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東東:創新決定著傳媒業的社會角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4:47 新浪財經
第二屆中國傳媒創新年會于2007年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由新聞出版總署主管的傳媒雜志社主辦,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主辦,將聚焦目前備受關注的傳媒創新話題,遵循“交流合作,和諧共贏”的原則,突顯2006年中國媒體發展的新觀點和案例透析,共享解決問題的方略。新浪財經全程直播。以下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女士主題演講實錄。 李東東:尊敬的邵華澤主席、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能夠與這么多傳媒屆的朋友們一起就傳媒創新交流意見,溝通思想,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創新是民族興盛的靈魂,國家興旺的動力。 當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創新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策略日益凸現,傳媒業作為傳遞信息傳播知識的特殊行業,自身經過者由技術創新載體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引發的轉型,也承擔著推動社會各領域實現創新和科學發展的重要責任。可以說,傳媒業實現創新的任務日益緊迫的,而創新也決定著傳媒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觀念創新決定著傳媒業的社會角色 構建和諧社會是中國現代化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目標,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在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社會財富之外,還必須在構建和諧文化,引導社會輿論,劃清社會矛盾,和提高社會心理認同度等方面下大力氣。傳媒業在整合信息資源,協調公眾意見等方面具有無法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一個能夠創造和推動和引導和諧文化的傳媒產業,而傳媒產業發展理念的創新則是傳媒業實現這一功能的必由之路。 我這里說的傳媒發展理念創新,并不僅僅指傳媒業如何開拓市場,如何搞好經營管理,更重要的是指傳媒業要增進對發展的認識。把實現社會責任和獲取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共同作為傳媒業發展的兩個相輔相成的目標。 一張報紙、一本雜志、一個網站在實現日常良性經營上,有沒有一個面向整個社會超越局部利益、個體利益的更高目標?有沒有一種推進社會和諧促進社會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如果傳媒業賺的錢越來越多了,對和諧社會的貢獻卻越來越少,算不算是取得了真正的發展?我覺得這是整個傳媒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必須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去把握傳媒業發展的方向。 近年來,隨著信息傳播手段的日新月異,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隨著社會觀念的多元化發展,在傳媒領域出現了諸如:媒體社會公信力下降,內容品位格調不高,市場惡性競爭加劇等種種問題,這不僅制約了傳媒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也從根本上影響了傳媒業自身的發展,因為只有能夠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傳媒業才能得到社會的長久認可和支持,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今年央視年度經濟人物評選過程中,把“責任”作為第一標準,放在“創新”的前面,我看這本身就是一種觀念上的創新。傳媒業的發展觀念也做做這樣的創新。 二、管理體制創新決定著創新業的政策環境 在傳媒科技日益翻新,經營方式日趨多元化的新形式下,技術的進步和市場格局的變化,對傳媒業的管理體制提出了許多挑戰,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加大體制改革的力度。在傳媒領域重塑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改善市場管理,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僅是管理體制的創新,更會給傳媒業的運行機制帶來深刻的影響。傳媒業有意識形式和歷史性的思想文化陣地,也是具有經濟屬性的內容產業。我們的管理工作既是要求促進傳媒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要對傳播內容進行有效的管理。而我們的政策法規還存在很多缺陷。管理手段較產業發展現狀很陳舊,這要求我們要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尊重產業發展的規律性、創造性開拓性,提高管理的預見性、前瞻性,堅持管理的原則性、規范化和可操作性。 在新聞出版總署管理的報刊領域,要深入調查研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和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更好的履行政策調節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改進行政審批的程度和流程,建立健全報刊出版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的優化報刊結構、合理配制報刊出版資源,逐步推進報刊跨地方、跨行業、跨媒體經營,使報刊市場由條塊分割,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向統一、開放正競爭、有序的現代報業市場體系轉變。要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退步推開的原則,通過改革使定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報刊經營機制創新,要提高市場監管的能力,拓展市場監管的范圍,完善勞動人事和財政稅收政策地為報刊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三、載體形態創新決定著傳媒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信息技術已經重塑了傳媒業的外延和內涵,在今天這樣的不同媒體相互融合和相互競爭的發展啟示,傳統媒體雖然有一定的市場潛力有待開放。但面臨核心受眾流向網絡、線通信的巨大壓力,新媒體雖然代表產業發展的方向而倍受關注,但產業鏈尚未成熟,盈利模式尚未建立,其前景還面臨市場的嚴峻考驗,在新老媒體相互依存并和關聯產業交融的市場格局中,新的傳媒產業鏈在媒體形態和經營模式變革中成形,報刊作為傳統媒體要順應數字化,網絡化影響下的內容產業發展趨勢,拓展行業內涵和外延,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資源平臺和傳播平臺,發展數字化內容產品,開拓增殖服務業務,重組運營方式和業務流程,調整產業經營結構延續報刊作為主流媒體的競爭優勢。把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挑戰和壓力,轉換成傳媒業進一步發展的機遇和動力,推動傳統媒體億新型媒體的融合,創造出更多的細分市場和盈利模式,推動我國傳媒業的產業升級和發展壯大。 從這個意義上講,載體創新已經成為傳媒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生存之道。 四、傳媒創新要把握好的幾個方面 1.我國傳媒業面臨著歷史性的最好機遇,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傳媒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為傳媒業解決發展的瓶頸創造了條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傳媒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信息技術變革為傳媒業進入數字產業,加快內容整合和綜合開發帶來了機會。在這樣的機遇面前,傳媒業一定要進一步增強信息,把握記憶,以全面創新來推動傳媒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積極推動傳媒思想創新,觀念決定行動,思路決定出路。在創新的觀念和思路之下才能夠深入的審視傳媒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記憶。必須看到創新已是媒體不能回避的選擇,誰能應對新形式提出新思路,誰就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強占先機,墨守陳規、不求進取就被逃出局的厄運。 通過思想上的創新實現實踐中的進步,始終堅持傳媒內容創新,所有的傳媒技術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為王是傳媒業永遠的主題地在新的傳播格局中,內容提供商將占據產業鏈的上游,高質量的內容將成為傳媒業的動力,這要求我們不斷挖掘內容產品的文化內涵,并創新其表現形式,不斷增強媒體在內容上的主導權和在傳媒市場上的競爭利益,鞏固和加強黨的娛樂宣傳陣地。 牢牢把握傳媒技術創新,新技術給傳媒業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給媒體改變自我提供了機遇。面對飛速發展的傳播技術、顯示技術和介質技術,傳統媒體可以進行產業升級,開辟新的盈利模式,獲得更大市場空間。 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采取果斷措施,合理利用新技術,利用未來的形態發展方向和運營模式,不斷推進傳媒體制、機制創新。 經過近20年的改革和發展之后,體制機制創新已經成為傳媒業發展的根本問題。無論從宏觀管層面還是微觀操縱層面都要求積極穩妥的推進制度創新和機制再造,在重塑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改善管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環節上取得突破。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束縛傳媒的發展,為技術創新鑒奠定堅實的基礎。 傳媒業的創新是一個不懈把探索和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充滿艱辛和樂樂趣的過去,愿大家按照自己的創新之路不斷前進,通過創新成就傳媒業的美好未來,為美好社會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