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中國管理大會
主題:卓越之道―――責任與創造
會議時間:2007年1月29日上午
會議地點:中國人民大學逸夫中心報告廳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孝瑛女士為致辭: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
在2007年新的一年開始之際,在國家“十一五”規劃開啟之際,在北京舉辦第二屆管理大會,研討管理大事,這是大家相聚難得的機會,是很有意義的活動。在這里,我代表會議主辦單位之一的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向與會代表表示歡迎和問候,向為精心組織這次會議、為這次會議提供支持的各單位及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會的同志都是管理界研究的同仁,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管理很重要。人類社會離不開管理,管理科學和領導科學理所應當成為人類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研究領域。
我們正處在實踐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開創新局面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們要認真的貫徹科學發展觀,而科學發展觀恰恰要求科學的管理,科學的領導,只有科學的領導與管理,才能使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因此提高管理的水平應該成為十分迫切,十分重要的課題。
我們面對著新的時期、新的任務,我們遇到了許多新的情況,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也對我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召開這次會議,可以在這里進行廣泛的交流,探討新的理念,交流新的經驗,開拓新的思路,研究新的對策。
我這里只強調講我一點的體會,也就是說,要面對這個新的情況,使管理有個新的發展,很重要的是提高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的水平,這是提高整個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我們這里講要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也就是符合管理課題的客觀規律,這是最基本的本質要求。但是時代是變化的,規律是有特殊性的,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時期面對著不同的任務,有很多新的規律。
因此,我們說提高管理科學化這樣一個概念,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理念,也就是說我們管理要不斷地隨著時代的發展符合時代的要求,去解決新的問題。
提高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的迫切需要,在這個過程里面,我們需要改革體制,需要建立新的管理理念,需要創新領導方式,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需要實施新的領導方法、管理方法。這一切都需要從理論上加以研究,從實踐上加以探索,這也正是我們希望這次大會互相交流的方面。
高科技的發展,信息化的發展,為推進領導和管理的科學化,提出了技術支持,提供了載體和手段。提高科學化的水平,就必須將科技,特別是高科技的成果,運用到管理工作中去,領導工作中去,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高科技促進了領導與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的發展,而管理科學、領導科學又會促進科技的發展,兩者相互促進推動創新。
所以,我們也希望在這次會上根據要求提高管理化、科學化的水平,進行理論的探討,交流經驗,對今后的推動提出對策性的建議,我們研究會愿意在這些方面與各位共同合作,共同促進!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是1993年成立的,貫徹鄧小平“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題詞精神,由馬賓等著名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發起建立的科技型全國一級社團,它主要的背景,在1992年的時候給小平同志寫了一封信,提出中國要發展高科技,后來小平同志回信了,提出了863計劃,后來在92年的時候,王大洪幾位專家又給小平同志寫了一封信,提出了要實現高科技必須要實現產業化,后來小平同志提了一個詞,發展高科技實踐產業化,是各行各業,不是某一個領域,某一個院所,某一個部委,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發起了這個社團組織,這樣的組織里面,從一開始因為有這樣的背景,因此各個部委的政府官員,各大企業,中科院、農科院各大院校等等,都有相應的領導和專家參加這個會議。
這些年來,我特別感覺到管理一方面需要一些純理論的研究,另外一方面跟各個領域的結合,才能充實它的內容和發展。我們也希望在這個會上能夠借助各界人士參加,促進這個結合。
我們在管理上應該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同時有不同領域的管理和領導,有文化管理領域、科技領導等等,都有各自的規律。這些規律集中的講,很可能在企業上比較集中,尤其現在提出了創新的國家要以企業為主,這次論壇主要以企業為主,探討企業的創新和責任,在這個主題上如何去推動管理水平的提高。
國際管理學會全球副會長熱羅姆先生致詞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很容幸能夠在第二屆中國管理大會與各位見面!
我代表國際管理學會感謝各位的光臨和支持。
中國管理大會的目的是讓各市場領導機構展示他們在經營管理上出色的經驗、成功的故事和技術的運用等等。同時,這也是一個給予中國管理大獎得主、嘉賓、業界領袖、專家等,一個發表演說的機會。一個演講內容覆蓋管理的最新成果和管理問題的最佳處理方法,來自不同行業的得獎者將分享其革新的思維和成功經驗,并建立一個與杰出管理服務團體更緊密的網絡。
國際管理學會成立于1991年,是國際性管理研究、培訓、咨詢、認證、評價和交流團體,在14個國家和地區,有專家會員,我們正在聯合全球最為杰出的管理專家、企業家、教育家以及頂級大學商學院和專業團體,一起協作幫助中國企業家,管理專家以及管理教育界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
國際管理學會聯合中國資深專業機構,已經在中國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管理大會和第一屆中國創意產業大會,在中國和華文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兩次大會所產生的成果已經在國際上產生了一些影響。由于我們共同的努力,國際社會已經更加關注中國專家們的聲音,期望朋友繼續保持聯系,共同努力,把中國管理大會變成世界級的專業大會。
我非常高興的告訴大家,為了系統地記錄和總結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成果,特別是管理專家和企業家辛勤鉆研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成就和經驗,國際管理學會已經決定編輯《中國管理年鑒》,編輯籌備工作已經展開。本年鑒將交由財政部下屬的中國財政經濟主辦社出版,世界范圍內發行,歡迎各位專家學者積極參加年鑒的編輯工作。
最后,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各位!
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致詞
國際管理學會在這里舉辦論壇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管理是一個老問題,但是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的今天,管理顯得更加的重要,因為發生了兩個根本的變化。
第一,中國市場化的改革導致了我們市場主體的多元化。
第二,中國再也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對外開放。
加入了世貿組織之后,面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面臨著更多新的問題。更深入的講,無論是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等,和以前的局面都不一樣了。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06年年底為止,全國一共有850多萬家企業,公有制企業300多萬家,私營企業495萬家。
三個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在管理上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國有企業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有管理的辦法,管理很不適應,在現在,特別是在國有企業改制、轉制,碰到了許多新的問題,當然也有很多好的成功的基因,最近媒體上宣傳報告了這些企業。但是對絕大部分國有企業來說,有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問題,重新給自己定位的問題,公有企業首先要說清楚跟政府是什么關系,它怎么行使管理權,國有企業決定什么是國有,國有是怎樣實現的,所以我們國有企業始終在這個邊界當中不停地爭斗。
第三,對于495萬私營企業來說管理更是大問題,495萬的私營企業當中,經營權、投資權合一﹑老板既是管理者又是決策者的這種企業占30%,另外還有20%是國有企業改制過來的,都面臨著新的問題。
對于私營企業來說,管理不能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最普遍的現象就是管理這關過不了,不用別人做不到,用別人不放心,始終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對民營企業來說,怎么突破家族式管理,敢于引進人才,這是一個大關。民營企業大部分停留在經驗式管理層次。采用科學管理的比重很小,不到10%。有的企業按照制度管理,規則第一,董事長第二。這是學了英國這套制度,國王在制度之下。而能夠從科學的制度化管理進入人性化管理的更少。以人為本的管理是微乎其微的,很少的。
總而言之,在我們三種所有制企業當中都有一個管理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的研究,值得高興的是,今天我們的管理大會的受獎者,有一批是這方面的佼佼者,會受到會議的表彰,他們是中國最大的希望。
第四,在座許多都是企業家,企業家應該成為管理專家,我們應當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謝謝大家!
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會長馬紹孟教授致詞
我從事多年領導科學的研究,在這個研究過程當中經常遇到一個問題,我就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
什么是領導和管理的區別和聯系。在領導科學研究當中,也就是說領導科學和管理科學有聯系,有時候往往弄的不是很清楚,我到現在為止,應該說也沒有搞的很清楚,所以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供在座的各位專家、各位同志共同探討。
有的時候認為,領導是搞決策的,管理是搞執行的,領導都是決策不執行合適嗎?這個恐怕值得討論。有的時候認為,領導是搞抽象的,管理是搞具體的,這恐怕有一點問題。我們說它既是具體的,同時也是抽象的,抽象跟具體是對立統一的,雖然誰也離不開誰。
有的時候,領導是憑經驗,拍腦子瓜子就可以了,管理是要通過數學,可以用數學的公式來計算和統計的,所以管理是一種科學,領導是一門藝術。這個可能也不是完全令人信服。
有人說領導是搞宏觀的,管理是搞微觀。有人說領導是上層的,管理是基層的,種種說法很多,請大家考慮考慮,究竟這個領導和管理界限怎樣來區分?要不要區分這個界限?它們之間又有什么聯系?我覺得研究這個問題并不純粹是一個名詞學術上面概念上的爭論。恐怕我們把它的內涵弄清楚了,這樣有助于我們各行各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在實際工作當中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職責,否則有時候該你管的事你不管,不該你管的事你管,這樣非常不利。
領導科學在中國興起之后,從西方管理科學領域引進了一部分,因為現在管理科學里面,都有領導的內容在里面,所以往往是界限不太清楚。領導科學在中國興起之后,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偽科學。當時有些同志都覺得納悶,信心不太足。實際上經過若干年的發展,領導科學慢慢形成了一門科學。
在領導科學發展之初,有的同志質疑領導科學的作用。我們黨領導人民革命解放,就是憑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用馬克思哲學,黨建理論,我們照樣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用不著這些領導科學。這樣的話,也就出現了領導科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黨建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關系問題。今天是管理大會,我就提出領導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導和管理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供大家探討。
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楊正午先生致詞
加強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產權也是一種資產,無形資產,希望各個企業家管好自己的無形資產。
為什么講這個問題呢?從我多年的工作和考察調研,我發現我們國家對知識產權管理非常的淺薄,甚至是一個空白。
現在有很多企業至今沒有一件自己的專利,更談不上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了。我們走訪過五百強企業,我參觀過日本的豐田、美國的惠普公司等等,他們自己在企業內部都有一個知識產權部,員工都是一二百人,對自己的知識產權管理非常到位。
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貫穿企業發展全過程,服從于企業發展的目標和要求。
彩色電視機的專利問世以后,才有一系列的彩色電視機走向市場。市場的東西不太可靠,必須重視公開的內容。最高人民法院公開了一個數字,在五年間,全國所受理的一審侵權案件為54320件,增長率是17%,這個說明什么問題?
第一,有些企業單位維權意識有所提高。
第二,看出來我們的侵權情況很嚴重。
在了解了這些問題之后,要研究你技術化的策略有很多方面可以解決你的內容,你要確定是自己獨立研發還是其他的。 這樣的話你就不會盲目的投資。
如果決定自己研發的話,要公開這項技術,技術的路線是怎樣解決的,能不能沖破這個路線,達到這個目的,那么你就不用買這個許可,獨立研發出來,有自己的特點的新技術,也可以跟已有的技術公司搞聯合。
自己研究出來以后,你什么時候申請等等都是值得考慮的,比如可口可樂的配方沒有申請,就是秘密保護。
商業秘密的保護是保護一個點,不是一個范圍,一旦競爭對手得知破獲了你這個配方,稍加改動,你在市場上面就保護不了了。中國進行專利保護可以保護一個范圍,這需要各個企業自己去考慮采取什么方式。
另外,在引進技術當中也要注意知識產權的問題,上個世紀80年代初,廈華這個案子引起很大震響,經過各方的努力協調達成結果,大概給專利費七美元到八美元,而利潤只有三四美元,最多不超過五美元。
引進技術和設備也要注意知識產權的問題。什么是自主知識產權?所謂的自主知識產權,你自己知識專項技術不受各個產權的制約,我們現在手機也有打官司,我們自己設計了很多專利,但都不是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你要想實施你的專利,技術依然要用到外國摩托羅拉手機的專利仍然不能自主實施,反之你會侵犯別人的權利,這不能算是自主。自主研發未必是自主知識產權,就是這個意思。
核心技術我們國家是不太多的,侵犯人家知識產權很多。
商業秘密的保護也是知識產權的范圍。
知識產權文獻管理、文檔管理都是很重要的日程工作。知識產權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企業的人事組織部門、財務部門、技術部門來做協助的工作。我到美國一個網絡公司,到那參觀發現了一個現象,在接待室有一個大牌子,有一個銅牌,寫著專利權的發明人的名字。作為一種精神獎勵,可以激發員工搞創新的積極性。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國家進入發達國家的動力。企業創新的內部環境因為創新會搞的更好。
最后,企業內部要增加知識產權管理隊伍,國外先進的一些大企業里面都有幾十個人來為自己的企業做好工作。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兼商會會長王輝耀先生致詞
我今天準備了一個題目,叫做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戰略。這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我想分成兩部分講。
第一部分 關于商學院排行榜
英國金融時報剛剛發布了全世界全球商學院的排行榜, 中歐商學院從去年21位一下子越過了10位,到今年排行在11位。沃頓第一,哥倫比亞第二,歐洲還有幾家排上去。管理教育在中國非常的熱門。美國在90年代到2000年增加了100多所商學院,印度也有很多所,我們中國才只有100來所商學院。我們的管理戰略還處在一個戰國時代群雄逐鹿的局面,我們商學院的教育應該怎樣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一,我們中國的商學院要重視國際排行的評比。我平時聽到一些報道,我們是中國特色的,不需要國際商學院的這些排行,這些觀點我認為不正確。我們不管是參加WTO也好,參加奧運會也好等等,我覺得都是我們應該引起重視的,因為我們處在全球化的時代,況且管理教育在國外已經風行了百年,在我們中國只有10年的歷史。作為商學院的院長,我們應該重視這種評比。我們有很多的學校在重視,如果說有一種論點,中國的商學院太短了,不可能和國際上有百年歷史的去競爭,我想中歐是很好的例子,如果進入前十強的話,我覺得中國的商學院還是可以的。
去年在上海我碰到加拿大負責評比的教授,他跟我講他每年搜集很多資料,要掌握他們學生薪金水平。中歐實際上也有專門做這件事。但在中國一些商學院重視還不夠,起碼沒有專門的人脫產,或者帶領一個小組來做。有些人開始了這個統計,我覺得還需要進一步的規范化、體制化。
第二,有必要加入國際的認證體系,美國有一家認證機構,英國有一家,歐洲也有一家。我們還沒有創造中國標準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它們的標準,按照這個標準來提升我們的國際師資的比例等,我覺得在這些方面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第三,加強商學院的自主權。國際化師資的比例,入學的考試等等都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我們要參與國際競爭的話,必須要更好的達到這個標準,我們有一些商學院,包括清華,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等等都進入到了這個體系來做這項工作,包括長江商學院也是一樣。
第二部分 關于中國企業的經營戰略
中國企業的經營戰略需要調整思路。這么多年來,我們都是引進來,招商引資。中國企業走出去,這需要引起更大的重視,我們的外匯儲備很高,我們五百強企業已經有23家企業,我們怎樣把中國的中小企業,和中國的大型企業帶出去,我想這是所有中國企業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上周在廣州參加國際企業文化論壇,提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十大模式,比如海爾的模式、溫州的模式等等。我們一定要采取一個新的戰略來突破這個思維。
這么多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成功,就是因為我們有大量的外資進入,他們采取的是合資的戰略。我們的三資企業到現在達到了五六十萬家,我們中國的企業在走出去的競爭中,能不能和跨國公司結合起來,也采取這種合資企業戰略,或者采取叫做三資企業戰略,我們跟這些五百強的企業跟跨國公司等等,結成合資企業,不僅僅是代工,不僅僅是OEM,我們要提升這些問題,我們的管理要提升的話,走出去的戰略要建立一種合資企業或者三資企業。我們到海外建立合資企業是一個新的思維,過去的幾年要靠這個戰略,今后我們走出去可能也是需要這個。
中國的企業能夠和國際企業結合成伙伴,創造新的公司,新的品牌。我們有我們的企業,我們有我們的市場,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我們不能滿足于在價值鏈的低端,這種模式不能再繼續下去,實際上這里面加工得到的份額非常的少,我們的含金量不高,企業收入還很少,所以我們在戰略上,應該到世界各地廣泛的建立合資企業。
今后在中國的市場上決勝的話,必須要征服世界的市場。中國的市場這么好,我們用不著走出去,我們不需要,我們在家里就夠吃了。但現在的市場不分國際、國內,很多的標準都是國際化,海爾的家電如果不是在美國競爭,在中國可能也不會占有它的一席之地,采納國際的標準進一步的提升,有助于它在中國占領市場,實際上中國市場已經是國際市場了。
中國企業要生存,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中國也必須要走出去,這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靠什么走出去?
一個是要靠跨國企業國際的投資、戰略,建立合資企業。
最關鍵的東西我覺得是人才,我們還是缺乏人才,我們走不去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人才,我們負責商會,包括2005委員會等等,我們知道大量的海龜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而在沿海的地方我們缺乏這些人才,比如在珠三角等等。有些企業連一個翻譯都沒有,不知道怎樣去上互聯網,不知道怎么去參加廣交會,我們總是處在價值鏈的低端,中國的企業要走出去,還是要發揮我們的傳統優勢。我們今后走出去要充分利用我們在海外華人的網絡,海外留學生的網絡,中國在外留學生去年已經突破了一百萬,達到了107萬人,去年達到了14萬人,我們在海外有這么大的網絡,還有這么多的華人、華僑,我覺得應該把他們充分利用起來,把中國的企業帶出去。
我們要解放思想,現在像日本的尼桑等等都用的是歐洲、美國的CEO,包括在中國企業做的很好的,像李嘉誠,他手上大量的人也都是歐洲人、美國人,我們現在是一個無國界的競爭,我們要拿天下人才為我所用。這樣我們才能打造中國企業的強勢戰略。
中國的企業在發展,中國的管理教育在提升,我們現在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代,我們應該抓住機遇,進一步的向21世紀,向中國崛起,向市場上新的進軍做一個更大的發展,
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總編輯牛文文先生致詞
我覺得我們討論的問題很高端,會長講到了管理的新挑戰,馬會長講到領導科學和管理科學到底是什么關系,他提了一個問題,答案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我今天想簡單地講一個事,在中國管理的基礎,過去在中國講管理都是講效率、都是講成敗,都是講成功學,基本上是說怎樣把事情做好做快。
所以做到現在為止,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管理人才很多,管理科學也應該非常發達。我感覺最近這兩年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正如前段時間李嘉誠講過,在中國做企業,研究成功以后怎么辦的問題?而不是怎樣成功的事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不僅是方法論的問題,怎樣能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任何一個組織如果來提高效率,但是當這個效率提高之后,社會發展之后,基本問題又重新提到了人們的腦海之間。
最近這兩年大家看到國內關于企業社會責任,關于富豪有很多的爭論,中國人對管理的研究,也應該到了一個講一下基調的問題,我們不光要講怎么打,而且要講為誰打,還要講我們怎樣打才對。要講是非問題,我們考慮這個事,怎么給管理學注入一點軟性的東西,管理學很重的,管理學的人文技術也要加強。
整個的學界大家都在講中國需要文藝復興,管理學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問題不單是中國的問題,在20世紀的美國也有過這樣的一場爭論,1979年,哈佛大學的校長是一個法學家,他上任以后他認為他們的辦學宗旨有問題,很獨立,但是辦學有點問題,說過去20多年來,管理的復雜性日益提高,我們商學院辦學的目的需要重新來考慮,我們是不是只培養提高效率的工具,我們是不是需要考慮企業的目的性,我們要考慮一下如何跟管理和商學院的利益方來探討溝通問題,我們需要培養他們在政府、公眾、股東之間進行溝通,不單單會管理。這一點爭論的很嚴重,商學院做了一些調整后,基本上也維持了培養方法。
我覺得這場爭論是法學家和管理學家的討論,今天中國也面臨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在社會和公眾面前面臨著很大的質疑,中國的經濟學家被人罵得非常厲害,大家把開發的那些利益當中的十條,曾經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設計框架的學者,主要是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受歡迎的是講學歷的人,這正好是20年前美國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我們埋頭講管理,埋頭為社會提供高的效率,我們埋頭為社會創造財富,并且為創造財富的人提供咨詢的意見,在座很多都是咨詢公司的老總、專家,我覺得這一條路走下去很危險,所有為社會提高效率的人,到最后都會成為大眾的敵人,所謂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人也會為我們身邊的人埋葬掉。
中國有很多次這樣的歷史。李嘉誠講了范蠡是中國管理協會的老祖宗,他三次散盡家財,失敗后要適應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我認為現在不再是埋頭做拉車、埋頭講效率、埋頭講管理,重要的是抬頭看看社會發生了什么?問問我們為什么要提高效率?為什么要創造財富?這個問題不解決,我覺得是影響所有人的福祉和公平的大問題。
這個問題是什么樣的?我感覺到整個社會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但是往哪個方向考慮?我覺得還是一場關系到我們經濟發展的未來,我覺得所有做管理的人應該看大事情,不能夠光埋頭研究細節。
在國外商業就是一個核心,國外都是一個商業社會,總理總統來訪的時候都帶著一個龐大的團體,在國外人人都是做商業的,人人都是企業家,人人是商人。我覺得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做管理的人和社會一起來研究一下社會基本的核心價值觀,價值體系,做企業到底對不對?創造財富到底對不對,以什么樣的方式創造財富才能夠為社會接受的,否則,最后留給我們的都是歷史。
中國在一百年前曾經商業非常的繁榮過一陣,但是社會前進的步伐,就像黃河一樣,在鄭州附近一層一層的覆蓋、泛濫,最后留下的就是一層層的被淹沒,我們能不能一直的經營下去,我個人覺得現在是一個轉折點,一定要研究這個問題,才能保證我們的企業被社會接納。中國沒有商業的歷史,如何接受,否則商業在一頭、社會在一頭,商業跟社會發生沖突,最后一定是社會顛覆商業,就如同歷史上發生過的那一切一樣。
從商業的從業者來講,企業和企業家來講,企業家應該有五個倫理,我們今天對這些越來越認識,要作為一個企業,必須有一個人找錢,我們叫做企業家,他要生產一個產品才能有客戶,一定處在一個社區和政府里面,還有競爭管理等等,在過去20年中國的企業應該說對客戶的關注很多,但對其他的商業關注不夠多,這就導致了不平衡的商業,導致今天商業受到了很多置疑。今天的商業不取決于我們在技術上的,而取決于我們的商業如何建立一個跟社會和諧的價值觀,我們說美國是一個股東至上,我們說歐洲是制度商業,未來中國的商業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價值觀?在這個五個倫理之間如何處的和諧?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今天沒有想太仔細,只是把最近一兩年來跟企業家接觸感受到的問題跟大家共享,謝謝大家!
國際管理學會秘書長兼北京標竿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王建超先生
管理要人道――管理仿生學引論
王建超:
站在這里,我覺得比牛總說的更加誠惶誠恐一些。
辦這個會是有我一定的理想在里面。我做管理培訓十年了,在座有很多老朋友,在最近兩三年,我對于管理做了一定的思考,前一陣牛總在《中外名家論壇》演講的時候,王忠明先生說他是經濟觀察家,我把自己封為管理觀察家。今天來都是非常高端的領導,各位在座的也是管理專家和成功的企業家,我現在要講的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低端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基本的問題。我從很多角度來思考管理方面的問題,從管理技術到管理理論到管理哲學都非常多。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我們都是有智慧的人類,他的行為都是在觀察周圍可以學習的對象,再去采取一個合適的行動去完成他的任務。
我最近想了一個名字叫“管理要人道”,意思是我們應該循著人的行為習性,人的成長規律來進行管理,這樣我們才能夠成功,而不是被很多流派牽著走,疲于奔命。
找到人道管理,我們就可能找到了一個捷徑,這樣我們可能會有一個比較簡單的管理運作方式和方法。
我現在給大家報告的內容,希望能夠得到大家高端的指引。
一.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中國經濟在飛速發展,管理也在發展嗎?我們的管理是不是也在同步的發展?我們的管理專家,是不是感覺很寂寞?所有流行的管理理論,有哪一個理論是我們中國土壤里面產生出來的?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在豐富多彩的經營實踐里面,又是什么樣的一個東西在里面來主導?任何成功的商業,成功的事業都應該有非常成功的管理來主導才可能成功。我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來主導?我們中國經濟的發展給全球范圍帶來的問題也相應很多。我們有很多學者去研究儒學、道家,易經,結果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所看到的是我們很多的企業家,好象是綠林好漢一般,拼命掠奪式的采掘資源和賺取利潤。賺到利潤以后,這個利潤究竟是干什么去,不是很清楚。我們非常多的企業沒有長遠的打算,沒有長遠的規劃,只是被短期利潤所驅使,我感覺他們很像難民,也很像受災的災民。
我們現在找不到我們的定位,不能夠長遠的發展,不能安心的發展。好多人都在想,我們民營企業是不是也有很多問題,但是我發現我們的問題不是話語表層上的問題,要先考慮到我們所用到的,我們所貼的標簽,所規劃的對象“企業”究竟是什么?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企業都是龐然大物,賺取利潤的非常奇怪的機器?
企業究竟是什么?是一個期望可以實現業主企圖心的事業,簡稱企業。企業自然的應該有使命和目標,它應該是有組織化,系統化的,由一些人來完成的,也要有一些資源,自己擁有資源才能實現它的使命、完成它的使命。
企業是否能夠生存,我覺得關鍵不是看它賺多少錢。近三年來,我們看到很多很大知名的企業紛紛出問題。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企業的生存不在于賺多少錢,而在于企業與環境的關系。而企業是否能夠成長,就要看你的創造力,你企業的成立不能創造價值,這個價值其中也包括利潤,更包括能夠為社會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另外,我們還要深究“企業法人”的含義。企業法人是一個法律概念,根據法律規定,是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承擔民事義務的經濟組織。它能像自然人一樣有完全的行為能力,能夠獨立于自己的主管部門和出資者。像母親生下一個小孩一樣,小孩需要母親撫養,但他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法律提出的這個概念,實際上是給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即企業應該效法人,企業應該像一個人活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發現當我們清楚了企業法人的這個概念以后,我們就會知道我們企業的方向在哪里,它應該怎樣走。
那么“法人”的“人”是什么?大家都非常的清楚人的特征是什么。人有靈魂,這個靈魂決定人是有學習能力的,能適應環境的,人是有創造本能和創造能力的,人還可以分辨善惡,同時還可以設立善惡的標準,人要有人生的目標,人必須為自己所作所為承擔責任和后果,人同時也是造物主所造出來的美妙的和諧有機體,細胞之間彼此絕對信任。還有很重要的特征,人體不能隨便長出新東西來,人體體液的酸堿度是平衡的,不然會得癌癥等等。
人的生命的體征也有很多,例如,所有復雜的計算都在大腦里面完成;人的成長是要穩健化,如果我們要把人跨越式成長的話,這個人體里邊有一個部分一定是癌細胞,只有癌細胞才能跨越式成長;孩子必須十月懷胎,沒有一個月懷胎就出生的,必須要逐步成長,絕對不可以跨越任何生理發育期,如果跨越了一個階段它就變成怪胎;人的成長是沒有模式的,因為每一個人的目標,以及他所遭遇的環境千差萬別,當他出生之前并不知道出生之后的目標和環境是怎樣;人的身體是非常協調的,全身的細胞都是有關聯的;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有優異的學習能力。
公司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不期望我們的孩子跨越式成長,不期望一個月的孩子長的像十歲的孩子一樣,為什么我們希望我們成立一個公司就希望它一夜暴富,千方百計讓它跨越式成長?這是不公平的,孩子是自己的心頭肉,企業也不是后娘養的,企業是我們社會的孩子。
設立企業,需要考究欲望與需要的關系。人的需要是有限的,我現在吃一碗飯,我不能同時在地球的對面同樣吃一碗飯,也不可能同時吃很多很多碗飯,所以人的需求是有限的,是很容易滿足的,可是欲望是無限的,也是無法滿足的。我們需要的滿足會帶來我們非常踏實的感覺,需要的滿足有時候會帶來副作用,刺激我們更大的欲望。需要帶來滿足,使人很充實,得到了滿足會讓人很充實,但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欲望,會讓人變的瘋狂,瘋狂后就會滅亡。
我們的企業建立在滿足人需要的時候,企業就會基業常青。如果刺激人的欲望,比如說網絡游戲,刺激人的欲望,毒害了下一代,這種企業終將被消滅。
優質管理的企業是什么樣子的呢?首先就是有為人民服務的好本事,否則不要成為一個企業,這是基本功。第二,企業是一個組織,應該能夠機動靈活,反應快捷,服務再好不及時也不是好的。第三,企業應該是非常和善友好的。很多企業家在記者面前是親善的,高屋建瓴的,我們也期望他的公司里面每一個人,他所代表的人也能和他一樣在每天的生活當中和工作當中也可以這樣做。我覺得一個企業的好壞,只要這幾條就可以了,不在你有多大的品牌,規模,只有有這些就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就能達成你的企業使命。
一個好的公司要什么樣的管理呢?
首先,不可隨地大小便。
據張瑞敏所說,這句話是海爾公司最早的制度之一。企業要效法人,人是不可隨地大小便的,否則你所生活的環境會臭氣熏天。破壞環境,就等于是在自殺,害人也是在害自己。
第二,開襠泥友不可欺。
與你坦誠合作的客戶,如同同一戰壕的朋友,是必須相信的,是必須栽培和保護的,而不是你要利用的。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話,什么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就是已經在告訴你,他想破壞你,因為他把你當作他的路而已。實際上這是非常錯誤的,他的路會很艱難,而且會越來越窄。
第三,聯通總比移動好。
管理的最深層的含義,實際上是關系管理。 現在的管理已經走入倫理化管理的階段,一定要做關系管理。關系管理不僅僅是CRM,而是所有的管理門類都屬于關系管理。管理的目標是實現聯通。連接是我們宇宙、人類社會生存的基礎,只有連接了才會產生結構,結構不同功能就不一樣。同樣的物質結構不一樣,有的變成狗,愛吃屎;同樣的物質結構不同卻成為鳥,可以在天上飛。這都是結構不一樣的原因。而我們的結構不同,就會帶來我們的專長不一樣,一定要以專長為基礎,和諧地進行溝通。所以聯通一定要比移動好,有自己專長的聯通是我們所有事業成功的基礎。
第四,小病立斷無大病。
人的身體必須維護保養,企業必須每日作體檢。每天及時發現和消滅小毛病,才能保證安康。銀行都是日結,沒有月結的。不能等問題發生了很久才發現,表面看起來好像沒問題,實際上積累的問題很快會讓企業出大問題。
第五,每天進步一點點。
要想死的快,快吃速成藥。美國服務質量學會有個咨詢項目,叫“BAD idea”,就是一天一美元的意思,教會企業每個員工,每天想個主意節約一塊錢。這個項目幫助很多企業扭虧。企業不必那么著急作大作強,每天進步一點點,慢慢地會創造很大的企業。我們不要著急,不要快速成長。
第六,呆頭呆腦成偉業。
簡單化是我們現代文明的根基。我們有一些咨詢公司,一大厚本方案給你,一個很復雜的系統給你,這就不是一個人道管理。 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如果你能達到讓文盲的員工能夠非常快捷地執行你的指令,而不是需要教授、博士等等高素質人群,那你就是一個偉大的管理家。
另外,企業必須象啥子一樣不投機取巧,偷稅漏稅,盡責守法。否則,它將給你帶來無窮的后患。
企業既然是效法人的,管理就要人道,這是法律隱含地給我們指明的方向。即使象版權法,實際上也是保護我們自己的,使我們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和尊嚴。如果我們的法律,都被我們當作手中的玩物,投機取巧,最后我們自己深受其害,我們首先不尊重人家的知識產權,到最后你自己受害。遵照法律指明的方向來管理,我們就能做正確的事情。法律設定了正確安全的行為方法和規范,你只要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就會活的很好,平安而且成功。
我們的人體是我們的管理導師,我們許多重要的管理理念千萬要回家向自己的母親學習,向她討教。母親的管理是非常深奧的,非常簡單的,值得我們,哪怕是跨國公司也應該學習的。我覺得我們的管理大師、宗師只有一個人,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教練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的身體會天天教會我們怎樣去管理一個企業。
人的身體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我們不要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意大利法律規定一個企業人數不超過九個人的時候你可以免稅,一方面可以鼓勵大家創立小企業,實際上是法律在幫助我們不要做傻事。因為全部的國民當中可能只有0.01%的人足夠聰明,可以做大企業,而大部分的人是一般的人,一般的人只能管理眼睛看到的東西,隨時能夠發現問題。人能同時監督的生理限度正好是八個人到九個人。
我們千萬不要認為法律是給我們增加負擔,約束我們,這些不守法的企業實際上是壞孩子,他們要么會夭折,要么經受磨練慢慢變成好孩子。
我們社會發展飛快,信息量在極度爆炸。我們現在一個人每天處理的信息已經遠遠超過孔子時期或者是莎士比亞的時期一個人一輩子處理的信息量,但我們人類的生理體制并沒有跟著信息的增長而同步進化。企業應該老老實實,做好孩子,千萬不要做“傻事”。
我認為管理之道就是人道,要想達到卓越就應該遵循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就是責任與創造。我有我的責任,同時我也有我的創造。只有承擔責任,我周圍的關系才會很好,別人才能允許我生存,允許我存在。可是我只有生存還不夠,企業有使命,應該創造,創造為別人服務的方法,產品和新技術。
人道管理就是管理仿生學,卓越的以及成功的管理方法都是來自向生命學習的成果。
成功管理的秘密就是在你與我的身體里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劉光明先生演講
責任與創造并不是我們中國國內的主題,是世界的一個主題。
我們一講到責任,一講到創造,就會馬上有很多聯想,你說現在世界上最厲害的企業家比爾蓋茨,應該說是世界上最善于創造的人,世界的首富。要說到責任比爾蓋茨責任觀也是很大。還有一個人是巴菲特,捐了370個億給比爾蓋茨的這個基金會,也是非常有責任。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演講我主要講三點:
第一,創建富有創造力的企業文化。
我們說到責任也好,創造也好,人和企業是相通的,企業要模仿人,確實是這樣。如何創造,首先處于大腦。一個沒有創造力的大腦,這個人沒有什么創造性的。所以,我們要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第二,企業的社會責任。
第三,創建責任和創造統領我們的整個發展。
一、創造富有創造力的企業文化。
講創造也好,講社會責任也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理念,企業要誠信,企業一定要有誠信的理念。
1.國家的富強與五百強的占有量成正比。這是我們研究的一個發現。
2.企業的競爭力與創造與責任文化、誠信文化培育也是成正比的。
胡錦濤曾經提出過,我們的社會不僅僅要注重經濟指標,而更重要的是要強調人文指標。我覺得人文指標里面涉及到的是企業怎樣做好自己的企業,怎樣貫徹它的社會責任的理念。
創造要抓住五個方面:
1.價值觀,引進科學的發展觀。我們過去經常講發展是硬道理,是要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其中有很重要的因素。
2.企業骨干培訓。
3.習俗培育。
4.建立文化網絡。
5.國家的富強是靠品牌,品牌的背后是文化。
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品牌,其實這個品牌和創新和你的企業的誠信意識是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誠信的意識就不可能有責任感,是一個價值鏈。
胡錦濤有一個親筆批字:“我們的品牌、產品,是企業增強自己競爭力的關鍵”。這說明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企業的文化和企業的品牌。
創造、創新始終來自于文化的創造,創新文化是核心競爭力,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創造的動力來自于創新的精神和文化。
我原來也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也做過一些創新,創新可以引領我們企業的發展,創新、創造和我們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緊密相關的,我們分為三個層面,表層層面的競爭,平臺層面的競爭,最基礎和最核心的競爭力。我認為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就包含了我們的創新、創造文化。
三星企業文化的第一頁就是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出了環保經營這個理念,三星的環保理念有整個系列的條例,是綠色管理的理念。
三星企業的發展歸結為這樣幾點:
1創新需要有愛國的熱情。
2.需要一種民族的激情。
3.創新和創造思維的培訓。這些思維從去年開始,在美國的很多企業,流行動力營銷模式,包括很多著名的企業,他們的企業怎樣來推銷他們的模式,用創造和創新的模式。 1)要培育里面創造的決心,2)創造直覺,3)創造的熱情,4)創造的理念。
通過這四點通過企業家的培訓,來達到他的創造力,所以它的副標題就是在“今天鯊魚橫行的商戰中搏擊”,具有這種創造力你的企業就可以發展。
這也是美國成為世界上創造、創新最多的國家原因之一。任何行為都來自思想,應該有了這個思想之后才能夠去創造。
二、企業的社會責任
過去有人認為企業的第一要務就是盈利。這句話是值得懷疑的。比爾蓋茨就說過,我從來沒有把利潤放在首位,但是卻獲得非凡的利潤。一個企業只把眼睛盯著利潤,利潤反倒不來。就像中國古話說的“有心插花花不開”。誠信企業社會責任就是品牌和企業競爭力的基礎,首先你要有這個誠信意識,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然后才有品牌,有了品牌自己才有競爭力。比爾蓋茨還說過,誠信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本,也是最重要的社會責任。世界上最著名的管理學家說過,最重要的是公司行為對社會的影響,一定的行為是否有可能促進公司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會信仰的基本制度。有些人認為我們沒有信仰,認為我們把“錢”當作信仰,所以導致了我們的不創新。
三、創建責任和創造統領企業的文化氛圍
1.解決就業、履行好經濟責任。
2.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持續發展。
3.履行企業的慈善責任。
企業做大了,要回報社會。很多著名的跨國公司在最近的10年當中連續不斷地開始了道德革命。一個企業不講倫理,這個社會是不可能生存的,像愛立信公司最近推出了一個倫理憲章。美國通用電器在自己的企業倫理當中也提出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怎樣實施綠色管理和綠色實施的理念,世界上這些大企業都非常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
我們的企業如果要保持百年不衰,一定要學習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創新意識,責任與創造統領我們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