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趙純均:中國學者和企業家需要總結中國式管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9日 16:30 新浪財經
中國MBA發展論壇是一個由中國MBA學生自己牽頭組織的、用中國MBA自己共同的品牌命名的全國性MBA學子交流平臺。2007年5月19日,第八屆中國MBA發展論壇在北京正式開幕。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趙純均教授在《第八屆中國MBA發展論壇——管理大師論壇》上演講。 趙純均:各位MBA同學,各位嘉賓,非常榮幸到這里來和大家交流一下,這次論壇出的題目是東西方管理思想的交匯和融合。我看了之后,覺得這是一篇非常大的文章,我自己的學識和才干要完成這么一個文章,其實是有困難的。最近幾年,在國內關于管理思想的交匯和融合以及中國式的管理的研究,逐漸形成了相當的氣侯。各種各樣的書籍以中國式管理為名的書籍也很多。有的還相當暢銷,但是對于這個問題,在學術界,包括企業界都有一些爭論和思考。究竟存不存在所謂的中國式的管理?東西方管理思想是怎么在中國融合的?這種融合產生的結果是什么?對我們今后的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有什么樣的幫助和好處?以及我們中國的學者和企業家們要不要花功夫去總結一下中國式的管理。 我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稍微長一點的時期,若干年我們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今天我是想回顧一下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它的交匯與融合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以及我們要對剛才提出的那些問題尋找一個答案,怎么去做? 我想講四個方面:一個是背景,一個是80年代的情況,一個是90年代的情況,一個是新世紀的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為西方現代管理思想的傳播,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一個非常宏大的空間,我們知道,文化革命結束以后,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了它的對外開放,當時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志到國外去訪問,回來之后,就深深的感到我們企業管理落后。 一直到現在仍然適合我們的管理教育以及管理思想融合的研究或者是我們的企業管理。那就是,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當時在80年代初,我們的企業界和學術界以及政府的經濟管理部門都把學習西方的現代管理思想作為一個重要的長期的任務。到80年代初開始向西方學習的時候,國家經委組織和建立了很多培訓機構,比較影響大的有在大連,大連理工建立的中美培訓中心,在北京建立了中歐的管理培訓中心。同時還有中日、中英等等培訓中心,他們以短訓班的形式,請外國的專家來講。培養了大批的企業干部,包括現在的一批國家領導人都參加了這樣的培訓。在培訓中,特別是中美中心,美方的代表提出來說,我們先來做一點調查研究,我們編寫出一些比較適合中國的國情的教材。當時的領導人給他們的講法和建議是,不用這樣,你們在美國怎么講,到中國就這么講。原封不動,原汁原味的教給中國的企業的管理人才,當時也包括一部分教師。就是要學習人家原來是什么樣子,至于如何和中國的管理思想和我們的管理實際相融合,這是我們自己要逐步做的事。 同時在80年代,大學恢復了中斷了20多年的管理教育,紛紛成立了管理學院,管理系科,大量的西方的管理著作翻譯過來,我們的老師編寫了若干教材,企業開始推廣現代管理的一些方法,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18種現代管理的方法,要求我們的企業進行學習和推廣,但是所有的向西方學習現代管理思想,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這一個過程轟轟烈烈,但是我們總體看一下,概括起來,它是集中在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的層面。對于管理理論和管理思想,除了在大學的校園里頭有一些介紹之外,總體來說,傳播的廣度,影響的深度都不夠。所以我把它概括為80年代我們是以學習和管理技術為主。至于體制和機制,市場經濟的體系,這些問題在80年代,一直是一個爭論的問題。而正因為我們的體制和機制沒有完全理順,或者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在學習管理技術方面,受到了很多局限性。比如說我們MBA同學都非常熟悉的一種管理方法叫“just in time”。這一套東西引進到中國,有的企業就開始試行,一個非常有名的汽車制造企業組織了一個專門的小組來推廣。當時由于我們的管理和激勵的機制不夠,以及我們原材料供應的市場機制不夠,這樣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在試行了一段,是否有效果之后,不得不停下來,這是我們80年代的情況下。到90年代,有一個大的背景是中央決定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企業界和學術界都開始了大規模的,全方面的多緯度的引進、學習和借鑒西方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這些理論方法中間包括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優秀的管理理論,國際通行的管理規則以及先進的管理方法。這個在我們MBA的課堂上,在我們的學術研究的文章里,在各種各樣的培訓班里,以及在企業都開始了這樣一個術道兼修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企業界學習和了解了西方現在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以后,在實踐中開始應用。而且這種應用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東西方管理思想的一種融合。 比如說我們剛才柳傳志先生介紹了聯想的情況,我們再舉個例子,比如說寶鋼,它在學習西方的管理思想之中,他談這個企業創建之初是非常徹底的,五制配套等等,基本上是日本的一套管理方法。甚至徹底到什么程度呢?把實現生產線危機管理的程序翻譯出來,我們當時還沒有那樣的信息管理系統,把程序原碼搞出來,變成一道一道的工序和管理的步驟,用人來實現它。所以可以說,當時學習是很徹底的,但是由于這一些理論方法和制度和文化關系是非常密切的。這些方法要在我們的企業中間應用,必然會,必須要改變。要把這些方法和理論改變到能夠適合和適應我們企業的情況。從管理教育來說,也開始,全國從1991年開始,開始試辦了MBA教育,而國際合作,從80年代“西塔”項目發展到90年代各個學位的全方位,高層次,實質性的一些合作。在師資方面也開始引進、提高和壯大。引進海外的一些學生歸國的博士以及外籍的教授,提高現有的師資隊伍,擴大我們師資的規模。我們老師除了熟悉西方的管理理論和思想之外,同時比較深入的研究中國的管理實際。管理教育在這個時期,也得到了非常快的發展。我們的試點院校從9所變成了96所。據說最近又會增加30來所。我們在招生人數從97年的2000多人發展到現代的23000人左右,整個規模發展很快,質量也有所提高。但是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問題,和西方的北美的管理學院一樣,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從2002年開始,北美的管理學院,MBA的申請人數持續的三年大幅度在下降,原因非常復雜。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MBA教育本身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和提高,來滿足企業界的要求。MBA教育項目本身需要更加密切的聯系我們企業的實際。改變一部分教師單純的從事學術研究的這種狀態。 中國也一樣,從2002年開始,我們MBA的申請人數連續下降了兩年。我們比北美回升早一年。從2004年開始報名人數在逐年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大,5%到10%的申請人數的增加和我們現在有這么大擴招的學生,這么多后備軍不是太適應,原因太復雜,有分流的原因,有就業的原因等等。但有一個和北美的管理學院共通的原因就是MBA教育項目本身需要不斷的改進,需要更加適合企業的需要。雇主的需要,而這里面需要改進的東西是你的教學內容如何更加符合企業的實際。到了新世紀以后,進入了什么階段呢?進入了一個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階段。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背后蘊藏著豐富的企業管理,創新的實踐經驗,聯想、海爾、寶鋼,包括我們大慶等等,不同所有制的中國企業都再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這么一個背景下,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新鮮的企業管理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是現代管理理論與中國企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東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也是相互碰撞的產物。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每日每時都在踐行著東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因為簡單的拷貝西方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拿到我們的企業中間去,是行不通的。中國的管理學界經過30年對西方現代管理思想,理論方法的引進、學習、消化和吸收,對現代管理理論的體系和管理研究的動態前沿又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基于前面的兩個條件,在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和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結合中國實際開展研究,解決中國企業實際問題方面,我們也有了比較豐富的積累。 再有一個背景就是在世界上,管理學術界和企業界都非常關注中國的崛起,希望了解中國崛起其中的奧秘。除了中國勞動力便宜之外,很多學者都在探求中國經濟的崛起背后是不是存在著中國企業的管理的經驗。不同國家的企業在管理上是不一樣的,這個是我們企業的競爭力和成功的關鍵因素所在,這樣就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的學術界是不是應該花功夫來研究中國企業成功之道,總結中國企業的管理經驗。創建促使中國企業成功的管理理論,指導企業的再創新。這個問題是不止一個學者,也不止一個領導提起這個問題。 就是說,中國的學術界和中國的企業家們,不去總結中國企業的管理經驗,難道我們等其他的學者和其他的企業家來總結嗎?于是要構建中國企業現代管理理論體系這樣一個任務就提到了中國在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面前。那么什么是中國企業的現代管理理論體系呢?首先它不應該是西方現代管理理論的簡單的翻版,不是拷貝。第二,也不是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梳理和總結,簡單的梳理和總結。現在我們看見有一些書,基本上是把我們管理中間的一些實踐再貼上一些古人說的話的標簽,或者再貼上一些西方管理理論的標簽,我想這個東西大體上,不能算融合。 融合是應該融合東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的結果應該是一種融合了東西方管理思想的當代中國企業成功經驗的概括,它應該具有時代性,實用性和一定的樸實性。那么要開展這樣的一種研究,用什么樣的方法呢?應該用能夠讓國際同行認可的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方法應該以時政研究為主,這個工作要做多長呢?我想,這個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研究任務,滾動式的進行。如果說這是一次長征的話,那么這個長征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值得慶幸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財政部以及其他一部分企業對中國式的管理,中國企業管理經驗的總結有著非常大的興趣。紛紛設立專門的項目鼓勵我們的學者和企業界,也鼓勵我們的同學們去研究這個問題,總結這個問題。我相信,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得到一個非常好的成果。就是所謂的中國企業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或者叫做中國式的管理。 我今天的發言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