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胡以晨:傳統媒體的新翅膀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15:24 新浪財經
由新聞出版總署報紙期刊出版管理司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報業競爭力年會于2006年8月3日-5日召開。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報業集團和報社社長或總編輯、報業經營公司負責人等四百余位嘉賓、代表齊聚北京,共同商討報業發展大計。新浪網作為年會合作指定媒體全程圖文直播此次會議。以下為新加坡報業控股執行副總裁胡以晨演講實錄: 非常感謝新聞總署給我這個機會讓我第二次參加這個盛會,與在座的同道一起探討平面媒體的未來。 年輕讀者與平面媒體的疏遠,主要因素是網絡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多數人的生活形態,使他們對資訊的要求從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的自我選擇。自從網絡的出現,世界各地的媒體想方設法應付網絡帶來的第一波挑戰,過去十多年來,傳統媒體的回應方式主要是增設網站或者以報紙為核心的門戶網站或者是所謂的電子報,這種做法基本上只是把平面媒體搬上網絡,是一種形式的轉移,未能產生規模經濟的效益。目前大部分的報業集團都處于只見耕耘不見收獲的狀態,彼此都在觀望和探尋新的出路。近年來,網絡的發展又對傳統的媒體帶來第二波挑戰,那就是公民記者,也就是全民記者參與的概念。 新加坡的傳媒市場主要特點:1、由于多元種族的結構,和諧社會意味著多種語言的并存。2、由于語文教育和社會的發展,英文為強勢語言,華文居次,其它為馬來文和印度文。3、年輕時代的主要語言習慣是英文,影響華文報未來的發展。4、平面媒體以英文為主導,然而以像視聽媒體則以華文為主流的位置,顯示了華文報章必須借助多媒體才能有所發展。根據多媒體推出核心策略的思想,過去三個月內,集團先后展開兩項嶄新的行動,從平面走向網絡,推出一個英文的新產品叫做SPOMP,第二個是從付費走向免費,爭取年輕讀者的支持,推出了華文新產品《我報》。以下我向大家介紹這兩個新項目的經驗和市場的反應。 首先是SPOMP這是新加坡英文報集團本年七月份推出的網絡平臺,這是一項以互動新平臺為規劃理念的新媒體,主要把平面媒體的影響力而不是平面媒體的內容擴大到互聯網上,靠聲像文字的互動,拉近年輕讀者與報紙的距離。 縱觀過去的電子報或者是門戶網站最大的不同,就是積極引入公民記者的直接互動和參與,可以說是傳統編輯部運作形態的改革開放。而且引入的參與力量正是數碼一族年輕人,他們的進入大大加強了新聞的來源速度和廣度。SPOMP自推出之后引起很大的反響,也吸引了很多年輕的讀者,由于剛剛僅推出一兩個月的時間,目前仍然處于積聚人氣的階段,但也已經引起廣告商的注意,也有商家主動接洽。初步的評估這項實驗具有形成一種新的運營趨勢的可能。 接下來今年的6月1號新加坡報業控股的華文報集團創辦了新加坡的第二份或者是第三份電子報紙,也是第一份華文的免費報,它的名字叫做《我報》。推出《我報》有多方位的考量,第一個考量是為什么免費?第二個考慮是免費報的位置。第三個考量,免費報的出現對于現有的市場和生態有怎樣的影響。《我報》的讀者定位在20歲到40歲的年輕網絡時代,它的內容定位設計均以符合年輕人的生活形態為根據,包括閱讀的時間,年輕人逐漸放棄閱讀報紙,原因之一是忙碌的都市生活,《我報》以20分鐘閱讀時間為標準的快讀報紙。第二,短小精要,內容三四百字的文章,文字要求輕松簡單,內容應該有價值和針對性。第三,讀者角度,新聞的選擇和處理采取讀者角度為主導,而不是根據傳統的新聞點。第四,讀者參與,根據讀者來知道讀者真正要什么的概念,邀請讀者親自參與新聞的采訪。第五,開放互動,整個編輯從總編輯到攝影記者都設置自己的博客站,作為和讀者直接對話的窗口,并且手機短信與讀者直接互動。第六,語言實用,大約有20%的內容是英文,最特別的是在版面上設計了一個我點擊的欄目,提供深字深詞的漢語翻譯,使報紙具備了語言學習的功能,很受歡迎。在發行上除了每天在市區地鐵站分發之外,還設計了專門的定向發行,通過資料庫把相當數量的《我報》直接到具有特別消費能力的特定讀者群手中,以創造直接的廣告效益,并且建立具有消費效益的讀者群,更有利與報紙未來的成長發展。 《我報》是一份年輕報,必須以精兵減陣,基于運營初期的成本考量每日發行12萬份,從推出以來每天發行都是供不應求,甚至有讀者要求自愿付費確保每天獲得《我報》,初步形成預料中的市場需求,這是很有利的發展。由于《我報》創刊至今僅兩個月,全面的市場資訊還沒有完整搜集,但有許多讀者和廣告商的初步反映十分積極令人鼓舞,包括許多英文背景的家庭讀者,通過電郵和手機短信告訴我們。 最后總結一下,從傳統媒體發展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英文的SPOMP還是華文的《我報》都是向新媒體發展的探索腳步,都是建立在年輕時代的生活形態上。報業集團內的其它保障也為免費報提供人才支持,免費報和帶有公民記者品位的網絡平臺,可以說是未來更成熟的新媒體模式的先鋒,也是傳統媒體的一雙新翅膀,傳統媒體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延伸的效益也可以結合免費報的年輕形態,形成聚集年輕人眼球的新媒體舞臺,這雙新的翅膀是我們所面臨新挑戰時的新契機、新動力。謝謝。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