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入世五周年 > 正文
 

龍永圖:中國入世沒有過渡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11月07日 18:56 新浪財經

  2006年11月7日下午,由《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研究院主辦的“中國企業的WTO過渡期:五年得失及未來對策主題論壇”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誠信樓三層國際會議廳舉行,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論壇由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張建平主持。以下為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發言:

  主持人:謝謝仲偉志先生的致辭。下面將請出今天的重量級嘉賓,中國加入WTO的首席
談判代表,原外經貿部副部長,現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先生。龍部長今天演講主題是WTO對我國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大家歡迎。

  龍永圖:各位大家好!因為臨近WTO中國入世五周年,最近的會也很多,使我感到遺憾的是參加很多關于中國入世五周年的會,重點都放在過渡期問題上,我本來以為對外經貿大學在WTO方面專家比較多的,不會把中國入世的重點放在過渡期問題上,看來你們還是沒有逃掉這個誤區。

  過渡期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后,中國就是這樣,先入為主,你再想澄清就澄清不出來。我再次澄清,作為一個整體來講,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沒有什么過渡期,很多人認為中國入世是有五年的過渡期。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入黨有五年的候補期,五年的候補期過了,從現在起中國是一個會員,這樣的理解完全錯誤。

  現在談的過渡期,是在我們中國入世的談判當中,對于某些重要的,或者是困難的條款,和美國、和歐洲國家達不成協議,大家形成妥協。中國的過渡期,少數行業,比如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放開外貿經營權有三年的過渡期,本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當天必須放開貿易經營權。中國的企業經營對外貿易必須經過審批,必須賦予它外貿經營權。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要做外貿就讓它做嘛,干嗎要批呢?沒有這個必要嗎。我們要審查這個企業是不是有學外語的,是不是有市場渠道,貨運渠道,你管這些干什么呢?這個企業沒有市場渠道、貨源渠道,他就破產,你擔心什么呢。

  但由于我國是計劃經濟經濟,所以什么都要管。由一個司來判斷有沒有對對外貿易經營權,這是不符合世界貿易的宗旨。企業如果搞貿易沒有自由,那搞什么貿易。我覺得我們在談判的時候,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太大的道理。

  當時吳儀同志還在我們那里當部長,我被逼無奈,一大清早召集吳儀同志,要對對外貿易經營權有一個說法。當時吳儀臨時召開一個黨組會,然后說龍永圖,你可以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給我們一個過渡期,三年放開外貿經營權。一直最后簽定協議,中國的入世是在三年以后放開對外貿易經營權。中國所有的企業在三年以后搞進出口是不需要再批了。這是我們在對外貿易經營權上三年的過渡期。在具體的少數規則上,當時為了妥協。如

  果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定,那天起就放開貿易權,我想那會困難很大,怕亂了。所以給了我們三年的過渡期。又比如說,我們在汽車進口配額上也給了三年的過渡期,因為當時世界貿易組織除了

紡織品配額以外,所有的產品的進口都不宜用進口配額許可證,當時我們中國的汽車進口配額許可證是非常值錢的,大家認為完全是必需的,當時我們艱苦的談判就是一定要保留汽車進口的配額許可證,能多保留一天對我們中國的汽車工業多保護一天,但是外國人認為,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放開了汽車進口配合,為什么中國要保留?

  后來經過很長的談判,當時我還是靈機一動提出來,既然紡織品配額是在中國入世以后2004年放開,那我們的汽車配額也在2004年放開,這樣達成妥協。人家給了我們三年的過渡期,取消汽車進口配額上來給了我們三年的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是針對汽車進口配額上給的三年時間。

  最長的過渡期是銀行,大家以為中國入世五年之后,中國的銀行全面放開了,不是這個概念。當時我們同意的是中國入世五年以后,外國銀行和中國銀行(3.36,0.02,0.60%)享受同樣的待遇。對外國銀行在中國的業務實施國民待遇,實施國民待遇本來是世貿組織的最基本原則。中國在入世那天起就要給外國銀行國民待遇。但我們認為當時中國的銀行很脆弱,就給了五年的過渡期。

  五年之后再給外國銀行國民待遇。給他們國民待遇并不是全面放開。什么叫國民待遇?就是中國銀行能夠做的,外國銀行也可以做。如果中國銀行沒有本事做的,不能做的,外國銀行就不能做。所以我覺得這幾年我們對世貿條款的理解,我們那么多的專家學者,就沒有搞清楚這些問題。一直到今天,也認為中國入世五年的過渡期已經過去了,到了后過渡期。什么叫后過渡期?兩三年前汽車進入了后過渡期。如果是中國入世到了后過渡期,我們中國代表團當時談判的時候認為,我們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我們要五年以后協議才能生效,中國才能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員,那是荒唐。

  所以,我開始就講,我們在研究中國入世的時候,要對我們入世的條款準確理解。不然我們這些人就背了很多黑鍋。談了半天,談了15年,還給5年過渡期,中國才能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那怎么談的?市場經濟地位我更不想講了,是荒唐的事情。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那天就是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否則中國怎么被承認進去呢?有人說中國很多地方還不太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那美國也不符合。美國每年給農民搞農業搞幾百億美元的補貼,嚴重扭曲了全球的農業貿易。那叫市場經濟?那叫補貼經濟。每個國家在市場經濟上有軟肋,不要因為我們中國有些軟肋,就說我們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在外交上的承認從來都是相互的,從來沒有一個WTO承認,讓我們承認,為什么我們要承認他們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些問題都是對外交的問題,對一些條款問題上沒有準確的把握,我后來懶得參加WTO的會,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你越說越抹越黑。一開始看到WTO過渡期,我就有點惱火。

  今天在座的都是銀行的,那還可以說。12月11日,我們對外資銀行全面實行國民待遇。我們進入了后過渡期。那我們銀行怎么辦?這還說得過去。就具體行業的過渡期問題來談后過渡期。我一開始就想把這個事情講清楚。我們今天紀念也好,中國入世五周年,不要把重點放在過渡期。

  好象中國好不容易熬給了五年成了世貿組織的成員了,這完全是一種誤解。今天入世五周年,要看看后面一半,五年的得失及未來對策。五年了,總有得失,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百分之百好或者是百分之百不好。中國加入世貿五年來,肯定是得大于失。任何沒有偏見的人都會承認這點。

  對企業來講,中國入世最大的一個好處,得的一個好處,通過政府間協議為我們中國企業的發展營造了一個比過去更好的外部環境。因為政府是營造環境。我們通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協議,為企業贏得了一個比過去好得多的外部環境。其中最大的一個突破,就是解決了美國一年一度,對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審查。

  美國是我們中國最好的貿易伙伴。在座的朋友都知道,每年的6月份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不但是我們忙得要命,那些所有在中國工作的,那些美國大公司的代表在華盛頓就開始做工作,所以當時美國對華的最惠國審查成為中美關系最不穩定的因素,就像一個定時炸彈,每年六月份要引爆一次,造成了中美關系最大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性。

  企業怕什么?就怕不穩定、不確定,沒有預見性。每次都要審查一次。如果美國不給中國最惠國待遇,那么中美貿易關系會大步后退。所以世貿組織成員國之間要給最惠國待遇。我們逼著美國修改法律,要給中國最惠國待遇。所以大家也沒有看到每年六月份美國審查美國的最惠國待遇。所以就使中美貿易關系進入到比較穩定的發展階段,中美貿易關系對整個中國對外貿易關系至關重要,可以說是一好百好。

  我們今天還可以回憶起,中美貿易關系長期處在很不穩定的狀態。我記得1992年的時候,當時因為美國和中國進行了好幾輪的關于市場準入的談判,當時沒談成。美國威脅中國39億的產品實施制裁高關稅,這是1992年8月份。9月份中國提出了40億美元的反制裁清單。中美當時處在一種貿易戰的前夕,幸虧雙方從大局出發,最后在1992年10月達成協議,避免了一場貿易災難。當時中美的經貿關系處在一個相當脆弱的時期。

  中國入世以后,一勞永逸地解決的最惠國待遇的問題。中美經貿關系進入的一個穩定發展的階段,特別是最近美國財政部長訪華。我和吳儀同志要一起建立一個長遠的戰略對話的框架。這樣把中美兩國的貿易關系納入一個穩定的、機制的框架之內,以前每年一度的最惠國審查,現在大家淡忘了。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和外交成果,解決了美國對中國一年一度的最惠國審查。這就是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得”。因為中美經貿關系處于穩定的狀態,我們的企業家再也不要為每年一睹的最惠國待遇的審查而擔驚受怕,美國的企業也不用付出那么多的政治代價在華盛頓進行游說。我想這是我們很大的一個“得”。

  第二,對我們企業來講,我們加入WTO之后,對我們的企業形成了相當大的外部壓力,逼著我們企業走國際化道路,逼著我們企業增強競爭力。我認為企業和人一樣,有外來的壓力,不逼是逼不出來的,中國的企業沒有來自外來的壓力,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的。就像打籃球一樣,每天都是河南隊對河北隊,山東對山西,是不會打出一個冠軍。只有和外國人打,才會有一個最后的奧運冠軍。

  這就是中國入世對企業帶來的最大的影響,帶來了強大的外部壓力,逼著中國企業走國際化,爭取全球競爭能力的道路。我們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了遵守一系列保護知識產權的規則,這條對我們的企業壓力是最大的,因為我們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過去做得最差,現在也不能說做的最好,當然至少有很大的進步。如果我們不遵守這個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就違背了中國政府的承諾。

  而保護知識產權并不是為了保護外國人的知識產權,而是最主要是在中國形成一個創新型的環境。一個創新型的國家不保護知識產權,創新就永遠不可能真正的形成。這對我們今后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這條如果沒有我們加入世貿組織作出的一系列的承諾,壓力不會這么大。

  如果當時不做那么多的承諾,不保護知識產權,我們的企業違背了知識產權,最多政府批評一下,上面交涉一下。現在外國的最高層都對中國領導施加壓力,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中國企業采取更嚴厲的措施。逼得我們去遵守保護知識產權規則。比如說反傾銷,大家都認為我們中國遭遇到很多的反傾銷,是多了一點。但也不奇怪。中國的外貿發展那么快嘛、量那么大嘛,多了嘛,就容易出現摩擦、出現矛盾,也沒有什么了不起。

  而且從整個對外貿易來說,中國所遭受的對外貿易反傾銷產品,不過占中國整個出口產品的0.5%,這0.5%落到一個個的企業上當然是很多錢。但對整體的對外貿易來講,不是主要原因。我們中國企業遭到反傾銷,是因為自己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規則,做假帳。廉價競爭,殺價競爭,惡性競爭造成的。

  所以我講話是不太客氣的,反傾銷問題首先中國企業自己要反思為什么遭到反傾銷。如果沒有一個反傾銷的箭懸在我們企業的頭上,那我們的中國企業會更壞。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講,反傾銷是一種好事情逼著我們走市場經濟的道路。當時國務院討論我們是否接受那個條款的時候,當時好幾個領導同志,包括朱镕基同志、吳儀同志、李嵐清同志都說,惡性競爭我們管了那么多年管不了,現在我們讓WTO條款管我們。最后領導同志形成了共識,接受了現在大家一再指責的反傾銷條款。

  所以這就是一種外面規則的壓力來逼著我們走市場經濟的道路。惡性競爭是絕對會違背市場經濟的規則。我這幾年到處講,人類斗猛于虎。現在企業面臨的壓力不是外部的壓力,是內部的競爭。我可以舉100個例子。這是WTO的規則,加入WTO之后逼著我們這樣做。放下反傾銷,不等于貿易保護主義。這個大家要搞清楚。

  在座很多是研究WTO的,反傾銷是世界貿易組織允許的、合法的保護國內產業的一個手段,我們不能反對反傾銷,我們只能反對對反傾銷的濫用恩或對反傾銷歧視性的使用,比如說反傾銷同樣的事情,對中國的產品反傾銷,對其他國家的產品不反傾銷。

  我們不能一味說反傾銷就等于貿易保護主義,不然我們中國對其他國家的產品也實行反傾銷,那你還說我們中國也搞貿易保護主義,我們不可能承認。對反傾銷規則體系,對我們中國的企業更好地走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的道路,合法競爭的道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如果不加入WTO,就沒有這么大的壓力壓我們。

  我們加入世貿組織還有一條是我們中國企業不得不接受那些標準。現在大家都抱怨中國產品出口遭遇了外國技術壁壘,環保壁壘、勞工標準的壁壘、技術壁壘,我早就說過,技術壁壘最好翻成“技術要求”,什么叫壁壘?比如參加奧運會的跳高,跳到1.9米才有資格參加比賽。你也可以說1.9米是個壁壘,但這是奧運會的要求。你跳不過1.9米,你就連到奧運場所參賽的資格都沒有。你如果達不到國際標準,你就沒有出口權利。你可以在國內賣,而且我們要逐步地使我們國內的標準和國際接軌,到了最后你只能退出市場。環保標準也是這樣,環保標準和勞工標準雖然在WTO還沒有形成協議,但這是大勢所趨。有些國家使用的勞工標準,不使用童工,不能超時,員工的工作條件必須滿足一定標準,你的廠房消防設施必須達到相應標準,這些標準多是合理的。

  這些標準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能否接受?可以接受。能否講這些環保標準、技術標準和勞工標準是對中國產品的一種歧視性的壁壘?這不是壁壘,是一種要求。所以我覺得我們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大家已經認識到了滿足這些標準是使我們的企業能夠形成真正的國際競爭能力的最起碼的要求。就像我們的跳高運動員起碼跳到1.9米,才能有望得到奧運冠軍一樣。我們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企業來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外部壓力,逼著我們的企業走國際化道路,加入國際競爭。

  第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當時我們設想由于減少了大量的政府審批,可以減少企業為政府服務的成本。因為過去有很多審批,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蓋圖章、找批文,我們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確實減少了很多行政審批。但不能說現在的行政審批就已經減得差不多了,我看加入世貿組織五年來,我們有的部門的權力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

  我們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包括外國企業,跑項目、跑土地比過去跑得還辛苦。所以我們中國今天加入世貿5周年,大家要想想那些行政審批要盡快取消。有些人打著保護國家利益這樣的幌子保護自己手中的權利,我加入世貿進行談判,我看得多了。

  前段時間就汽車自主品牌的問題發表意見,本來這個意見是被歪曲的,被相當一部分人圍攻,我一看這幫人都是那時候堅決反對開放汽車市場的人。某種意義上說是反攻倒算。我們看看中國的汽車市場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入世前幾個人能夠買汽車?大家不要昧著良心。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在汽車方面,首先受益的是汽車消費者。這是首先盯著的群體,不是對生產有多大好處,首先要看對消費者有多大好處。過去我們腦子里想的是對生產者有多大的好處,畢竟生產者是交稅的,畢竟是制造就業機會的。但判斷一個行業的成敗關鍵,首先要看對消費者是否有好處。首先對消費者有好處之后,整個消費市場起來之后,生產才會有市場。這點是大家研究經濟問題的“ABC”。

  過去我們認為消費者是一個弱勢群體,生產者是一個強勢群體。實際上每個人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但是,我們看我們的政策措施是以誰為趨向?所以,取消了很多行政審批。應該說,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政府服務層面,但還不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外我們也希望中國入世能夠降低對某些行業的壟斷,減少所謂“企業社會服務”的成本。過去有的行業,比如說電信高度壟斷,所以話費一直降不下來。

  入世之后,我們逐步放開了壟斷。現在大家也看到話費慢慢開始降了,但降得還不夠,競爭還不充分。但畢竟已經邁開了重要一步。總不能以某個行業的高額利潤讓全社會為它付出代價。這就是社會服務成本。所以,當時中國入世的初衷就是要減少行政審批,減少行業壟斷,形成一個更充分的市場競爭。使得我們廣大企業能夠減少政府服務成本和社會服務成本,在這方面我認為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我們中國入世,應該說是得大于失。但現在我們有種非常扭曲的心理,認為我們中國加入世貿五年了,我們過去做了很多開放市場的承諾,我們當時做了讓步,是吃虧了。現在我們吃完了,該歇口氣了。

  我們認為從源頭上來講,我們當時作出的開放市場的措施不是讓步,而是進步。前幾天我們也是開一個入世五周年的會議,對歐盟代表講,應該把“讓步”這個詞匯永遠清除出去。在國際貿易當中如果是真正取得進展,不是讓步。比如說歐盟如果今天取消對農業補貼,我們不是對于巴西農民的讓步,我們是對歐洲所有農產品(10.37,-0.39,-3.62%)消費者的進步。對他們的讓步。歐洲的消費者因為歐洲的高額的農業補貼,在農產品消費上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所以取消和減少合作聯盟對農業補貼,最大的受益者是歐洲人,而不是其他國家的農民。我們要搞清楚這一點。所以歐洲的談判者,如果一旦承諾取消農業補貼,不是對農產品生產國的讓步,而是對本國消費者的讓步。應該這樣理解,這才是對國際貿易談判的真諦。

  所以,我覺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五周年,大家絕對不能有一個中國的開放差不多了,我們做的讓步太大了,應該到此為止。遠遠不夠。中國的開放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們

中國經濟發展向高速度的要求。還遠遠沒有達到經濟全球化高度進展的要求。所以最近我幾次講話都講,我們紀念入世五周年,我們就要使我們的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從而促進國內的改革,促進國內的發展。

  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