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潘康王普旭做客就中國企業赴歐交所上市答疑實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15:53 新浪財經

  

潘康王普旭做客就中國企業赴歐交所上市答疑實錄

  歐洲證券交易所國際部副主任、中國區總裁潘康(中)以及盤古投資及咨詢機構主席王普旭(左)做客聊天現場。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4月2日(周一)下午15時,歐洲證券交易所國際部副主任、中國區總裁潘康先生以及盤古投資及咨詢機構主席王普旭先生做客新浪嘉賓聊天室,就中國企業通向歐洲證券交易所進入歐洲資本市場等熱點話題與網友展開交流,以下為聊天實錄:

  視頻: 潘康王普旭聊中國企業赴歐交所上市答疑

    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新浪嘉賓聊天室。今天我們這里將會探討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如何在海外市場進行融資,也是很多投資者非常關心的話題。今天給大家介紹兩位重量級的嘉賓,他們將給我們介紹許多有關中國企業在歐洲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的很多信息,同時回答網友有關這個話題的問題。給大家介紹來自我右手邊兩位,第一位是歐洲證券交易所國際部副主任、中國區總裁潘康先生,歡迎您來到新浪,跟我們網友打聲招呼。

  潘康:大家下午好,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坐在他旁邊是盤古投資及咨詢機構主席王普旭先生,歡迎來到新浪。

  王普旭:大家好。

  主持人:作為世界上非常著名的交易所,去年有一則關于它的非常大的新聞,也是國際財經領域非常大的一件事情,是關于它和紐交所合并的事宜,大家對這個事宜都非常關心,很多網友就此提出了很多問題,在我們的節目一開始,先請潘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件事情的背景和最新的進展。

  潘康: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歐洲證券交易所合并,是整個國際金融市場、金融領域非常大的事件。這件事情是去年6月1日兩個交易所聯合向世界發布了一個消息,紐交所和歐洲證券交易所要正式合并。發布消息之后這里邊有很多手續,主要是交易所的監管當局美國是SEC,歐交所交易所有5個,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荷蘭,這五個交易所進行了充分磋商,對即將成立的超大型的證券交易所如何進行監管,進行探討,最后覺得是沒有問題,一綠綠燈。還有一塊是股東一塊,兩個交易所的股東對這個事情進行了充分的醞釀,最后以特別股東大會的方式投票通過這個決議。其它就是一些法律架構,包括整合方面的一些事情。從去年6月1日做到現在,現在4月初,很快應該是就要完成整個合并的進程。大的進程,為什么大家對這件事情特別關注?我想主要有這么一些大的背景。

  一個就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浪潮,涉及到各個方面,以我們歐交所本身來講,歐交所2000年成立,它當時就是引領了全球交易所并購的浪潮,它又是順應了一種潮流,歐洲政治金融界的一體化。歐洲政治一體化體現在像歐盟不斷擴大,經濟方面就是它的很多經濟政策不斷趨同。金融一體化這方面,首先就是歐元的誕生,歐洲中央銀行的產生,這些都為整個歐洲的一體化鋪平了道路。歐交所就是順應這種歷史的潮流產生的。

  這個潮流沒有停留在歐洲這個區域里邊,現在向更大范圍擴展,這就有了紐交所和歐交所的產生。如果按期完成,這是全球第一家真正全球意義的世界企業的證券交易所,它將比排在第二位的大于四倍,能夠為上市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無論是超大型的企業還是中小型的企業,都可以在新成立的紐交所歐交所集團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主持人:我們知道歐交所從成立開始就是全球非常著名的證券交易所,中國投資者接觸它還有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盤古下頭的中國公關公司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王總也是直接參與了這個推廣活動,能不能介紹一下歐交所進程的情況。

  王普旭:我們大概接觸歐交所是在2005年初,那時歐交所決定把歐交所的業務向中國的企業推廣,這時我們就有幸成為歐交所在中國的合作伙伴,也成為第一個幫助歐交所在中國推廣市場業務的一個公司。在這段期間我們幫歐交所在知名度方面,在中國企業認知度方面,還有歐交所的對外推廣方面做了很大很大的工作。同時,也是協助歐交所在中國做了很多的推廣業務,歐交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亞洲部,我們知道后來歐交所有潘總作為國際部的副總裁,作為主管亞洲業務的總經理,這個時候我們就一直是跟潘總進行合作,來推廣歐交所的業務。

  主持人:我們其實看到很多網友在提問中也提到,從去年開始由于

股權分置改革制度性的變革,國內的資本市場出現了非常向好的趨勢,包括與之相適應的H股、A股也有非常好的這塊,現在國內企業希望抓住這個好的機會上市,更多放在國內市場,相關政策有支持,王先生,您認為國內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意愿強嗎?或者有這樣的需求嗎?

  王普旭:其實國內企業到海外上市并不一定要追求在海外的資金,從十年前的時候,可能那個時候新浪上市的時候,那時更多追求資金。而現在企業更多追求的是現代化的管理、國際知名度和國際競爭力的問題。所以,很多企業上市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資金,而更多的是能夠把自己的企業拓展到歐洲,國際化的進程。我們覺得中國企業到海外上市這樣的呼聲還是很強烈的。

  潘康:對這個問題我是這么看的,國內資本市場從無到有,現在不斷地發展,尤其最近幾年在市場方面有長足的進展,這是非常令人鼓舞、非常好的事情。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關系是,任何一個發展發達的資本市場,一般都是以國內為主的,因為它比較貼近企業,企業也跟市場比較靠近。尤其是像國內最近的股市各方面金融整個體系建設都不斷地向好,中國的企業把中國的資本市場,尤其是這兩個市場作為上市的首選地這是很顯然的。國際資本市場,因為存在時期比較長,尤其像美國的資本市場,包括歐洲的資本市場,建立時間比較長,資金比較雄厚,整個規模比較龐大,它對國內市場建設,一方面是起促進作用,現在全球各大交易所都在國內拓展業務,對國內資本市場德建設是有好處,是起促進作用。同時在以國內市場占主導的情況下,國際市場也是一個非常有益的補充。對于企業來講,中國企業目前面臨的情況是到了一個最好的時機,不像以前基本是沒有選擇。現在企業在尋求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超水平、超常規發揮的時候,就有很多選擇,既可以選國內的市場,也可以選國際的市場。國際的市場既可以選歐洲的,也可以選美國的。所以,對于企業來講,目前應該說我覺得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主持人:其實我們看到,很多確實如王總所說,中國企業已經很大一部分擺脫了單純的上市是為了融資這樣一個很簡單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尋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包括使國際知名度提高。這方面海外市場相對來說是有較大的吸引力。但是我們會看到,您認為現在歐洲交易所在吸引中國企業方面最大的競爭對手在哪里?我個人認為可能香港市場會是一個比較大的競爭對手,一方面它的國際化程度比較高,也能實現公司治理,包括幾個大的國有銀行選擇香港交易所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它有相對來說符合一部分政策上面的導向,和國內資本市場比較接近,您怎么看競爭的關系,相比之下歐交所的特點在哪里?

歐洲證券交易所國際部副主任、中國區總裁潘康

歐洲證券交易所國際部副主任、中國區總裁潘康

  潘康:我經常講作為一個市場,所有這些海外交易所有它的共性,股票交易所、證券市場就是金融產品,股票、其它有價證券在上面買賣,這是市場的基本特征。只要一個市場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無論是超大型的像紐交所也好,還是到比如一個中小型企業上市的中小板塊也好,這些基本特征都是一樣的。這個同時每個市場又有它的一些特點,比如說紐交所特別大,超大型的,香港的市場特別貼近大陸,國內的企業去可能有一些特別便利的地方。也有人說新加坡也有它的優勢,有語言、文化各方面的優勢。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有它的優勢。歐交所的優勢在哪里呢?

  第一,歐交所是一個通往歐元區的門戶,本身就是在歐元區設立,而且是歐元區最大的交易所。對于任何一個企業想在歐元區去吸引投資者的眼球也好,拓展它的業務也好,歐交所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的地方。

  另外,它的市場規模也比較大,有各種各樣排名的方法。歐交所是排在前四、前五位的交易所,本身有1300多家企業上市,規模非常大,而且是對來自任何區域、任何行業的企業都歡迎,比較包容。從監管來講,它適用歐洲歐盟的這些法律,基本上比較務實、比較靈活。

  所以,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講,因為你要各個市場去比,不能完全同比,比如說香港跟我們就不太好比,因為香港比如說只接收來自四個國家和地區注冊的公司,另外,它對上市的要求很高,上市前三年企業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盈利,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這些歐交所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并不是不要求,但至少沒有硬性這些指標的規定。市場劃分不一樣,所以不能一對一比較。跟倫敦我們倒比較接近,并不能說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倫敦,只能說我們這兩個市場比較接近一些。無論是市場的規模還是在市場上上市的公司所占的比例的構成都比較接近。所以,我經常跟朋友們講,如果說這一家中國的企業具備到倫敦去上市的條件,那同時他也肯定具備到我們那兒上市的條件。這個就是最后要取決于投資者或者說是企業本身的選擇,他覺得我是到非常國際化的倫敦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還是到既具備一些國際性質,又同時有一些歐洲色彩的歐交所去上市,這完全是最后企業自己做出的一個決定。

  主持人:我們可以看到您剛才其實也談到了很多投資者非常關心的要具備的包括盈利能力,這些往往是大家一提到這個到海外上市就會想到,會有哪些門檻或者是起步點,這方面歐交所會怎么樣做一些規定?

  潘康:上市的規則或者說要求,歐交所的規定是特別簡單明了,整個市場分成兩大塊,一個是主板市場,一個是屬于創業板市場。主板市場上市條件只有三條,第一條,你要拿出25%的股份向公眾募集,這是一般大的市場都有同樣的要求。第二條,三年的業績,這里可琢磨的和可理解的就多了。三年的業績,但并沒有明確要求說利潤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第三條,適用國際會計準則。主板就是這三條要求。

  創業板更簡單,就兩條。第一條,要有兩年的業績。第二條,要用當地的準則,或者是當地準則加上國際的準則。會計準則這一塊,應該說是比較有吸引力的。簡單地說上市條件就是這些。

  主持人:我們現在有中國企業在歐交所上市嗎?

  潘康:因為歐交所成立的時間比較晚,2000年成立,真正開始拓展中國市場,應該說還不到兩年時間,起步比較晚。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中國的企業在歐交所上市。

  主持人:可不可以請問一下歐交所現在在中國吸引企業上市的本地的策略,我們會主要偏向于比如說大型的企業、民營企業或者是個別行業的傾向,或者說希望這些企業是在歐交所進行首發,還是比如說第二上市地,中國策略是怎么樣的安排,給我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潘康:因為我們是后來的,不像紐約也好、納斯達克也好,包括香港、新加坡也好,他們都做得非常好,已經吸引了幾十家、上百家中國企業在他們市場上市,他們就可以挑挑揀揀。對于我們后來的,我們現在想著怎么樣能夠迎頭趕上。所以,我們對什么樣的行業、什么樣的企業,包括以什么樣的方式到歐交所上市,都是應該說沒有太多的限制,還是盡量地爭取實現零的突破。所以,無論是大型企業也好,因為在歐交所市場上有很超大型的企業,還是對于快速成長中的中小型企業我們都歡迎。既歡迎把歐交所作為主上市地,歡迎在其它非常成熟的市場上市完以后,到歐交所來做二次融資,或者說兩地掛牌,這些我們都在探討。

  現在應該說經過一年多將近兩年的推介,形勢還是非常好的。

  第一,一改以往業內人士對歐交所一無所知的這么一種狀況,現在一說到歐交所,大家至少聽說過這個名字,對這個市場的了解也逐漸地加深。包括這有一個非常可喜的變化。

  第二,有很多中國企業已經切切實實跟我們,包括很多中介機構在籌備到歐交所上市,同時做的有幾十家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的已經相當成熟,手續都已經辦得接近尾聲。我們期望能夠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有所突破。

  主持人:今年對歐交所在中國的推廣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年。

  潘康:今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但是我覺得我們現在時機還是比較好。

  第一,很快紐交所和歐交所就要合并,這對提升歐交所本身單獨的品牌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歐交所發生興趣,如果有突破,大家會對最新取得突破成功的案例會非常關注,對其它正處于觀望或者是選擇這個階段的企業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主持人:在今年的推廣過程中相信盤古投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20秒的廣告回來希望王先生給我們介紹一下最新推廣的情況。

  (廣告中)

  主持人:歡迎回來,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這里是新浪嘉賓聊天室。今天兩位嘉賓在這里給我們講解有關中國企業赴歐交所上市融資的有關的答疑解惑事項。來到這里的兩位嘉賓,坐在我旁邊是歐洲證券交易所國際部副主任、中國區總裁潘康先生,及盤古投資及咨詢機構主席王普旭先生。

  盤古投資及旗下的中國投資公關公司也會有近期的推廣計劃,下面請王先生給我們介紹一下推廣計劃。

盤古投資及咨詢機構主席王普旭

盤古投資及咨詢機構主席王普旭

  王普旭:我們近期的安排是跟中國工商聯一起合作在5月份的時候辦一個歐交所對于中國的民營企業的一個上市推廣活動。我們為什么這樣做呢?主要是針對于像中國的很多民營企業,已經在歐洲有業務拓展的,而且經常會跟歐洲的國家有些貿易摩擦的企業,與他們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讓他們去認知歐洲的市場,不光是到歐洲去做貿易,更多的是如何去沖破貿易壁壘,成為歐洲的一間公司。這種歐洲之行,不一定是說我們成船成船地賣我們東西,推銷我們的鞋和一些產品,更重要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國際化的公司,置身于歐洲市場,這樣的情況下再去平等競爭,對中國的企業來講肯定是一個捷徑,而且是一個比較快捷的方式。今年我們最主要的一個活動是我們聯合歐交所和中國工商聯,包括我們東南沿海的這些民營企業,組織大型的推廣會,讓這些中國的企業能夠對于歐交所有一個認知度,同時踴躍地能夠到歐交所去掛牌,實現他們國際化和進入歐盟的第一步。

  主持人: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潘總怎么來看這樣一個思路?

  潘康:中國金融公關公司從一開始在幫助歐交所進入中國的時候做了非常多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我們也對王總還有他們這個團隊的工作表示非常感謝。

  現在我們有一個專門的團隊來做中國的業務了,在中國的推介活動也比以前要頻繁一些。今年1月份的時候,我們和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一起在北京搞了一個非常大的活動,主推中國的快速成長的企業到歐交所去上市,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此之后,我們又在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很多地方做了類似的推介活動,3月份、4月份都是我們非常繁忙的季節,我們安排了很多推介會,會在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廣州這些地方。5月份范圍會更大一些,會向西部城市,向成都包括其它重要的西部城市去做重點的推介。從歐交所的角度來講,希望更多業內人士和企業對我們有所了解,大家考慮上市地,尤其是海外上市地的時候,能夠把歐交所作為一個選擇之一。

  主持人:我看到您剛才言當中把很多關注點還是放在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上,還有有增長潛力的公司。

  潘康:這是我們的一個策略,并不是說歐交所只是為中小企業開設這樣一個市場,在歐交所也有非常超大型的企業,舉個例子,全球最大的鋼鐵公司米塔就是在歐交所上市的。包括很多金融類的,包括消費品類的超大型的公司都在歐交所。為什么目前這個階段我們更多提中國的中小企業呢?第一是因為歐交所在國內還不是很出名,這個時候要奢談超大型企業包括國有型正在轉制的企業到歐交所上市可能不是特別現實。等到歐交所為更多的人,尤其是高層決策的人,他對我們有一個全面深刻理解以后,可能這些機會會多一些,中國中小企業層出不窮,而且數量不斷增長,不斷成長,這是跟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經濟的騰飛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在推介過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國經濟最近蓬勃向上,尤其是在幾個重點的區域,像長三角、珠三角,還有環渤海這一帶,有非常多的品質非常好的快速成長的企業,非常具備到國內也好、國際資本市場上去上市,重點我們最近還是集中在這一塊。

  主持人:王總,其實您也有多年投資銀行的經歷了,您剛才也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思路,我們看到最近確實有很多民營的一些企業在與歐洲進行貿易往來的時候往往會受到一些包括傾銷不公正的待遇,可能這些不公正的待遇,通過上市成為一家歐洲的公司,或者是增加他們在歐洲的知名度,可能是一條捷徑,讓他們能夠得到海外市場的認同。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在過往投資銀行的經歷,有沒有一些案例和其它的經驗?

  王普旭:比如我們在接觸歐交所之前,我們公司一直是在致力于北美的市場。中國的公司在北美洲最早的時候也遇到同樣的困境。隨著像中國人壽,包括新浪這樣的公司領頭到美國去上市,之后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到美國去上市,美國的投資者也好,美國的商家也好,逐漸增加了對于中國企業的認知度,這個認知度同時帶來的就是利益,中國企業在北美洲的利益就可以得到拓展。同樣的路,其實進軍北美洲的路跟進軍歐洲的路應該是一樣的,所以中國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都有向歐元區偏轉的傾向。我覺得在這樣一個大方向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應該盡早地來決定自己進入歐洲的正確的路和正確的方法。

  主持人:在您過往的經驗中,你覺得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會存在哪些誤區?

  王普旭:我認為最關鍵是文化上的差異。中國企業、中國人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在他去接觸西方文化的過程當中,不光是上市,上市同時是一個企業文化的轉變。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在如何去擺脫自己一個一言堂或者是自己家庭生意的階段,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它如何把民營的一個企業變成一個公眾持股的一個上市公司,這個轉變過程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講是一個很困難的、很痛苦的過程。很多企業在經歷這個過程當中有失敗,大部分失敗在文化不能相容,新成立的董事會,新持股的股東跟舊有的管理層出現很嚴重的分歧甚至是矛盾,很多很多在海外上市企業不成功大部分是這一點矛盾劇烈的變化,使這個企業上市不成功,而實際上上市成功更多是這個企業很快的融入了一個西方或者是現代的一個管理化的進程,這樣很適應國外資本市場的發展。

  主持人:我們看到國內從經驗上來看,很多小的成長很快的公司往往都是家族企業或者說是一些相對來說股權比較單一的,愿不愿意成為一家公眾公司,成為一家上市公司,成為一家上市公司之后如何處理相關的公司治理、股權的安排,可能是比較困難的。

  王普旭:從推廣這方面,其實我們在推廣歐交所的過程當中,也接觸很多已經第一次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的大中型企業。其實我倒是覺得,到香港已經上市了的這些大中型企業,由于歐交所的出現,給他們多了一個選擇,以前這些大中型企業只能聯合紐交所做第二次發行,或者是說聯合紐交所做第一次發行,因為香港的市場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有了歐交所以后,無疑對中國已經在香港上市的這些大中型企業來講,它的第二步融資和他們如何去給自己公司定位,都多了一個很好很好的選擇,也就是說進入歐元區,而且歐元相對于美元來講,目前歐元的走勢是看漲的,而美元區是看跌的。我也是強烈建議中國的大中型企業在選擇第二次融資的時候,應該選擇歐洲的市場。

  主持人:從全球經濟的區分度以及匯率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潘總接著這個話題繼續給我們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和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潘康:去海外上市,包括在國內上市,您剛才提到是把一個私營的公司變成一個公眾的公司,接受整個市場的約束包括整個社會的監督,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包括我接受中國民營企業家來看,很多企業家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之后,也是比較愿意接受這種挑戰,完成這種轉變。因為家族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升級,需要更型換代,要考慮如何延續下去的問題,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在這些方面要方便得多。包括有的家族企業,可能從某個行業退出,它轉而去從事別的一些行業,或者是從事別的這些業務,作為一個上市企業比非上市企業要方便得多。

  公司治理這一塊,我也想強調一下,國際的準則,其實各個國家公司治理的準則大同小異的,比如歐洲,每個國家都制定自己的準則,但是原則都是一樣的,就是使得這個公司要更加規范,財務方面要更加規范,無非就是這一些,使得這個企業能夠非常正常、非常良性地運作,是這么一個情況。

  市場選擇剛才王總也提到,我簡單補充,不同的貨幣,不同幣種分配擺布的問題,這跟我們國家一個宏觀的國家金融安全的政策應該還是有些貼近。現在大量的國有金融資產,或者說整個國家的很多金融資產,在外邊基本上以美元為主,歐洲這邊歐元地位這么強,部分考慮金融資產以歐元的形式出現,或者是擺布,應該說對整個國家從通盤的宏觀來考慮國家金融安全,這方面應該說是必須思考的話題。具體怎么做可能是另外一回事。

  主持人:我們來看一些網友的提問。網友提問可能不完全只針對赴歐交所上市,可能更多包括合并的案例。我們看到有網友在問,我們從國際貿易來看,現在歐洲開始越來越從經濟上獨立于美元區的現象越來越明顯,而從歐交所和紐交所合并來看不是這個樣子。包括兩者合并之后,中國企業去歐交所上市,去紐交所上市,這兩個之間有什么關系?

  潘康:剛才開場里我已經提到了歐交所和紐交所成立大的背景就是一體化。即便是歐洲作為一個經濟的整體,歐洲區域和美洲區域之間相互越來越獨立,但是整個全球經濟又是向一體化發展,各個不同的經濟區域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應該比以前更加加強,包括中國的經濟對國際經濟的貢獻度,當然同時也是依賴的程度都加強,從最近咱們的原材料,包括中國股市波動對整個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都可以看清楚這些。所以,兩個交易所合并不是一個什么令人吃驚的事情,應該說還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兩個交易所合并之后大家非常關心薩班斯法會不會對在歐交所上市的企業適用呢?

  主持人:很多國內企業不選擇在美國上市,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塞班斯法案過于嚴厲和苛刻。

  潘康:這個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歐交所和紐交所合并之后,在今后可以預見的一段時期,在運作上保持相對獨立,歐交所還會繼續適用歐盟的法律和法案,美國紐交所繼續會受SEC的監管以及美國法律的約束。也就是說非常明確的,納斯達克也好,紐交所也好,是在美國,包括美國交易所,繼續受薩班斯法的約束。而在歐交所上市的企業不會受薩班斯法的約束,這很明確。這也就是給中國的企業在考慮海外上市的時候,有一種選擇,在同等情況下,如果你要出于費用的考慮或者是其它方面的考慮,從節約成本或者說簡便易行方面考慮,歐交所在這方面還是很有優勢的。

  兩個市場合在一起,還會產生一些趨同,包括其中里邊合并的一些優勢,會逐漸顯現出來。可能現在還看不到,因為市場還是相對獨立,在歐交所上市不等于在紐交所上市,在紐交所上市也不等同于在歐交所上市。但是今后我們會致力于創建一個比較好的平臺,逐漸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讓市場更加趨于一體化,監管方面更加簡便易行,鼓勵更多的企業到這個市場上來。開始可能是兩地同時掛牌,比如說具備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是否可以考慮同時也在歐交所上市,反過來也是這樣,還會做很多方面的工作,使得這個市場更加賦予流動性,為投資者、企業提供更好的平臺。

  網友:這樣一種大的合并是不是一種趨勢?

  主持人:我們會看到,這兩個合并以后比第二位的競爭對手大四位,相對于競爭對手會不會采取合并的行為來擴大自己的實力?另外一方面,你們已經有這么大,會不會再繼續擴張?今后發展的戰略又會是什么樣子?很多人也在討論有關香港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之間的關系。

  潘康: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作為我們在交易所工作的業內的人士也是非常關注這個問題,天天都在討論這個話題。明顯的可以看到,因為歐交所和紐交所合并已經產生了一些連帶的效應,比如說納斯達克就在非常積極地也要尋求和比如說前一段它跟倫敦證券交易所有過很多接觸,希望能夠達成某種協議或者是某種聯合,也形成一個超大型的全球交易所。這個趨勢會不會繼續延伸呢?我覺得是完全有可能的。現在紐交所已經和東京交易所形成了一種非常緊密的戰略的聯盟,簽了戰略備忘錄。紐交所還對印度的一家交易所持有很大一塊股份。應該說不僅僅停留在跨大西洋,美洲、歐洲,也向東部包括亞洲、亞太這塊區域在發展,這個我覺得是一種趨勢。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可以預見在今后幾年,全球交易所的數量會減少,但是每一個單個交易所或者是交易所集團的規模會比現在要大很多。我覺得這對投資者也好,對去準備上市的企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對于投資者來說,你在一個統一的市場上就可以接觸到很全面的交易的產品。

  主持人:層次很豐富。

  潘康:相當于交易所這方面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

  主持人:對。

  潘康:從企業來講你這個市場是非常龐大的,無論是你這個企業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是超大型企業也好,還是處于成長階段的這些企業也好,都可以再一個單一的市場上找到你德威治,找到你的買家。一個統一的交易平臺使得投資者既可以關注很大的企業,也可以同時關注比較小的企業,能夠非常靈活地來調整投資的策略,這些都是今后能夠看到的一些變化。

  主持人:而且我們看到由于國外這些大型的交易所基本上都是上市,從股權的結構來說也是比較容易實現這樣一種相對來說,尤其是這一次歐交所和紐交所開了先河之后,相信接下來會有很多合并。

  潘康:交易所本身成為上市公司也是最近幾年的一個新生事物,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大家看一下,交易所都是一些股東,基本上都是會員出資建立,形成一種自律。這種形式在以前,不像現在是信息社會,在傳統的方式底下還是有它存在的基礎,運作得也不錯。現在交易所運作的基礎,包括影響它運作的很多因素都發生徹底的變化,第一是由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包括通訊各方面有大的改進以后,使得電子化交易,包括跨地域教育,統一的平臺這一塊成為一個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交易所的規模就可以做得非常非常大。隨著交易所的規模越來越大,自己如何來成為一家非常規范的企業,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現在的趨勢就是交易所本身也要成為一個上市公司,你要求在你的市場上的這些企業應該做到的所有這些關于公司治理、財務各方面的要求,自己要率先做到。這樣就是說作為一個市場你有可信度。

  比如歐交所本身原來就在歐交所上市,紐交所在紐交所上市,歐交所和紐交所合并以后同時異地上市,在歐交所和紐交所上市。從某種意義上,咱們也有交易所,在蓬勃發展,有人說天津還要繼續建交易所,覺得這樣可能有更好的補充。深圳可能也會考慮是不是在中小板塊那一塊有所加強。上海是不是說專注一些超大型的國企或者是企業這一塊。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的方向,各有利弊,都可以考慮。但是從外邊的趨勢來看,交易所的趨勢會越來越少,但是規模會越來越大。大家看這幾年香港的市場也好,上海、深圳的市場也好,發展都很快,規模都越來越大。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在一個全球的范圍來看,它的規模還是偏小的。所以,這個為進一步地整合都有很大的空間。

  主持人:非常感謝潘總,今天我們不光了解了有關中國企業怎么樣通過歐交所進入歐元區很多的一些細節的問題,同時也了解了有關國際資本市場上有關證券交易所之間行業的整合和它的發展趨勢。非常感謝潘總。也非常感謝王總今天能夠做客這里,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您關于這個行業的一些真知灼見。

  也再次感謝關注我們本場聊天的網友,也希望大家進一步關注我們接下來會發布的有關歐交所和紐交所合并的信息。我們下一次再見!

  (聊天結束)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