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互聯網即創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4日 15:26 新浪財經 | |||||||||
2006年5月24日,已歷時九屆的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首次舉辦“新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壇”及首屆“創意中國盛典” 。下面是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工程研究及公共事務總裁李開復演講。 主題:新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壇——創意大講堂
時間:2006年5月24日下午(平行會議) 地點:中國大飯店大都會議廳C 主持人(劉湘明):現在有請第一位演講嘉賓李開復先生! 李開復:很高興有機會今天來談一下創新,我在Google公司工作了差不多七八個月,這可以說是我這七八個月的感想,我加入了這個公司,學到了這個公司的創新思維是怎樣的,這不代表我個人,是代表我虛心學習的結果。很多人認為Google是一個創新的公司,公司里面的指標讓人非常驚訝,包括每天數億的搜索量,相當多的成功產品。相當多人問這個公司如何創新,怎么在短短七年達到奇跡式的成功,下面是我認為Google奇跡的四大理由,核心都是創新。很多公司都有創新,Google最特殊的地方不是創新創得更好,更新,而是它整個創新體系。分為四點,第一,使命,為什么要使命,創新創出來做什么用,有什么好處?第二,機制,如何創新,怎么樣來創新,一個創新的產品如何出來的。第三,文化,創新環境如何孕育有創新的人。第四是人在,唯一讓自己能夠繼續,延續性在創新方面帶有領導地位就是有很好的人才,當別人超越或者抄襲你的時候還有人做創新。 很多了不起的公司都有很多的使命,比如說微軟公司的使命讓每一臺桌子上有一臺電腦,索尼公司是打破日本是劣等產品的形象,Google公司也有相當有力的使命。一個公司的使命告訴你我為什么要創新,我怎么樣創新,我工作有什么樣的意義,工作有意義才能創新,而且公司可以幫助你做決定。使命還代表一個公司最高幫助決定因素。 Google公司的使命是整合全球的信息,讓人人可用,讓讓受益,這句話聽起來冠冕堂皇,其實里面具有很大的意義。我們做的是搜索,不是整合,人們有一萬、十萬答案,把這些答案總結起來變成一個答案。以前是問書本,現在是問互聯網,問搜索引擎,將來還有更多的模式,我們目的是整合這些信息,提出一個問題,給出一個答案,這是整合個全球信息的定義。第二,我們不認為我們是提供信息的公司,只看一個語言,因為互聯網是全球的,并不只是屬于中國或者美國的,全球信息共享是互聯網最了不起的地方,所以我們做事情要做全球的,“讓人人可用”是公司平等的概念,“讓人人受益”是不收費,公司最大的目標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短期的利益,而是長期用戶能夠獲得利益,得到好處。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使命如果掛在口里不去做,員工不會信服,所以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考慮到有沒有幫助這個使命,比如說有很多人認為Google是搜索引擎,但我們看到這里面的產品已經超過了搜索引擎的范圍,這些都是整合全球的信息,讓人人能夠獲取,讓人人能夠受益,這個使命貫穿了我們整個產品線。我們看Google Books非常符合公司的使命,但是如果不賺錢,可能不會做這個產品,書本是人類心火相傳的方式,而每年都有很多的書在失傳,在絕版,作為信息整合公司,要阻止知識消失的壞事情,所以我們要做數字化的工作,這個數字化的工作要耗幾十億美金,需要幾十年完成。如果我們公司只是為了賺錢,沒有使命感,我們寧可把這個錢用在銷售和市場方面。最后,它對終端用戶是免費的,而且在未來五年到十年不會有賺錢的可能。這是符合使命感有意義的工作。 這樣一個工作員工會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可以幫助我后代的事情,而且它也會刺激我創新的思維。比如說我們右上角看到的翻書機器,就是我們工程師為了這個做的設計。下面做的文字轉換,就是把OCR,更好的排版軟件做出來的創新,當年有很宏偉的目標,可以激勵員工做有意義的事情,他們一個小時的創新,是他們沒有激情的時候兩個小時或者更多時間的創新。 Google Earth是Google產品的典型代表,比如說你要搜索中關村兩房一廳,一個月多少錢以下的房子,這個時候如果在網上出現十個、二十個、一百個結果,并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你搜索房子的時候,可能更在乎在什么位置,附近有沒有參觀、有什么學校,如果作為文字整合意義并不大,所以Google Earth把信息整合起來了,把地圖、街道名稱穿插起來,而把很多時實信息,比如說學校、房地產結合起來,可以在地圖上看到搜索的結果,而不是一個網頁一個網頁瀏覽,這個產品說明了整合信息和搜索結果的差別在什么地方。 第二,創新的機制。在社會上,很多人說RND,“R”是為了做新的東西而做,“D”是為了做有用的產品而做。在我過去很多公司還有朋友的公司里面有很多的創新模式,有些創新模式很可能并不符合今天創新的作風,有一種模式是象牙塔式,只考慮理論不考慮實踐,但不符合今天做有用信息的思維。第二種是科學家發明一種東西,但是最后他們把它做成產品,但是他們不理解市場所以失敗了。第三,是腦力出租式,我們有一大堆科學家、研究員,只要你有問題,我們就會有服務的方式,讓他們做創新的工作,這個好處是它會做有用的東西,但是壞處是可能做的不是創新的東西。第四,研發互動式是科研部門和開發部門是兩個部門,要做很多的創新來決定Google搜索是什么樣的目的,有什么新的想法和目標,產品部門很可能不理解一個創新,創新部門又認為不是很合適。Google沒有用上面任何四種,而是用了新的創新模式。也是其它互聯網公司使用的,你是研究員,同時也是一個創新實踐者,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自己做成產品,只會想做象牙塔的研究員不適合這個的公司,乖乖做事情的程序員也不適合這個公司,不是說這個人不好不重要,而是不適合我們的創新模式。 我們的創新模式有幾個特點。第一,研發合并。每一個人要有好的點子,要直接把它做出來。第二,除了每一個人正式項目之外,還有20%的時間做自己的東西,做什么東西都可以,做培訓也可以,做新的技術也可以。比如說我們美國工程師希望把20%的時間花在做中國的產品上,這是個人的自由。第三,平等民主。公司員工20%的時間不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題目,也可以參與別人,如果我有好的點子,另外兩個人覺得很好,可以和我一起把這個東西做到下一步。第四,實時回饋。做一個產品會用一個問卷調查,這個產品適合不適合產品。我們有好的點子會馬上放到互聯網上,讓一部分當實驗和游戲來玩它,試它,用戶把它下載了,我們會記錄它,告訴我們這個東西人用得多的就好,下載多的就好,下載少的就不好,沒有市場調查制度,而是公司工程師把這些東西實驗式放在網上,來做一個抉擇。第五,用戶中心,就是我們公司的使命,是為了用戶而做的,不是為了賺錢而做的。第五,清晰使命。整合全球信息,服務所有用戶。如果這個企業跟互聯網有關的,不是說做互聯網科技,做海量信息的公司都適合互聯網模式。 如果這個太虛了,可以舉一個例子。一個工程師想了一個新點子,下一步把點子放在單子上,大家投票,如果大家認為是好點子,幾個人可以參與它,把它做成一個雛形,放到網上,讓一部分人去使用,如果那些人覺得很好,就會把它變成新的產品。 第三,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化有很多,比如說平等互重。有一個故事,秘書加入我們公司,不會用傳真機,旁邊一個老先生很客氣教她用了傳真機,后來發現這個老先生是我們總裁。有一次一個學生跑到辦公室坐下來,學生對老先生說你們是平等的,所以我們來共享你的辦公室,所以他們坐下來共同平等的。既創新和實干、透明、客觀,我們會讓每個員工自己的想法講出來,每個員工的觀點可以在公司內部的網上列出來,公司是非常有凝聚力的理想,如果說Google Earth或者 Google Books里面可不可以穿插一些廣告,但是這看上去是對的,但是長遠來講這是不好的方式。只有充斥在我們的文化里面,才能運行這樣的機制。 激情和有趣,我們非常相信每個人做最愛的項目,奉獻會很多,有2%的人會做自己最愛的事情。 第四,人才。很多人問我們公司,你們公司的瓶頸在什么地方,我們一直的回答是能不能足夠快加入我們公司,否則加入我們公司會非常困難。如何吸引人才,第一,要平等給他足夠的空間,進行自己的創新。做計算機的人非常喜歡動手,Google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做的,所有的硬件、軟件都是自己做的,不是為了做而做,是我們要處理世界上海量信息,買的硬件、軟件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所以連我們的服務器都是我們自己做的,這是97、99年的服務器,做得非常粗糙,但是可以達到在外面買的服務器所達不到的效果。我們的服務器為什么能夠比外面的產品便宜20、30倍,而且更穩定,更好,這是因為我們有人才,有這個空間可以做。 在我們公司我們非常重視從上到下的創新,不是每個人都想做經理或者做老板,我會告訴大家,如果你技術做得好,不需要做經理,可以繼續做技術。這是我們的公司有個玩具,有健身房等等,這是我們在中國的員工,可以看出,我們一方面做了漢化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是帶進中國的。Google的使命就是機制、文化、人才,在中國也有類似的奇跡,如果我們挑出任何類似的想法,第一,公司要有使命感,不要為了賺錢而存在。第二,要有科研技術。第三,思考比成績重要,實干比頭銜重要,能力比年資重要的理念。第四,大師和員工在一起,可以幫助公司成長和創新。當然,這些在大的客觀環境之下。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 主持人(劉湘明):非常感謝李總的演講。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跟李總做一個交流 問:我想問一下Google做自己的創新,自己做的產品比市場上性能要高20、30倍,你們為什么不想把員工做出來的東西,拿到市場,給更多人帶來價值? 李開復:我們比市場上好20、30倍的公司不一定適合每個公司,我們為了數據的整理,而且每天數億搜索量之下做的產品,如果有的公司有巨大的搜索量、海量信息,可以幫助他們結果成本,如果你一個公司做一個內部網站,我們機器并不一定適合你。我的意思并不是我們超越任何公司,做的商業產品,我們只是根據我們自己的需要,超越了商用產品,所以它不具有商業盈利的機會,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仔細看我們的技術,我相信您一定會找到商業價值。我們一般的看法是希望更多員工的精力放在幫助整合全球信息的使命上面,就是要符合使命感,在符合使命感的前提之下,我們會愿意接受新的方式來把這個產品推向市面,如果進入我們今天不熟悉的領域,或者不是整合信息的領域,我們可能會放棄這樣的機會,在業界我想做每一個新的事情都有一個機會成本。也許一個做新的產品對信息有意義,但是做產品的人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放在符合公司使命上面,因為這個機會成本存在,絕大多數公司未來的創新還是會放在專注于整合信息和互聯網服務,而不是商務和技術分開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