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解讀大師論壇 > 正文
 

解讀大師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專欄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0日 01:17 新浪財經

   《IT經理世界》雜志社盛情邀請管理大師亨利·明茨伯格2006年4月訪華,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上海、北京共同主辦“解讀大師論壇”。亨利·明茨伯格先生將與中國商業領袖一起共同探討在世界經濟新形勢下企業的戰略與管理。新浪財經獨家網絡支持,以下為解讀大師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專欄:

  從批判到建設——《管理者不是MBA》序

  中國向西方學習管理的過程,與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整體過程一樣,也呈現一個從器具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從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的遞進過程。器具層面包括各種分析性的方法、技術與工具,制度層面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等具體管理制度,思想層面則包括價值觀、信念和預設,集中體現在領導力、企業文化和社會資本等內容中。西方戰略研究的兩大派別中,以波特為代表的內容學派因為很大程度上屬于器具層面,已逐漸成為了中國管理界的常識;以明茨伯格為代表的過程學派,很大程度上屬于思想層面,卻往往不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和重視。

  以內容派側重各種分析框架不同,過程派反對內容派對商業過程的格式化、程序化、理性化的處理方式,提倡在戰略制定過程中,通過員工的廣泛參與,最大程度地了解市場的需求和發揮自身的能力,從而找到決定公司戰略的經營洞見(business insight)。過程派認為,類似五力模型這樣的分析框架,很大程度上只是對真實世界成功戰略的一種事后的合理化解釋,而不是戰略過程中的切實可用的指導工具。它適合于在有了優秀的商業模型之后進行錦上添花式地確認和追認,卻無法代替當初人們綜合經驗、靈感和偶然性發現和建立這個商業模型的過程。

  但是,這些局限性卻并不妨礙這種分析模型以其本身簡潔優美的邏輯感而獲得了一種脫離真實世界的符號價值,為使用它的人提供了合理性和合法性。也就是說,它們是不是真正理性的(rational)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看起來是理性的, 能不能為分析模型的使用者提供說辭和理由(rationale),從而為它們的使用者帶來話語權和政治經濟權力。在公司內,對于低層,體現為同事和領導的賞識;對于高層,體現為整個公司對自己的戰略的服膺和支持。在市場上,則體現為戰略咨詢公司價以百萬計的戰略咨詢合同。市場就是如此運轉,世界就是如此運轉,個人的力量,理性的力量,與在這架隆隆巨聲中運轉的龐大機器相比,顯得非常渺小。而向這樣一架大機器發出挑戰,看起來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明茨伯格就是這樣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專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的人。從《管理工作的性質》中抨擊管理五功能論,到《戰略計劃興亡錄》中抨擊戰略計劃論,再到現在抨擊MBA教育體系,他面對的都是一架架在隆隆巨聲中運轉的龐大機器。有人說他是與風車決斗的堂吉柯德,有人說他是大叫皇帝沒有穿衣服的那個天真孩子,有人說他是赤手空拳,獨入虎穴的英雄。不管把他比作什么,他念茲在茲,大力呵護的其實都是真正的商業的根本--人的首創精神和合作精神。

  批判很解氣,但問題在于批判不能當飯吃,難的是建設,拿出切實可行的代替方案。相比那些徒博清名的純粹批判者,在這方面,明茨伯格也是一個老實得出奇的人。批判管理五功能論時,他提出了管理的十個角色;批判戰略計劃論是,他提出手藝式戰略;如今,批判MBA教育體系,他提出的是IMPM,國際實踐管理教育。

  今天,管理角色論已經進入了幾乎所有的管理入門教科書;注重戰略發現和戰略執行中人的主觀能動性因素的過程派蔚然成為與注重分析和定位的內容派分庭抗禮的戰略學派。但是這一次,隨著《管理者不是MBA》一書的出版,很多人都把他與整個MBA教育體系對立起來,關心明茨伯格的人都頗有點為他擔心。我其實很理解他的想法:要想得到人們對問題的關注,必須把問題說得嚴重一點。大眾媒體喜歡他的危言聳聽,甚至在此基礎上再火上加油,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平心而論,MBA對于沒有經濟管理背景的年輕人學習工商業運作的各個領域的基本知識,從而轉入工商領域,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對于欲加入投資銀行業、咨詢業(西方一流MBA院校就業的主要方向)的年輕人來說,MBA尤其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從這個角度看,MBA教育體系的問題,從更大范圍內講,也是投資銀行業、咨詢業甚至是整個經濟體系的問題,如果看到這個問題的根源,就不好苛責MBA教育了。當然,這里我們說的,都是西方MBA教育的情況,中國MBA教育有完全不同的歷史,面臨完全不同的情境,不管問題怎樣,一份寬容心和平常心,更是必不可少的。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