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7京滬浙知名企業家座談會 > 正文
2007年1月24日,由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上海市浙江商會和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共同舉辦的2007京、滬、浙知名民營科技企業家座談會在北京皇苑大酒店舉行,主題為和諧、合作、創新、發展。以下為時代集團的王小蘭發言實錄:
王小蘭:首先我覺得今天我們會的主題非常好,“和諧、合作、創新、發展”,應該說發展是我們的目的,創新是我們的途徑,合作是我們的方法,和諧是我們的環境,所以應該說這四組詞對于我們來講可能要長霸很長一段時間。我今天主要想談談和諧,有時間再講講創新問題。
首先我覺得對于和諧這個問題還是需要有一個廣義的認識,對于我們來講,作為民營企業來講,我們投身于慈善事業,我們捐資助學等等,這些活動或者這些方式固然都是我們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途徑之一,但是我自己覺得,作為我們負責任的民營企業家來講,把自己的企業辦成一個健康的企業,善待自己企業的股東、員工和你的投資伙伴和你的客戶等等,這些事情應該更是我們作為民營企業家追求和諧很重要的一個路徑。
去年以來,我覺得我們民營企業當中也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有一些人落難了,其實這些人對社會捐贈的救少嗎?解決就業問題的功勞就小嗎?我覺得一點不少、也不小,由此我們還挺惋惜的、有點抱不平的。當然具體問題我不太知道,我覺得他們對于區域的貢獻,對于解決就業問題等等這些功績都應該是不可磨滅的,之所以對他們心里有一點點惋惜,恰恰也因為這些原因。但是作為我們企業的工作者,特別是作為轉型期企業的工作者來講,我們確實需要研究辦一個非常健康的企業、辦一個長久衰的企業,這確實這是需要我們自己好好研究的問題。如何把企業辦好、如何把企業辦成一個健康的企業,這個確實是需要我們研究的。
36條出來之后,我覺得大家也非常歡欣鼓舞,覺得我們終于可以跟人家平起平坐了。我曾經在有一次發言當中也講,如果我們民營企業的這些人把參與壟斷行業的競爭看成是給了我們一個去分壟斷行業利潤的機會的話我們肯定死定了,我覺得只能把我們看成作為體制外的企業參與到體制內企業壟斷行業的競爭當中,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推動市場體制的建設,或者推動這個壟斷行業中市場規則的建設。也就是換句話說,我們進入壟斷領域不是靠官商勾結,占一點便宜,我們分一點利潤了,就算進入壟斷行業了,我們就算落實36條了,不對。我覺得恰恰我們應該看作,我們是作為體制外的一支力量,只有我們這支力量,才能沖破過去體制內,比如中國聯通、移動都是體制內的,他倆再怎么分類也不能帶來競爭的條件。
只有我們民營企業作為體制外的企業進入到壟斷行業,我們參與這個規則的建設,我們推動這個領域里規則的建設,我覺得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的能夠體會到或者落實36條的初衷,所以我覺得從這點來講,我們千萬別做必死無疑的事,千萬不要為了這個吃偏飯,我們要有這樣一種責任感,要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建立公平競爭的規則,這是我們和諧的方式,這是關于和諧的一個概念。
另外一個概念我自己的體會,剛剛郭總講的,如數家珍的介紹了你們浙江商會的情況,我確實也有感覺。對我們企業來講,應該說我們今天組織起來以協會的這樣一種方式來組織起來也是給我們自己創造一個小和諧環境的這樣一個很必要的事情,也是一番事業。
從北京民協成立,到明年就20年了,老紀做了14年,前兩年把這個事交給我了,我們共同做,今天我看我們協會大量的副部長都來了,我覺得我們組織起來以后,去年不完全統計,我們協會13個工業人員大概有6個碩士以上學歷的人,也是一個非政治組織當中一個有機的力量,我們去年組織了92場活動,4千多人參加,平均一周大概有兩場,實際上通過這樣一種機構把大家組織起來,我們共同做了很多單個企業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我們成立了理論研究中心,在座的很多老師都是我們理論研究中心的顧問,我們發表了中關村發展的藍皮書,另外我們組織了互助擔保的公司,我們組織的一些中小企業貸款直接的對接,另外我們有CTO的俱樂部、HR的俱樂部、軟件沙龍等等,這些活動是非常多的。
同時我們做協會的過程中也知道,一方面政府要轉變職能,另外一方面協會要把職能接過去,我們也常識做一些讓政府購買我們服務的工作,比如中關村要做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現在這件事北京市政府正式發文委托我們北京民協做這件事。比如需要我們教父級的創業者組成創業投資基金,吸引天使基金的加入,實際上這也是政府利用這種方式構建我們中關村和諧的環境。
今天上午也在討論,怎么能夠在中國的股市上建立中關村板塊的概念,現在中關村有36家企業建立公司,這個板塊實際長是很有意義的板塊,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覺得我們通過我們的努力,構建自己發展的小環境,還是非常非常有意義的。
最后再簡單說說創新問題,因為中央政策研究室的鄭主任還有景安都在,我自己感覺創新問題,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的建設問題,應該說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創新體系建設能否成功、關系到我們科技綱要能否實現的重大問題,但是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或者說還沒有解決好,這一年來我覺得關于科技大會之后的感覺就是有喜有憂,喜的是各地都增加投入了,都有錢了,憂的是錢又不知道怎么花了。所以現在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這樣一種創新體系的建設上阻力非常大,總是認為我們不行、我們不能當主體,我覺得這個問題還需要統一認識,還需要在更多層面上做一些體制上探索性的工作,慢慢地摸索出如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的建設。
甚至我提出他別大的謬論,當我們不知道這個錢怎么分的時候還不如像農民的政策一樣,農民種了多少地就給他多少錢就完了,我國中關村的增值數還不如就用農民的政策,把錢給我們農民,讓我們明年種地的時候有錢。
我簡單的說了說自己的觀點,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