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財經》雜志高級記者曹海麗演講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22:49 新浪財經
專題會議二:中國與鄰居們
《財經》雜志高級記者曹海麗演講 曹海麗(《財經》雜志高級記者): 剛剛維韋克·阿羅拉先生講了關于中國和印度互相學習的關系,我以一個記者的身份,從今年9月到11月,在印度呆了三個月時間,所以,我會更多地從記者的角度和個人觀察的角度來講中國和印度,并不是作為一個學者,非常學術性的角度來談。 很多中國人到印度,他們第一感覺印度非常亂,也很臟,不能理解印度為什么忽然變成一個熱點。大家對印度關注是因為最近幾年來西方社會對印度的關注越來越多,而且印度和中國同時被認為是21世紀崛起的兩個經濟大國,兩個國家在戰略上對亞洲將來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來說,兩個國家相互了解是非常少的,其實印度對中國的了解和中國人對印度的了解都是非常少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印度人對中國的了解可能比中國人對印度的了解更多一點。剛才維韋克·阿羅拉先生談到中國和印度相互學習,我感覺相互學習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這兩個非常的不一樣,而且我覺得大家對于印度的了解非常少,由于政治制度的不同,使兩國相互學習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我今天主要是講印度經濟的問題,因為在過去幾年里,印度保持了僅次于中國的,世界上最高的經濟增長率,平均是7.5%,今年第三季度是8.9%,應該說是他們達到了最高的一個水平。大家都認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和印度會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和印度的比較,在西方現在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在印度非常流行的說法,從1991年經濟改革開始,現在印度總理辛格當時是國大黨政府的財政部長,他啟動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和經濟解放政策。印度當時有一個政策叫配額制度,取消了很多管制和控制,同時簡化了稅收制度。引入了競爭,所以從1991年開始,印度經濟開始起飛,90年代前半段保持了7%的增長率。我問大家為什么印度經濟起飛呢?很多人給我不同的解釋,一個比較流行的版本,印度是一個危機驅動型或者問題解決型的社會。因為1991年的時候,印度發生了非常嚴重的財政赤字危機,當時國家只有相當于兩個星期進口的外匯儲備,所以它不改革已經不行,它不改革相當于整個國家就要破產,所以就啟動了對印度來說有一個劃時代的改革。 在這里我非常簡短提一下印度的歷史。印度從1947年獨立之后,大家知道前200年印度一直是在英國的統治之下。獨立之后,當時的第一任總理叫尼赫魯,他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式的計劃經濟和以公營部門為主的經濟。那個制度和中國有點相似,他們也有一個計委,就像我們現在的發改委以前叫計委,他們的功能是差不多,而且他們的計委也是每五年要做一個規劃,他們今年正在做“十一五”規劃,這和我們差不多。在1991年實行改革開放之前,他們實行配額制度,就是所有的進口都需要配額,生產什么都需要報計委報批。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的經濟起飛和中國沒有太大區別,因為它原來是一個管制的經濟,實行經濟改革和解放之后,經濟自然會起飛。我覺得和中國非常不同的是,中國是一個投資和出口拉動型,而印度基本上是靠內需拉動的。印度的出口其實并不具有很大的競爭力,這和它的政策有關。印度長期以來也是采取自力更生政策,由于基礎設施不好,缺乏靈活的勞動力市場,所以它整個制造成本比中國高很多。但是印度的服務業、IT和制造業非常發達,為什么這樣?很多印度人說,印度社會其實是一個很混亂的社會,印度首先官方語言就有二十多種,整個國家有幾百種語言,他們有不同的民族,不像中國是一個統一的社會,它是一個非常分散的社會。在那種情況下,它的IT服務業和制造業,一個是跟印度人的特點有關,另一方面跟全球化趨勢有關。當時從90年代后期開始,大家知道整個全球生產力發生轉移,所以很多美國公司把服務業外包給印度,所以印度的服務業和制造行業其實依托于美國市場。另外這兩個行業算是比較新興的行業,所以管制比較少。 在印度其實私營企業對整個印度經濟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和中國以公營經濟為主不太一樣的是,在印度整個推動經濟增長的應該是它的私營資本。而且印度有很多百年的私營企業家族集團,像卡卡集團,它整個公司的管理水平其實和國際公司非常接近。印度在微觀的公司管理層面上和中國的公司比較,我覺得是完全兩個不太一樣的等級。但是從宏觀層面上,可能大家會發現印度比中國做的差,是因為它財政的管理,整個基礎設施投入都嚴重不足,這影響了它吸引外資,影響了它經濟進一步起飛。 現在印度也處于一個拐點,因為他們現在已經開始重視基礎設施的投資,我在印度看到修很多馬路。印度做決定的時候,大家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因為他必須每個人都同意了之后,才能做出決定,所以通過決定的時間特別長,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出于民主制度和經濟之間的關系,大家特別喜歡比較中國和印度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關系。我個人覺得其實印度政治當然有缺陷。由于印度多元的特點,這么多元的民族、多元的文化,使它的決定必須是這樣多黨民主制度,它無法采用中國式從上至下中央做一個決定,下面就執行的機制。 印度永遠都會保持一個比較慢的速度。如果預測將來印度是不是會趕上中國,其實這個問題很難預測。我想從經濟上來說,印度可能永遠不會趕上中國,但是在印度,他們也不希望能趕上中國,他們接受這個現實,印度一直都比中國發展的慢一點。 |
相關專題:財經雜志2007年會 |
|
機構相關文章 | |
消費行業:2006年消費品零售增速加快 (2007-02-07) 計算機:Vista對上市公司影響不顯著 (2007-02-06) 房地產:提升土地持有環節稅負點評 (2007-02-06) 廣電網絡:市場空間巨大 整合是關鍵 (2007-02-06) 金智科技:開拓電網市場是成長關鍵推薦 (2007-02-06) 康強電子:快速成長半導體封裝材料龍頭 (2007-02-06) 伊利股份:競爭趨緩后毛利率將逐漸回升 (2007-02-06) 寶勝股份:新產品獲得較高盈利能力 (2007-02-06) |
新浪財經其他文章 | |
綜述:思科推動科技類股上漲 (2007-02-08) 收盤:道指上漲0.6點 那指上漲19點 (2007-02-08) 盤后:迪士尼公布財報 Akamai溫和下跌 (2007-02-08) 德意志銀行將Tyco評級調降至“持有” (2007-02-08) 花旗集團調降Forest Lab評級至“賣出” (2007-02-08) 花旗集團調降Equity Residential評級 (2007-02-08) Powell Industries第一財季盈余與營收提高 (2007-02-08) BCE第四季凈盈余提高 (2007-02-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