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銀行業國際化是階段性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4:31 新浪財經

    由中國金融學會、金融時報社聯合主辦,新浪財經獨家網絡合作的2006中國金融論壇于2006年12月26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聚英廳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和諧社會 中國金融業的社會責任”。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論壇。以下為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先生演講實錄:

  李揚:下面有請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朱民先生來做演講。

  朱民:我想就幾個問題來談:

  第一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走國際化道路是有必然性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強烈,中國越來越多的變成了國際制造業的中信,在這個情況下,中國也需要從全球獲取資源、獲取技術、獲取資金,也需要向全球各行業走出去進行資源的增加配置。在企業走出去的時候要必然的有一個過程,會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最近討論比較多的是分成兩個聲音,一個是認為中國的企業、國民經濟發展如此自豪,一定要走出去,中國的銀行業經過上市以后,以市值計算,全世界最大的銀行、中行、建行、工行都名列其中,前20位我們三家都在,以資產計算前30家里面我們也都在。另外一種說法也是意識到中國的威脅論,我們剛才講的各級市場上各種各樣的議論和風聲都有。

  我覺得中國的企業走向國際化是因為隨著制造業全球化的發展,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從銀行業走向來說完全是一個階段性的。我特別同意那位先生表達的觀點。銀行業走向國際化從以往50年的經驗來看分成三個階段,一個是跟著貿易走,貿易到什么地方銀行就到什么地方,主要的業務是結算清算等。第二個階段是跟著企業走,生產全球化,所以企業跟著生產,銀行跟著企業走,才有銀行的全球化,剛才我想講一點,不是銀行走在前面,是銀行跟著企業走,我們是跟著工種走,不是說我們走在前面,說工種你快來吧。第三個方面是銀行跟著

資本市場走。全球的資本市場融合越來越厲害,經濟一體化越來越強。我在多個場合都反復強調,我們今天實際上是金融主導一體化,生產增3%左右,貿易增長6.8%左右,資本增長是13.6%,是貿易增長的2倍、生產增長的4倍。金融業跟著市場資本走有著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本國貨幣的可兌換性,如果本行貨幣不可兌換,到國際市場只能經營外幣而不能經營本國幣,根本就沒有意義。如果從大的宏觀條件來說,中國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都會走向世界、走向國際舞臺,只是分階段的,我們今天仍然跟著貿易走和開始跟著企業走的階段。在國際上跟著資本市場走的失敗比比皆是,最典型的是日本的公司走向和美國和歐洲,虧得一塌糊涂回來。資本市場不開放,本幣不能兌換的情況下,金融機構走向國際市場就需要認真的考慮了。確實我們會走向國際市場,但是有一個階段的過程。在當今階段,我們是逐漸的跟著企業,我們也幫著企業出謀劃策和把關,企業失敗了我們也失敗了。

  第二點,當我們講走向國際化的時候,看國際背景的時候,看大的環境和宏觀經濟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微觀的基礎。特別是金融機構走向國際化有很多重要的條件,非常重要的是人才,管理環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仔細看花旗和美洲銀行的國際化道路,開始跟著貿易走,后來跟著企業走,最后跟著市場走。

  中國所謂的金融機構或多或少都是區域管理,這個模式不是產品管理,到海外按照塊塊管理是非常難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只有亞洲的快破產了。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也有問題,走向國際舞臺。操作性、流動的等等一系列的東西都是全球的。第三更重要的是必須有全球的清算和支付系統。

  我們平時看管理和人才,那個嚴格意義上說是20年以前的概念,你派一個團隊就可以把一個機構管起來,但是這個模式越來越證明不靈了,日本是典型這個模式失敗的案例。花旗、匯豐等所有的海外擴張全部是產品線、全球的時時的清算系統。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我愿意給大家介紹一個德意志銀行的案例,他的改變起于15年前,1987年的時候德意志銀行覺得這個世界開始變了,之前銀行有57億歐元的收入,這個收入里82%是在德國本土,69.2%是利息收入,在1987年的時候德意志銀行是本土銀行是靠利息收入的銀行,之后德意志擴大中間產品的收入、非利息產品的收入,減少利息收入,變成國際化的銀行。到97、98年的時候,他很成功的擴張了全球業務,本土收入占總收入的60%、70%左右,今天他的本土收入只占27%左右。從1987年它花了將近20年時間,做了幾個特點大的變動。第一件事是建立全球的產品線為主的經營模式,把區域性模式全部改變成產品線的,第二是時時清算,他建成了全球最好的支付系統。正是因為有技術的支持,把整個組織架構完全變成產品線的組織架構。我們因為對德意志銀行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跟蹤研究,看到它過去20年的變化。銀行業走向國際化有很多的因素。德意志銀行走第一個階段走了12年,到今天真正變成一個全球化的銀行,而且是非利息收入為主的銀行,花了20年,這對于中國

商業銀行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我們的管理架構、管理模式、風險管理的體系應該說還有很大的不足。至少還不足以支撐我們大規模的走向國際舞臺。對于這一點,對于國際化圍觀的基礎和條件,我們同樣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第三點,我想說,我們中國銀行是非常積極的支持企業走向國際舞臺,它是我們的上帝,我們剛才還說,更重要的是我們不但提供資金,同時和企業合作,對風險進行管理,提供增加值。與此同時,我們也認真的實施我們自己的國際化戰略。中國銀行自己已經是國際化的銀行了,作境外有603家分支機構,境外資產占銀行全部資產的38%,利潤占31%左右?陀^上是一個國際化的銀行和金融機構。但是我們還在很認真的準備不斷的擴大國際業務,因為對于中國的銀行來說,有國內業務和國際銀行兩者的平衡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當我們看兩個市場的時候,我們還是認為,國內的市場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場,這個特別重要。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具備GDP增長高達10%左右,每年有15%到18%的存儲增長,18基點的毛利差,世界上沒有像中國這樣規模如此之大,增長如此之快,利差如此之好的市場。中國還沒有產品,我用最基本的指標來說明這個問題。國際上全球利息收入占資產收入的比重是2.2%,中國是2.1%,已經很高了。與此同時,全球平均非利息收入占資產比重國際平均水平1.7%,我們是0.3%。可見在非利息產品的產品空間是如此之大,所以一方面傳統的貸款市場是如此之好,產品市場如此之好。沒有一個市場可以與這個市場相比。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市場,關鍵在于我們怎么樣抓住這個機會。平衡兩個市場我們仍然認為國內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所以我們采取非常謹慎的態度去開發。

  我們認為中國市場沒有產品,這很重要。所以我們積極開發海外業務,把海外的產品引進來,包括我們最近收購新加坡的航空租賃公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中國這個產品很弱。我們國際戰略進行支持,另一方面我們產品的發展仍然著眼于國內市場的發展。我們對國內市場很有信心,我們分析再過三年多一點的市中國銀行業的整體資產的市場規模會大于美國的銀行業市場規模。中國銀行業的收入會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何利用國際資源,利用產品優勢和經驗來推動和深化產品的發展而從中盈利。這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很好的機會,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