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仲大軍:國家要追求財富需要建立獎勵機制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 19:54 新浪財經
2006年10月28日,由檢察日報社、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新浪網、《英才》雜志社、《當代經理人》雜志社共同倡議,方圓法治雜志社以及正義網共同參與的首屆中國陽光財富論壇在北京舉行。下午,陽光財富制度篇研討會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研討分為上下二場,上半場專家就反商業賄賂問題進行研討。下半場,嘉賓以讓“愛富”成為社會的追求進行研討。新浪網對此次論壇做了全程報道。以下為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的精彩發言。 仲大軍:我首先說一下愛富,這個愛富,我們比較一下,我們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是窮國,我們比發達國家差遠了,我們如果不有錢,就更窮了。所以愛富就是要趕快發展,中國現在就是要愛財富,我們落后了一百多年了,二百多年前我們就落后了,現在發達國家的人居GDP30000多美元,我們才1000多美元,如果我們國家不愛富,仍然保持一個清貧的國家,風格這么高尚的國家,我們不能在勒緊褲腰帶,發揚共產主義精神了。 所以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我們這些年GDP追求為什么在中國這么強烈,從鄧小平先生80年代開始,就是要創造財富,把我們國家的GDP提上來,就是要靠我們的中國人們創造財富,而財富怎么創造呢? 就是我們在座的企業家,你們在座的都是中國人民中的優秀分子,是你們創造了財富,是蔣錫培先生,是黃發靜先生,創造出了財富,我們中國的財富從哪來,就是靠我們在座的企業家們腳踏實地去創造。 這一財富的第一個境界,我們必須追上社會先進,我們不能永遠當一個窮國。我們不能讓別人瞧不起。我們中國人流浪世界各地。 第一個境界,追求財富過去以后,一個國家要想追求財富,第二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比較建立獎勵機制。什么叫獎勵機制?我也是苦干了一通,結果我的勞動成果被社會拿走了,干活兒的不干活兒的都一樣,吃大鍋飯,那樣能創造財富嗎?不可能的,所以建立獎勵社會,這個獎勵社會是什么?不用我說,大家非常清楚,就是改革二十多年來引進的市場經濟制度,我在這里給大家講理性的,理論的東西,我們把握住理論就非常清楚了。 改革開放以前和市場經濟以前有什么差別?它就是一種獎勵的社會,蔣先生有這個廠子,他就有著巨大的創造財富和主宰市場的能力,這就是獎勵的機制,獎勵發展的機制,如果在計劃經濟時代沒有積極機制。 我們個人的積極性發揮出來,像王鐵人一樣,當然那是一種文化體系,王鐵人也是優秀人物,但是那是一種政治獎勵,它不是物質上的獎勵,那個年代和市場經濟下不同之處就是市場經濟滿足和人們物質的需求。 我坦率地講,每個企業家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他有一種虛榮心,也有各種各樣的欲望。 比如說我要展示我的成就感,憑什么展示我,像有的民營企業家,有了錢先買一輛轎車,看上去很虛榮,但是這也是滿足了人的表達形式,這也不能去非議,這就是人性的追求,我們的市場經濟就是要滿足這種追求,它首先允許人們有充分的用武之地,然后給真正獎勵機制,讓他們擁有,有了個人的發展空間,現在你有了財富以后,可以像蔣總,可以到法國旅游,我就不行,我這個經濟實力不行,這個必須要靠實力基礎。 這個是對企業家的獎勵。再進一個層次,就是說當我們已經建立了獎勵機制之后,它會在這個社會產生巨大的財富積累效應,它會在每個行業產生一些巨頭,我們中國如果繼續按市場經濟運行下去,我們的企業機制如果繼續改革深化下去。財富高度集中,進入到這個階段的時候,那就是面臨的任務就是如何使用財富了。如何管理財富,讓財富發揮出更好的效益。 談到這個問題,我必須還要深入地講一下歷史上財富不同支配方式,請大家看看,從各個歷史比較來看,各個國家的歷史都是帝王的歷史,君主的歷史,各個國家的財富使用方式都是把財富集中在發展帝王身上,從埃及開始,大造金字塔,統統都是為了國王,為了他生前的享受和死后的榮耀。中國的社會,秦始皇打造皇陵,也是為了他個人。 現在我們的社會,最大的分歧就是財富是用于個人還是用于公眾,這應該是判斷財富合理不合理的現實,如果不財富無休止地用于個人,像慈禧太后,為了她個人,花了海軍的軍費建立頤和園,那么這種財富完全運用到自己的身上就是過分的了。 就像十三陵,清陵,這是不合理的。這是封建時代的財富利用方式,現代社會進入到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成了一個大眾共同發展的社會,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財富就要更多地,均衡地用于平均。如果這個時候過多地傾斜到個人消費上,必然導致了社會另一部分群體缺少這個消費,在中國今天也是這樣,在中國發展了二十多年,我們已經聚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用在普通老百姓身上仍然是極少部分,我是搞經濟研究的,我要是給你們算帳我算得非常清楚,我們每年的GDP里面,15%是發到工資里面了,大家注意這個數字,40%是企業資本拿走,發給廣大的工薪階層的,占GDP的15%,這就是我們國家為什么高投資、低消費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發給公眾的之整個的水平太低了,中國是一個什么國家呢?是一個在世界上很罕見的資本收入大于勞動收入的國家。 連美國、英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勞動收入也大于自己的資本收入,可是我們資本收入要遠遠高于勞動收入,這種條件給我們企業家,中國的企業家插上了翅膀,你們可以充分地發展,快速地發展,這是我們一個國家的戰略導致的,所以你們都是幸運兒,如果我們提高一下工資收入的話,那么我們的企業資本積累,各方面再生產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我們的企業家要理解,這是我們廣大的中國人民付出的犧牲啊,但是我們不能永遠讓人民永遠是這種狀況啊,我再舉一個例子,日本戰后工資水平超過美國的70%,最后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可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工資水平還沒有動,中國的發展為什么和日本、韓國如此不同呢,只能說明中國的勞動階級付出了相當大的犧牲,我提醒我們的企業家認識到,你們現在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我們現在有錢了,大家富起來了,現在有的朋友都進入到收藏的階段了,一收藏一個東西,幾千萬來了。 可是中國的社會財富有多少用到社會公眾上,中國的資金到現在沒有一點作用,可是在資本主義國家,洛克菲勒,美國的石油帝國,當他建立起財富王國之后,他死后建立起了龐大的基金。 卡內基有一句名言,帶著巨大的財富死去是一種恥辱,請大家到國外去,有非常多的基金會,他們有龐大的社會資金,龐大的社會資金來自于企業。企業如果這樣的話可以不交稅。然而在中國沒有,二十年來,中國的社會性的公益基金不產生任何的作用。 我發現這里有個巨大的文化傳統的原因,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里,基督教文化有一種共享文化,這種文化在我們傳統的儒家文化找不到,剛才楊總編光說了一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是君子愛財,用之有沒有道呢?我們的古今中外的書找不到,光有孔子論語里面講到的,如何獲得財富的途徑,但是中國最大的儒家學術里面沒有說如何運營財富的問題,那么基督教文化里面有。 請大家看一下圣經舊約,里面也個說法,每隔五十年,一場大的喜慶,每隔五十年是一個社會重新歸于一統的解放日,在這一天奴隸接訪了,土地歸還原來了,債務取消了,大家重新又回到了一個平等的起點上,這種思想從圣經、從基督教文化根深蒂固了,它有一種文化傳統,所以你們看一下猶太教,為什么這個國家有了錢都給自己的民族自己花,我們中國恰恰去少了這個傳統。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