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國創業投資中期論壇第四專場上市之爭實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3日 11:51 新浪財經 | |||||||||
2006年7月12日-13日,由清科集團主辦的“2006中國創業投資中期論壇”在北京天倫王朝酒店舉辦。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以下為第四專場“上市之爭:國內上市,到紐約、香港、倫敦上市,還是去東京?”實錄: 主持人:下面要進行的是第四專場,“上市之爭:國內上市,到紐約、香港、倫敦上市,還是去東京?”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本場的專場主席,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華北
顏漏有:大家早上好!今天早上的專場叫“上市之爭”,國內的公司到底要到紐約、香港、東京上市,大家都知道,現在是一片中國熱,所以不管是VC,還是全世界的交易所、資本市場都非常看重中國的公司。 在去年的時候,各位都知道,中國本地的公司大概有79家在海外IPO,總共籌募的資金有200億美金,假設以大家關注的TMT公司有18家,這18家里面包括有6家到納斯達克,有一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新加坡有8家。本地的TMT到海外大概超過了10億美金。當然在去年很關鍵的包括尚德電力在紐約上市,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是大家關注的焦點,2006年還是延續2005年的熱潮,我相信在今年上半年大概有超過40家的中國公司到海外去上市。特別是這一年來整個資本市場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中最關鍵的是國內啟動A股的上市,我想對中國的公司回過頭來到本地上市有相當大的影響。 我知道最近有一連串的動作,前幾天我一天中跟兩家公司討論,一家要到英國倫敦上市,一家要到韓國上市,大家可能比較驚喜。納斯達克還是有很多的公司,來來來來中國,去去去去紐約、東京、香港,我相信這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正好我們今年出版了一本叫《IPO的戰略》,涵蓋了所有的中國公司要道海外上市地點的情況。 大家關心的是,這么多的交易所,到底有什么特色,中國公司選擇上市地點的話,要考慮的因素是什么,我相信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四個交易所的代表給我們做報告,還有投資的專家。 第一位是深圳交易所的上市推廣部的副總監周雄,第二位是香港交易所的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任光明先生,第三位是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推廣部中國地區高級顧問山本秀樹先生,第四位是納斯達克中國首席代表、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勞倫斯·潘,第五位是Robert H.Lessin,最后一位是株式會社JCD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徐志敏先生,。 首先請勞倫斯·潘介紹一下納斯達克上市的情況。 勞倫斯·潘:首先感謝主席的安排,謝謝大家。因為時間有限,我簡單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非常高興在這兒能看到我們的一些老朋友,有任光明,同時結識了很多新朋友。 首先介紹兩個納斯達克的新情況:一個是納斯達克從7月3號開始,我們納斯達克原來是有兩個板塊。7月3號開始,我們在原來兩個板塊的基礎上加了兩個板塊,叫全球精選。在這個板塊上財務標準是世界上最高的財務標準,比紐交所的財務要求還要高。在整個3200家的上市公司里,有接近1000家,比如說像微軟2700多個億的市場,英特爾1700億的市值,Google1000多億的市值,還有像雅虎、甲骨文等等幾百以市值,包括星巴克400多個億的市值,他們都在全球精選市場中合格。但是合格了以后不一定就能上去,自己愿意上去才能升級上去。這是一個新的情況。 其他方面,比如公司治理或者其他方面,并沒有增加新的額外的負擔或者是要求。這主要還是來自于納斯達克市場內部的發展需要,舉例說,就是通過35年的發展,我們知道納斯達克是從1971年成立,35年的發展很多從原來的起步的公司發展壯大,變成了大藍籌股,這些大藍籌股要有一個對應的板塊和市場來服務于他們,更好地適應他們。所以才推出了全球的這個板塊。 (幻燈片)從圖上大家可以看出,納斯達克確實是高科技公司的家園,但不僅僅是高科技股票的公司里,從圖上看深藍色的IT和網絡,高科技,占了30%,剩下的70%都是非高科技公司。在30%的高科技公司里,有剛才說的微軟、英特爾、戴爾等等,其中微軟和英特爾已經在2003年成為了道瓊斯30種工業指數的股票,那就是大藍籌股。第二大板塊是金融板塊,就是豆青色的板塊,在這個板塊中有超過500多家的銀行,幾十家的保險公司都在這兒,這是一個發展非常迅速的板塊,其中包括五三銀行這些百年老店的銀行。第三大塊是目前發展最快的一個板塊,占了18%左右,他們都是200億、400億市值的公司都在這兒。第四個板塊是大眾消費,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從我們喝的星巴克,星巴克在納斯達克上市。吃的有餐館連鎖店也有的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還有辦公室用品的公司等等,最后還有一個工業制造板塊,就是我們說的尼桑汽車、沃爾沃都是在納斯達克上市,中國也有一家非常好的生產備用手機電池的,60%的市場份額五月份也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納斯達克總的情況。 到目前為止納斯達克中國大陸這塊一共有28家,整個市值200多億,日均交易量大概是一千多萬股,這遠遠超過了中國公司在NSE典型的一天的交易量,這是我們最近的一些活動,給大家報告一下。我們看到,在納斯達克,百度等等一些,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代表團簽了MOU的浙江省的習近平書記。 希望能把我們的工作做的更好,謝謝大家。 顏漏有:我想請教你兩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在過去兩三年有很多中國的TMT公司到納斯達克上市,去年總共有九家,加上升級的。今年我想預估會超過去年的市值,但是我們看到中國有些公司考量到上市的成本,他們選擇到其他地方上市。你是否可以做一個評論? 勞倫斯·潘:謝謝,這個法案在美國的歷史上不是第一次,我們知道美國的銀行業有一點特色,因為29年的股市的大崩潰以后,它的投行和商業銀行是分開的,在其他的國家也是不太做的。美國非常的嚴格的監管機構,為了提高自己的職業標準合乎投資者的信息,所以實行了確實是世界上最嚴厲的法規,從2002年下半年2003年開始執行。第一個是不是增加了一些難度,好處是什么?防止惡意欺詐。在美國納斯達克有3200多家公司,這里絕大多數,我可以說99%以上沒有因為這個法案的出現就退市了,大家都遵從。 第二,我最近在破公司,包括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我訪問了70%的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沒有任何一家說不打算執行,都是非常強烈的想遵從這個立法案,因為這是奠定了我們公司百年老店的基礎,業績常青的基礎。具體在經濟上造成了多大的額外的花消,實際是很小的部分。一個叫雷聲大,在具體的花銷上可能雨點小。 顏漏有:中國的公司要到納斯達克上市,請您提幾點建議? 勞倫斯·潘:我說三點建議,剛才我們從圖上看得很清楚,納斯達克作為板塊來說沒有特別的要求,只要你公司是一個有成長性的故事,成長性好,這是關鍵,不局限于某個板塊。2003年我們有了第一家的媒體公司,分眾媒體,有了第一家軟件公司,有了第一家制造業的公司,還有第一家農業公司,所以板塊上沒有限制,關鍵是成長性。 第二,上市是一個兵家大事,不一定求快,要求好。在上市之前各個方面要慎重的考慮好。要多請教像德勤這樣的公司,把自己的財務做好,一旦決定了,公司的一二把手要全力以赴。事實上這樣的公司不但成功了,而且在上市的遵從和執行上也很有效。 第三,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確實是非常好的國際品牌,也非常的看好中國,我們的總裁去年也成功實現了他第一次在中國的訪問,我們非常的重視中國市場,希望中國各種各樣類型的企業和一個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都能很好利用資本市場,發展自己核心能力,提高升級換代自己的核心業務,使自己能夠持續的更好的發展。 謝謝。 顏漏有:謝謝勞倫斯·潘,因為他要趕到證監會開會,所以我們謝謝他過來。 接下來大家關心的問題是國內在推動股權分動,特別是在今年六月,深圳的同州電子成功的在深圳的中小企業版上市,國內的市場有什么優勢和發展怎樣呢?請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周雄總監給我們介紹一下。 周雄:女士們、先生們,非常高興給我這個機會。我覺得是給我們幾個交易所擺了一個擂臺,這個時候正好是國內證券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在國內和國外我們的底氣是不足的,在重大變化的時候我們也覺得底氣很足,國內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國內市場是完全重新的購置。 我今天的主題是:中小企業版的本土的市場優勢。是我個人的觀點,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我認為本土市場優勢可以說制度性革新奠定了本土市場的基礎,沒有制度的革新,我們的優勢是有缺陷的,這些表現在哪里?額一個是股權分置改革是全流通形成的,形成了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上市公司市場化運作了,這是一切的基礎。IPO的制度出現重大變化,有利于促進優秀企業盡快上市。再融資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有利于上市公司功能的發揮。企業購并的規則全面出臺,包括私募和換股收購等工具與手段,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必要的條件。金融工具的創新加速,如資產證券化,定向增發為證券市場的活躍創造條件。創投,包括大家關注的28號文,對海外創投的退出打開通道,將形成創業投資中小企業與中小企業板良性互動機制。上市的制度性革新給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創新,美國1929年股災之后出了證券交易法,帶來了美國證券市場近50年的繁榮。我介紹了一些本土市場的優勢,可能也不全面,請大家參考。 中小企業板的本土市場優勢: 一、本土市場在企業的信息半徑之內,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在信息半徑之內和半徑之外是有區別的,所以我們認為不同的區域的投資者對企業有不同的認知度,不同的認知度表現在證券市場上發行的市盈率和換手率會有一些區別。(見圖)我們做了一些簡單的比較,我們認為中小板的發行市盈率9.93是比較高的,運行市盈率也是不錯的,36倍,在很多的證券市場上算比較好的。交易換手率也比較活躍,但同時也反映其他投資者對我們的認知度比較高。 二、有利于資本市場產品市場的互動發展。資本市場的廣告效應,市場關注度,促進企業產品市場的充分發育,進一步做大做強。 三、發行成本相對較低。和我們所在國家的收費有關系,中小企業板平均發行成本是4—8%,維持成本也和我們所在國家不同的中間收費有關系,估算一下大概是100萬左右。 四、同一法律環境的優勢。大家知道,不同的法律環境訴訟風險和訴訟成本是不可預測的風險。 五、同一貨幣區的優勢,避免外匯管制的國家。 六、信息交流優勢。分析師和媒體要進行交流,與證券監管部門交流,主要因為地域優勢、語言文化習慣而會有差異。 七、資本市場的大國優勢。 資本市場本質而言,只是企業與投資者的平臺,只有地域廣闊、具有充足的本土資金與本土投資者。中國具有大國優勢的條件。大國優勢加上未來的潛力,我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還會有非常大的潛力。 八、有利于優秀企業的資本利益,我們經說國內人民勤勞而富有,但是除了工資沒有資本立得。 但是最后還有一個自主創新企業的技術安全的問題,但是這是一個非經濟的問題。我只是講了一些本土優勢,因為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不同的上市要求和上市想法,而且海外市場也是一個有益的補充,比如新浪,企業在選擇上市地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特別是考慮證券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可以充分的考慮和比較。 顏漏有:謝謝周總監介紹國內市場的優勢。我想香港一直是全世界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中心,在去年大概IPO投資的金額大概有377億美元,數額相當的大,也是中國公司到外地上市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接下來我們有請任光明先生給大家介紹香港交易所的特點和最近的發展。 任光明:謝謝大家。我用簡短的幾句話講一下香港交易所的特點,我在不同的場合說過,它的特點就是兩句話:第一,它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第二,它是一個內地企業到境外上市的本土市場。為什么說它是國際化的市場呢?因為香港交易所的監管水平達到國際水準,投資者的來源是國際化的,我們的市場里面有三分之一的投資者來自海外。還有就是它的運營和它的產品設計等等都是和國際上的主流交易所居齊的。 第二,中國企業到境外上市的本土市場。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量最多的是在香港,我們的市值超過40%來自內地企業,今年上半年香港交易所股票成交總額的超過50%是來自于內地企業的。香港本身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在語言、文化、地緣各方面都很便利,與內地各方面是一脈相承的,大家來往很方便。 這些因素決定了內地企業到境外上市比較多的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我可以給大家一些數字,到今年6月底,內地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總的數目是350家,包括130家H股公司,91家紅籌公司,129家民營企業。今年上半年總共有26家公司在香港新上市,22家在主板,4家在創業板,總的融資額是1122億港元。香港其實并不只是歡迎大型的國有企業到那里上市,也歡迎中小企業到那里上市,既歡迎國有企業,也歡迎民營企業。就這個數字比較,目前在香港上市的164家是民企,186家是國企,兩個相差的不是很大。 還有一個需要澄清的,我前一段時間在另外一個研討會上聽別人講,他講到兩點:第一,香港只歡迎大型的國企上市。其實是不對的,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里,三分之二的融資額少于10億美元,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新上市公司都是中小型企業,其中很多是高科技企業;還有很多的企業到香港上市,結果香港排的隊也很長,要等很長時間才能上市。這也是不對的,我們今年上半年新上市的申請是30個,批了10個,現在正在處理的有20個。上市科里負責上市審核的員工有50個人,我相信我們有足夠的力量解決企業上市問題,絕對沒有排隊的現象。 謝謝大家。 顏漏有:我想各位都知道從市值來看東京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市場,在亞洲我想是第一。下面有請山本秀樹跟各位報告一下東京交易所的特點和最新的發展。 山本秀樹:我用中文說,我的中文是自學的,臨陣磨槍,所以有的時候不太清楚,請原諒。 東京交易所剛才主持人也介紹了,是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在亞洲是第一位。現在東交所市場總值是香港的四倍左右。我在中國每個月一次訪問,中國公司能不能在東京交易所上市,都不清楚,很多人問我。一般的公司老板都說,我們現在考慮納斯達克,有可能的話或者到新加坡,肯定成本高,還有我不會說日語,大家都這么說。 可是我對老板們說,日本最近的情況不一樣,日本很歡迎中國的企業到東京上市,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一,日本很了解中國的企業,因為日本的很多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像索尼等等。大家很多人也都知道日本公司的名字,所以貿易方面、經濟方面是很密切的,但是金融關系不足。2004年10月28日,新華財經公司在東交所的創業板上市,大家都感覺中國概念的股票也可以在東京交易所上市,他們的表現也很好,最后他們的股票價格是原來公布價格的三倍。現在新華財經的每月平均的交易額是東京交易所上市公司里面最多的。 另外,日本也很歡迎中國到日本上市,日本的投資家對中國投資股票的規模很大,現在大家都說印度發展潛力很大,大家都說印度很好,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印度公司的名字。但是都知道中國很多公司的名字,比如海爾、青島啤酒。現在日本在中國的投資基金有60億美元,對印度的投資基金是50億美元,還是沒有中國多。 現在東京交易所對中國提供了很多方便的政策,我們和企業聯系,首先告訴公司到東交所市場的話應該做哪些準備,這是我們東京交易所的人給中國公司介紹,這個服務對企業來說是很好的事情。 謝謝大家。 顏漏有:謝謝山本秀樹先生。剛剛各位聽到四個交易所把他們的特色和最新的發展做一個說明。下面我請教一下Robert H.Lessin,你在決定到哪個市場上市的時候,你覺得哪些因素比較重要? Robert H.Lessin:不好意思,第一我要講英文,因為我有一個非常好的中國的女朋友,已經有六年了,她一直希望教我中文粵語什么的,但是我只會說我愛你,當然我不應該在這兒講了,還有其他的中文在這兒講不合適。另外我還要很抱歉,我經常來北京,幾乎經常來中國,但是因為時差問題有點剛剛醒的樣子,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作為一個股票咨詢師,我覺得非常的簡單,因為答案一般都是在納斯達克上市比較好。我第一次來的時候就開玩笑,我覺得對中國的企業家來說最熟悉的就是納斯達克,但是現在變化越來越復雜了,因為現在納斯達克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部分是因為世界上有其他的地方有新的選擇,但是幾年之前卻不是這樣的。 現在我來介紹一下納斯達克的情況,納斯達克一直都會是世界資本市場黃金的選擇,但是它和過去的優勢相比,已經今非昔比了。首先我想納斯達克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因為成本是相對較低的,不僅僅說進入市場的成本,而且人力成本也是比較低的。過去我們主要有8個大的會計公司,現在只有4個會計公司,要獲得他們的注意不是最容易的事情。 所以你要進入納斯達克程序的時間和成本將會非常的高。但是大家也知道,你在納斯達克站得住腳也需要花費很多,現在我們有一些市值已經開始下降了,而且隨著安然等等會計公司的丑聞陸續發生,我們發現我們的聲譽受到很大的破壞。現在我們已經充分意識到了我們在一些方面做的不好,但是在資本市場和股票市場做的還是相當好的。 我們知道,在股票市場的規則是非常嚴格的,但是問題是我們是不是最嚴格的?第二,關于研究的,大家可能知道,現在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對于銀行家來說,所以在做研究的時候,需要做很多的協調的工作。現在很多的公司標準都跟幾年前不一樣了,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不像幾年前那么清楚,如果大家失去了調查的結果,你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收益就看不到了。 作為納斯達克來說,我必須要說我們有很多的優勢,但是有時候要考慮到相應的成本。在這個市場上我們有很多改善的工作,其他的市場也在不斷的改善。我想說倫敦證交所,杰弗瑞也是非常知名的,它是位于倫敦的國際性的大市場,全世界的公司,包括歐洲的公司和北美的公司都在那兒上市,兩年之前如果問我的話,我已經改變了,因為它的價格更低,你要在那里持續的話,成本也比較低,所以對納斯達克來說可能價位相對較低。 還有清華投資公司現在也在日本上市了,但是不知道日本市場是不是不一樣呢?在這樣的市場上市,時間和成本花費的也比較多。但是那個地方投資的都是個人的投資者不是機構的投資者,所以情況可能會復雜一下。 大家問未來會有哪些證交所存在,我覺得香港證交所在技術方面會比其他的證交所做的好一些,但是有一些證交所對技術的了解不會很多,我覺得中國的股票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因為中國的市場潛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說你們要做投資的時候,2006年考慮上市的時候,還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另外考慮的問題是到底是否應該上市,中國有很多的公司,回到兩年前,如果你是一個簡單形式的私有企業的話,或者是風險投資企業的話,可能不是很多,但是現在這些企業已經變得非常的發達了,也非常成熟了,有些人已經開始積極做了。在2000年的時候根本不存在,但是現在的資金已經有了10萬億元的市值,所以我原來開玩笑說,如果你在印度尼西亞要籌集資金的話,你必須要找好的資金。 好象是什么呢?我們先說壞消息吧,這個市場被關閉了,當整個股市下降或者是市場變壞的時候,整個市場就關閉了。所以對公司來說有很大的損失。有的時候因為是公司的緣故,有的時候是新興的市場,有的時候是中國的市場表現不好,所以整個市場就關閉。不管是什么原因?市場有可能被關閉,導致壞的消息。好消息是什么呢?在西方的國家我們的增長特別的糟糕,基本沒有增長,我們現在絕望的要找一些增長的公司,中國正是符合這種要求的公司。所以我覺得納斯達克扮演著獨一無二的角色,在整個市場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 顏漏有:好的,非常感謝。 在之前,中國的TMT公司,納斯達克一直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因為最近資本市場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包括在納斯達克可能上市的成本會增加,第二個是合規的成本。他還提到有一些市場在過去兩年來做了一些比較大的改變,包括像倫敦AM市場,基本上市比較容易,而且成本比較低。香港的GM也開始對一些公司有吸引力。其實選擇上市的地點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 最后有請徐志敏,日本其實資金很多,市場很大,中間怎么聯系起來,清你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徐志敏:各位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我是JCD的徐志敏。剛才在座的各位都是世界上知名交易所的代表,介紹了各個資本市場的特點,也介紹了對我們中國創業企業的魅力。 我是一個民間企業的代表,我以我自己切身的體會,因為我從大陸到日本留學,創辦企業,在日本待了將近20年,創辦企業也超過了10年的時間。我以自己切身的體會,和大家共享怎樣把日本的資本市場和中國的創業企業聯在一起共贏的關系。 因為JCD本身在日本創業十多年,也接受了日本的投資人將近10家投資機構的投資,同時我們作為投資人投資了大陸的將近6家企業。一方面作為被投資的尋求資本市場的創業企業,我們體驗過。同時我們作為投資人,投資國內的創業企業,怎樣讓他們將來到日本的資本市場融資,甚至到日本的證券交易所,包括東京交易所上市,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有切身的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JCD的投資人,剛才山本秀樹先生也介紹過了,在中國有很多日本知名的公司,比如索尼、軟銀、電通,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的公司,還有因特網綜合研究所三家合辦的一家基金,還有以前日本的商社,叫“日上彥井”,以他們發展起來的ITX發展的公司。 還有日本的投資基金,這十家機構投資人,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我們現在在大陸的創業企業家來看,日本的資本市場一直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存在,覺得日本的投資人或者是日本的證券市場對我們大陸人來說有點看不見、摸不清,不知道是什么樣的企業能夠得到日本資本市場的歡迎。同時也不了解是不是日本的投資人對中國企業投資的過程,或者是日本的資本市場在接納中國企業到日本企業上市的過程變得非常的高和非常的緩慢。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存在的誤解,我們需要經過溝通、了解,把這些誤解和錯覺盡量的消除。日本的資本市場和美國的資本市場比較起來,有什么特點呢?以我們的切身體會來看,可能在座的各位都是做同行的,做VC的,或者是創業企業家,對資本市場的性質非常的了解。資本本身是沒有太大的區別,不應該受到政治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基本就會追捧,在盈利上有強勁的盈利能力的企業,這一點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共通的,但是因為資本的操作是由人來操作,也造成日本和歐美的資本市場有所不同的特點,這是我打一個比方。 我的感覺,歐美的基金和歐美的資本市場就像歐美人的婚姻和戀愛一樣,我看到一個比較好的企業,我對它了解的過程可能比較短,但它有非常完備的法律體系作為支撐,我可以馬上和你結婚、談戀愛,但是有一套法律固定下來,如果你表現不好,我可以告你,甚至可以跟你離婚,或者要求各種各樣的賠償。 但是日本的資本市場,當然這方面基本的法律體系和要求是一樣的,但是在投資決策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日本的投資人也好,資本市場也好,對從第一步從相識到相知,到互相信任,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因為他們相識、相知的過程中,互相了解的過程確實要求比較高。因為它一旦相通以后是比較有耐性的,為了培育創業企業,等待創業企業能有期待的成果,這個過程他們非常的有耐心。所以這一點也是日本的投資人或者是資本市場的一個特點。 所以我希望對日本資本市場和投資人接觸的過程中,在座的各位有些是創投基金的負責人,有些是創業企業家。今后在考慮從哪兒融資或者到哪個資本市場上市的時候,也不一定要把日本的資本市場看得那么遙遠,那么不可觸及,在交往的過程中不要看得那么高,因為這個過程中,很多是存在一些誤解,只要通過各種各樣方式的溝通,能真正的建立信任關系,日本的資本市場對我們國內的IT創業企業來說應該說是相當有魅力的。 剛才山本先生也介紹過了,日本的資本市場是全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曾經有個銀行家跟我講,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了60億美元向中國投資的基金,我跟他們說,不多,因為日本投向美國的資本每年都接近200億美元,包括證券投資和VC,所以日本的資本市場規模之大,對我們的創業企業來說是很有魅力的,實現雙盈,使日本的資本市場和中國的企業實現雙盈的結合。 顏漏有:在提問之前,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剛才我們談到不同的交易所有不同的特色,當然早期我們看到中國一些大型的國企兩地掛牌,這些中小企業可能到國外上市,但是國內的市場又重新啟動了,何必要額外增加的成本,或者是要增加的優勢,或者哪一些是要考慮的,這個請教一下深圳的周總監? 周雄: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已經看到了海外市場,中小企業在海外出現的流通性不是很活頁的情況,有很多的企業談到了,怎樣回到國內上市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我們抱著積極歡迎的態度,關于兩地掛牌的問題,要花費其他的費用都是其次的,主要在政策上打通。因為在國內在香港發H股的中心通訊,中小企業應該怎樣做,如何在兩地掛牌的問題我們正在探討中,這個問題可能很快的會解決。 任光明:在90年代初期的時候融資幾十億港幣,一家公司要在兩個地方同時掛牌,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滿足上市的時候能夠足夠的認購。但是大家看到,去年建設銀行融資了數百億港幣,中國銀行超過了100億美元,中行后來在內地掛牌了,依然能實現上市的目標。這顯示了香港市場本身有足夠的規模,能夠容納巨型的企業上市。有一些做了上市的企業,他們在上市之后也發現一個現象,比如現在有十多家公司在香港和紐約兩個市場同時掛牌交易,但是大家分析一下他們的成交額,二級市場成交里有80%、90%都在香港成交,還有幾家內地的企業是在香港和倫敦兩個市場同時掛牌,倫敦占的比例更小了,占1%和2%。 這樣既然兩地掛牌都集中在一個市場,為什么還要付出成本到另外一個市場掛牌。這也是一個原因,為什么說現在做這個少了。當然從香港交易所來說,我們非常鼓勵內地的企業可以在香港和內地兩個市場同時上市,借助了內地市場貼近消費者,和境外市場融資和監管,這兩個市場共同的優點來促進企業樂觀發展。 顏漏有:在全世界做的比較成功的是以色列,他們兩地掛牌的公司大概有100多家,當然國內是不是會走向這個方向呢?我想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下面是提問時間。 提問:我是香港南華早報的記者,想問一個關于日本市場的問題。剛才各位都提到了日本市場,各位提到的是一家成功上市的中國企業是新華財經,其實他們生意大概只有30%在中國,70%都是在國外,對于日本的投資者來講比較好接受。我想問一下,對于一個百分之百生意都在中國的公司來講如何到日本上市?勸服投資者接受這樣的公司?會不會有問題? 山本秀樹:謝謝。百分之百中國銷售也可以,基本上中國的企業還沒有一家在東交所上市。開始的時候是和日本有關系的公司,比如技術方面、銷售的一部分都在日本,這樣的話要對日本有一定的了解。百分之百也可以,但是百分之百中國銷售的公司,他們在中國國內同樣行業的排名是多少,投資家關心的事情是,這個公司優秀的部門是什么,所在的企業和海外的企業比較優勢是什么,如果有的話投資商也歡迎。 顏漏有:當初新華財經其實是德勤協助這家公司到東京交易所上市的。最近我們也在幫幾家公司準備到東京上市,我們當初給他們在思考上的建議,第一是和日本的客戶比較有關聯性,這樣市場接受度更高。比如軟件外包,中國大概有70%的客戶是日本,前一陣有一家在做汽車零件,因為汽車零件可能主要的客戶是日本的汽車制造商,所以這一些都是可以考慮的。 除了這個以外,我想還是可以找到適當的主要是你公司的成長,或者是收益很好的話也可以。 提問:我是來自國際商報的記者。我想請問任光明代表,現在國內很多企業采用A+H的策略,能否給一個策略,是先在國內上市再到香港上市,然后再到A股上市比較好,對企業自身的選擇有沒有什么比較好的建議? 任光明:企業選擇發A股也好,H股也好,還是選擇A+H都是企業的決定,我們是合規的審核,對于企業來說選擇哪個市場發,交易落本身沒有任何傾向性意見。如果先發H股或者先發A股,這兩個選擇可以給一個市場的數據,到目前為止應該有32、33家公司選擇在兩個市場,就是A+H的模式。目前為止只有一家,就是剛才提到的中新,他是新發A股后發H股,其他公司基本都是先發H股,后發A股。過去市場上總有這么一個看法,先發H股后發A股相對來說便利一些,其原因一個是因為A股市場過去上市排隊需要的時間長一些,先發H股的話需要的時間比較容易控制,比較短。 還有一個,長期以來H股和A股之間總是有一個價差,先發H股再發A股的時候得到股東同意也會比較容易一些。如果先發A股再發H股也可以,這完全是公司自己的決定。 提問:我問一下山本秀樹先生關于日本市場的一個問題。您剛才在介紹的時候時間比較簡短,我看到好象沒有介紹中國的民營企業去日本市場上市的要求或者是門檻是什么?比如說對企業資產值的要求,盈利的情況,以及歷史,有沒有經營期的限制?會不會像我們去香港或者納斯達克上市那樣給予一定豁免。因為我知道現在會有很多的民營企業考慮到把日本作為一個選擇,但是因為日本進來的比較晚,所以對日本的情況不是很了解。對于香港和納斯達克更多有一些了解,因為他們那邊給予中國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很多,包括進入的門檻會相應降低。您能不能把進入日本市場,在東京交易所上市的情況,以及是不是能夠給予豁免的情況再介紹一下。謝謝。 山本秀樹:我簡單說一下。東交所上市的條件沒有要求利潤和一定的銷售額。上市之前兩年,比如德勤,要有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報告。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發展性,這個發展性有沒有?我們先進行判斷,然后給東交所推薦,一會發給你名片,發給你有關資料。 顏漏有:現在有一個挑戰是把財務報表轉換到日本,我知道東京交易所在考慮是不是采用全球的會計準則,這樣成本會低一點。 提問:您好,我是ID世界的雜志。我想請問約翰先生,他剛才講到了,納斯達克還有英國的AIM的板塊,我想知道對中國民營企業到紐約證交所上市的情況的看法? Robert H.Lessin:你要知道,融資不僅僅是一個錢的問題,也是關于一個品牌的問題。因為紐約證交所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品牌,因為一個品牌通常是伴隨著公司的成長和技術的先進性。如果規模很大,是技術型的企業就可以考慮納斯達克。但是你如果是小型企業的話,應該慎重考慮一下。 顏漏有:納斯達克在品牌上高成長的公司比較少,他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 提問:尊敬的主持人您好,我想咨詢這樣一個問題。在座的各位嘉賓將各地的交易所的優勢都做了一下介紹,但我感覺最突出的還是體現在好的方面,比如說地位、規模。但據我了解,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海外上市也有一些相對不是特別成功的例子。比如說有一個海天天線,還有吉林的輝南長龍,他們也有一些失敗的經驗,或者自己感到很后悔。我覺得這樣的離子對我們在座的企業和其他投資人來說更具有參考價值。能否請各位介紹一下相對來說不是很成功的例子,這樣對我們更具有參考。 顏漏有:因為目前中國公司到東京的只有一家,所以這個問題請香港和深圳這邊的做說明。 任光明:成功的例子很多,不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市場是一個,監管的規則只有這一套。所以說這個企業是否成功,在市場上是否好,很大程度上要看這個企業在上市的過程中準備的是不是很充分。上市之后能不能嚴格按照當地的規則來行事。上市之后有沒有良好的投資關系等等,有一些企業在上市之后,它表現不是很好,其實大家也知道,有的企業在籌備上市過程中他的有一些資料不確實,他的上市地位就是欺騙得來的,這樣的公司不要指望上市之后有好的表現。有的公司上市之后沒有嚴格遵守有關關聯交易和信息披露等等這方面的要求,結果遭致了交易所的譴責或者是紀律處分。這樣的事件肯定會影響到這家公司在投資者那邊的形象,最終會導致它的交易量日益萎縮。 實際上一家企業如果說有想法去上市,那你就要做好兩件事情:第一,踏踏實實地做好你的業務。第二,規范遵守各項規則。這樣的話才有可能會利用好資本市場。謝謝。 周雄:海天天線這個案例我們也做了一些了解,我們認為從這個案例得到了一些歧視。一個其實在選擇上市地的時候特別是選擇股東的時候應該特別謹慎,因為選擇之后很難退出、退市或者選擇其他市場,即使海外掛牌也是另外一回事。海外天線是做小靈通天線的,其他市場對小靈通可能不是太了解,對投資人來做小靈通天線有多大投資價值可能會產生一些想法,對它的認知度就會很低。表現在市場上成交也就非常不活躍,你的再融資市場、再寬股權基地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這樣就可以看到,選擇市場的時候要分析投資者,偏好在哪里,信息能否到達那里,這是比較重要的一點。 至于國內市場上市失敗的案例,我們認為以前的一些問題,包括以前的額度制,拼湊的上市公司等一些歷史問題,他們在規范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隨著股改,我們的全流通市場,清欠結保,這對我們上市以后的規范運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但我們認為,運作不規范和操作失敗是兩個事情,選擇上市地的時候還是要多考慮更多的因素。 顏漏有:上市點的成功并不代表企業的成功,其實上市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點。 提問:我想請問深交所的周總,現在中小板重新IPO啟動了,現在中國的證券市場是不是還像以前一樣排隊很久?IPO肯定有這種要求,中國的法律往往是這樣的,法律的要求跟實際的要求可能差別很大,比如要求是三千萬就可以上,但實際上IPO凈資產在一個億,對企業應收利潤有多少,這有什么要求?上市費用會不會很高?會有多少?我指的是實際情況會有多少費用。 周雄:我是上市推廣部的。你談到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新的制度變革可能你應該關注到,IPO的規則出臺非常細,與原來區別的最大的是什么,原來條件很簡單,但是實際條件很復雜,而且存在其他很多的因素。我們的變化是條件非常明確,對凈利潤、現金流量,總收入獨立性這些要求都非常嚴格,我們的企業基本上可以按照做自我的評判,可以預測我能不能上市,這是我們以前和現在的最大去年,以前做不到基本評判。 第二,排隊的問題。我們認為排隊的問題在每個市場都存在,特別是中國的欣欣向榮的國家,不斷有新企業出來。主要是取決于做材料的規范程度,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企業,四川的海特高新也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我們目前認為,有些搭檔我們的其實只要企業規范一樣可以,并不存在一些實際能力上市的說法,我認為這是我們改革的優勢。謝謝。 提問:剛才Robert H.Lessin講了納斯達克面臨的兩個問題。對于上市的公司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Robert H.Lessin:首先我講一下調查的事情,調查非常重要。為什么會有一個IPO的合作經理呢?因為這樣的話可以對公司的情況給予報告,然后提供給買股票的投資者。如果合作經理不能夠按照股市的原則來運作,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接下來的操作就有問題了。 美國四、五年前的時候有一個人,他是一個律師,他決定做銀行和調查之間的關系太過于接近了,分析家不一定會精準地想到他們是代表客戶來工作的。他們不能夠給出一個非常獨立的觀點。所以我們要避免從一個極端到另外一個極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銀行本身和調查應該完全分開。 一旦有信息的話,我會馬上傳出去。作為投資銀行,必須要做調查,不論他們是不是參與了這個過程。當然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小公司,問題就是在這樣的新形勢下,誰來做這個調查?我們發現,如果是一家小公司的話,通常的情況下其實沒有人在這些公司做調查,這樣一來這個公司能不能有足夠的交易量就不能保證。如果沒有足夠的交易量,人們就對這個公司的股票沒有興趣了。 調查問題一定要非常清楚才行,但是現在作為發行商,很難去決定為什么一個公司上市之后究竟要不要做調查。至于時間和錢,其實就回到了作為上市公司,或者是要上市的時候不同的階段。作為上市公司成本是一定的,有很多的規定都在不斷地變化。但是作為上市公司,如果你有三四百億的年交易額,這是一個中型的公司了,因為所有的這些審計、控制的成本都是一定的。對大公司來說,對三四百億可能根本就不在乎,要上市的成本一部分是資本上的付出,一部分是時間上的付出。所以我們一定要非常謹慎,必須要非常關注這個公司的聲譽。 比如說你要吃飯,如果這個餐廳只有四個人在吃飯,你可能以后就不會再去這樣的餐廳了。所以說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既了解技術、又了解證券、又了解股票的公司。但是,這些好的股票市場如果是很嚴格的話,它的收益也是很大的。 顏漏有:分析師研究問題其實是很重要的,特別是你的股票上市之后沒有人去關注。可能大家和分析團隊的觀點有一些不同。再加上在未來在美國可能它的持續成本相對比較高,所以這也是我們在做上市時必須要評估的。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整個的討論就到這里。到底到哪邊IPO,對公司來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IPO地點的選擇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復雜,包括額度的金額到底是多少,可能要考慮到上市的成本,還有后續的成本。上市地點的選擇可能需要對各種不同的公司狀況,需要跟投資者、財務顧問一起討論才有辦法做決定。 上市地點固然是很重要的決定,但是上市的時間點非常重要,上市之前是否有充分的準備,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對整個上市公司的治理的嚴謹度我相信只會越來越高。對企業來講,不一定把它當做是一個成本,你在推動怎么樣建立一個公司治理或者是內部控制制度的話,其實能夠給公司帶來很多的好處。 我們今天的專場討論就到這里,謝謝各位的參與,也謝謝五位嘉賓今天的精彩討論。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