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沈鵬:百丈飛流大寫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20:02 公益時報
本報記者 尹 熙 76歲高齡的沈鵬先生個子不高,瘦瘦的,透著儒雅,滿頭銀發很是特別,迎著風便會搖曳飄忽,感覺就像先生的草書。 先生有詩云:“久雨初晴色色新,山光巒表逐層分。路回忽聽風雷吼,百丈飛流大寫人。” 人字好寫,為人卻不易。 如今,先生的作品數以萬計,遍及海內外。對于筆頭的功夫,他從未停止追求,但對于名利,他卻撒手如塵,只要有用于社會,或扶貧助學,或普及書法,弘揚藝術,他都傾囊相助。 “這是我的第一筆捐款” 三年前的春天,由中華文學基金會發起,季羨林等55位作家聯名倡議的“育才圖書室工程”啟動,旨在為我國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改善學習條件。 沈鵬先生從媒體上得知這一消息后,馬上撥通了中華文學基金會張鍥同志的電話,表示要參加到這項捐建圖書室的活動之中。 通話后的第二天,沈鵬先生就將10萬元現金捐給了中華文學基金會,并說這是他的第一筆捐款。張鍥同志非常感動,他說:“作為書法家個人捐款,10萬元已經很不容易了,那都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呀。我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好管好,為孩子們多辦些實事。”在這之后,10萬、20萬、30萬……一筆筆的捐款陸陸續續寄向“育才圖書室工程”,一本本嶄新的圖書送到了孩子們的手中。可是,每次捐款后沈鵬先生都說:“這是我的第一筆捐款。”后來有人請他寫書法作品時,他干脆說不要給他錢了,讓對方直接把錢打到基金會的賬上去。至今,他已為西部貧困地區的孩子捐款160多萬元。 在沈鵬先生和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資助下,成千上萬的孩子們讀上了課外圖書,有數百個學校建起了圖書室、電腦室。每當工作人員到沈老家向他匯報捐建的情況后,他總是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并表示要繼續為孩子們多做些實事。 一次又一次的“第一筆”,一筆又一筆一直在繼續著,或許先生自己也記不清楚究竟已有多少筆了。 “很沉重的一句話” 沈鵬先生出生于江南古鎮江陰,自小就在這個有著濃郁吳越文化遺風的小城學習字畫。此外,他用大量時間讀書、作詩、填詞,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不斷研習歷代名跡石刻,從懷素、孫過庭、董其昌等名家法書中汲取精髓并化為自己的創作語言。如今,對于書法,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心法,而他的聲名也已經遠播海內外。 然而,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對于書法藝術之后繼事業,先生總有著一份擔憂。他曾說:“老一代書法家的師友是吳昌碩、黃賓虹這些人,那么我們這一代人向誰問道呢?文化出現了斷層,前幾年王朝聞先生就給我講:‘我比老一代已經不如,現在有些青年還不如我們。’這其實是很沉重的一句話。” 因此先生十分熱心于普及書法藝術知識,培養書法新人。今年1月,北京市昌平、西城兩區為了宏揚中國的書法藝術,要在中小學建立書法藝術特長學校,沈鵬先生精心創作了兩幅大張書法作品并捐贈給學校。為了感謝、表彰先生的義舉,書法藝術學校被命名為“沈鵬書法藝術學校”,并聘請沈鵬先生為名譽校長。96歲高齡的季羨林先生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2005年,先生為“中國美術館當代大家書法邀請展”特意創作了25幅作品,除少數的楷書、隸書外皆為草書,內容方面既有古人詩文,也有自作詩詞。展覽結束后,先生把部分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以豐富其書法典藏。 “決不應付”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這是先生的人生信條,他解釋說:“最大的天才靠的是最笨的功夫。平常我寫一個標題有時也要十幾遍,不能應付。” 即使是對于“應酬”,先生也決不應付,“書畫家要有這種精神,每完成一幅作品就是創作。要有嚴肅認真的作風,不能隨便寫。” 這是先生對于書法的態度,也是他對于人生的態度。 2002年,國務院扶貧小組和軍事博物館書畫院發起了一次“博愛工程”首都藝術家捐贈活動,活動中50多位著名書畫家現場創作了近70幅作品。當時沈鵬先生身在異地,未能參加。回京后,先生立即邀請了舉辦方人員到他家中,現場揮毫潑墨,令大家感動不已。 2006年,由北京晚報與北京市慈善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書畫名家慈善愛心大型義賣活動時,正值酷暑,先生不顧炎熱,連日創作了一幅四尺六條屏的《蘭亭序》書法力作,送給了舉辦方。 先生說,“我創造書法作品,而這門藝術也潛移默化地塑我的性靈;越是深入追求,就越體會真、善、美在藝術與生活、藝術與人性中的一致性。” 趙樸初曾以“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之語祝賀沈鵬作品集的出版。對于書家而言,只有做到“心手雙暢”,才算達到了書法藝術創新的高境界,沈鵬用他的作品和實際行動印證了這一點。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