出現了很多新興的市場和企業,因此在現在大家在反思MBA教育在國際上來講,它有點反傳統的意味,特別是我們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整個國際上對這個的研討,它反映了這樣幾個基本的元素,一個是這些學校,它們的討論都是來自不同的角度,因此對它們的一些見解也是各有褒貶,但是各家都在求一個創新,因為想從現在一個狀況來獲得一個新的更高的這么一種發展。那么在他們的反思和改革的內容上,我概括一下,斯坦佛、耶魯和哈佛,他們都有一些相關的報告和討論,有的是公開,有的是內部。跟他們最近比較多的一些交流,我發現,一方面他們在強調客戶化,這個主要是以斯坦佛的反思和改革思路,以這個為主導,更好的從企業的各種職能出發,更好的反映企業的一些基本需求的特點。 第二是耶魯,他們反映比較多的是集成,認為現在的MBA教育比較集中在職能和功能上,他們認為一個綜合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他們強調問題這方面。因此他們現在內部做的很多的改變都是圍繞著他們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哈佛也比較強調的是相關性,我們的培養應該和我們的目標,包括我們整個環境的發展相關。在某些事情上和管理沒什么關系,因此這些討論有的已經開始實施了,那么對當前的課程,當前的老師,對于當前的體系和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沖擊。 在國內,我想我們可能出現一個比較大的一個變化的情況,這里面的背景是有諸多因素,當然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國有各方面的影響。另外中國的管理教育已經有相當的積累,如果從91年開始正式的MBA教育,另外從中國整個教育來講,從WTO往后基本上是完全開放的這么一個情況,因此挑戰應該是相當的激烈。因此我們人才培養在數量和質量上相對于我們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仍然是滯后的。當前我們國內MBA發展,特別是管理學院和MBA教育來講,目前基本上可以說,我們已經有了比較標準的課程體系,大綱的方案這些。有了比較完整的教學的培養環節,基本上都不同程度上融入了實習、校友的這些環節。也有了比較多樣的教學方法,由原來的最早的教授到案例、團隊模擬、討論這樣的教育方式。另外大家也非常重視國際的合作。不管是學生還是項目還是教師。這是國內在過去這些年來,MBA院校呈現一個增長的趨勢,MBA招生也基本是在增長的趨勢。圍繞著我們MBA的學校的增長或者是招生的增長,我們國內還是有很大需求,我們有40萬個國有企業,30萬個外資,有一千萬的鄉鎮,我想仍然對中國的發展和人才的需求有非常非常大的影響。 新階段有什么特征?這是一個刺激與響應的螺旋。第一,管理教育和管理學院做很多思考,一個是國際化,這個國際化已經融到了我們管理教育的各個環節,大量的外國學校進入中國,大量的外國學生進入中國,不管是留學還是交換,有大量的英文授課的需求。從另外一方面,對中國知識的探求,不管是歷史文化的,仍然是非常迫切。不管我們自己解決中國問題,還是國外的學生到中國來,他也想到中國。另外從研究來講,我們只能研究中國問題。另外一個挑戰就是我們有百家主要的商學院培養了這么多的人才,經過16年的探索或者是實踐,我們現在實際上處在一個我們的管理要更進一步的精細化,也就是說,我們的項目管理要更好的反映出這個社會的需求。我們學生本身怎么比較好的能夠對他們進行更好的定位和培養以及課程的建設。因此這里邊有創新的東西。我們圍繞著當前出現的一種對MBA教育的反思和思考和求變的這么一種態勢或者是情況。 我想對今后的發展有這么幾個思考。一個是,我覺得MBA教育從現在再往下發展可能大家會更關注使命其做,也就是說,我們的發展要和我們的使命更密切的相結合。這個不像在早期很粗獷或者是根據一些想法我們就做了一些事情。使命的本身我們有比較長遠的思考和愿景,有比較長遠的戰略和實施,因此由使命來定位我們自己MBA的項目和我們MBA培養的方式。因此從使命出發,我們怎么樣定位我們自己的培養方案,包括各種目標,包括學習的保證,這種定位就決定了我們學院到底是一個教學型的,還是研究型的,還是教研型的這么一個學校。我們的研究取向是純學術的,還是應用的,還是政策研究的等等。研究的問題是國際的,還是中國的,這里邊我們學生的素質,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我們的使命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圍繞著這個使命,圍繞著使命來定義我們整個辦學教育的中心,我想中心一點,一個是學生,就是我們所有的活動,所有的辦學環節應該是圍繞著學生的。要達到這個,非常重要的,這里面隊伍建設和能力培養。 第二個思考的,我想在研究上,因為學校是創造知識和傳授知識,因此研究的定位,一方面從管理學院來講,你既關注一些普適的管理理論,又要關注一些特定的管理問題。一方面要研究非常敏銳的一些探討,另外要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復活又要關注應用。從這里面我們應該思考,包括管理學院,包括我們自己在清華經常思考的,最近討論比較多的是我們跟著西方學還是我們在新的基礎上,我們能夠續寫一些新的篇章,在管理教育上。 另外我們能不能夠總結出中國式管理,而不是像在很多年前是由西方人總結一大堆的很多的管理理念。衡量學院的研究成果,形式很重要,到底是一個發表的學術文章還是研究報告,影響非常重要。就是你的研究到底對學術界和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對這個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這是第二。關于這個研究。 第三,我覺得現在到了一個階段,就是管理學院應該考慮我怎么樣能夠持續的提升,能不能構建一個機制,而不是說,我是一個院長,我會努力工作,后邊的人也會繼續努力工作,應該從體制上和機制上能夠構建一個持續改進的機制。使得學院的發展能夠比較可持續。第一條我能夠對外邊的變化有比較強的洞察力,同時要做出及時的反映。 第二,我們技術這么多年,我們可能更追求精益管理,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質量保證體系,我們應該追求在我們這個行業或者是MBA教育的這個圈里邊,我們能夠達到一個基本的標準或者說我們要達到其中的一個高標準。也就可以和我們國際同行或者和國內同行在辦學理念方面能夠有一個對話的平臺。因此這個機制的建立是保證管理學院進一步發展,也是非常重要。能夠繼續提升我們整體的辦學水平,我覺得這是下一步從MBA發展的角度來講,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個考慮,我想就是我們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前面提到國外的幾個主要的商學院,前面幾家都在考慮,我怎么樣能夠更好的符合我們企業的需求,更好的提升學生們綜合的能力,更好的培養學生能夠相關。因此提出了很多方面。在當前來講,我想多數,特別是我們國內的學院里邊,整個的設置和人才培養素質的基本的框架,還是以職能和功能的導向為主。因此可能在下面一段時間里,可能在下面幾個領域或者是知識點上,我們應該花更多的工夫,這樣的話,一方面能夠滿足我們挑戰的需求,另外是我們發展的需要,溝通能力是非常得到共識的。最近有很多相關的企業界和管理學院的一些討論,都圍繞這么幾個,要有非常強的溝通的能力。再有,要能夠有比較好的執行力和商業能力。我想這些方面可能更多的比較偏軟一些的,而不是一個具體的職能部門的問題。但是是非常重要,基本的人才素質的特點。因此我覺得,從管理學教育來講,這方面應該花比較大的工夫。 最后總結一下,用非常短的時間跟大家分享,第一個是中國管理教育進入了一個思考與變革的新階段,第二是什么樣的使命決定了發展方向,由使命決定了發展方向。第三我們需要構建持續改進的一個發展的機制。最后我們要把握重要人才的素質的需求。 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