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治理與創新發展主題演講實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17:01 新浪財經 | |||||||||
2005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開放合作、創新發展與風險監管——中國金融迎接2006年”。論壇主要活動包括開幕式暨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主題報告和金融產業、中國證券市場峰會、企業與金融、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等專題論壇和新浪網友“最信賴銀行”及“最滿意銀行卡”頒獎等。新浪財經對本次論壇進行全程圖文直播。以下為“商業銀行治理與創新發展”主題演講實錄:
CIFF2005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 時間:2005年12月15日下午 地點: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黃河廳 主持人(Geoff Dyer):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的名字叫Geoff Dyer,我是英國金融時報的高級編輯,非常感謝組委會讓我來主持這一階段的會議。 如果我們兩年以前討論這個話題的話,可能半數的銀行家會告訴大家這個CBC總體來說已經處于流通不暢的情況了,幾個月以前我們這些銀行在市場中就出現了一個極大的轉變,說明中國銀行結構的轉型確實做的非常好這些大引航成功的轉型也為一些中小城市金融機構的轉型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我相信今天下午我們幾位發言人的講話就這個話題發表深入的探討,我們請到了很多學術人員以及政府官員,他們會帶來各式各樣不同的想法。 但是唯一遺憾的是每位發言人只有15分鐘的時間,因為今天下午有很多發言人要發言。在這些發言人發言完之后,我們會進行第二個議程,就是金融票據的風險防范,接下來一段時間中,我們要開始商業銀行治理與創新發展方面的討論,我們請的第一位發言人是洪佩麗,她是上海銀監局副局長。 洪佩麗: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在上海召開CIFF2005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深入討論中國銀行業的公司治理和業務發展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再次我受王華慶先生的委托,代表上海銀監局對“CIFF2005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也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2005年是中國銀行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的一年,中國銀行業財務狀況取得了明顯的改善,公司治理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外資銀行的合作在各方面進一步的深入。在華的外資銀行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以上海為例,上海是外資行業比較集中的地方,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形式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是國有銀行的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進展,資產份額占銀行業總資產50%左右的四大銀行,股權結構實現了多元化,特別是交通、建設銀行已成功在香港上市。 二是引進戰略投資者已成為銀行對外開放重要的形式,到10月末,共有22家境外投資者入股了境內17家商業銀行,改革開放上述的態勢為適應2006年12月以后銀行全面開放新形勢和金融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奠定了基礎。在此,我主要從上海銀行業的發展、從監管者的視角看公司治理方面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從上海看,銀行公司治理有了明顯的成效,一是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建立了獨立董事制度,不僅加強了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制度,對提高整個銀行的決策和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二是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職責的界定邊界越來越清晰,履行職責方面也越來越清晰。三是戰略的目標日益明確,對銀行業發展和未來的定位進行了探討和規劃為十一五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戰略的指導。四是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再造開始分布實施,結構的扁平化和機構業務的垂直化開始形成,初步形成了數據的集中化、業務的電子化和管理信息化新的模式。在各總行統一的組織下,在上海各家分支機構的流程再造以及組織結構重組的調整也在穩步推進。五是管理日益受到重視。從而為銀行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提供了基礎和支點。六是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有了突破。 看到上述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在公司治理完善方面,這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距離國際穩健銀行公司治理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 第一董事會成員的問責機制還要發展不斷完善,無論OECD還是巴賽爾委員會,都強調了董事會的地位,強調了董事會和董事的職責,要履行對股東的業務。董事會要對財務負主要的責任,必須具備足夠的時間、精力和專業的技能和誠信意識,為此銀監會也要求建立明顯有效的問責機制,確保董事會具有足夠的集體的智慧和有效的智能。 第二,銀行業是知識型、密集型的行業,中資銀行在人才招聘、選拔機制以及培訓機制方面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到2006年年,中外資銀行的競爭關鍵就是人才的競爭,特別是對專業化經營管理人才的競爭。 第三,是流程再造的任務還十分的繁重,離真正流程銀行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包括持續發展和創新方面都會面臨一個問題。 第四,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和客戶的信息系統,科學的決策是應該建立在先進的信息系統之上,管理信息系統滯后不僅制約銀行科學的決策、風險的控制、有效的監督等等。也會影響到銀行內部的考核、評價。銀監會是大力提倡和支持在風險可控、成本可算的基礎上金融創新,這些都要依托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和客戶信息系統的支持。客戶的細分包括成本收益的核算、風險的定價等等,如果沒有這些系統的支持將是非常困難的。 第五,是需要培育良好的銀行文化,巴賽爾委員會最新頒布加強公司治理的文件,第一條原則就強調了銀行要建立推行規范、激勵以及持續進行的高標準的公司行為文化。沒有切實良好的銀行文化支撐,銀行要打造具有良好信譽品牌的百年老店將是十分艱難的。 第六,剛才談到銀行本身治理的問題,良好的銀行公司治理,也有賴外部環境的改善的支持,在強調加強國內銀行公司治理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外部治理環境的完善,外部治理環境的不斷完善和有力的支持是有利于銀行公司不斷加強的。包括對銀行債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金融犯罪的鏟除、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和客戶本身公司治理的完善,以及市場的微觀基礎,比如中介、會計、評介機構的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建立,我們認為不僅是銀行業的主要的職責,也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積極的支持。 2006年乃至整個“十一五”期間,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和創新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專家、銀行屆的同仁為銀行業的創新、發展、改革獻計獻策提供很好的建議和意見,共同推進銀行業提高競爭力,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洪佩麗女士!非常感謝您為我們描述了中國特別是上海銀行業的一些情況。下面我們請出錢文揮,他是交通銀行副行長,為我們做演講。 主持人:非常感謝洪佩麗女士!非常感謝您為我們描述了中國特別是上海銀行業的一些情況。下面我們請出錢文揮,他是上海交通銀行副行長,為我們做演講。 錢文揮: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本次金融論壇,并有機會在商業銀行致力與創新發展這個論題下就中資銀行創新發展方面與大家交流,我想重點講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當前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當前經濟金融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金融市場迅速發展,嚴重沖擊著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領域,同業競爭壓力日益增強,中資商業銀行實施業務轉型加快創新已經迫在眉睫。 首先適應金融環境變化和市場需求的必然選擇,十一五規劃建議指出,今后五年要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金融、保險、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區域城鄉發展,調整地區城鄉結構。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及新興市場的形成,商業銀行要抓住機遇發展,必須進行業務創新。 “十一五”期間,國家將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擴大需求,從而使商業銀行的消費業務發展具有更加廣闊的空間,為了順應這一形勢,必須要求商業銀行及時調整對公和對私業務,特別是優質客戶對商業銀行的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大中型優質企業還需要銀行為其提供商業管理、代客理財等服務。客戶對銀行服務的品質要求會越來越高。金融環境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尤其是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第二,應對直接融資迅速發展的積極舉措,上午的論壇上,馬蔚華先生也講到了關于近年來中央銀行大力推進發展的短期融資券的業務,具統計,自企業短期融資管理辦法發布以來不到半年,短期融資券的發行總額超過了1千億元,目前待審批的和后續已經做完相關工作待報批的項目數字還是非常巨大,短期融資券短短一段時間的發展,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1到9月份企業債券的總額。已經接近了前三季度股票市場的融資金額。 短期融資債券的利率再加上發行成本也遠遠低于企業向銀行借款的同期利率。這一市場的發展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沖擊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由于直接金融的范圍,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增加從存量上來說要歸還銀行的貸款,降低財務成本,同時對于未來潛在的對銀行貸款的需求也會大大降低。 隨著未來其他金融市場融資工具的逐步推出,商業銀行依靠帶看利息收入的盈利增長模式會受到明顯的制約,要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就需要拓寬業務領域,創新和發展新型業務。 第三是應對市場開放進行全面競爭的業務,2007年以后,外資銀行在華業務拓展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在中國市場有效份額也會進一步提高,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參與國內市場的競爭,必將憑借其強大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金融創新能力、成熟的金融工具進行激烈的競爭。 第四,銀行實現戰略轉型的內在要求,近年來,中國銀行紛紛提出了戰略轉型的要求,這需要銀行進行業務創新。我們理解主要是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實現資源消耗型發展模式向資源節約型模式轉變,這兩個方面,我們國內的中資銀行跟國際相比差距是比較大的。同時我們的人員數量龐大,但是人才還比較欠缺,人才的結構也不合理,商業銀行要改變傳統的存貸業務,改變發展模式必須創新,通過創新促進低資本業務型的發展。二是實現同質化發展向差異化業務發展。三是實現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 第二方面是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主要的方向,當前商業銀行實施業務創新,應該順應經濟金融的變化,重點圍繞消費、信貸、個人理財來開展,目前為止,我國消費信貸的余額占金融貸款的比例10%。重點要把握住個人住房貸款、汽車貸款、個人綜合受信業務和信用卡業務。 第一積極拓展個人理財業務,理財業務是目前國際商業銀行重點發展的業務,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財意識不斷增強,有關統計顯示,有理財需求的城市居民占70%,城市居民人均金融資產超過了7000美元,未來將以13%的速度上升。到2010年,個人理財業務達到461億美元,市場潛力非常巨大。一定要進行市場細分,針對不同曾經的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二是重點發展高端理財客戶。三是通過理財業務帶動其他業務的發展。 第三個方面,我們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要關注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加大這些新興行業的關注和提供相關創新的金融服務。第二是與農業比較有關的公司客戶。十一五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重大的戰略提上議事日程,現在的農業、農村、城鎮化、公共事業、農民消費將成為非常有潛力的市場,商業銀行要為這些開拓農村市場和建設現代農村提供產品的公司客戶打造一些特殊的服務、產品。第三是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未來中小企業將成為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成分之一,迅猛發展的中小企業對金融需求非常前列,銀行要研究他們的需求和風險管理。 隨著傳統存貸業務占比的下降,商業銀行要抓緊這方面的創新,大力開展資產證券化,重點發展與利率匯率相關的金融延伸產品的服務。去年延伸產品的交易量是1812億美元,國內延伸金融產品也已經開始起步,隨著利率、匯率不斷深化這個市場也非常大。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同時我們的業務創新的層次還比較低,知識含量不高,大量的創新還只是淺層次、模仿性的,功能的改進和深度都不夠,附加值不高,制約這些創新的因素有幾個方面: 首先是銀行內部體制和機制的不完善,不利于業務創新,業務創新涉及到銀行的整個管理鏈條,相對來說,由于我們體制機制的不完善在內部創新活動中,普遍覺得由需求部門發起的比較多。 第二是缺乏人才儲備,比較突出的是產品創新中往往缺少具有業務經驗、了解客戶需求,同時對IT技術及實現方式較為熟悉的復合型人才,而我們現在信息技術的人員相對來說對業務和市場的需求和產品的趨勢了解有限,業務人員對信息技術的實現方式了解的深度也不夠,這種具有信息技術和金融、客戶、市場、分析綜合能力的人才比較欠缺,對業務創新來說是比較不利的。 第三是客戶經理隊伍還有待于提高,隨著各種業務需求的加大,這些業務需求、分析、轉化和開發出來產品的推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這批一線的客戶經理隊伍,目前這批客戶經理隊伍的素質還不能適應這個要求。 目前,中資商業銀行還存在不利于業務的因素。一方面創新的同質化比較高,盲目跟風的程度比較突出,不利于中資銀行體現各自的經營戰略和經營重點,差異化就難以實現。 “十一五”把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建立創新型國家,必將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中資商業銀行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創新對一個國家、民族以及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重要性。 要把建設業務創新型的銀行作為商業銀行的重要任務來抓,建立創新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第二建立和完善適應商業銀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中資銀行要大力提高業務創新能力,關鍵要從改制現有的體制機制入手。外資銀行更多的是采用以項目以及和相關利益掛鉤的方式進行業務創新的,作為項目組相關的參與部門都有各自的利益,不參與新產品開發對未來產品的收益就不能得到。 我們要加大人才投入的力度,研究新業務的特點和人才的需求,建立系統有針對性的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開發方案,對人力選拔、評估、激勵機制方面體現出尊重人才、培養和吸引、留住人才。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商業銀行的創新活動,首先要加快步伐,第二是要加強監管防范風險的同時,相對簡化審批流程,第三要使我們的創新活動成為社會性的活動,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錢文揮先生,我們第三位發言者也會從上海的一座非常大的銀行的角度做發言,是上海銀行的董事長傅建華先生,有請! 傅建華: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非常感謝論壇能夠給我安排這次和大家交流的機會,剛才上海銀監局洪佩麗局長就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做了非常精辟的演講,為我們商業銀行下一步公司治理指明了方向,我僅從城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方面做一些補充的闡述。 今年恰好是城市商業銀行成立10周年的日子,從1995年開始,一些大中城市在合并重組的基礎上,組建了城市商業銀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有效的促進城市商業銀行的穩健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城市商業銀行面臨的重要的課題和重要的任務,我分三個部分做一個報告。 第一是扼要談一下城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問題。 第二是結合上海的實踐談談上海銀行在治理方面的思考。 第三是通過公司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提出一些啟發性的意見,供大家思考。 談到城市商業銀行的治理,我們一定要談一談城市商業銀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背景,城市商業銀行的成立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后組建的,成立之初城市商業銀行內部的分支機構都具有非常的獨立性的特征,即使城市商業銀行成立以后,一些城市商業銀行還是以內部的、獨立的分值機構作為法人進行運作。由此可能引發一系列公司治理的問題,比如缺少統一的價值準則,內部控制也是比較薄弱,從股權結構看,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國內私有股東包括私有的非經營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對城市商行的平均持股比重為23.7%,國有資本達到76.3%,股權結構的不合理必然導致公司內部結構的缺陷,一是控股股東占比過高,可能會引發控股股東對城市商業銀行的國度參與,二是大股東之間缺乏有效的制衡,三是廣大的中小客戶的利益難以得到保障。 從公司架構看,城市商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改革與成立之初相比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三會議程的治理架構仍然存在明顯的不足,政府的干預,內部人控制的現在時有發生,股東大會、監事會、理事會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商業銀行約束機制的設立并沒有完全體現商業化的原則,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信息披露問題,由于多種原因城市商行的信息披露工作仍然不夠完善很,難以做到全面、準確、及時的將銀行的信息傳達給相關者。有效性降低,不利于城市商行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等等。 這系基本問題怎么來解決?突破口在哪里?剛才洪佩麗局長講的非常重要,從我們的認識來看,下一步公司治理方面要嚴格的研究劉明康主席在有關大銀行公司治理研討會上的講話,從監管角度把公司治理定義為“董事會和高官層等為領導和管理銀行運作而設立的科學的架構和制度”,結合城商行在發展過程中的特點,我認為健全城市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公司的治理結構,就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為主體的組織架構,是維護股東權益組織架構的保障,必須是真正的到位的設立。 二是公司治理相關的制度安排,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高級管理層的組織規則、議事規則和相關運作規則,董事會的權利義務,以及確保權利義務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夠加強商業銀行的內控制度的建設。 三是公司治理的機制,包括決策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建立科學高效的決策激勵約束機制,這是城商行公司治理的動力和源泉。 對城市商業銀行來講,強化法人體系在公司治理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前面說城市商業銀行都是在眾多的法人機構基礎上合并組建而成的,舉行明顯的分散性的特征,所以必須體現一級法人的特征。為公司治理掃清障礙。上海銀行業一樣1995年12月成立,有99家城市信用社合并而成,建行之初也存在上面講的特征,不僅嚴重的影響著銀行的營運安全,而且事實上也阻礙了有效的公司治理,因此特殊的先天條件決定了上海銀行必須把強化一級法人作為公司治理的條件。 其次我們再造組織體系和業務流程,強化了垂直管理和節約化流程,體現了資金管理、營運、信貸的授權受信,使總行確定為全行的經營管理中心、資金調度中心、領導指揮中心和業務創新中心,擁有全行的法人財產權,對全行經營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負權責,分支機構在總行的統一下開展各自的營運。 第三,是要積極的推行并不斷的健全授權管理制度,規范經營,增強防范和控制風險的能力,確保總行對分制機構有效的監督、管理和控制。 通過強化一級法人體制建設,為完善上海銀行的公司治理制度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平臺,使上海銀行在前景、戰略、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戰略方面達成了共識,建立了一級法人、兩級經營的管理體制,逐步向一級法人一體化管理的經營轉變,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的基礎,因此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經營績效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只有股權結構合理才可能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機構,保證公司良好的經營績效。需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是股權的制衡,避免某個股東對公司運作的全面控制。二是價值驅動,激勵強大的股東發揮作用。三是價值取向,保證股東之間的合作和協調。四是股東資格,實現股東的目標和企業的目標相一致。 這幾張圖是上海銀行經過兩次增資擴股以后股權的變化,首先通過引進外資股和擴大企業法人股,逐步實現了股權的多元化,這項工作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保證了銀行自主的市場行為選擇權。其次上海銀行非常注重吸收價格驅動型的價值投資者,先后引進了國際金融公司、匯豐銀行、上海商業銀行的投資入股,使他們進入銀行的董事會或者監事會,這些價值驅動力量強的股東為上海銀行帶來了境外商業銀行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支持。逐步的推動了銀行的觀念創新、進一步提升了管理的水平。 第三對新的股東,上海銀行非常注重他們的價值取向,盡量吸收價值取向一致的投資人入股,保證了不同股東之間良好的溝通協調和合作,保證了股東目標與銀行目標一致性。 在現代企業的制度上,所有權與經營權也出現了兩權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形成了委托代理的關系,因此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合理的配置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全力與責任關系,是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的關鍵。正確的處理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關系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關系,既要做到兩權分離,又要保證不會出現落空和錯位。既要維護所有者的利益,又要維護經營者的利益。 在實踐中上海銀行充分認識到正確處理兩者關系的重要性,上海銀行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了清晰的界定,確定了股東大會的權力地位。公司治理的目標是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為協調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利益,在行長對董事會負責、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的框架下上海銀行在所有者與經營者考核和分配問題上都進行了探索,建立了年度考核制度和薪酬方案的審批制度,實現了經營者利益與企業利益掛鉤,完善了經營激勵機制,維護了雙方的利益。 最后,是為了保證這種關系的鞏固,上海銀行特別重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建設,以公司法為依據,以證監會上市公司指引等一系列法規為基本,重新制訂了公司章程,進一步確定了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獨立運作、有效制衡的標準,有效的保證了雙方權益、義務的落實,實際上這就是明確了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各自的職責、邊界。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是要充分發揮三者之間的作用,在現代公司制的企業中,董事會、監事會要對股東大會負責,分別行駛決策權和監督權,高級管理層在董事會領導下負責本行的日常業務經營和管理工作,并對董事會負責,充分發揮董事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監視會有效監督的作用,不斷提高高管層的管理水平,建立相互協調的環節,在公司治理中處于核心的位置。 我們首先是逐步的健全了董事會、監事會的管理架構,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2000年起上海銀行在董事會下設了6個專門委員會監事會下面也設了兩個專門委員會,在行長下面也設了五個專門委員會,形成較為完善的治理架構,第二是進一步完善議事程序,制訂了議事規則,董事會、監事會的秘書規律條例,保證了董事會、監事會工作的科學、規范、有序運行,為董事會行駛職責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三,上海銀行對董事、監事會資格的人選比較重視,在上海銀監局和上海市政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我們選聘了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銀行專業知識的人士來擔任我行的董事和監事,目前我們董事會的成員分別來自有財政股、銀行內部人士、外資股東、企業法人股東和獨立人士以及個人股東構成的董事會成員。成員更加均衡涵蓋了執行的董事、非執行的董事和獨立董事各個層面戰爭。他們都擁有經濟金融管理和戰略財務等方面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 第四我們明確了戰略目標,加強戰略管理,董事會作為上海銀行的決策機構,重要的人物就時負責銀行的發展方向和戰略,我們經過認真的分析、研究,制訂了上海銀行戰略管理綱要,提出了在資本先導、差異化競爭、區位優勢、服務強化,維護股東投資者的利益,所以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一項重要的內容,也是具有推動和保證作用。 當前除了上市銀行以外,一般的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工作也已經啟動,如何提供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是我們公司治理的重要的人物首先要健全內部的控制體系,上海銀行設立了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聘請了按國內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分別進行的兩家會計師事務所,主動接受監事會的監督,同時根據內控的需要逐步健全了信貸、會計、結算、儲蓄,建立了集中管理的內部審計體系和督導員的制度。 第二規范的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上海銀行在編制年報過程中執行了更高的標準,逐步明確了達到上市銀行標準的目標,從2002年年報開始,上海銀行信息披露不僅包括了中國銀監會信息披露規范的基本內容,同時補充了證監會信息披露的重要內容。 第三信息霹雷工作進一步精細化,除了披露工作治理的基本情況外,上海銀行還披露了決策體系、以及對高官人員考核激勵、約束機制的實施情況,病人把兩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的報告都全面披露,在媒體上也進行了披露。 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深入,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成為了金融改革的一個重點下一步上海銀行將重點從以下幾各方面重點推進。一是保持境內外投資者的持股比例,二是進一步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高官層次之的職責邊界,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三是建立在風險調整后的回報率基礎上的考核機制,明確崗位職責和分責制,四是加強公司管理的信息系統建設,嚴格信息披露制度,發揮市場對金融管理的約束制度,五是以資本先導為引領,加強區位優勢戰略、差異化戰略的管理。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一位發言者是(李文泓),是北京銀監會的官員,有請! 李文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我是代表黃毅主任來做這個發言,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資產證券化銀行的視角,大家都知道資產證券化已經經過了多年的探討。我希望通過這個文化的探討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們對于如何在我國銀行業規范的推進金融創新的一些想法。 剛才我已經提到了,在我國的理論和學術界對資產證券化已經進行了很多年的討論,所以微觀層面的意義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了,所以我今天不做深入的分析。我今天主要是想強調資產證券化在宏觀層面積極的作用,資產證券化這種結構性的金融產品,實際上是把原來的風險持有者轉移給了資產證券的投資者,實際上是把風險進行了轉移,把沒有能力承擔風險的一方轉移到了有能承擔風險的一方,對風險進行了有效配置,所以風險的有效配置就能夠增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提高整個經濟體系的效益。不論是傳統的資產證券化還是建立在信用延伸產品基礎上的資產證券化,都包含了很重要的理念和思想,就是通過風險的分散和轉移能夠大家風險的有效配置,這對提高資產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對資產證券化實施監管的國際經驗,不論是否對資產證券化進行了立法,這些國家的銀行監管都針對資產證券化進行了一系列的法規,對資產證券化實施監管,為什么要監管來源于對資產證券化存在的一個誤解,就是實施資產證券化必然能夠把銀行的資產以真實出售的方式轉移到資產負債表中,其實在其他國家,在資產證券化發展得初期,也存在這種誤解,大家比較熟悉的1988年的巴賽爾資本協議根本沒有涉及資產債券化業務。在資產證券化業務方面,各國的監管機構主要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風險是不是轉移了,保留了多少風險?第二個問題就是由于考慮到資產證券化業務的交易結構比較復雜,參與的主體比較多,同一個機構還可能擔當多個角色及所以資產證券化隱蔽性比較強,各國也比較關注是不是在資產證券化中的各類風險實施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及是否因為它擔當了多種角色產生的風險進行了相應的控制。正因為銀行監管者主要關注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國家都把資本監管作為監管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核心內容,也就是說如果風險確實轉移了,銀行就不需要計停資本,同時各國的監管當局也針對銀行在資產債券化業務中扮演的不同的角色提出了一定的操作性和風險管理的要求。 剛才我已經簡單介紹了資產證券化監管發展的過程,就是88年的資本協議基本上沒有涉及資產證券化業務,直到90年代后期,一些監管當局才陸續制訂了這些法規,這些資本要求是比較簡單零散的,缺乏風險的敏感性,差別也比較大,所以巴賽爾委員會在指定新資本協議的初期把資產證券化作為一個新的課題,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進行了反復的討論形成了資產證券化的框架,提出了統一的資本計提標準框架,這也是資產證券化發展重要的里程碑。這個框架的第二個特點就是緊緊圍繞證券化交易的經濟實質,要求監管者超過資產證券化的法律形式和會計處理方式來防細和判斷銀行是否有效轉移了風險。另外一方面,這部分風險雖然可以移到資產負債表以外了,并不以為從監管者角度看一定是實現了風險的有效轉移,所以監管者需要超越法律的形式和會計的方式做出獨立的判斷。這個框架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巴賽爾委員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創新就是不再根據銀行在資產債券化中擔當的不同角色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是對所有的決策提出了統一的要求,就是證券化統一暴露,通過引入這個概念對銀行承擔的風險實事承擔風險,就是說你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是服務機構、還是投資機構也好,只要形成了風險暴露,你就要計提資本。 簡單的總結一下,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在銀行保留的風險的情況下,如果還對她免除了資本的要求,就可以造成對銀行資本充足力的高估,而時我們根據已經形成的證券化結構來分析和判斷銀行承擔哪些風險,提出相應的資本要求,但是資本和稅收一樣可以構成銀行的成本,這種監管要求會形成一種激勵機制,所以監管者在指定監管政策的時候就需要提供非常好的激勵機制,因為今年資產證券化已經走向實踐我們就對資產證券化的監管問題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研究,我們是充分的吸收了新資本協議以及各國對資產證券化法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進行現代證券資產化的試點,我們對這個辦法的目標定位是在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比如說民法、信托法以及今年四月份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頒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頒發確定的基本法律框架下由銀行監管機構指定的監管業務的法規,這個和資產證券化的專門立法是不一樣的,專門立法解決的問題是要規范資產交易的規劃結構、交易流程,而前面我也已經提到了,銀行監管者所關心的是在這個交易中,銀行到底承擔著哪些風險,是不是進行了有效的管理核計提了相應的資本,所以視角是不一樣的,目標和解決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 在整個監管辦法一共有七章,最核心的是第二章到第四章的內容,我剛才提到了,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還對資產證券化業務實行了市場準入管理。 同時我們對資產證券化的各個交易主體,首先是規定了一個統一的風險管理的要求,也分別對各類機構制定了相應的業務規則,重點強調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內部風險隔離的問題和風險揭示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求各個參與主體都要向投資者充分的揭示他在資產證券化中到底承擔哪些責任和業務,以便于投資者充分的知曉和政策評估風險的基礎上做出理性的決策。 第三個方面就是和其他國家資產證券法規一樣,借鑒《新資本協議》和《新資本協議》頒布前國的資產證券化監管法規從國際通行做法中選擇了相對寬松的資本計算方法,即符合審慎監管原則,也兼顧了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水平普遍不高的現狀。 我們整體的目標就是通過這個資本監管建立一個良好的激勵機制,既要防止銀行簡單的認為資產證券化必然會降低資本要求,盲目的開展業務,不樂于促進在我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 監管辦法的頒布實施已經確定了初步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框架。我們面臨很多挑戰最重要的就是在經濟實質原則在資產證券化監管中的具體運用,將是對我國銀行監管機構的重大挑戰。另外在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面臨特殊的法律風險,最理想的方式是首先要有一個資產證券化的立法。 這個審批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是阻礙了銀行的金融創新,這個問題的指出是具有很強的合理性,在國外的監管當局很少對業務實行市場準入,但是他們為什么不對業務實行市場準入,就是國際的大銀行、先進的金融機構內部有一個非常嚴格的新業務的審批程序,他們要開展新業務之前,內部首先要對這個新業務存在的風險進行非常充分的分析和論證,各個相關的部門要對這個新業務審核以后,才能推出這項新業務,而我國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風險感覺和內部控制是比較薄弱的,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內部審批的政策和程序實際上是把新業務的審批從內部遷移到了監管機構,我們相信,隨著我國銀行監管機構內部審批機構的完善和內部控制逐步的加強,我們的監管當局應該是可以逐步的淡出對新業務的控制。 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李女士!我們下一位發言人來自媒體他叫陸磊,是財經雜志首席研究員,有請! 陸磊:謝謝論壇的主辦方、謝謝主持人 ,今天我主要是提出一些論點,還有一些論題,這些問題也是到現在沒有解決的問題,大家知道咱們的商業銀行改革還在繼續,首先關于銀行改革的問題是銀行的邏輯起點是什么?我認為銀行改革邏輯起點應該是自主創新,前一陣銀監會關于信用社改革在七月份發表過一個階段性總結報告,說2004年信用社改革實現了全行業贏利,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現象。因為這不太符合銀行改革的基本邏輯,大家知道改革是一個結構調整,結構調整是中期的問題是三到五年的問題。因此從這個邏輯起點出發我們要觀察中國銀行改革欠缺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圍繞這個農信社改革我曾做過一個調研,贏利的結果是去年央行給予了比較高的利率貸款,這就是他能夠享受到比較高的利差,這個利差本身體現了一種補貼,你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動性如果是依靠補貼獲得的,顯然不是我們銀行改革需要的結果,因此就回大這個問題,銀行改革的邏輯起點應該是自主創新,如果可以自主創新,就可以在風險來臨時有自主的風險管理能力,這兩者決定了今天我講的基本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談治理?我發現論證銀行創新問題,治理是影響銀行創新的核心因素,自主創新是需要壓力的,這種壓力應該是來自市場權責對稱的安排,這種權責對稱的安排是要解決中國銀行面臨的兩大治理結構難題,第一個就是內部人控制,我們在銀行業不良資產研究的過程中可以發言銀行不良資產嚴格按省分布。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我們會發現它在很大程度上,他的總行作為一個法人,底下的分值機構多大程度上能體現法人的特點呢?這就是一個中國式法人治理的難題之一。 第二個問題是外部干預,就是外部的很多力量強加在所有者身上。 當我們觀察到某些金融機構的改革是以官員的方式進入銀行家市場,我們的銀行改革只能是叫撞大運,我知道今天可能要評選一個優秀的銀行家,當中不乏是原來的政府官員或者是銀行官員退下來成為銀行家的。我認為這是一種撞大運的方式,不是機制上的保證。 第二個對國家而言,是一種成本收益的變化,如果銀行改革所追求的目標是用補貼的方式實現三性的話對公眾儲蓄者無疑承擔著比較高的成本,當外資進來的時候,我們國家沒有必要再對機構的不良資產、安全性承擔相應的成本。 我們發現進入中國的外資的投資者,他們是多元化的,他們的多元化會使得中國的金融市場在城市地區的寡頭競爭、到信用社在農村地區的完全壟斷發生一定的改變。由此可以延伸三個話題: 一個話題是外資與金融熱的問題,在這里我提出三點,第一點金融安全是一種權衡取舍,你是選擇持續封閉條件下風險的逐漸累計,通過2700億資本金的補充,450億美金的注資,還是選擇第二種,我選擇開放條件,開放的時候我不再注資,但是我要承擔來自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因此沒有相對安全。這樣我提了一個產業層面的經驗,就是給市場選擇權,就是給公眾儲蓄者選擇權,這在一定程度上比你剝奪他的選擇權,對國家的金融或者對國家的產業發展要好的多,下面最后一點金融安全是一種政策安排,什么意思?就是微觀投資行為的宏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金融安全的體現,這是針對金融安全的判斷,有人認為外資入股以后很大程度上可以帶來人民幣的升值以后又會貶值,我個人認為這是不成立的。最后作為一個總結叫金融安全是全民利益的體現。 延伸的問題是外資的選擇性,關于外資對于中國參股中資商業銀行是不是存在問題,有一個判斷是,業績我們是沒有選擇的,是外資選擇我們,我認為這是一種謬誤,是經不起實證檢驗。任何一種模式它的所有者包括國家都是具有選擇權的,現在正在進行的廣東發展銀行引進外資投資者的過程可以發現,選擇權就方在廣東發展銀行的所有者這一方。 延伸問題之三是一個新監管要求,外資參股中資銀行以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概念就會逐步淡出。如果外資擁有了某一家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的控制權,是不是我們要轉為反壟斷。系統性風險歸誰管?隨著創新的出現,銀行證券、保險的相互交叉會在事實上發生,這種增強改革必然會時中國的綜合經營或者是金融控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監管有沒有跟進,這是今后要考慮的問題。現在名字上出現金融控股公司的只有一家,以后可能會出現更多。 最后是一些問題性的結論,就是改革進入當前一步,還有很多問題是需要在改革進程中加以認識和解決的,第一是否中行和建行的改革模式是唯一的模式。這里大家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觀點,我個人認為至少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特別是農業銀行要采取改革模式。如果農業銀行屬于農村改革那么信用社屬于什么改革也要考慮。第三是在金融資源主要依靠商業銀行體系配置的前提下,是否需要考慮地區和產業間的公平。 商業銀行法人治理如何最終擺脫中國式難題,“抽水機”效應的強化需要關注 最后一點商業銀行創新對監管體制和貨幣政策的挑戰,隨著商業銀行的創新,大家觀察到無論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 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我們已經聽到了很多新的IT系統管理的重要性,我們的下面的發言人會繼續講這方面的問題,這位先生對IT和管理都非常的熟悉,他是黃偉,是GDS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偉: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先舉個例子,有一個銀行業是當時非常著名的,這家銀行主要是提供一些證券業務和資金劃撥業務,它的數據中心當時受到了攻擊,10月18號銀行宣布,他的恐怖分子襲擊破壞了計算機系統,因此在第三季度利潤大幅度下降了33%,這個原因也顯而易見,在業務連續性管理上沒有做好有效的準備,從這件事看到了業務連續性管理的重要性。 (PPT)這是作美國聯邦金融機構檢查委員會,包括美國的金融監管的三大機構提出的一些要求。 回過頭來講,什么叫業務連續性管理,IT的恢復不過是一個過程,最終我們要支持的是業務連續性管理。 標準的業務連續管理包括哪幾部分?我們看一個標準的流程因此是在項目啟動和管理,風險評估和控制,我們要對影響商業銀行的突發事件、應急事件都要做出分析。然后再制訂相應的業務連續性的策略,然后再進一步實施業務連續性的計劃和演練,這里是從國外銀行金融業20多年的實踐得出的方法。 我們現在做很多商業銀行的行長通常會碰到自己IT的經理跟他說,我們要做災難備份我們要做業務恢復,但是這個概念只涉及到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要從整個業務連續性管理來看,我們要有宏觀的規劃,從IT著手。下面一有張圖是我們公司在給某家上市銀行做的路線圖,我可以演示給大家看一下,大家看到在最左下角,現在很多銀行的災難備份是從左下角開始的,但是這里我希望銀行的領導要注意的是,從你開始做IT的備份和災難備份系統投資開始,首先想到的是未來我們需要怎么樣BCM全行業的管理的框架和體系如果看清楚這點,我們今天走第一步的時候才不會發生方向性的錯誤。 下面就是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情況,我們公司就是目前在國內提供這方面的方案,并可以提供第三方外包IT設施的,用最經濟的方法幫助我們的銀行金融機構實現業務連續性管理!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黃偉先生,下一位發言者也是黃先生,從外資銀行角度看商業銀行發展,是華旗集團董事總經理黃益平先生! 黃益平:我對銀行本身的管理非常不熟悉,剛才主持人說了,我是從外資銀行的角度,其實在華旗集團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則就是做宏觀經濟分析的人不可以了解任何關于花旗銀行在中國或者其他地區的業務,我想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的主要是我們自己從事宏觀經濟分析的角度看我們對中國銀行改革尤其是以后前景的看法。 總體上來說,過去一年或者是兩年,銀行改革的進程應該是相當的迅速,應該說和原來我們預期的走的快的多,現在回想起來,過去20年25年,像我們發生現在這么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可以相提并論的就是80年代初實施大包干的時候,50%的農民全部是包產到戶,現在很多大銀行都做了產權改革,都由國家進行了組織、引進了很多國外的戰略投資者,包括一些銀行逐步開始上市,我很同意陸磊說的,銀行改革是一個馬拉松的比賽,不是一天一夜就可以完成。 但是在短期內,我們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如果我們看今后一年或者兩年,可能還有一些新的挑戰,銀行可能需要應對,我們過去一兩年銀行的情況看,資產的幅度有很大的改善。 從我們經濟分析的角度觀察中國銀行的改革,判斷我們到底走的多遠有多大的信心,或者風險會有大幅度降低,我自己來說我比較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個大家比較關注的是上市、外國戰略投資者進入所面對很重要的顯示就是大多數銀行仍然是國家持有舉足輕重的比重,長期來說是不是有利于競爭是不是對其他戰略投資者發揮更大的作用是值得考慮的,我們看東歐或者中歐的國家的經驗來說,一般都是國家持有的股份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以后,其他市場力量才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是國家仍然持有75%的股份,不管是市場狀況發生了什么變化,也不管是多少外部投資者引入到銀行,可以想象的就是很難避免道德風險的問題,不管對存款人、貸款人還是銀行本身都存在很大的道德風險。如果這個不能改變的話,銀行以后的發展要打一個問號。 第二現在很多新的機構發展起來,四大銀行肯定不可以有哪一家銀行哪一天關門了,但是銀行在這個假設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說如果銀行不能關門的話,最終有什么力量可以使得他們更加有效、更加有競爭力,也就時說對銀行管理層、監管機構或者跟銀行做業務的企業、個人都感覺不到這樣的壓力,大家可能在區別不同銀行的時候,你的激勵就不是那么大,好銀行和壞銀行最終的區別就不是很明顯。 第三個需要觀察的就是考慮到我們對銀行監管的加強,監管當然主要是說銀監會的工作,銀監會會發展出很多觀察的指標,銀監會也面臨很大的問題。 我們有了法律和制度的約束以后,銀監會有多大權利到銀行執行這樣的規則和法律,這個是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但是更重要的是對銀行監管的問題也存在市場監管的問題,不管是政府或者是監管當局的監管,其實市場對于銀行的監管可能也是十分重要,比如說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對市場本身有多大監管的能力,存款人對銀行有多大監督的能力,這個可能涉及到存款保險制度的問題,存款保險制度可以保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我們知道保險一般是保一定的量,如果這樣的體系引進來以后,可能一些存款人會考慮哪一個銀行風險會大?哪個銀行風險會小?這些市場對銀行的監督可能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方面。 最后一個需要發展的是,我們考慮比較集中觀察的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一個問題,在制度上、產品上的創新和發展,很多產品的問題我們討論了很多,我自己本身也不是特別懂,但是其中體系有很大一塊還是需要發展和創新的,就是銀行部門如何面對大量的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現在我們知道,大部分的國有銀行提出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方面,做的不是非常好,很大程度上,一些比較小的比如說城市銀行和一些非正規的金融組織起非常大的作用,我們知道中小企業發展在中國經濟中會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這個過程中應該發展出提供金融中介的部門。 從這四個方面來說,我觀察銀行體系的發展,改革走到哪一步,我自己會看的比較多一些。 最后一點,現在很多人可能擔心,一是宏觀經濟增長的速度放緩,另外外資銀行進入以后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但是短期內風險不是非常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說我們現在國家本身還是對銀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一方面是國家持股還是非常多,另外一方面國家的財力還是非常強大,但是如果是有個別的問題在短期內也比較容易解決,如果有風險或者風險比較大恐怕是五六年以后的事情。 為什么這么說?大家看現在銀行的資產質量其實是在不斷提高,我們看到很多提高當然更多的是純量的調整,現在還不能完全下結論在質量上有非常大的改善,我覺得應該會有一些改善,但是以后面臨新的風險的時候會不會出現新的壞帳,這是值得考慮的,但是如果經過新一輪銀行的發展也可能面臨一些新的風險,比如剛才說新的產品會開發出來,中國的銀行業會大力的開放,可能非正規銀行的作用會更大,外資銀行起的作用也會更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不能非常有效的控制我們的風險? 給大家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今后幾年消費信貸發展的問題,消費信貸發展恐怕是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向,宏觀經濟中很多結構性的問題,比如說過度投資的問題和對外資需求依賴度過高的問題。 從銀行的角度來說,消費信貸顯然是一個非常新的熱點,因為大家在下一步國有銀行經過了新一輪的調整,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市場,包括一些中小銀行開始慢慢占領市場以后,他們都需要尋找新的成長點,新的成長點消費信貸是一個非常顯而易見的,在今后五六年可能中國的消費信貸會有長足的發展,現在可能占總的貸款余額10%多一點,如果是長足發展上升到30%、40%都不是奇怪的事情。 但是在這個快速發展中,我們可不可以控制風險。這在個過程中經過一個階段的發展以后,我們能不能有效的保持、控制風險的水平,如果是不能非常有效的控制風險,也許我們五六年以后面對的挑戰就會比較嚴峻,但是這意味著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對我們以后防范金融風險特別有意義,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黃益平先生的演講,我們這個議程的最后一個發言人有一些學術的背景,他是宋敏,來自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 宋敏: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來到這里談談商業銀行治理和改革的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屆的代表,我講的東西可能跟前面講者有一些差別,前面的講者從一些很具體的角度考慮銀行治理和銀行創新的問題,作為學術屆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框架性的東西,在這個框架下中國商業銀行的改革和公司治理的提高是處于什么位置。我也是想采取這樣的一個方法。我今天準備講三塊。 第一個是講一般性公司治理的問題,從概念上給大家提供一個框架。然后我們再考慮商業銀行的特殊性,它的公司治理有什么特殊性。最后在這兩個框架下討論中國銀行改革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一個幫助,思考金融改革的問題上有些幫助。 我們已經聽到很多關于公司治理的經驗和做法,特別是上海銀行 一些非常成功的經驗,但是我們說什么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我在這里給大家做了一個總結,比較傳統的公司治理問題是指股東和經理層的一種利益沖突,實際上是股東作為公司的擁有人,他的利益是股東的利潤最大化,但是作為經理層因為他控制了公司,他的擁有權和控制權是分離的,這時候經理就有更多的動機為自己的利益服務,這是比較傳統的公司治理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主要產生的背景是因為信息是不對稱的,作為經理階層控制的情況,他有大量關于公司內部運作的信息,而股東作為股權擁有人對公司日常運作信息了解得不夠,這樣在信息部對稱的時候,就產生了很多公司治理的問題,公司的經理可能不按照股東利益最大化進行運作。 更加全面的是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沖突,比如說是債權人(工人、中間產品供應商)更廣泛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光是考慮股東和股東的利益沖突,這就是公司治理理論發展的途徑,從最早期股東和經歷的沖突到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沖突,我們下面講到銀行的時候,我們想公司治理的問題實際上是更加廣泛的公司治理的問題,特別是對銀行來說,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沖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在上面的講者提到這方面可能少一點,一般性公司治理怎么解決這些利益沖突呢?一是增加股東股權利益控股度。在西方上市公司里面,股東是廣泛,很多中小股東,最后控股股東占有的股東度是非常小的 ,就出現沒有哪個股東真正控制企業,產生經理人控制企業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一種提法是還是要有一定的股權度。第二就是增長大股東,其他非控股股東通過博弈對公司治理有非常好的幫助。第三個就是增加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個董事會不光是代表控股股東,董事會應該有其他利益相關者,比如說債權人,特別是在日本、德國公司治理結構里面,很多董事會成員都時債權人,就是銀行的代表在董事會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這是比較廣義的公司治理的問題。 當然還有與業績掛鉤的高管薪酬,通過比較高的薪酬激勵他為公司服務,另外就是增加公司財務的透明度,公司本身可以采取這些措施達到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進,這些東西我們統一認為叫做公司治理的內部機制,公司本身可以通過改善這些機制來提高公司治理的問題。公司治理的結構還可以通過外部機制進行改進,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收購和兼并的市場,如果你公司做的不好,管理不完善、治理結構不好,產品可能就不夠有競爭力,這時候你的控股權就會被其他市場上的公司來競爭,所以這叫收購和兼并的市場。第二個就是有效的經理人市場。第三個就是競爭的商品市場,就是產品市場,如果產品本身比較競爭的話,對公司治理結構也是很好的促進,如果你做的不好的就沒有辦法生存下去,所以一個有競爭力的產品對公司治理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這樣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呢?比如說一個公司有比較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我們發現他的融資成本會比較低,反映在他的公司市場價格也比較高,股市對比較好的公司評價、估價就會比較高。給大家看一個圖,是按照內部機構和外部機構對公司治理的評價,我們把這些公司分成五組,第五組就是最好的一組,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他們的價值是對公司市值的評價,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公司價值明顯是在增長,最好這一組和最差一組差別在30%左右,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好市場會給他比較高的估價,這種高估價的情況融資成本就會比較低。 其他的一些因素,我這里也很快的列舉一下,比如說還有更好的公司業績和比較低的風險,最后考慮廣泛的公司治理結構會帶來利益相關者更為和諧的關系,債權人、工人都有比較和諧的關系,對公司的長期發展也是有非常好的作用。 第二部分,我想談的是銀行的特殊性,我們今天是談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有什么特殊性反映在公司治理有什么問題。大家都是銀行家、專家,我們知道銀行主要是作為資金集聚者和提供者,是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經濟體里是資金流重要的管理者,是有系統性的因素在里面,大家都很清楚。 第二點是說銀行對其他企業的公司治理也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剛才我提的在日本和德國這樣的公司治理結構里面,銀行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銀行可以幫助企業增加公司治理的水平。所以銀行本身的公司治理就非常重要,如果你本身治理不好的話,對其他公司治理的幫助和接近就會很少,銀行還有其他的特色,就是銀行信息的非透明化,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情況,跟其他的產品不一樣的地方在就是銀行本身是信息的生產者,我們對銀行貸款、存款很多因為信息部是很透明,所以很難進行監管。我們有存款人、客戶、監管者、社會、分散的利益相關者等等,另外銀行是高負債的企業。銀行還有其他的特殊性,銀行有政府提供的保護,這是一種社會效應和特殊性,我們知道任何政府都對銀行有一定的保護,比如說存款保險,比如說銀行倒閉了,政府會出來進行保護。 有了這個原因,政府也更多介入銀行的運作,銀行是被監管最多的一個行業,因為這些原因,市場的作用就相對比較弱,作為債權人,因為有存款保險和政府提供的保護,所以他們對銀行風險就比較不關注。所以銀行有更多的治理風險,同時銀行股東有增加風險達到資深的利益,犧牲其他利益相關者,特別是政府在這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利益相關者。 在這樣一些框架里面,我們就考慮中國國有銀行的改革經驗,為什么國有銀行遇到困難,政府作為國有銀行,國有銀行為什么在公司治理里面遇到很多問題,政府作為國有銀行的主人有多層目的,政府有很多深層次的目的,從銀行基本的策略就會有很大的問題,這樣的原因國有企業的軟預算也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實際上做的好不好,外在市場對他控股爭奪的力量是比較少的,同時銀行產品市場的競爭程度也很不夠,大家就可以判處為什么銀行治理問題,可能國有銀行治理問題特別的嚴重。 有了這樣一些背景,我們就考慮現在出路在哪?中國的經驗說明我們股份制和城市商業銀行還是非常成功的,就是在股權多元化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弱化了政府對銀行的干預,在傳統的國有銀行里,因為是百分之百國家擁有,國家政府肯定是考慮很多其他的目的,在股權多元化以后,對利潤的關注也相對比原來強很多,所以股份制銀行有更多關注利潤,同時又較少的政府干預,同時對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析中,我們發現有更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同時經理層的責任也比較大,我們在分析中發覺,相比國有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經理層的變化相同比較頻繁,如果利潤做的不好或者出現重大事故的話會被解雇,但是國有銀行這種情況就比較少。這樣的框架下,股份制銀行實際上是改進中國國有銀行很好的途徑,當然也反映在更好的業績表現上。 考慮的國有銀行的改革、考慮到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相對成功的經驗,國有銀行的改革現在也是走股權多元化的途徑,我們今天一致談的引進國外的股東,也是通過股權多元化達到改進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業績重要的途徑。但是引進國內投資者方面做的就相對比較弱,在銀行改革方面引進的多是外資,對內資引進的比較少,為什么不能對國內的投資者進行開放,當然陸先生說到,可能外資銀行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引進先進的銀行管理技術和產品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先開放給外資,然后再開放給內資投資者,這也是一個途徑。 第四點是我談的民營銀行的問題,所有的講者都沒有談民營銀行是不是允許進入銀行的競爭市場,實際上我們應該允許更多民營銀行進入中小企業的市場,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貸款,目前改革的框架下恐怕還得不到改革,國有銀行通過引進外資策略性股東,更多變化是在大型企業的層面,對中小企業可能還不會太關注,對廣大農村更是一個問題。所以在金融體系發展方面,允許民營銀行進入,會對中小企業和廣大農村提供一個很好的服務。 接下來就是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和有效性,我們應該增加監管機構的獨立性,目前來說,我們銀監會是從人民銀行獨立出來,相對來說獨立性已經增加很多,但是在比較發達的國家里,金融監管機構都是相對獨立政府其他機構的,有相當大的獨立權,如果增加這樣一種監管能力和獨立性的話,對保護銀行的穩定性會起很大的作用,在這樣一個提一下,我最后再提一些想法大家可以考慮,在我們銀行進一步改革引進外資銀行、民營銀行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很多制度建設的問題,比如說存款保險制,在傳統的國有銀行的框架下,大家知道最終國家會保護國有銀行的,國家作為最終保護人一定會提供保護。中小存款人就不會關心銀行的風險,現在更多的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進入以后,很大的問題就是將來銀行的風險,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存款保險的問題,這也是個問題。 另外就是信用體系的問題,信用體系現在是非常缺乏的東西,今天上午和下午都一致在談論信用體系的問題,信用體系的建立可能也需要政府起一定的作用,是有外部效力的部門 最后就是反壟斷機構,這在歷史的情況下是不存在的,原來大家都是國有的銀行,但是在將來民營銀行、外資銀行進來以后,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了,一個壟斷性的機構可能會損害其他人的利益,這些問題都要在銀行的改革中開始考慮,在市場真正完善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這些問題,由于時間關系,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宋先生,我們商業銀行的討論到此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