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數字報業戰略與實踐高層研討會 > 正文
由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發起的中國數字報業實驗室于11月15-16日在北京召開“2006中國數字報業戰略與實踐高層研討會暨中國數字報業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成立大會”,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以下為天津津科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慶誠演講:
主持人:感謝朱益清總經理的演講。
自從電子墨水技術出現以后,在國外就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感受到了數字閱讀器所隱藏的極大商機,并且紛紛涉足到電子閱讀器的研發領域中來。在我們國內,也有一家在這個領域突顯鋒芒的企業,這就是天津津科電子有限公司,接下來我們就請天津津科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慶誠先生為我們演講。
李慶誠:尊敬的出版署領導,報業的老總和新聞界的同仁們,與會的代表,大家下午好!
我也很榮幸,今天作為最后一個,算是這些環節里面給大家做交流的一個廠家,可能我們從跟報業之間的關系來講也是最遠的,因為原來我們確實對報業里面的很多問題相距甚遠,理解得不到位,可能唯獨能感覺到的是我們作為讀者能夠感受到的一些東西。
在這里我首先想說一個感慨,我作為津科有限公司,我們在屏幕閱讀,或者手持屏幕閱讀,或者手持屏幕閱讀的閱讀領域里面,我們商業領域打拼了7個年頭,我們有十幾萬的客戶。在研究方面,我們跟南開大學也有十年之久的這方面的研究,因此這里面苦辣酸甜頗多,或者說我們對報業的理解相差甚遠。新聞出版署把它定位成報業實驗室,我有一個最大的感受,它是數字時代的報業,而不是報業的數字化,而且它是實驗室,就意味著我們要探索,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在整個市場里面去理解,去感受。
2000年至2005年五年時間,數碼影像的崛起,引起印刷工業的崩潰。2004年世界閱讀用紙總量下降3%、05年下降7%、05年屏幕閱讀上升15%。像我們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跟臺灣元太科技的劉總也在講,他本身原來是最好的在臺灣做整個紙業的非常規模龐大的一個大集團,他們之所以往電子里面去介入,去徘徊,也是抗拒產業之間的競爭。而真正的問題是隱身在紙閱讀和屏幕閱讀在PK了,我們不好講是不是替代關系,還是說怎么樣,但是這件事發生了,這件事決不是沒有來歷,而是已經發生的一件事情。
從紙閱讀,我們有的時候從歷史的角度去看的時候,它是發生著這么一個問題,它已經有接近兩千年的歷史,形成很多的相關環節、使用習慣等等很多東西,這都是過來的事情。即便是離我們最近的激光照排可能都會出問題了。但是紙的便捷、廉價、多用途等,這些方面的問題我們是改變不了,因此,紙的東西會有很大的比例會依舊存在。作為我們來看這些事情的時候,比如說電影的存在,大家都知道時代華納,這些過程很值得我們產業做對等的深思,因為每種技術進來了,不會因為有了電視,而把電影徹底拋棄,而電影有了它有了一個現有的歸宿,因為有了電視劇,因為電視本身的存在會有相應原創的東西會出來,這其實是值得我們報業同仁需要注意的一個事情。我們應該深入的去理解目前這個時代作為內容和內容關聯的,或者報業里面的一些問題,有些東西是改變不了的,我們必須要變,我們今天講的東西可能跟大家變提供了一些素材,提供了一些“做夢”的元素。所以從整體來講,紙閱讀和屏幕閱讀產生問題,而且印刷其實也出現了問題,我們的屏幕印刷和紙印刷也出現了問題,這是我們要講的。
我們在媒體里面有不同的定義,我們從新介質的角度是這么看的,電視作為新媒體,電腦應該說算作英特爾和微軟非常成功的地方,他也終于做成媒體了,手機也是不可否認的媒體。整體來講我們是這么看,電視是放在客廳里的媒體,電腦目前來講,我們認為它是放在桌面的媒體。而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掌上,在閱讀方面有新的媒體形式?這其實是我們需要思索的。也就是說我們可能說手機是單手握的東西,有沒有可能最終的,真正的形態,就像我們講的可能會出現,第一媒體我們這么定義。到第三媒體是一靜態的文字圖片等為主流,動的東西為輔的東西。而且它會不會成為最后的一塊蛋糕?我們也不知道。作為報業同仁實際上比我們體會更加深。桌面目前的狀態到底給我們留下多少機會?這個我們是需要思考的。再怎么弄你的點擊率會上去嗎?從宣傳的角度會補充我們,但是會改變人們一上網就看新浪、搜狐的印象嗎?我覺得這需要過程的。手機互動性畢竟很好,但是能提供原有報業輝煌時代所能提供的東西嗎?我覺得這些東西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想像的機會。
作為閱讀,你的用戶體驗、更新速度等這些東西會不會出現以分鐘為單位的報紙?以小時為單位的期刊,或者以日為單位的圖書?這個時代是不是就到來了?其實這些東西可能都是隨著這些問題,我們都暴露出來了。一個人身邊會不會帶三件東西,如果是一個公務人員會帶手機,會帶筆記本電腦,然后隨時拿出很輕很薄,隨時進行閱讀使用的裝置,這也是一個問題,只是我們的想像。
對于屏幕閱讀來講,現存的東西很多,有手持屏幕,應該說我們在這些方面都做了各種各樣的試探,但是它是不是能成為產業對接的元素?這是有問題的,因為它的誕生是因為其它商業機會,或者其它東西誕生出來的,它不是為報業專門誕生出來的東西,那些東西對我們適合嗎?而我們報業作為一種大的產業,它足夠大了,它應該有自己一些專有的工具。包括筆記本電腦的微型化都是問題,都在里面。
我們說一些具體問題,在版面手持面有這些問題,比如說幅面、環境、閃爍等等,但是這些東西在我們產品里都有很多落實或者體現。其中到版面的時候,我們提出來可能會有固定、半固定的,完全流式的東西,我們作為電子閱讀這塊可能有問題。因為最基本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美學和信息價值真的能體現出來嗎?像我們去解放日報和尹社長講的,版面本身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是信息背后的東西,很多東西,它的信任度、價值,辦報人的理念都在這里面體現出來了,或者電子做印刷,我們要給現代環境提供工具,那些東西不是我們的事情。
我們報業同仁也做過一些內容種類的分析,因為最終人們作為一個便攜閱讀或者手持閱讀不可能只讀報紙,所以能夠移動手持閱讀的都存在,我們分成紙質型號,或者信息型的東西,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有些是圖書類的,有些是報紙類的,甚至是期刊類的,包括文檔。
這算是我們的怪論,可能出現新鮮的成份,從種類上有復合的程度,而且還會邊緣化。網上有很大的東西,我們得一些花邊可以,但是我們半個報紙、半個穩健的東西怎么體現,這也是邊緣化的趨勢,所以它會暴露出來。
從消費形式上,它會快餐化,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但是讀雜志的人并不見得少。
整個來講,它適合用廣告的形式把它進行商業融合。同時,在PC里面,非常大的一個可能是會變成我們需要反思的一個東西,因為現在從我們監管,或者說從監督來講,確實在傳播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在控制方面、導向方面給我們提出眾多的難題,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我們既希望有一個很寬松、自由的氛圍,同時應該在于現有的系統和裝置里面提出監管和輿論,我們需要產業背后的東西。從終端最后的形式,從工程角度來講是多種多樣的,有原來很輕的東西,大概是十英寸,它縮小到這么大,不但是看報,有可能當打印板用,都有可能。所以,我覺得這種情況是多種多樣的,不會因為某一家公司做成什么樣是什么樣。包括有我們單板型的,我們叫折疊型的,這是我們給松下設計的東西,是折疊起來的,如果我們把中間的東西變成像對拼的大屏幕電視打開就是一個更大的幅面。還有可能是三折型的,折完之后既解決了方便攜帶,而且打開之后是很大的幅面,這些在工程上和使用上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包括現在剛性的(玻璃)都能做到。唯獨后面這個折疊(柔性)的,在行業里也是痛處,就是完全折疊的需要時間,不是做不到,但是需要有一個相當的時間段。所以整體從未來的展示情況來看可能會多種多樣,但是整體來講,它本身一定要足夠的輕,我覺得我們做過人身測試,超過300克,人在松馳狀態下閱讀會有問題,有時候大家躺在床上或者沙發上,那種松馳的狀態,因為大約有十幾萬人的統計實驗,300克是一個很重要的點。
從這種框架下為我們報業或者閱讀而產生的東西,可能在很多過程都會發生變化,這些東西我可能沒有發言權,但是我們感覺這些東西都會牽扯進來,所以說它不是一個像MP3、MP4這樣的產品,它是一個從采編到最后使用直接相關聯的產品。同時他有用戶功能,用戶購買動機也要給運營服務的。還有我們給制造要進行監控,包括現在我們的產品有安全認證,任何一個制作廠家是在監控之下,你不許隨便制造復制品的,因為我們要提供版權交易環境,而這應該是產業對接,如果只是一個產品型號可以不思考這個問題。
整體來講,這里面會涉及到很多文件、部件,包括我們今天看到的,我們叫做電子紙。我們做過一些試驗,我們很奇怪的發現,我們賣終端閱讀產品,凡是帶背光的東西賣不動,我們做過兩款這樣的產品。只有反射式的環境光的大家能接受,覺得基本舒適度和感覺,反正那個產品投下去就失敗了,這是很痛苦的對于我們來講。我們原來也是想像STN,或者像液晶,帶背光的,都不行,事實證明像電子紙的,包括液晶BCG的都行,就是類紙,能夠停留住的,所以說對人的舒適度還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彩色還是有過渡空間的,從某種程度上,目前我們能提供的就是單色,或者是黑白,這是黑白時代。彩色時代,有維彩色,還有純彩色,就是多少萬種顏色的。幅面我們是這么看,6英寸到10英寸左右手持,這個范圍可以思考,它能夠表現大大小小不同的幅面,我們從銷售里面體現出來的東西,大概在屏幕上是這樣一些東西。
核心技術方面,我覺得可能還會很多,我只是說不要造成一個誤解,因為今天元太的劉總也在,會有很多這方面的技術,我只是說在做整體方面還是有很多問題的,像表面的表達力,印刷速度、人機交互、多格式解析力等等。因為我們現在做了幾萬種有版權的圖書和一千多種雜志的版權,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在之前知道這本讀物是不是賣得好,我們沒有這種預見力,所以要制造一個基本的版權交易環境,看看用戶反應怎么樣,所以這些也是我們做電子閱讀里面很重要的一些東西。
同時在解析力,各種各樣的格式我們都能解析。最終被組配到某一個產品里面是需要整合的,按照我們的定位去做。
剛才講了,作為Wolf認證,應該是05年9月發布的,在減低產業鏈的商務對接,制造商和運營服務要分離,同時作為行為的追溯和審計,作為一種技術和規范,形成我們在產業里的“保護神”。 在我們架構里面會很多,其中有八大引擎的核心技術,都是在我們整體里面會體現到,比如垂直搜索、互動引擎等,這些都在我們裝置里面,可能最終我們用到的東西是傻瓜式的,消費者感覺不到這些東西,但是這里面有很多深層次的技術,不然的話我們十年的磨煉也沒有價值。
比如說在我們版權卡里面,存著這些東西,都是一些安全的東西。同時還有很多版權保護、內容監管的東西存在。在這里我想說一句,在我們所體驗的技術里面,都不將以損失用戶體驗為代表,比如說我們的翻頁,你到一尺這么大,或者兩尺這么大,翻一頁都應該是一秒鐘到三秒鐘,不管是多大,用戶不允許你超過三秒鐘,超過三秒鐘,在我們看來都屬于殘次品,本身來講這些問題必須得解決,否則用戶體驗是沒有的。
同時,在這種體式里面,我們跟報業未來到底是一種什么形式不好講。但是有兩大方向,一種是以讀物為中心的媒體路線,我們本身與做媒體,做廣告各種各樣的方式,是以這種方式去研究產品。還有一種方式是用工具,剛才有一位老總講,說這個東西到一千塊錢才能普及,其實我們挺不愛聽的,但是畢竟是你們的一個反映,我想解釋一下,作為裝置這塊我們有我們的難處,因為一個六英寸的屏幕,占我們的成本,占到它的比重60%,甚至80%,而在電子產品里,包括電腦也是一樣,我們叫做成本或者價格,是一屏幕個頭大小,跟家里電視機是一樣的,以那個為因素,不會因為我有紙的替代物,所以說我就應該五百塊錢或者一千塊錢,這是我們的難處,我們應該從工具、功能的角度提升它,因為筆記本電腦也是這么走過來的,所以這里面就是我講的,可能需要報業同仁,在我們經營場所合作的時候需要理解的東西。比如我們認為比較合理的價格,進入報業就是三千塊錢左右,國外也是這么一個路線去做實驗,容易啟動。
其余我們做過一些產品和準備發的產品的路線圖就不仔細講了,苦惱也好,悲痛也好,各種各樣的嘗試我們都做了,唯獨最后剩下的形態還能往前走。
同時,在電子讀物方面我們有幾萬種的圖書,千種的期刊、版權交易,還有供給平臺,還有內容交換。比如我們跟期刊合作,這些實體內容就在他自己的網站上。
同時我們也有電子報紙,包括我們認為在中國范圍內要做通訊,其實就是GPRR,CDMA,類似3G來了以后,這些方面的思考都有。
我原來講的就是說,原來是因為產業極端不成熟,所以我們既得要做爹,又得做娘,將來如果產業真能起來,可能這個環節會區別得很合理。我們也希望這些東西能夠作為數字報業實驗室的教訓也好,或者什么也好,能成為咱們實驗室里面的一些財富,盡量使我們少走彎路。
像報業里面我們大約設定了六到七個階段的范圍,總之,我們希望第一個階段,就是行業內部的體驗,說實話我不好講現在所有的產品是不是適合數字報業,但是我們需要研究,我們需要往這邊靠攏,大家也需要往我們這邊移一下,這樣我們往一塊坐可能就會成。比如說我們為數字實驗室提供數字參考的設計,最終報業定位擁有自己品牌的方式。整體來講,實質上我們的難度就在于,比如說我代表的是電子行業,或者信息行業,難度是做文化產業的人和我們做電子行業的需要對接,有產業的認識,有產業的合作,這些東西全部都需要研究。如果在這個過程里面有政府做協同、協管,我覺得會使這里面走的方向,或者繞的彎路,或者將來對國家來說是最有利的,所以說很高興今天有機會講這些東西。
在難點,運營模式、內容供應鏈、終端等來講,我們都需要去思考。新的商業規則是什么樣咱更不知道,這些東西可能都需要實驗室作為探索去做。整體來講,我們是相對保守一點,但是保守是我們的堅信,否則我們不會堅持七年而活著。我們能做的是大家傳統意義上或者感覺上紙的那部分東西,印刷那部分東西和部分物流的東西,可能和電子信息公司有關系。
在我們這兒形成了大約七大系列,十幾項專利。包括產業鏈里面的合作,我們都可以跟大家共享去做實驗,作為實驗品進行。
在NK—GOLF安全認證,如果實驗室需求,我們愿意無償奉獻,我們只是表示一個積極的態度。
整體來講,我覺得以讀者為中心的復合讀物是未來的大趨勢,在閱讀終端里面,手拿的東西不可能光讀報,他可能讀報紙,看書,讀期刊,包括其它復雜的能夠借用的形式可能都在這里面。傳媒最重要的是要有合理的能夠滾動走動的商業模式,我們的讀物之間跟廣告之間到底是什么東西,這確實需要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地方都要做。
閱讀器我們與國際是同步的,包括我們跟松下的合作,跟其它公司、美國公司合作,我們現在都在對等的進行探討。包括我們跟臺灣,跟各方面的合作,我覺得是站住再生潮頭的,所以這一點,我希望作為咱們國家,也能夠把握住這次機會,能夠共融一個產業新的未來。
除此之外,傳播漢字和傳播中華文化,可能在于這類裝置里面會有關系。作為漢字來講,到現在為止,孩子們都已經不愿意去寫,這種問題其實還是很值得我們警覺的。我們想作為這類事,我們在國際方面真的跟國際并軌,或者超過他們還是難度很大,但是在文化創意方面可能會獨樹一幟。
還有一點是這樣的,我們的產品客觀的講就是津科原來做的基本上全部都是針對閱讀和出版界的產品,我們對于手持閱讀做了很多探討,有很多地方不一定到位,我們這次給實驗室贈送了一些閱讀裝置,希望署領導和到會同仁去實驗,給我們多提意見,朝著一個嚴謹的思路去發展我們的數字報業。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