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2006中國經濟高峰會 > 正文
 

2006中國經濟高峰會政府官員演講實錄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3日 11:39 新浪財經

  由北京科博會組委會和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中經國研經濟咨詢中心獨家承辦的2006中國經濟高峰會于2006年5月23-24日在釣魚臺國賓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本次高峰會的主題為:和諧增長—中國經濟未來五年。新浪財經全程圖文直播此次會議,以下為政府官員演講實錄:

  主持人:謝謝金學洙先生的致詞,他談了對亞洲面臨的貧窮環境問題的看法,特別
談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樂觀展望,和亞太特別金融合作方面的問題,女士們先生們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了“十一五”綱要,今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在未來五年能夠保持經濟的平穩協調快速的增長,不僅悠關自身的利益,也關系全球經濟穩定增長,今天很高興邀請國家有關部委的領導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未來五年發展前景發表演講,我們首先有請中國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先生發表主題演講大家歡迎!

  周小川: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非常榮幸受到這次會議的邀請做一個發言,算不上主題講演,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與大家做一個交流。

  這次會議的主題非常廣泛,而中央銀行通常講的問題比較具體,技術性比較強,我想講一講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利益相關者問題。為什么覺得這個題目與本次會議有關系呢?這次會議是科技產業的會議,剛才金學洙先生也提到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以及人才密集型的產業。應該說,這個產業中的公司治理與一些很傳統產業中的公司治理有很大的不同點。另外,這次會議的主題也涉及到關于和諧增長的問題,在新的經濟情況下,公司的發展可能和過去的投資者、雇員之間的關系有一些不同之處。

  股份制改革是中國企業改革的主流方向,這也在黨和國家的文件中多次強調和明確了。目前,金融企業在股份制改革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大量的金融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取得了重大進展,保險公司、

證券公司等等都在推進這一工作。在這些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中,有一部分企業已經提出希望能夠采用職工持股計劃。我想提出職工持股計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參考了國際上一些成功的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所采用的職工持股計劃的做法和好處。

  從國際經驗來看,國外企業主要是考慮了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是職工特別是高素質人才的積極性調動問題。第二是充分利用職工在參與管理方面的能力和好處。第三個方面就是充分發揮職工對于整個公司管理層在合規性方面、在防止出現舞弊和惡性事件方面所能夠起到的監督和報警的作用。實際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對公司治理發展的方向和對我們自己過去歷史一些失誤的深刻認識,我們在這方面的改革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盡管有些公司提出了職工持股計劃要求,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實現,但這一工作仍在推進之中。

  公司治理改革是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在金融企業的股份制改革過程中,國家領導人最強調的內容就是搞好公司治理。關于公司治理的一些內容已經寫入了《公司法》,規定是非常明確的,概念也是清楚的,但是公司治理其實還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理念性的、原則性的和指引性的,而不是由法律條文明確規定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所謂利益相關者問題,從定義的角度看,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在內,投資者的利益在《公司法》中有明確的規定。講到利益相關者,更多講到的是職工,同時也包括有穩定關系的上下游企業,如供應商,以及債權人,還有一些涉及環境企業,還涉及到社區。

  在國際上,有大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都采用職工持股計劃,有一些不一定是高科技企業,比如美國聯合航空也是采用了職工持股計劃。公司治理概念對中國來講是一個新的事物,我們曾經最早在1993年試圖把公司治理的概念寫入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里面,但是當時由于這個概念沒有被廣泛接受,直到1999年才寫入中央全會的文件。因此,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在改善公司治理的早期更多強調的是尊重股東的利益,保護股東的利益,建立良好的制衡關系和制衡結構。最初,我們把“公司治理”翻譯為所謂“公司治理結構”,主要是強調公司治理結構的作用。

  公司治理在各個國家具有自己的特色,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但是仍可以歸納出公司治理最基本的內容。盡管各國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做法不一樣,因為涉及文化傳統、法律制度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但是都有一些共同的核心內容,這體現在兩個重要文件之中,大家應給予注意和研究,一個是1999年經合組織(OECD)關于公司治理結構的宣言,另一個是2004年經合組織對公司治理結構指引的修改意見。在1999年經合組織公司治理指引的文件中,對利益相關者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作用是作為五項原則之一來介紹的,也就是明確提出公司治理結構框架中應該明確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利,并且鼓勵公司和利益相關者在創造財富和工作機會,以及為保持企業財務健全所進行的積極合作。在這方面,文件列出了四項內容:第一項是公司治理框架中保證利益相關者受到法律保護的權利受到尊重。第二項是利益相關者受到法律保護,在其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應該有機會得到有效的補償。第三項是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該建立使利益相關者的參與有助于提高公司經營效益的機制。要特別強調的是,文字上描述的是公司治理框架使利益相關者發揮不同的作用,但他們在多大程度參與公司的管理,應該根據國家法律和慣例,不同公司要有不同參與的機制,例如董事會的雇員代表制,雇員股票所有制計劃,也就是職工持股計劃,和其他分配機制,或者某些重要決策要考慮利益相關者的意見。第四項是確保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治理過程時能夠得到有關的信息。

  經過幾年公司治理的實踐,在2004年經合組織對公司治理指引又做了一次修訂。在這個修訂版中,更加強調利益相關者和投資者的保護,強調員工和債權人作為利益相關者的權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應該明確提出發展和提高員工參與的程度和機制,利益相關者包括單個員工和代表機構,應該就董事和公司的違法和不道德行為自由地表達他們的看法,員工表達的看法和員工表達看法的權利應該受到重視和保護,要建立信息安全送達董事會的渠道。二是提高參與機制,使員工掌握的特殊技能快捷地為公司所用,從而提高公司的直接和間接收益。公司參與機制的例子包括董事會中增加職工的代表,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包括養老金投入在內的利潤分享機制等等。養老金投入應該建立一個獨立的基金,基金托管人應該獨立于公司的管理層等。三是強調債權人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強調債權人對公司運作發揮外部監管者的作用,并提出建立有效的清償框架,以及有效的債權人執行機制。這是對有效公司治理的重要補充,是對股東利益的有效保護,對員工和債權人的關注在新的指引版本中又被提升到更重要的高度。

  中國也要參照國際經驗,同時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從社會主義經濟角度來講,員工的地位和員工參與管理的程度應該能夠做得更好,但是這并不等于說我們已經有了制度性的或原則性的框架,而是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闖出新的經驗。

  為什么許多傳統的西方國家相比,我們現在在這方面的進展反而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況?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歷史上產生的一些失誤。我們說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講,解讀歷史,解讀自己的經驗和教訓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有時候也是困難的事情,有時候甚至有可能解讀不對。中國在員工持股問題上,在九十年代初曾經出現很大混亂,所以這件事一旦提起來很多人有一種恐懼,或者是立即出現否定的反應。當時所出現的就是所謂職工股、原始股,那時候的做法在制度上來講有很大問題,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而且企業當時主要是處于內部人控制的狀況,職工股的操控或安排基本上由內部人所掌控的,同時又沒有經過律師事務所,提供的法律服務,以及必要的法定程序,從而出現了大量舞弊賄賂等現象。

  另外,九十年代上半期的時候,任何一支股票只要一上市,就在行政定價和市場定價有一個跳升,而且跳升幅度非常大。這是因為行政定價是有問題的,定價過低,一旦上市就有一個調升,中間有一個巨大的利益空間,變成了利益輸送的機制。我們說現在這些條件已經改變了,公司法越來越明確了,也不會再出現完全由內部人控制情況下,不經過任何程序,甚至沒有任何職工名單就搞職工股的可能性。同時,市場也開始成熟了,也不是每支股票上市以后,都有所謂原始股價值跳升這樣一種巨大的機會。甚至說市場對定價越來越理性,一些初始定價過高的股票,在上市過程中甚至可以沒有什么上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跟過去所擔憂的很多問題相比,現在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借鑒世界上很多的事例,我們要認真地、冷靜地、超脫常規地來解讀自己的歷史,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

  從世界來看,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例子,就是美國人對于1929年經濟大蕭條、經濟大危機的解讀。這個解讀和最開始的初始反應、和30、40年代的反應很不一樣,并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中產生了好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因為他們通過真正客觀的挖掘以后,找到了那時候的問題所在。當然,并不是說這個問題已經完全客觀地解決了,還可以繼續討論和進一步研究。我想借這個機會強調的是,中國企業改革的方向是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是股份制改革最核心的內容,公司治理原則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就是利益相關者的安排問題,他們的權利、他們的作用和他們的保護問題,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并結合中國自己的情況,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教訓,能夠在這方面有所推進,這樣有利于和諧增長,特別會有利于科技型企業、人才密集型企業和以知識為基礎的公司的健康發展,為中國經濟創造更大的財富。

  我就匯報這些想法,說得不對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周行長,他提了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問題,以及進一步推出公司治理問題。下面有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

  歐新黔:各位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把加快服務業發展作為當前經濟發展重要任務,“十一五”規劃綱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進一步指明服務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下面我就服務業發展的有關情況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一、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強,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趨勢,服務業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回顧總結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產業結構變動呈現的一般規律是農業在經濟規律中所占份額持續下降,工業份額在工業化階段迅速上升,服務業產出比重相對平緩,但持續上升,最終穩定在較高水平,同時勞動力由農業轉移到制造業和服務業,并形成服務業占據主要份額的局面。在現代社會服務業成為各國經濟發展新動力。20世紀70年代在發達國家經濟中出現服務業加速發展,而制造業相應下滑的趨勢,服務業內部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日益興起現代服務業,在經濟增長中扮演新的動力角色。在發展中國家服務業規模的水平在快速上升,與此同時全球服務業重組和調整的步伐加快,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服務貿易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貨物貿易,服務業成為國際直接投資和產業轉移的一個重要領域,服務業迎來一個全新快速發展時期,其快速發展有力促進了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中國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服務業快速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是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以來27年當中,我國服務業年均增速超過10%,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速度,2005年增加值達到了73000多億元,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23.7%提高到2005年的40.3%。二是服務業結構得到改善,物流配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工業設計等中介服務加強,發展較快,在消費服務業當中,休閑娛樂、康體健身、社區服務、社會化養老等服務業新型業態,新型產品不斷涌現。商貿流通、旅游觀光、住宿餐飲等服務業改造提升的步伐也在加快。城市服務業快速發展,一些人口密集,收入水平較高的大中城市,服務業比重已經超過第二產業,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功能逐步增強。三是吸納就業的效果顯著,1978年到2005年服務業從業人員由不到5千萬人增加到了2.3億人,凈增長1.8億人,幾乎是同期第二產業新增就業人數的兩倍。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由12.2%上升為31.3%。四是特制改革取得進展,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程度逐步提高,市場主體日益多元化,服務價格大部分已經放開。電信、民航、金融、文化、等行業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尤其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服務業開放步伐加快,服務貿易快速增長,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情況是滯后的。這種狀況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服務業發展還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對服務業發展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重工業輕服務業的思想仍然存在,部分行業改革滯后,體制和機制的問題,仍是制約服務業發展的突出瓶頸,產業競爭力不強,現代服務業人才缺乏,標準體系不健全,部分服務行業市場不夠規范,對外開放需要進一步深化,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層次和水平有待提高。我們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重視服務業的發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上述的問題,促進服務業發展跨上一個新臺階。

  三、“十一五”時期,我國服務業面臨非常有利發展環境。“十一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加快服務業至關重要,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的增長,需要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需要豐富和充實消費型服務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需要積極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需要提高服務貿易的質量和水平,因此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舉措,是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四、“十一五”時期,我國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十一五”時期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以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為方面,加強分類指導,完善政策措施,整合服務資源,創新發展模式,拓寬服務領域,增強服務功能,規范服務市場,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十一五”時期服務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三個百分點,就業人員的比重要提高四個百分點,服務業結構明顯改善改善,面向生產的服務業較快發展,面向生活的服務業,科技含量和服務質量要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服務企業等。

  五、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應著力做好幾項工作。一是整合服務資源,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較快的發展,服務業的基礎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比如電信、鐵路、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教育、衛生、飯店、寫字樓等投資力度加大。會展業的發展帶動了展館的建設,這些都為服務業加快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有些服務業資源利用率不高,同時也存在著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等問題,因此加快服務業發展要立足于整合現有資源,轉變思想轉念,拓寬發展思路,加強政策引導創新工作方面,要打破部門分割和地區的封鎖。根據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促進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發揮組合優勢,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二是大力發展面向生產的服務業,要抓住我國工業化加快推進的機遇,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帶動整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要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揮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健全綜合運輸體系,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建設一批大型物流樞紐,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技術,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的社會化,要有序發展金融服務業,健全金融體系,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品種,提高服務質量,要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改善電信基礎業務,廣泛應用互聯網技術,大力推進電子商務,要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建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推進科技研發、技術推廣、工業設計、服務發展。要規范和發展法律咨詢,規劃評估項目策劃、資產管理、會計審計、廣告會展等中介服務。

  三是規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務業,圍繞方便群眾生活,擴大短缺服務產品的供給,應用先進服務技術,改造提升服務質量,規范服務業市場秩序,要大力發展社區衛生、家政服務、養老托幼等社區服務業,鼓勵發展技術先進業態多樣,誠信便民的零售、餐飲等商貿服務,加快發展旅游休閑,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的需求潛力大的服務業。有序發展房地產業,改善市場結構,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供應。大中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的位置,加強市政公用事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積極發展城市供排水,集中供熱和中水應用的服務體系。要城鎮要強化功能特色,促進服務業專業化聚集發展。

  四是充實改善面向農村的服務業,要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一方面要以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發展面向農業生產的服務業,健全農業推廣技術,農產品安全認證,動物防疫和植物保護等農業技術的支撐體系。發展農資連鎖經營,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完善農副產品流通體系,推進農村經濟信息服務。另一方面要以改造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素質為重點,發展面向農民生活的服務業,進一步推進農村交通,通信、廣播電視、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衛生和基礎醫療等農村衛生事業,加強農民、農民工的培訓,積極推進城鎮服務體系向農村延伸。

  五是積極參與國際服務業分工,要堅持改革開放,促進我國服務業發展。國際服務外包轉移是當今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充組的重要方式,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發揮我國人力和人才資源的優勢,積極承接呼叫中心、數據處理、技術研發、財會核算、售后服務等國際服務業轉移。要繼續開放服務業市場,吸引跨國公司來華設立研發中心、運營中心和地區總部,積極引進國際服務業新的理念、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的經驗,促進國內服務業現代化,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規模、層次和水平,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重點支持跨國營銷渠道,在發達國家設立技術研發機構,參與境外工程承包,加強與國外服務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六是加快推進服務業自主創新和人才開發,要密切跟蹤世界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潮流,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推進信息等高新技術和依法經營、科學管理在服務業各領域當中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應用,深化專業分工再造服務流程,創新經營模式,發展新型業態,要大力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發展獨有的服務產品,發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務產品,要大力加強服務業人才的培養,積極推進服務業人才交流與國際合作。

  七是著力解決制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深化壟斷行業的改革,放寬準入條件,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支持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發展服務業。要引導服務業企業加快建設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鼓勵通過兼并、聯合形成大型服務企業集團,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要完善信用消費和職工休假、作息制度,引導和擴大服務消費,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加強市場監管,強化公共服務。

  八是健全市場體系,要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抓緊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加強建立服務行業的標準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勞動力跨地區就業,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勞動力市場,清理和規范服務業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管理和監督檢查。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業領域不斷拓寬,范圍不斷擴大,作用也日益增強,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展,國家之間服務業交流與合作的空間和前景越來越廣闊,希望這一次會議能夠促進我國與國外服務業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勢互補,利益共享。

  最后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祝參加會議的中外朋友們,生活、工作愉快,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歐新黔主任,她專門談了“十一五”時期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總量、增長、結構調整以及面臨的一些挑戰。下面有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先生發表主題演講。

  劉世錦: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很高興來參加這次中國經濟高峰會,增長模式的轉型是“十一五”時期的戰略重點也是我們這次會議的主題,和諧增長是一個基礎,我想就這個問題談兩點看法。

  第一點我們要正確認識,或者正確理解和評價我們已有的增長模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國內外的評價總體上相當高,剛才一些會議代表已經對中國已經取得的成就做出了相當高的評價,但是說到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看法大不相同,經常聽到的評論是粗放低效如此等等。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成績和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評價如此不一,我想這是非常令人相當困惑和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粗放低效的確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但絕非它的全貌,我們需要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有一個全面、客觀、無偏見的認識,對此講以下幾點。

  第一點,中國具有國際范圍內少有要素組合優勢,首先廣大的市場和勞動力豐富,除此之外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節儉、勤儉、守紀律的優良傳統,特別穩定的社會環境都是發展的有利條件。在國際上具備上訴兩種要素的經濟體很多,但是同時具備這些要素的經濟體很少。從一定意義來講,中國的要素組合是獨一無二的。

  第二點,我們僅僅有比較好的要素條件沒有制度條件,很好的要素優勢也很難轉化為競爭優勢,中國改革開放起著一個很重要的作用,上述要素組合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改革開放解決了兩個基本的問題,第一就是促進要素的流動,更大范圍乃至全球范圍的流動。第二是改變了要素組合和使用的方式,效率大大提高了。結果要素組合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這是經濟學講的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中國現階段競爭優勢突出表現勞動力的競爭成本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可以簡單概括為低成本競爭的模式,我們講這一點,中國具有低成本優勢是市場競爭充分的領域,非國有企業和改制成功的國有企業為主的領域,看看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就相當清楚。在行政性壟斷嚴重的領域,國有企業集中,未得到實質性改造的領域,低成本的優勢并不明顯,甚至是一種劣勢。我們國內一個大型的石化企業,和國際上一個大的石化企業比較,我們每個人的工資水平要低得多,但是我們用得人比人家多得多,最后總的勞動力成本,單位產品勞動力產品比重比國際上大公司還要高,所以講低成本優勢是市場占優勢的領域中間。

  第三、隨著中國人均收入和要素成本的上升,低成本競爭的優勢受到削弱,最近講的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勞動力土地要素成本的提高,隨著科學發展觀實施,對低估要素價格的校正,國際貿易摩擦的增加都形成了挑戰。中國低成本優勢不可能在一個早上消失,但是這個優勢逐步削弱是大勢所趨,這一點應該有清醒的認識。迎接這一挑戰的現在就是培育以技術進步為主新的優勢。最近自主創新是一個熱門話題,這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其實很多年前就講這個問題,但是緊迫性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突出,因為關系到今后十年、二十年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和保持競爭力,把以上幾條概括起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可以做這樣一個概括和描述。獨特的要素組合加上改革開放是中國增長模式呈現低成本競爭優勢,但這個優勢只是中國經濟一個部分,并不是它的全貌,而且我們正面臨著向技術進步為基礎的新的競爭優勢轉型的緊迫挑戰。

  第二個問題就是要加快增長方式的轉型,抓住反映事物實質的真問題。最近兩三年關于中國新型道路的選擇,和中國轉型方面有很多討論和爭論,總體上是有積極意義的,這過程當中也有一些問題容易引起誤解,或者用一個說法來講,是屬于一些假問題。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就是是否需要發展重工業,這個爭論比較多,有人認為在中國現階段重化工業階段不可逾越,有人認為這階段大可不必經歷。這些討論者各有各自的理論和理由,但增長模式與發展何種產業并沒有必然的聯系。我們可以套用一個著名的論證范式,重工業可以集約高效的,輕工業和服務也也可以粗放的低效的。這實際上跟行業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在我們生活中間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類型的行業中都可以找到好的和不好的增長模式,所以我們講增長模式的問題,或者講增長方式的問題。我們通常講增長方式主要指效率高低和消耗大小的問題。增長模式有這個意思,除此之外增加新的含義,包括生產要素組合的問題,競爭優勢的問題,所以它的面更寬一點,是外延更寬的概念。所以講這個問題,增長方式和增長模式轉型的問題,本質上是平常所講體制機制和政策的問題,所以和發展什么產業沒有什么很大的關系。前一段我們有一些討論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反而容易引起誤解。反過來要加快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有哪些實質性問題需要抓住,我想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應當優先和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糾正和扭曲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在招商引資不少地區不少資源價格偏低,在勞動者權益保護和社會保障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說明了體制政策上存在人為壓低勞動力成本的因素,工資水平在勞動力市場起作用,這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中國勞動力總體上是供過于求的,很長一段時間,勞動者工資特別農民工的工資被壓在比較低的水平上,政府提出提高工資水平,如果市場很強的起作用實際上很難做到的。在已經定下的工資,克扣不發或者少發,這說明我們政府管理有問題,工資水平實際上由市場決定的,已經定下的工資,不發或少發,有不公平待遇說明政府管理是有問題,不到位,要素價格被人為壓低是要素浪費的主要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好,建設節約型社會就不可能有實質性推進。

  第二要重點加快壟斷行業國有企業的改革,這方面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目標和措施已經明確了,現在的問題就是堅定不移的,堅持不懈地把它推進下去。

  第三要改進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考核指標和機制。這問題最近談得比較多,關于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在中國是爭議很大的問題,確實存在政府管得過多,管理方式不到位的問題。同時我們從全球范圍來看,我們也感覺到,在市場化和全球化趨勢加強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對區域經濟發展承擔的責任和發揮的作用也有加強的趨勢,所以兩方面的問題可能都有。總的來講我們面臨的現實,政府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的作用很大,所以政府的目標是什么?政府的考核指標的選擇和考核的過程對于一個地方經濟發展作用非常大。最近一段時間大家討論比較多是GDP問題,GDP指標中有單純追求GDP問題,實際上也有相當多關于社會發展方面的指標,過去可能對待GDP也存在一個問題,比較重視其中的經濟發展指標,而忽略了或者重視不足的是社會發展方面的指標。除此之外綠色GDP指標,人類發展指數和反映資源環境制約的約束性指標等等,都應當通過認真研究以合理可性方式挪入考核體系。比如某地區認為不適合發展工業,需要重點實行生態保護,為此就需要調低GDP的指標,明確生態保護的指標,同時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對GDP指標比較低的,或者經濟發展速度慢些的地區如何補償,這些地區發展的權益怎么得到保護的問題都需要配套考慮。最近我們到中國西部地區考察,發現這問題相當突出,比如這地方要生態保護不能開發了,這地方發展權益問題怎么解決,誰來補償,政府能不能補償,哪一級政府用什么方式補償,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就是考核指標的問題,政府增長目標設定的問題都面臨很多實際的困難。

  第四繼續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改變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這是政府推進增長模式轉型最應該做好的事情,其中包括保護各種合法的產權,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等,這些道理已經清楚了,關鍵是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想起來,而且能夠做到位。

  第五加強政府的公共服務,改善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最近這個問題談得比較多,我想可以強調兩點,第一點,政府公共服務的問題是我們過去的一個弱項,現在政府的財力隨著經濟增長在逐步增加,所以我們現在有可能在這方面多花一些錢,投入的增加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第二點,在這個領域中間,大家談的比較多的教育、衛生的問題,這些問題一個是投入增加,另外一個是政府扮演什么角色,市場扮演什么角色,這中間有一些是公共產品,有一些是準公共產品,有一些私人產品,政府和企業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各起什么作用,如何比較好的組合起來,這需要深入研究。這上面有不少爭論和討論是因為剛才所說的問題沒有搞清楚,這樣會影響或者誤導公共產品提供這方面的改革和發展。

  第六,培育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制度和政策環境。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已經很清楚了,這一次會議中心的內容也是強調創新的問題,現在可能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形成一個有效推進創新的制度和政策環境。現在講創新談比較多的是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很重要,而且是一個直接面對的問題,但是國際經驗和中國已有的經驗也表明了,僅僅有技術創新沒有體制的創新,組織的創新和政策的創新,技術創新很難推進,甚至寸步難行。現在有人把自主創新的困難理解為缺資金、缺優惠政策,這方面的問題固然存在,而且也需要解決,同時也看到不少的科研項目在大把花錢成果寥寥的例子,最近也出現造假的例子,雖然是個別的但也反映我們這個領域出現的問題,不通過政策和改革調整,形成自主創新的微觀主體或微觀機制,講自主創新在一些地方和領域,很可能演變為爭資金和爭政策的競賽。如果真是這樣真正的自主創新就不是近了,而是更遠了。

  講這幾方面的問題,要推進中國經濟模式轉型要解決的問題,這幾年是目前應當重點優先考慮的問題,這當中任何一個問題解決都不容易,這并不表現在道理上,問題是如何能夠確實的實施,特別一些相關利益關系的調整,所以這也恰恰就是增長模式轉型知易行難的原因,要想使中國經濟快速穩定增長,使中國經濟和諧增長,這些問題一定要下工夫去加以解決。

  以上是我個人作為一個研究者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劉世錦主任,他討論了中國經濟發展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問題,就是增長的模式問題,談了他的一些看法,下面有請來自歐洲的荷蘭農業、自然及食品質量部部長魏爾曼先生帶來主題演講。

  魏爾曼:尊貴的來賓,女士們,先生們!首先我想感謝主辦方邀請我參加這次峰會,參加這種重要的大會讓人感到非常興奮,我們在整個的博覽會中會發現中國近二十年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發展,這些發展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非常高興能夠今天到會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來闡述我的一些看法,因為我知道中國和荷蘭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多的經驗,希望我們之間能夠相互借鑒。

  同中國相比荷蘭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實際上荷蘭要比中國小230倍,當然和中國還有更多的區別,如果我們更仔細看一些情況,中國最近有一些更重要的相似之處就是中國的農村和中國的農業,如果我解釋是正確的話,中國現在面臨三個重要的問題,一個就是食物的組成和來源的問題,我們如何去拉動自己的消費,并且使食物能夠進出口的問題。另外一個問題是需要處理好城鄉關系。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戰略來提高農民的收入,這同我們的鄉村社會發展有什么關系,以及我們政府在這方面又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第三個問題就是我們怎樣確保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可持續性的。不僅是從生產、生態,在社會政治經濟方面都是可持續的。我們在中國“十一五”發展計劃中提到很多戰略,我對這些戰略非常深刻,我們從荷蘭方面如何解讀這方面,我想這些問題答案就是我們農民的創新進步精神。我講一下在20世紀后半期面臨歐洲農業危機的時候荷蘭如何應對的,那時候農產品價格在歐洲大量下降,同很多歐洲國家不一樣的是我們并不是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降低自己產品價格,而是我們大力發展自己的農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研發以及進行教育提高自己農業質量,我們這十幾年都是如此,荷蘭進行集體采購化肥和農業的播種,并且在自己的產品方面都采取這樣的策略,這樣我們政府可以幫助農民做到這一點,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效仍然可見一斑,我們有34000公頃的土地,我們是世界上第三大農業出口國。

  下面我給大家解讀一下中國農業發展,中國農業發展給世界帶來很多啟示,中國經濟在城市和農村的經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增長非常快。也就是城市吸收大量農村人口,并且使城鄉收入和人口差距增大,這就產生很多社會和經濟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十一五”計劃中已經把這一事項作為重要問題之一。我們的經驗是在一些免稅的情況下可以幫助農民提高收入,并且可以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可以幫助我們保證農民具有創新精神。

  下面我重點介紹一下我們應當在保證農產品發展方面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步驟。在“十一五”計劃中,提出了種糧的發展,并且加強畜牧業的發展,我想中國的優勢是在勞動力密集品和一些農產品,在糧食生產中,對于畜牧業需要更多發展,我們在荷蘭就是這樣,我們必須發現像中國城市化步驟下帶來什么后果,我們需要保證土地使用權,并且可以給農民更高的權利,使他們把自己相應的產品高價出售給周邊的城市。我們發現現在的農業也可以帶來其他產業的興旺,也就是給城市帶來一些變化。我們在“十一五”計劃中已經給了非常好的戰略開局,現在我們必須要把這些規劃進行落實,但這就我個人來說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在自己國內進行類似的情況推行,我覺得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人們思維方式,工作和生活在新的思維中。盡管荷蘭和中國有很多不同點,但是我們發現兩國都有類似的挑戰,也就是人的行為方式的挑戰,中國思維方式觀點和經驗可以幫我們進行相互合作,這一直是我們荷蘭的主要合作精神。中國的農業有非常長久的合作歷史,最近不僅是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也到了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有物流行業的合作。

  如果要通過互信才能取得成功,要保證參與方的積極參與。另外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是加強合作非常重要的基石,通過這方式我們可以加強合作,而且共同享受雙方創造出來的優勢,比如共同采購,集團采購化肥,還有使農民采購農產品價格相對比較低,還有對于市場和產品的中央控制,以及對生產和處理的投資,這樣可以使農民建立更好的企業。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給大家傳遞的信息,要想使中國的農村得到發展和成功,其他國家的農業發展經驗可以提供相應的機會,政府要創造相應的條件來實現這一目標。我已經看到中國農村地區發展的潛力,而且我相信這個問題不是中國獨有的特色,世界范圍之內農業發展都面臨這樣的特點,我們需要共同合作才能面對中國在農村和城市地區協調發展,我希望中國和荷蘭有機會能夠彼此幫助,能夠克服雙方面臨的挑戰,促進共同發展,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意識到這種和諧增長不光對服務行業和工業行業,對農業行業也是如此重要。

  非常感謝!

  主持人:謝謝魏爾曼先生的演講,他帶來了荷蘭農村發展的經驗,下面請中國來自農村的代表,江蘇省宜興官林鎮黨委書記吳滿良先生,談談他們發展新農村方面的體會。

  吳滿良: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非常榮幸能參加2006中國經濟高峰會,十分感謝大會組委會給予官林協辦合作的良好機會。開放的中國是巨龍在騰飛發展,開放的官林是明珠在閃耀光芒,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陣陣鼓點中,積蘊二千多年歷史的官林將以腳尖的步伐走向文明,走向富裕,官林正在和著和諧增長的節拍,唱響創新全國文明鎮的高亢樂章。在美麗富繞的太湖之賓,在舉國文明的焦守志鄉,依靠全鎮8萬人民,在105平方公里的熱土上,以不足宜興7%的人口,5%的地域創造了宜興工業經濟近1/4業績。至2005年已連續六年名列宜興第一,去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9200元,完成了村村建成江蘇省衛生村的任務,并已獲得一千個文明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范點,全國重點鎮等15項國家級榮譽。

  多年來,官林鎮沿著以工促農,統籌鎮村,科學發展道路,致力于打造五大官林,經濟、富裕、文明、生態、民主官林,成為江蘇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典型。

  改革開放搞活經濟,讓官林人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單一勞作,官林人努力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以發展工業作為改善農村經濟的基本點,促進新興工業化,以電線電纜、精細化工等支柱產業優勢贏得了電纜之城、化工之都,塑機之鎮的美譽,2005年創造工業銷售收入260億元的銷售業績。

  以發展農業作為改善農業經濟的突破點,培育了富仁牌等新型農副業生產基地數十個,以發展服務業作為改善農村經濟的增長點,已形成水產品交易等重點市場六個,僅2005年發展三產項目利用外資達4千萬美元。經濟發展鋪設農民支付的臺階,官林近65%農村勞動力放下鋤頭拿起了榔頭,年人均超過15000元的工資性收入,使一戶一戶農戶奔向小康,成為農家致富帶頭人。每年官林可募集助困扶持及社會公益資金超過800萬元。有宜興第一村之稱的都山村,從一個偏僻閉塞的零散小村發展成為富甲一方的鄉村都市,以其代表的新型農村社區已風采照人。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在長期尊師重教氛圍影響下,官林已成為農村優質教育的一張名片,在接二連三全民創建浪潮中,官林人精神修養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層次,崇尚文明蔚然成風。

  官林的發展之路,是一條工業興鎮之路,回顧官林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我們深深感到,農村的發展必須以經濟和諧增長為基石,實現高平臺新跨越,官林提出打造中國電纜城的目標,爭取花5到10年時間,把官林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線纜研發制造銷售中心,打造一個經濟總量超千億元的強鎮。確定這一目標,官林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在官林工業比重中,電線電纜銷售占78%,這里有銷售往全國各地的電線電纜約占全國市場10%,這里面有關較完整的產業鏈,有較為齊全的線纜產品門類和方便的協作配套生產體系,數百門類成千品質上萬余個規格的電線電纜,滿足各行各業配套建設所需。近年來完成多項國家級,省級技該創新項目,年申報專利產品超過35件,這里面有關較為優越的電纜城基礎設施。早在2002年被列為江蘇省鄉鎮工業示范園區,目前集中區已建成區達7萬平方公里,待建區5.1平方公里,區域供熱、供氣,供電、道路綠化亮化無水處理基本到位,確立這一目標得到省、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宜興市還把線纜行業發展作為“十一五”時期重點主導產業,因此官林責任重大,責任在肩。官林當前重要任務,是確立國內乃至國際線纜研發、制造銷售基地的牢固地位,盡快形成規模效應,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以鍛造品牌為抓手,形成以工促農反哺農業的長機制,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讓更多農民在農村新經濟過上安寧幸福的新生活。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官林的進步熱切期待著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熱切期待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熱切期待著優質知識的熱情參與,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中國電纜市將備受矚目和青睞,我們祈愿官林在創建全國文明鎮等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再次感謝大會組委會,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吳滿良先生的演講。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