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數字報業戰略與實踐高層研討會 > 正文
由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發起的中國數字報業實驗室于11月15-16日在北京召開“2006中國數字報業戰略與實踐高層研討會暨中國數字報業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成立大會”,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以下為天津日報報業集團社長、總編輯張建星演講:
張建星:尊敬的石峰署長,各位來賓,各位同行,大家好!
非常感謝新聞出版署邀請我們來參加這個會,也非常高興給了我們第一個發言的機會,我跟石峰署長一樣,而且跟尹明華社長一樣,我們都是外行,我非常贊成石峰的話,高度重視,我覺得他講的三句話非常重要。
我講從哪里轉型的數字報業戰略,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我們面臨著一個什么樣的背景,或者是什么大背景。前不久我剛剛出席了在澳門召開了第39屆報業大會,我是內地唯一一家參加的,但是同臺講的還有一些海外大媒體的老板,在那個會上我得到了一個信息,臺灣同行告訴我們,像《中國時報》、《聯合報》這樣的很有歷史、辦得非常好的報紙,從去年開始都出現了嚴重的經營虧損,虧損數額之大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他們解釋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數字化發展分走讀者有關,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這些平面媒體從去年開始,到今年,已經遇到了一些發展瓶頸和困難。天津報業集團過去連續5年,在15%高增長的速度上,今年不得以降到了10%,實際今年可能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當然這里面跟宏觀調控、醫藥廣告整頓有關,但是相信跟數字化發展也有關系,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現實背景。
第二個,我們大的時代背景跟過去不一樣了,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第一個就是經濟全球化。我們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更重要的還不是經濟全球化,是全球信息化,就是我們完全進入了一個信息時代,這個信息時代是一種沒有任何防火墻的信息時代。那么在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這么一個背景下,我認為更重要的時代背景是信息技術化,就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的發展,強加給傳媒競爭格局的硬干擾和硬參與已經是不抗抗拒的。第一個就是數字化的意志不可抗拒。第二個是資本意志,第三個是全球化的意志。數字化的意志,大家記得五六年前不會報刊司請大家一塊研究數字報業這個話題,因為過去很可能數字發展還是一種時尚和流行,或者僅僅是一個行業的興起,但是今天,數字化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且是大多數年輕人認可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不僅僅成為生活方式,不僅僅改變交易的空間和時間,最重要他分走的是我們的讀者,這是我們面臨的第二個大的背景。
第三個大背景,最近中國計協會和十六屆六中全會,胡錦濤同志有一個重要的講話,其中他強調現在時代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和基礎條件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李長春在中國計協第七次大會強調報業、媒體要創新,第二就是加強技術進步和數字化發展。我想這都是我們面臨的發展大背景。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特別贊同出版署報刊司確定這個會議主題:數字報業。我贊同數字報業這個概念、理念和觀點。我覺得這個觀點不同于一般的我們通常講的報業數字化的問題,我覺得它不同,有三個方面:
第一,數字報業的概念和理念的提出、觀點的提出,是真正強調的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和一般網站、網絡的建設,而是強調技術對內容的、對信息的、對資訊的有效整合,從而最終達到對整個報業和媒體產業鏈的有效整合,這是我覺得第一個跟一般數字化發展的不同。
第二,數字報業的整合不但會極大改變過去、傳統的傳播方式,而且會有效、非常實際的改變我們在新的競爭格局下的整個經營模式,真正實現我們過去提出來的,從媒體經營到經營媒體的區別。
第三,與其說數字報業是在尋找新的采編介質和載體,不如說它希望通過技術的力量來完成傳播終端的最終掌控和受眾的真正細分,我個人認為這是數字報業戰略提出的概念。因為林江司長到我們天津的一次調研,我跟他有一個簡短的交談,他提出的概念,他走了之后,我大家想了一下,它不同于一般數字發展的問題。
第三個,除了這個背景和對觀點的贊同之外,我們從哪里順應新的傳媒時代,從哪里去發展和適應新的格局。做報紙的,一個就是要發揮我們輿論的真正的中宣部提出來的引導能力的作用,更重要是我們得通過傳播,能夠爭取跟多的受眾。比這個更重要的就是得有效益,我們還得活,得生存。我們所有的進入都不能太務虛,要循序漸進,關鍵是得有時效。
我們天津報業集團得到了很大的實惠,第一個我們從發行終端切入數字化改造,希望終端的有效整合帶動整個數字化發展。林司長去我們那兒,他覺得我們那兒最有價值的是:我們形成了一個覆蓋90%左右的行銷網,我們去年在那個網上除了期發量150多萬份的報紙以外,我們賣米、賣菜、水、機票大概有一個多億的收入。關鍵的問題還不是在那兒,我們是自辦發行,是自己控制的發行公司,70萬到90萬的長期定戶,這種用戶優勢跟現金流優勢一樣,是我們媒體的重要優勢。我們有了這個優勢,掌握了這個優勢,我們通過數字化的改造,怎么改造呢?比如林江司長的個人信息、資料,所有的愛好、習慣、身體狀況、家庭狀況,所有的東西都在我掌握之下,郵局不掌握,郵局只掌握《人民日報》,《人民日報》跟我們的區別在哪兒?《人民日報》所有的定戶資料沒有,而所有的定戶資料我們都有,那么我們當時做的是什么概念呢?其實就是從數字進入,比如我剛才講林司長的所有資料都在我們這兒,我們已經做好軟件了,把每年只要給我打500塊錢,或者600塊錢,他可以通過這些錢消費我的任何報紙和任何其它增值服務,還可以透支,因為他是我忠誠的客戶,而且我還可以返給他利息,這樣大家想一想,我不但掌握了終端,細分了讀者,而且我實際上在辦理銀行。這是我們從數字終端改造進入數字化。
我們提出一個很簡單的觀點,就是叫以客戶為中心,就是把讀者真正變成客戶,變成數字化的客戶,然后以數字為平臺,以終端為掌控。這是我們做的第一個。這是我們切入。
第二個,我們主業轉型。怎么轉型呢?可能出版署的領導知道,我們過去重大舉動,李長春同志除了肯定我們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肯定我們印務剝離,我把《天津日報》連同印刷廠、印刷設備、業務全部剝離出去,組建了一個天津報業印務中心,雙方各持股份,歸社會宣傳部管,從政治概念上講,它是宣傳、經營兩份利益,實現了中央對這方面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其實更重要的就是那天林司長對我們的肯定,實際上我們覺得未來的發展印務可能不是一個大發展,發行量肯定控制在非常有效的、高成本,在成本有效控制基礎上的非常有效的發行,精確發行,量不是最重要的,一個報紙的發行量,發行一百萬份的量肯定是一個虧損的報紙,或者是低效益的報紙。我的報紙在天津不是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但是它的性價比和效益應該是最好的。我們對印刷的依賴越來越少,我們對紙張的依賴也越來越少,而且從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將來隨著森林的消失、樹木的消失,我們把以前是我們主業的,現在看似也不是包袱我不會那么講,因為這我提議的,我們把它剝離出去,我們把有效的資金投入到數字的發展上,投入到技術的發展上,對整個技術平臺、終端進行了改造。這個錢從哪兒來?從印務來,如果增加印刷設備兩三億都不夠,這樣我們兩家強強聯合就非常好。
天津日報網剛剛開始做,一個是清華紫光給我們做的,我們做的還是非常成功的,二維碼是非常好技術。第二個就是衛星報,在39個國家,《天津日報》同步落地,跟《紐約時報》、《今日美國》、《俄羅斯消息報》一樣,同步落地。現在發行了多少份呢?據不準確統計,大概七八十份,它的重要意義不在發行量,在于它使整個發行價值提升了。它使我們整個的發行思路改變了,辦報思路也改變了,它完全可以不通過紙,通過另外一種手段傳輸來發行報紙。我們大概做了三件事,一個是從數字切入,從發行切入數字化的改造,以印務剝離代表我們天津日報在主業上轉型。第三個從高端做起。在技術上我們有技術上的專家,而且科技發展那么快,我們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我們這些事情,我們主要經歷還是在戰略上去考慮謀劃我們的未來。
當然我覺得我們做的還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覺得出版署能夠集中大家來研究數字報業戰略肯定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且這個意義將隨著明年、后年,三年之內就會有力證明它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