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工廠開在何方:東亞制造業投資新機會論壇實錄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 15:45 新浪財經
由中國國際關系學會與山東省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東亞投資論壇于2006年7月29日至30日在中國·山東·威海召開,新浪財經獨家進行圖文報道。以下為工廠開在何方——東亞制造業投資新機會論壇實錄。 主持人 劉洲偉: 各位嘉賓,下午好。我是今天下午這個主題圓桌的主持人,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主編劉洲偉。眾所周知,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驚人的,以中國為例,它已經成為東亞國家出口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地,按照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占了其總出口的22%,東盟國家出口的50%歸因于中國因素,而日本的復蘇,比較重要的一個引擎也來自于對中國的出口。這種貿易格局的改變,將深刻影響到投資格局的變化。在這個新的階段,跨國公司或者跨國投資在中國的布局,新型的制造業和自主研發等等各個方面都會面臨非常大的、非常有意思的變化。什么樣的因素,將在多大程度上,會決定或者影響東亞制造業的趨勢,是我們今天這個主題要著重探討的要點。 在探討開始之前,允許我介紹一下今天在座的嘉賓。首先是來自第一東方投資集團的主席褚立力先生,來自商務部對外經貿合作司的趙闖司長,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的副部長趙晉平先生,來自巴斯夫東亞戰略總監舒爾茨先生,來自霸菱亞洲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曾光宇先生,麥德理公司亞洲總裁劉亞東先生,還有我們的東道主,威海市副市長馬世和先生,還有我們一位非常重要的嘉賓,出井伸之先生是索尼公司顧問委員會的主席。 我們今天分為兩節,第一節是我們每一位發言的嘉賓有一個不超過七分鐘的獨立發言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就是在各位嘉賓發言完之后,我們剩下的時間是互動時間,就是我們與會的代表可以向我們的嘉賓提問,我們嘉賓之間也可以互相提問。下面由褚先生發言。 褚立力: 今天上午我已經有機會向大家發言了,我就很簡單講幾個我的想法。 過去十多年,來自海外到亞洲的基金,有70%多是流到中國大陸跟印度,所以這個對東亞其它的國家是有一定的影響,以后為了東亞經濟一體化,還有我們中國大陸跟其它東亞國家的關系,我覺得中國的企業有必要考慮到其它東亞國家去加強投資、合作。 今天早上我跟大家介紹了多哈會合失敗的情況,更加強了現在中國企業跟其它亞洲企業合作比較危機的情況,這是第一個。我覺得我們要把海外流到中國的基金,要有一部分比較合情合理的流到亞洲其它的地方。 第二個,如果東亞地區要跟歐盟國家還有美洲國家要有一個比較平等的競爭,我們基金跟科技、跟生產、跟市場一定要結合好。中日韓的合作就非常有必要,在科技上,在市場上,如果有日本的、韓國的科技,中國的市場,還有整個東亞的市場,這個折合對我們競爭力也是大大有幫助的。 第三個,亞洲共同的貨幣,以后有沒有機會呢?我覺得這個機會是一定有的,但是要我們的中國的人民幣全流通以后,這個可能性就更加現實了。因為現在好像今天吳大使講了,我們的存款流到歐洲跟美國,然后流回到亞洲,亞洲的基金可以流到亞洲里面,不一定分到海外再流回來。 第四個,我們整個亞洲在貿易上有爭議,或者在法力上我希望有一個共同的平臺,哪怕在中國大陸到菲律賓我們都是要同等的規定,不是每一個地方我們都要找到,靠不同的門戶,不同的規定,吳大使講了,我們到美國投資我們不懂他們的語言,他們的門戶和他們的規定,我們是很吃虧的,所以如果都是在亞洲里面,就是在東亞里面我們有了經濟一體化,我們有規定,有法律,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共同的平臺,這個共同的平臺就是把我們投資的文化可以慢慢深入。 最后一個是資本市場的發展,競爭市場、資本市場,我很希望以后我們在東亞地區,中國的企業比方講在香港或者在上海可以很容易在其它的競爭市場,或者在日本的市場、韓國的市場可以上市買賣,或者在馬來西亞已經上市的公司,他們的股票有一個比較容易的進口的方式方法馬上可以來到上海買賣,這個在中國來講,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功能,慢慢可以開放,我希望在東亞地區有一個一體的方式方法,可以把在不同地區內的不同市場可以融資,對我們區域內的基金流通更加的加強。謝謝。 劉洲偉: 褚先生剛才就五個問題談了他自己的觀點,我們下位發言者是來自商務部對外經濟合作司的趙司長,有請趙司長。 趙闖: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個論壇,前天晚上從成都回到北京,昨天晚上到的這里,是被我們劉副部長調過來了,吳建民大使給劉部長寫了一個邀請信,他實在抽不出空來,讓我來跟大家做一個交流。 最近幾年,尤其是跨國公司,特別是在跨國購并的方面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尤其是在中國企業有幾個大的購并方面,比如說聯想購并美國IBM的PC業務,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收購注冊在加拿大的哈薩克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要收購美國的尤尼科,以及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的投資最近這幾年受到了格外的關注。有些媒體,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主流媒體做了很多的報道,像中海油收購尤尼科、聯想收購IBM的這部分資產。很多發展中國家到中國來都反復再三的表達了這樣的愿望,就是歡迎或迫切的希望中國企業到他們國家去合資,這樣就給人們造成了一個印象,就好像中國現在已經有數不盡的錢,有巨大的財力可以投向全世界了。 我作為商務部對外經濟合作司負責這方面工作的,了解全面情況的一個公務員來講,我覺得這里面有很多渲染的成分,有很多媒體的炒作。實際情況是怎么樣呢?我想根據我的判斷,我們中國還不是對外投資大國,我做出來的這個判斷有這么幾個依據。第一個,中國自改革開放到去年底的20多年時間里,對外投資累計是517億美元,什么概念呢?僅僅相當于德國、法國一年的對外投資額,我們最高的年份是去年,對外投資69.2億美元,什么概念呢?去年國際資本流動總量8600多億美元,大家可以算一下69億美元占百分之多少。再一個就是中國對外投資的按項目平均的規模來看,去年也達到了最高,是653億美元,就是平均下來中國去年對外投資單個項目的投資規模是653億美元,在這兒之前,2004年是448億美元,2003年是409億美元,2002年是280億美元。大家知道這個就不是一個大項目了,就從購并來講,國際上炒得那么厲害的那么幾項購并,中海油收購尤尼科,如果收購成功不過就是180多億美元,這個購并額和歷史上在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之間那種購并動輒上千億、幾千億美元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小巫見大巫。因此,從這幾個數據,再加上我們中國在世界最大500家跨國公司里面,去年是16家,前年是15家,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在500家里有多少呢?1/4、1/5、1/8,因此,從這些數據做出一個判斷,就能夠清醒的得到這個結論,中國目前不是對外投資大國。 國際上有一個標準來作為一個判斷,就是一個國家吸引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比例,發達國家一般是1:1.2到1:1.4之間,也就是說它吸收一億美元的外資,同年對外投資的流量是1.2億美元到1.4億美元之間,發展中國家一般水平是1:0.19,就是1:0.2到1:0.43之間,就是每年吸收一億美元的外資,同年對外投資的流量是在兩千萬美元到四千萬美元左右。我們中國去年利用外資外商直接投資這塊是605億美元,對外投資是將近70億美元,就連發展中國家國際上公認的一般的水平都沒有達到,因此我第一個觀點,中國現在還不是對外投資大國。通過投資搶占外國的市場對某些國家或者是某些企業造成威脅乃至威脅我們一個國家安全的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 第二點,中國現在對外投資處于一個什么階段呢,既然不是對外投資大國,那是什么階段呢?已經走過了初始階段,或者叫起步階段,經過20年的發展,雖然每年的投資不過是在幾十億美元,近百億美元,但是已經跨過了起步階段,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我說幾個比例,從2001年到2005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每年的增長率是26%、25%、110%、78%、80%,這五年累計下來的比例說明中國的對外投資是穩定的、快速的在發展,這個階段是什么階段呢?是一個即將成為對外投資大國的階段。這個時間還要多長呢?我覺得再需要十年,現在是2006年,中國如果到了2015年就將近接近實現四萬億美元GDP的總額,人均超過3000美元的經濟目標的時候,中國就可以成為世界上的對外投資大國的。中國現在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這個趨勢是很明顯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中國的社會生產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的執行、延續、創新,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它在推動著其中的一項業務在快速的發展,到了那個時候,包括從現在開始到那個時候的這個過程之中,中國會形成一批非常有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雖然現在在500家里面,中國只有十幾家,但經過10年或者20年的努力,中國的跨國公司在500強里面很有可能達到30到50家,到那個時候,中國通過對外投資給周邊國家、給東亞地區、給世界各地帶來的合作的規模、商機會更多。謝謝。 劉洲偉: 趙司長用非常嚴密的數據和邏輯闡述了一個事實,就是眼下中國還不是一個對外投資大國,但中國正在成為一個對外投資大國,還大概需要十年的時間,中國的企業在未來的550強中將會占據一個非常可觀的比例,這是一個令中國人民非常鼓舞的消息。非常感謝趙司長。下面一位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趙晉平: 圍繞東亞制造合作和東亞制造業的發展,我想談三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跨國公司對東亞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里面,其中中國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第二個觀點,巨大的人口規模,長期的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已經形成的出口加工基地,將會為跨國公司為東亞地區的投資提供更多的機會。 第三個觀點,中國目前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個制造業的大國,但是要想讓中國由制造業大國發展成為一個制造業的強國,我們還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在其中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地區的投資合作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這是有關全球的直接投資的一個地區結構,不論是從流出還是流入來說,東亞地區所占的份額是15到20之間,其中流入的份額更高一些,說明東亞地區從投資的角度是一個凈流入的定位。 東亞主要的經濟體,從他們所吸收的外來的直接投資中,制造業的比重普遍是比較高的,其中像泰國、中國這樣一些國家,包括韓國在內,制造業投資的比重是遠遠高于世界FDI中制造業投資的比重。此外從區域外的投資大國來看,日本對外直接投資中,向亞洲地區集中的投資占多大的份額呢?通過這個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在制造業方面,有相當多的投資是投向了亞洲地區,但是從服務業還是非常小的,所以他顯然把亞洲地區作為了制造業的重點投資市場。再看看韓國,韓國的特點在東亞區域內的投資比重比較高,他在制造業方面的投資占到了一半以上,也充分說明了,東亞地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造業投資基地。從外商的投資中,從制造業投資的比重來看,制造業在東亞吸收FDI的重要程度。韓國在中國的投資88%是制造業,日本也是70%,普遍來自其它地區的投資,制造業所占的比重是比較高的,這也充分說明了制造業投資在東亞地區吸收外來直接投資的重要性。 我們就要問,作為未來來講,東亞地區所吸收的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將會發揮一些什么樣的作用?首先一個作用我認為是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這是有關截止的2004年年末,中國所實際吸收的累計的外商直接投資的結構,主要是集中在制造業上的結構。我們可以看到,集中在機械設備這幾個領域的投資是40%左右,這也充分說明它對提升中國制造業的產業機構,對提高技術密集型和基本密集型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作用我們還可以看到,大家知道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貿易大國,在整個世界貿易中比重是在逐步上升的,其中2005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三位貿易大國,所占比重山生到了70%,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吸收來自外來投資的作用。根據我的計算,從90年代來看,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進口的增長對全部出口進口增長的貢獻率是62%左右。 下面我們來回答我們的第二個問題,作為東亞地區由于它的巨大的市場的規模和長期增長的潛力,以及已經形成的出口加工基地,使它成為未來跨國公司投資的重要的目標區域。首先從人口來看,這是東亞地區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1/3,這個比重預示著一種市場的規模。同時東亞地區普遍在推行內需主導性的經濟增長方式,就為跨國公司提供了很高的水平。這又預示著它增長的潛力,另外一方式從出口、進口和直接投資來看,形成的跨國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利于在出口加工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對其它地區的投資,同時也形成了對跨國公司投資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同時為跨國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 面向東亞地區的投資我認為會向這樣幾個領域,一個是服務貿易,這是東亞投資的一個薄弱環節,此外由于它的人口規模的因素,可能會想消費品的領域集中,此外作為長期工業化階段發展的需要,關于一些基礎材料、一些機械設備類的產品,對投資來說便具有巨大的需求,也會成為跨國公司投資的重要的機會。我們認為作為東亞地區投資,特別是東亞地區吸收外來投資還產生了一個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加強了相互之間經濟的融合程度。從日本的角度來看,從韓國的角度來看,他們對中國的貿易和對中國的投資,在它的全部貿易投資中的比重是明顯上升的,就說明了我們相互之間的經濟融合程度在逐步加深,就為經濟一體化提供的堅實的基礎。 最后一個問題,作為未來的投資合作來講,中國目前應該說由于它的貿易的規模,它的制造業的規模,可以說之一個知道業大國,但是我們要注意到,我們的出口商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貼牌生產,我們的自主生產能力相對比較低,我們在價值鏈中的分工的地位也是相對比較低。我們到一些企業做調查,按理說我們的服裝式非常有競爭力的,甚至服裝的設計、加工、包裝,所有的環節我們都可以自己來完成,但是遺憾的是,當我們把它拿的國際市場的時候,不得不去貼其它的一些國際知名的品牌,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在制造業的層次和結構方面還是非常薄弱的,很難說它是一個知道業的強國。如何使它成為一個制造業的強國呢,我覺得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要加強區域的合作,提升我們的產業競爭力和產業結構。積極參與東亞地區的區域和經濟合作,參與一體化的進程。 從綜合的情況來看,中國的企業未來所做的國際化的道路,將不僅僅是吸收外來投資的問題,同時也有對外投資的發展問題。截止到今年5月份,我們已經累計到了550億美元的投資,覆蓋了世界160個多少,從產業結構來看,相對來說,制造業目前占的比重還是比較低的。通過這樣一個途徑,也是加強我國制造業的一個重要的途徑。謝謝。 劉洲偉: 趙部長的PPT給了大家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東亞制造業仍是投資的重點但是本身制造業的結構將有待于改變,而且東亞作為制造業的代表,需要進一步提高競爭力,以及提高競爭力的路徑有哪些,做了重要的陳述。下一位發言的是巴斯夫東亞戰略總監舒爾茨先生,有請。 舒爾茨: 我們回到論壇的主題,就是怎么樣選擇我們的工廠,工廠應該開在哪里,是亞洲的其它國家還是中國呢?是跟原料接近的地方來設我們的市場還是跟消費者更接近的地方來設我們的廠,這是我們的基本選擇。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大的中國外商投資者的觀點,我們是怎么樣做的,首先介紹一下我們的公司。 我們的公司是一個化學公司,它是全球領先的化學公司,去年有420億歐元的銷售額,我們全球有八萬的員工,一萬是在亞洲工作,我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司,有140年的歷史,可以看到很多的化學產品,從很到意義上說,是由BASF這個公司研究生產的。我們有這么悠久的歷史,我們必須運用合力來更好的開發我們的比較優勢,這是我們在亞洲進行投資的一個策略。下一張幻燈片就是我們把所有的生產廠家整合起來,就是把排污和很多后勤方面的設施整合起來,使得整個的生產效率很高,在亞太地區我們投資有很久的歷史了,我們在中國投資歷史超過了100年。在過去20年中,我們是中國一個非常大的投資商,我們在亞太地區設立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我們2010年的目標就是我們全球20%的銷售額的收入應該來自于亞太地區,我們將會成為這個市場最大的供應商,我們應該在這個地方建立很多當地的公司,然后70%的收入可以從這邊得到。為了達到這個長期的目標,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很明晰的策略,來繼續我們的投資。基本上講,我們需要執行我們一個整體化的策略來把整個公司的資源整合起來,利用最先進的技術來生產最好的產品。 這是幾個圖片,顯示了我們在亞洲工作的情況。我們現在在亞洲幾個國家都設了廠,我們兩個總部,一個是在新加坡,一個在香港。我們在馬來西亞的生產基地非常強大,在這里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化學原料,這是一個選擇,把工廠設在離原料近的地方。我們在日本也有投資,日本市場是一個很專業化的市場,我們還在韓國有非常多的投資,在釜山有很多的化學原料。 下面我介紹一下在中國的情況,在中國我們有大概26個獨資的公司,有4000名員工,在南京我們有非常大的生產基地。 這就是我們選擇一個地方和消費者更加接近,在吉林、沈陽、廣東都有一些專業的化學原料生產工廠,在上海我們有一個化學生產基地,我們投資了很多錢,而且從各地進口了很多原材料運到上海來進行生產,我們在那里投了很多錢,大概有十億歐元。在亞太地區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在南京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是50%、50%的合資企業,BASF與中國石化有很多很好的合作。在這里有29億美元的投資,還有一系列的原料生產基地,像南京的生產廠家來提供原料,我們與中國石化進行了進一步的商討,簽署了協議,在2009年進一步擴大這方面的投資,我們將會再投資5億歐元的資金。 我們從BASF在亞洲的發展學到了什么樣的經驗呢?我覺得有一些經驗是值得學習的,我們在地區集中我們的精力來做,不要太分散了,不能要找很好的合作伙伴,不論是原材料還是什么,比如馬來西亞有一些原材料的供應,我們要注重我們的投資,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關鍵領域去,這樣會好,不能傷其一指斷其十指。 劉洲偉: 舒爾茨先生對工廠開在哪兒給了他的一個答案,要么靠近原材料的生產地,要么靠近消費者的市場。下面一位發言者是來自霸菱亞洲投資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曾光宇先生。有請。 曾光宇: 謝謝東亞投資論壇。我會做一個比較簡單的演示,解釋一下我們在東亞地區對制造業的一個想法。 霸菱投資亞洲已經是第八個年頭了,我們總投資額超過了一億個美金,在新加坡、在上海等有辦事處,霸菱是250多年的品牌,而落實在我們這邊的時候,就是說明全球有很多行業的積累的經驗,我們通過這些積累、這些經驗,還有就是資金,可以幫助亞洲地區的企業成長、發展。 在我們來講,其實我們是比較多的精力都放在東亞地區,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有65%我們在中國市場是發展比較多的。我們最近在日本東京也開了一個辦事處,也希望在東京有一些辦事機會。在韓國1998年就開始投資了,印度是我們剛開始投資的領域。 從行業來說,比如所資源、礦業、傳統的制造業、服務、消費品等等都是我們比較喜歡的行業,在制造業來說,我們汽車做得比較多。作為汽車來說,我們做了四個,從整車到汽車零部件都是比較看好的,因為在中國來講,不斷的往上發展。 剛才提到中國企業走出去,其實在我們的案例來講是比較好反映出來,就是元征科技,現在公司60%都是在中國境外銷售的,本來就是汽車后市場的產品,什么叫汽車后市場呢?就是所謂的一些檢測設備、清洗設備、機械設備等等,就是賣給一些修車站、服務站去修車的,在全世界是18個國家有辦事處,然后產品銷售到全世界50個國家,每一年的年會是吸引到了全世界的代理商都到我們這邊來賣貨。比如電子監測產品在日本賣得非常好,在歐洲、德國也賣得非常好,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對資本的支持,培養多一點的企業,立足于東亞,立足于全球,打造我們全事業級的公司,這是我們的意愿。 元征科技在香港上市,是在國內的公司。長城汽車是做皮卡車的企業,本身的產品也賣到中東,也賣到非洲,我們就是不斷的鼓勵我們旗下的企業走出去,基本上四家公司都已經上市了。MINTH主要是賣到中國,但是在日本的合資企業,汽車的零部件賣給日本,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包括尼桑、包括TOYOTA等等。 在日本我們是這樣看的,從東亞的角度,我們覺得日本跟過是比較領先的,比如一些顯示屏的技術、半導體的技術、多媒體娛樂產品的技術、機械工業、煉高級的鋼材來講是技術比較領先,而且是走得比較前的。中國來講我們的角度就是剛剛經歷了一個轉型的過程,以前我們老是說在中國生產,勞動力便宜,土地便宜,什么都便宜,所以出來的產品就是比較便宜的,但是質量怎么樣呢?現在我們的企業家也認識到了也要往上走,也要創造附加值。自主創新以前是要靠低廉的成本,但是要進口一些比較貴的設備,但是現在的話,自己的工程隊伍去研究自己的設備,研究自己的核心技術,然后往附加值那邊走,其實這是回看日本的歷史,從日本的60年代走到現在,在中國我們也是慢慢按照這個方向去走的。從地區來講的話,如果中國不是做加工廠,不是做便宜的勞動力的那塊,工業去哪里呢?我覺得可能是有幾個地方,第一可能還是去中國的內陸,我們很多遠海的工業起來已經比較領先的,特別是在長三角一帶我們的工業是比較領先的,包括半導體,包括IT產品,但是在內陸可能跟沿海有五到十年的差距,所以在那邊工業企業還是可以充當中心的角色。除去以外,我覺得在越南也有這個機會,越南的參贊也是我們的參會者之一,他說想看一看,在中國其實現在有一些什么機會可能是越南會借鑒的,他們看了以后,可能回到自己的國家里面會實施這些戰略。在越南來講勞動力比中國便宜很多,土地也很便宜。我們陸陸續續看到一些廠商,比如說紡織廠商把他們的工作放在越南,而不是在中國繼續發展的。 在行業來講,中國的制造業哪一些會走得比較好呢?剛才我們講過了,IT產品、半導體產品、電器、汽車。中國有一個特點,是很明顯的特點,跟美國類似,中國是一個生產者也是一個消費者,在中國本地生產的產品,在中國本地可以消費。從制造業來講的話,我們的產品如果能夠出口到全世界最好,但是如果不能出口我們在當地消化就已經可以了。制造業其實我們有這個很大的優勢,而隨著中國企業的發展,經濟水平的發展,特別是消費的部分會越來越高,負擔能力也是越來越高的。 另外我們比較看好的行業就是上游,就是化工產品,有很多制造業的產品是往上游走的話,走兩條,一條是走化工,化工產品采用下游的一些制造業的產品,或者是資源,比如上游的能源,在中國的發展也是比較有前景的。 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生產過程當中,我們談到環保的問題。在沿海的企業,他們是往比較高端的產品去進發的時候,其實他們對環保的意識也越來越加強,對環保的意識也越來越強。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在內部企業來講,制造業還是比較低端,所以環保還不是很到位,在短時間之內在環保的要求上還是可以容忍的,跟全世界的距離比較大,但是我說這個能容忍的時間不會很長,應該不管是在哪里做生產,其實環保這個事情是全世界的人都應該關注的。 最后一點,關于中國我們希望通過中國的企業家,在制造業的努力,幾年之后,外國人在買中國產品的時候,不因為它是便宜,而是因為它是好。謝謝。 劉洲偉: 下一位發言者是來自麥德理資產公司亞洲區總裁劉亞東先生。 劉亞東: 我本來也準備了幾點,但是前面很多嘉賓就我想說的一些東西都做得比我更加全面的闡述,尤其是趙部長有數字、有政策背景。我就想就我剛才聽到的東西,就這個主題談幾點看法。 第一,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是很有意思,總是這種大趨勢、大波浪,幾年前,好像談到了以吸引外資為榮、為豪,一切從政策、從公司行為都是在爭取多吸引外資,現在這個還是沒有變的。但是最近一兩年出現了“走出去”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走出去”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中國為基礎、基地生產的這些產品銷到了外國去,這是一種形式。另外一種就是到海外去投資。現在講的越來越多的就是到海外去投資好像是反映了一種國策似的。我想如果把過去這幾年的案例看一下的話,第一恐怕就是比較多的就跟資源有關系,我們到海外去并購,買的是一些資源,資源尤其幾年看得出來,世界經濟整個發展都很快,對資源的需求很大,這好像是從長遠的投資是值得的。但是作為其它的行業走出去到海外去投資,現在我們這種在國外的公司,到沒到那種發展的程度,利潤能不能達到這種水平,值得不值得花很大的工夫到海外去投資,我覺得恐怕起碼值得討論。 制造業一個是這么幾年下來,真正的制造業到海外去投資的,本來占的比例就小,有些所謂在海外投資不是真正的大批量到海外去生產,其實也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一個是提高品牌的地位,作為一種銷售手段,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不是說就是現在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了資本必須要走向世界的地步,我想作為一個政策、目標可能是好的,但是政策長期的戰略的目標恐怕應該由國家來執行,不是由具體的企業來執行的。 我是搞基金的,我們是一家美國的基金,從我們能夠看到的一些融資現象、投資現象來看,投資者對在以中國和以亞洲發展制造業這樣的公司的前景,遠遠要比準備到海外去大量投資這樣的企業的前景要看得好,我想有幾個原因,剛才前面幾位嘉賓也都談了,一個就是說中國現在制造業從過去幾年看,看得出來我們還是有產品不斷升級的可能,提高產品在價值鏈上上檔次的能力,但是發展的比較慢,現在生產增值比較高的公司也是越來越多,很多的外資搞融資活動的也是這樣的,比如以前只是生產一個簡單的部件,現在生產很多部件,甚至于整個這一件最終產品的這些件都在這個地方生產。我記得幾年前一個韓國的朋友跟我講,他們投資了一家鋼琴廠,那家廠在天津,他說一開始的時候,就是生產很簡單的幾個部件,后來逐步的增加,增加增加到最后能生產出所有的東西。當時他說調試還是一個問題,說不定現在調試也可以在國內搞了。趨勢比較慢,但是還是看得出來有產品技術上不斷升級的趨勢。 再有一個,中國在制造業的層面上,我覺得在很多具體的產業里都有一種整合的趨勢,除去幾家國家壟斷大的產業以外,現在恐怕整合的趨勢是必然的,而且很多融資活動,其實海外的融資都是通過國外制造業整合來搞。可以提高利潤,降低成本,可以提高對它的產品的價格的影響的控制。 再有一個就是剛才曾先生講的,現在國內有一個需求,亞洲整個地方的消費跟幾年前又不一樣了,甚至有一種質的變化了,現在有很多融資的活動,其實以出口為主的這樣一種企業,不管在海外的份額有多大,市場的份額有多大,如果你把這樣的企業跟既面向海外,又面向當地市場這樣的制造企業來說,多數投資者還是看重后者,甚至于有一些專門找投資標準的首先要找生產的產品在當地有很大的需求量,這樣的制造商。這些因素看起來,在相當長的時間,恐怕中國作為制造業的中心,這個吸引力不光是很大,而且還會變得更大、更有吸引力。而且資本向外投到底有多大吸引力,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講,看得還不是很清楚。 我最后再講一點,跟這個多少有一點不完全相關,從中長期考慮融資成本的利潤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到現在為止,從投資者考慮中國的公司的利潤、行業的整體利潤這方面的時候,往往用了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說凡是中國能夠大量生產的產品,它的價格不會往上走,而且還有可能還會繼續往下走,凡是中國大量消費的產品,很多都是初期產品,這種價格會不斷的往上走,這可能也就是為什么世界上有很多人資本市場也好,制造業也好,對通貨的前景看得非常樂觀,就是關心資本市場。昨天好像美國的十年債券又跌到5%以下了,大家覺得通貨不是個問題,不會增長。但是如果要是考慮到中國最近一些發展和變化,我覺得這樣的估計可能有點過分樂觀,因為中國最近的勞動成本不斷在調整,今天上午一位嘉賓他講到,中國現在的勞動力成本跟美國和墨西哥這樣的國家比低得多,五美分,人家墨西哥還要四塊錢。我想從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可以這么看,但是作為真正終端產品的成本的話,就不能那么簡單的看了。五毛錢增加一毛錢的話,跟四塊錢還是相差很多,但是畢竟已經增加了20%,這個最終反映到產品的成本里面,還是會對價格有影響。 整合的過程帶來一個后果就是廠商對它的產品價格的控制力會增加,就是因為它會減少一些非常忙碌的價格戰。 最后一點,我們現在國家不管是從中長期經濟發展趨勢,還是從政府政策導向這個角度,都是希望在下一個經濟發展階段,當地的消費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消費不斷增長的一個前提就是收入要跟得上去,收入要增長。你收入增長了,消費增長了,帶來了一個結果應該就是價格增長。所以就非常樂觀的覺得,融資成本總是這么低,通貨前景總是這么好,我想可能有點過分樂觀。謝謝。 劉洲偉: 下一位發言者是索尼公司的顧問委員會主席,首席顧問出井伸之先生發言。眾所周知,出井伸之先生曾經締造了制造業的奇跡,是非常著名的企業領袖,多次上了《財富》雜志的封面。 出井伸之: 在全球的投資,索尼是全球一個非常知名的品牌,根據赫立斯波的調查,索尼是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在索尼公司有很多知名的產品,我們有索尼愛立信的手機、索尼的音樂、索尼的音樂、索尼的游戲機,有很多非常好的產品。索尼的品牌是非常知名的,這是在美國可能是最知名的品牌,這是因為我們做了很多努力來理解美國的文化。 在我們收購了索尼音樂、索尼動畫之后,這些公司都是在洛杉磯、在紐約,日本企業收購美國公司,如果不能理解美國的文化的話當然是不能成功的。我讀了一篇文章,關于這個收購,在50年之后,我們現在成為美國社區的一部分了,索尼的音樂、索尼的動畫在美國也是非常成功的公司之一。 想到我們投資的政策,我們主要是根據市場的需要來進行投資的,首先我們在1972年在圣地亞哥,1980年在英國設立了我們的子公司,我們在那里制造很多產品,50%的消費品是在日本,50%的產品流入了中國,我們在中國發現了很多的機會,索尼向中國轉移了很多技術、很多生產的機會,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在北京開了一個董事會,確定了在中國的發展策略。這是一個長遠的發展策略,是一個長遠的計劃,我們對中國投入了很多,花了很多的精力。在亞洲,我們在日本主要是生產半導體的配件,在韓國我們生產比較大的液晶屏,在中國我們生產的是一些游戲機或者是和電腦相關的產品。中國因為有很多電腦消費的需要,所以這就是我們在中國選擇生產電腦相關的產品的原因。我們在北京生產了GSM的手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以北京為基地的手機生產公司,這是全球的一個情況。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我們的產品40%生產于這兩個國家。這些生產基地互相的支持、互相的配合,我們可以從這些基地的生產產品整合之后,從東亞地區出口到世界其它的部分。我們在中國也發現了很好的市場。 在中國我們有3500名雇員,在不同的行業里面工作,比如說在動畫、在手機、在其它領域進行工作。在2001年開始,我們招募了一些經理人,現在在東京工作,還招募了一些工程師在東京工作,我們也招募了一些中國人來管理索尼的企業,這就是我們在中國開發人力持資源的情況。 這一周我們邀請了20名中國的中學生去東京,他們就待在我們雇員的家里面,而且他們可以訪問一些日本的其它的地方,去更好的了解日本,進行更好的文化交流的機會,這是我們的努力,來提升雙方對彼此文化的了解。 現在在服務和制造業在北京我們有一個活動,就是給孩子提供很好的音樂,這是我們另外一個舉動,來鼓勵我們的兒童能夠更好的了解這個技術,我們做出了一個投資,這個投資不僅在日本的東京、在中國的北京,做這個活動來提升孩子對技術的認識的興趣。在上海我們也做了一些準備,我們也與一些獨立的研發機構簽署了研發協議。我們希望索尼公司越來越成功,我們在中國想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我們在2010年我們想成為最大的市場,我想這是可能的,因為中國人民都喜歡索尼的產品,索尼的產品可以在中國設計、中國生產,我們可以引入很新的產品,這是我們做出的一個承諾,就是對中國市場做出的承諾,就是在未來要進一步開發中國的市場。 我想中國有很好的機會來吸收投資來創造一個消費的市場,但是我們要認識到,中國的企業互相在彼此的競爭,我認為他們在進行一個惡性的競爭。我知道中國有很多汽車零件制造商和手機的行業,這些企業在互相惡性競爭,互相淘汰,我想這是重要的一點。什么時候中國可以走出國門到國外去進行投資。 日本索尼是1946年成立的,我們總是想找海外的市場,因為這是我們市場發展的一個部分。30%的收入是來自于國內,70%來自于國外,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中國需要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需要改變它的策略,不是只是在國內企業的互相競爭,中國企業需要走出去,需要提高它的國際競爭力。有一些中國企業是朝這個方向在努力,現在有很好的機遇,中國企業可以走出國門,首先就是如何在中國保持它的市場份額。第二就是走向國外。這是我的一個簡短的發言,謝謝。 劉洲偉: 出井先生的發言,揭示了為一個真正意義上全球化的品牌成功的原因,第一要植根于當地消費市場的文化,第二要植根于亞洲制造業的基地。另外通過索尼本身的這種歷史,可以給中國制造提供一種借鑒,就是要走出惡性競爭的紅海,而進入全球市場的藍海戰略中。謝謝出井先生的發言。今天最后一位發言者是威海市副市長馬世和先生,東道主。 馬世和: 非常感謝論壇組委會給我這樣一個機會發言。 因為這次論壇是吳院長、山東省政府重要領導在我們威海開,今天上午給我們市委書記一個發言的機會,他也對我們威海做了一些交流,做的一些介紹。 我想我們這次論壇以合作共贏為主題,探討我們威海走過的這段路程,使我真正體會到東亞地區投資、交流、合作的力量確實很大。 我用幾組數字給各位做個介紹,我們威海市是1987年建的地級威海市,到去年我們威海市外商在威海注冊的公司達到5260家。第二,我們實際利用外資,外商直接投資去年突破60億美元。第三組數字是我們威海市中小城市,去年我們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75.5億美元。這三組數字可以說明我們威海市確實是山東膠東半島的一個開放城市,對我們威海對外交流的合作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介紹的這三組數字當中,外商投資的企業在東亞地區注冊的公司達到76%,外商投資的60億美元,東亞地區占了81%,外貿進出口總值75億美元,與東亞地區,特別是東北亞地區的貿易達到了79%。這三組比例可以看出來,我們威海市確實在東亞地區交流、投資、合作過程當中,真正是一個橋頭堡。 第三個情況,我們現在威海的數字可以顯示,東亞地區投資、交流、合作的增長趨勢非常明顯,我們從2003年到2005年三年有三組數字,我們2003年外商直接投資,利用外資是7.6億美元,2004年是10億美元,2005年是12.6億美元。這三年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速度。 外貿進出口總值近三年一直保持在35%到40%的增長速度,增長速度一直保持較快的速度。 從以上幾組數字,我個人認為能夠說明我們東亞地區在投資、交流、合作潛力確實是巨大的,今天上午吳院長和國家的領導、省政府領導都談到了,這個題目是工廠開在何方,不言而喻,我認為特別是東亞地區,我們來一直是韓國、日本是主要的貿易國,投資來源國,從去年東亞投資論壇之后,我們有明顯的一個趨勢,東南亞地區現在也開始與我們威海交流、合作,投資非常大。有幾個大項目現在已經落地了。 各位領導、各位企業的領袖、企業家和我們國家的有關部委領導的這些觀點,我用威海這樣一個實踐、這樣一個現象,來證明我們用這個觀點是非常正確的。而且我們威海真正感到東亞投資論壇,能夠選擇在我們山東威海,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威海,我們環節各界的朋友,尤其是商界的朋友到威海來。最后謝謝大家,祝各位在威海期間一切都好。 提問: 我有兩個問題問舒爾茨先生,歐盟的擴大和北美自由區的擴大,是不是會影響你在東亞地區的投資? 舒爾茨: 非常感謝你的提問,我們在這里投資了,我們與消費者很接近,在亞洲、在中國的投資,我們認為我們的消費者在這里,并不是因為我們有廉價的勞動力在這里。我們有全球的生產網絡,我們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生產,我們在歐洲的生產進入亞洲,有一些北美的產品進入亞洲,現在中國在亞洲的生產份額越來越大了。當然我們未來將會進一步做大做強,在歐盟和北美的地區,將會有很多產品進入亞洲。在這幾年中,我們將會在亞太地區投放十億歐元的資金,來加強我們這個地區的投資,來適應地區經濟的發展。我想我們主要是跟消費者靠得更近,我們認為亞洲有很大的消費群體。 我并沒有看到任何變化會影響到我們在近期對亞洲的投資政策,我想我們有著非常長期的投資政策延續到2015年,我們會繼續延續這個策略,我們不會因為任何政治的變化而影響我們的投資策略。但是我們有一個擔憂在這個地區,在中國我們有很多生產過剩的情況,有可能使得我們有些項目不在中國,我們有可能把這些項目放在中國,因為在中國有可能有生產過剩的能力,我們把它放到其它的國家,這就是一個小小的變化。謝謝。 提問: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問題,也說了趨勢很明顯。中國現在的形勢和中國轉型的實際情況,中國的資本走出去,投資的領域和方式,比如去購買一些資源或者國外的研發機構?方式上比如說并購,從中國的實際情況看,對外投資在投資領域和方式上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怎么取舍? 褚立力: 剛才趙部長也提到了,現在我的理解,如果是在海外收購來投資資源,這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如果投資其它的行業,我的感覺就是如果你是國有的企業,還是有的國家有一定的規定,不是一定很容易的。 一個方面就是在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它的售后投資都是有本地的一種規定、一種法律,融資方面、法律方面,不但是勞工法還有研討基金,收購一家公司把以前我們所謂的包袱都要接手過來,在海外也有這個問題,特別是在歐洲這個問題更是主要的問題。還有在一些國家里,好像在法國和德國,如果你要照顧一些員工,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這個就是不同的領域的文化,還有它當地的情況,我們也要比較熟,我的提議就是,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應該尋找一些當地的比較優秀的企業,我們合作,現在我們在當地的發展,在我們中國和亞洲的發展,在融資上也有一些。我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海外的企業來中國,中國企業走出去,作為一個橋梁,我們共同投資,提供融資,還有協助他們走得快一點。我們希望我們做一個橋梁的作用。 投資已經困難了,以后去套陷也是可以的。如果一個比較中等的公司,我們還要考慮一個退出的情況。最后是投資是為了投資,還同時要為了技術、管理、市場等等,我們都要進行投資。謝謝。 劉洲偉: 今天非常感謝來自政、商、學三界的精英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專業的意見,這就是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今天謝謝各位。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