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共創商機共享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 02:14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史曉芳

  共創商機共享成果——中國民企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探尋

  編者按:

  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中華工商時報、香港大公報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民營企業發展(澳門)論壇”9月23日在澳門隆重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中國民營企業與世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前景。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中央駐澳門特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陳啟明,中央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剛,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沈建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等人士均出席論壇,共同探討了中國民營經濟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前景。

  本報特刊發演講摘要,以饗讀者。

  何厚鏵:努力服務各地企業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中國民營企業發展(澳門)論壇”(下稱論壇)上表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努力拼搏,精英輩出,成功地邁向了國際市場,“他們不僅有豐富的經商經驗,也有廣泛的社會網絡,是葡語系國家企業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向導和合作伙伴。中國與世界葡語系國家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只要雙方企業家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將共創商機,共享成果”。

  澳門近期的發展特點是,旅游休閑產業從局部市場競爭進入全面性市場競爭。競爭能為市場帶來活力,擴大規模,催化投資機會,故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針對民營企業家的需求、葡語系企業家的需求,澳門將竭盡所能,為各地企業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何厚鏵亦指出,澳門是具有深厚人文基礎的商貿平臺,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既要為中國民企提供國際市場的經驗,也要為葡語系企業家提供通往中國各地的營商渠道。

  李剛:優勢互補,互利多贏

  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副主任李剛在論壇上表示:

  CEPA簽署3年多以來,內地與香港的緊密合作,為香港帶來新的機遇和無限商機。“十一五”規劃的出臺,更加凸顯香港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香港作為亞洲的金融、商貿、物流中心,對促進內地經濟持續發展,推動內地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和制度創新,都將起到重要的引導和借鑒作用。港澳地區要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的合作,推動“9+2”以及與京滬和其它地區合作的不斷深化,加快珠三角的區域經濟融合,并促進內地民營企業以多種渠道加速國際化合作,成為內地民營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平臺,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多贏。

  沈建國:迎接經濟全球化新浪潮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沈建國在論壇上表示:

  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論壇,在今年已經是第四屆。本次論壇選擇在澳門召開,有其特別的意義。澳門歷來是東西方經貿和文化的交匯點。世界貿易組織就曾指出,澳門是世界上最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之一。澳門市場體系高度自由和開放,是一個自由港,企業的開辦和經營自由、手續簡便,貨物、資金和人員進出自由,大部分出入貨品均免征關稅,是開展商貿往來的絕佳之地。

  澳門目前政通人和,發展喜人,前景光明。澳門CEPA漸入佳境,享受零關稅的商品越來越多,貨值和減免稅款成倍增加,有力地推動了澳門經濟發展。何厚鏵行政長官最近提出,在內地泛珠三角區域與葡語國家及東盟加強經貿合作過程中,澳門將積極提供中介服務,尤其是積極發揮聯系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的平臺作用。實踐表明,內地和葡語國家之間不但存在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彼此的積極互動還引發出許多商機。

  中國發展最活躍的經濟力量是民營企業,2005年內資民營經濟在GDP中的比重約為49.7%,外商和港澳臺經濟比重約為15%-16%,兩者相加約占65%左右。從人數上看,民營經濟的崛起,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新的社會階層。目前中國有私營企業450萬家,投資人1100萬,自由職業者大約1000萬人左右,如果包括在民營企業中的從業人數,那就已經超過1.5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1.5%,他們使用著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直接或間接地貢獻全國近1/3的稅收。中國政府去年又頒布了《關于鼓勵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其進一步發展掃平了政策上的障礙。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和國際化分工向高級階段發展的必然結果,已成為不可回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國際分工的廣度與深度,各國企業之間在合作不斷增強的同時,競爭也不斷加劇。相比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占絕對優勢的國際跨國企業,中國企業顯然還很弱小。經濟全球化對于我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來說,既是一種發展機遇,更是對企業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創新與技術水平等企業綜合素質提出的一種挑戰。

  民營經濟現在已成為中國外貿的新興主力和“走出去”生力軍。民營經濟出口總額5年增長3.6倍,年均增速35%,這是一個奇跡的增速。總額占全國的比重從2000年53.3%提高到2005年的77.4%,5年提高了24.1%。其中,私營企業的出口5年來更是年年翻番,增長了48倍。在外貿出口中,2000年其比例還僅占1%,到去年就達到15%左右。

  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比,我國民營企業盡管日漸崛起,但就企業整體素質而言,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特別需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第一,加強國際化的思維方式與理念,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積極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積極利用全球資源,誰利用全球優勢資源越多,誰就會越來越強大。反之,閉關自守,被動防御,只能越來越落后,越來越被邊緣化。第二,充分重視國際化發展戰略。了解國際市場環境和行業競爭情況,用全球化的視野來分析自身的特點和比較優勢,在全球范圍內考慮資源的配置,確定企業經營策略與國際化發展戰略。第三,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決策機制、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強風險防范機制,提高企業規避風險的能力。第四,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通過技術引進、合作開發等多種方式和渠道,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加強自主創新,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產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五,重視品牌戰略。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品牌建設是一個艱苦曲折的過程。很多民營企業都是從為國外企業貼牌生產開始,學習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逐漸走出一條創建中國品牌的路子。第六,探索民企并購,培育大的跨國公司。并購具有進入市場快,可充分利用原有企業品牌、技術、管理經驗和營銷網絡等

  優點。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并購都是民企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在這方面,中國民營企業已經邁出了步伐,而且進展很快。

  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中央政府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提出了“走出去”的重大戰略。這是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這種變化將為內地和港澳地區工商界的精英們提供重要的機遇和平臺。

  劉世錦:增強中國民企創新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論壇上表示:

  中國“十一五”計劃提出的一個重要戰略就是自主創新。因為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必須依托自主創新來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階段。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民營企業。改革開放之初,國家一方面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一方面在占主體的國有企業旁邊開了一個口子,允許、鼓勵多種類型的民營經濟的發展。發展到今天,國有企業改革雖然有進展,但距離預期目標仍相當遠。

  民營經濟或廣泛意義上的非國有經濟,憑借與生俱來的旺盛活力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在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上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相應增大。估計中國GDP中約60%是由非國有經濟提供,在GDP新增量中,該比例還要高一些。故此,人們所說的市場經濟其實已開始在中國的資源配置中起到基礎性作用,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非國有經濟或民營經濟的發展。

  不過,中國民企總體上還處于較低的發展階段。這些年來一些企業急于“做大做強”,吃了不少虧,教訓深刻。故對企業成長的規律和過程一定要理解、尊重

  和順應。當然,這些年來,民企中已出現了一些優秀的、規模較大和競爭力較強的企業,以后也會有更多、更大的好企業從民企陣營中涌現出來。但大多數企業將來還會是中型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

  不要看不起小企業,小企業可以有大市場、高技術,可以有較高而穩定的盈利,可以成為百年老店。德國經濟之所以在國際上有競爭力,基礎在于有一大批規模雖小、不為人知,但在所處領域占有較高全球市場份額,并能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被稱為“隱性冠軍”。這是對民企組織結構的一個展望。

  事情的另一方面是,當經濟發展的大勢要求民營企業上一個臺階時,一定要能夠跟上,跟不上就可能被淘汰。今后一個時期,民營企業將會面臨兩個重要變化。一是民營企業身份的逐步模糊。隨著全球化、市場化趨勢的加快和深化,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之間的界限會逐步淡化或模糊,經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民營企業是由過去的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有的民營企業變成了合資企業,還有的企業股份制改造后民營、國有、外資的股份共存。另一個趨勢是,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深入,外資企業技術含量的提高和本土化的加快,民營企業原來所有的體制優勢、本土優勢和先進入優勢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有的將不復存在。在這種新形勢下,不論與其它類型的企業合作還是競爭,都有一個重新定位的問題,有一個在原有優勢削弱或消亡的情況下,通過創新形成新的優勢的問題。這個問題,民營企業,或者民營“出身”的企業,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小企業,都不能回避。所以說,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既是國家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需要,也是民營企業自身成長的需要,還是新形勢下應對競爭壓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的需要。

  如何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已經有不少討論,民營企業在實踐中也創造了許多好的經驗。我簡要提出幾點。

  一是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環境。競爭促進創新,成功創新有賴于競爭環境,但競爭一定要公平。有的產業領域,外資企業進入容易,但事實上民營企業卻被設置了過高的門檻。二是通過體制和戰略調整,形成有利于創新的長期行為。民營企業能對市場作出靈活、快速的反應是其優勢所在,但長遠打算的東西則少了一些。三是改進有利于民企創新的投融資機制。融資難是民營企業長期以來面臨的問題,民企創新活動或創新性的民企,以及民營的高科技企業融資更難。這個問題的對應措施應當是開放、發展和完善多層次的支持創新的投融資渠道,特別是加快發展風險投資;積極創造條件,在

資本市場上設立創業板;鼓勵創新性企業及其研發成果的市場交易,疏通風險投資的“出口”。四是重視和加強開放式創新。五要有好的人才戰略。

  李炳康:服務民企,開拓葡語市場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李炳康在論壇上表示:

  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05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排名世界第四位。而且,在對外貿易方面,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內地市場在世界是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 TO)后,中國以一種積極的交叉參與經濟全球化。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10+1)、“中日韓-東盟”(10+3)等區域經濟合作得深入發展,以及亞歐會議、中非論壇、“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等跨區域經濟合作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正在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當中。

  中國的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了中國參與世界經濟合作的生力軍。經濟全球化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技術創新、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一些民營企業在具備了一定的市場、資本和技術優勢后,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探索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國內受結構性產能相對過剩、市場競爭加劇、資源和原材料緊張、以及國際貿易磨擦等因素的制約,希望通過海外投資獲得新的市場、技術、品牌和資源,也就是民宮企業“走出去”的內在動力。

  近來來,中國與葡語國家在貿易、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中,2005年貿易總額達231.9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26.9%;2006年1-7月達193.2億美元,同比升59%。由于中國從葡語國家進口的商品多是初級產品,向葡語國家出口的商品則多是制成品,形成“制成品VS初級產品”的經貿格局。

  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有望形成一種合理的國際分工格局:中國提供勞動密集型制成品和越來越多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品;葡萄牙及其所處的歐盟,為中國的勞動密集型制成品提供市場,并向中國提供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其它葡語國家可以為中國提供制成品銷售市場,向中國供應各類資源類產品,接受中國日益增長的對外投資等。

  具體而言,澳門可向內地民企提供的主要服務包括:利用會展幫助民營企業與葡語國家企業相互認識和了解、創造商機;為民營企業與葡語國家企業合作提供包括金融、法律、會計和翻譯等商務支持服務;持續性的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訓,將協助民營、中小企業與葡語國家企業加強交流與合作;成立企業戰略聯盟,離岸經營葡語國家業務;提供經貿法律咨詢、調解和仲裁服務,減低企業經營風險,促進民營企業開拓葡語國家市場。

  若澤沙格:中葡企業應作伙伴

  葡萄牙企業協會會長若澤沙格在論壇上表示:

  基于澳門這個理想的平臺,中國南部地區是其中一個最適合葡語國家邁向國際化的區域。中葡互相的了解使澳門更容易充當平臺的角色,葡萄牙的文化于澳門影響深遠,而澳門與葡萄牙雙方的聯系多見于行政和法律制度上。澳門的骨干階層,部分精通葡語,他們大部分都是由本地大學的葡萄牙籍教授所訓練出來。因為他們對本地的情況具有深切的認識及了解葡語企業的商務及管理習慣,也熟悉兩地的法例,因此深信合作以及建立伙伴關系是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中國地大物博,其經濟正處于演變的階段,擁有堅實的生產力。故此,葡語國家應隨著同一模式發展。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企業應結成伙伴,共享其中的利益,雖然雙方于各層面上的規模有別,但勝在能互補不足,從而于國際市場共同發展。

  陳米雪兒:希望中巴貿易繼續加強

  巴中工商總會兩國總會長唐凱千向論壇遞交了書面發言,他的顧問陳米雪兒女士代表他在現場表示:

  中國與巴西經貿合作不斷加強,經貿額更是成倍數增長,而這種局面在澳門的牽引下繼續發展下去。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巴西是南美洲一個十分重大的市場,雙方互補性很強。而事實上,兩國貿易額增長十分強勁,例如在4年前,還只有10多億美元,但這個數字到去年時達到114億美元,預計今年更可達到164億。數字的快速增長,證明了兩地的巨大商機。由于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區域及語言優勢,在中巴經貿往來上發揮了十分重要作用。而今后中國的民營企業會是兩國經濟的主要參與者。隨著中國民企的發展,可以在此方面有更大的發展。

  曹和平:民企應參照美瑞模式

  中國經濟學家、

北京大學教授曹和平在論壇上表示:

  中國民企應參照美國及瑞士的發展模式,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在生產中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值產品。中國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造就了一大批民營企業,以致于中國的“世界工廠”稱號很大一部分都要歸功于民企的貢獻。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民企的產出與產值卻存在巨大落差。中國民企要學習美國及瑞士的經驗,從降低成本到提高附加值上落手,以改變這種低價值創造的局面,創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式民營企業。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