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仲
我國展覽業的發展有著 “轉軌”時期行業發展演變的深深烙印。本文試圖闡述在經濟轉軌時期中,展覽行業將以什么樣的方式演進,演進的目標將會如何,這會對我們“順勢而為”,推動現階段展覽行業的變革,很有幫助。
市場化
經濟轉軌時期管制趨于松動,非國有市場主體大量“涌現”,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政府的作用將向制定規則和對市場主體的服務、監督方向過渡。
在投資熱的帶動下,各地興建了大量展覽場館,展館的相對過剩導致展館利用率低下;組展方面,被批準的辦展主體加上未被準入但實際已經介入展覽業務的企業,數量十分可觀,這些都在客觀上導致競爭局面的形成。隨著展覽業市場準入的進一步開放,特別是外資的進入,展覽業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少數壟斷企業的定價能力將弱化。另外,價格雙軌制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也將在短時期內消亡。
這里想提一下重復辦展問題。實際上,“重復辦展”應該是競爭的必然結果。一般來說,有理性的私有部門是不會冒著巨大的風險,在相同題材的項目上介入與已經擁有成熟展覽項目的市場主體的競爭。而在有規模的品牌展覽出現以前,在展覽市場未經充分整合的情況下,競爭必然以“重復辦展”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展覽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政府的角色和行為對市場的健康發展十分重要。隨著體制改革的推進,政府在界定產權和對市場參與者的監督方面的職能將得到強化,從而確保市場交易在公平、有序的基礎上進行。近期,政府在展覽市場準入管理方面的舉措,如辦展資格審批制的取消,顯示了政府職能改革的未來方向。
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中國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政府對具體經濟事務的“熱衷”。表現在展覽業,就是各級政府對展覽活動的“偏好”。以政府部門為依托的展覽企業普遍存在預算軟約束的問題,對資源的浪費嚴重,從而導致資源被錯誤配置。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科學發展觀的深入人心,政府將逐步退出辦展領域。
展覽業市場化的過程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職能和管理方式的改變,對此我們應持樂觀態度。
民營展覽主體的發展
市場運行的根本在于市場參與者不依附于政府指令的自主決策,而私有財產是這種自主權的前提。轉軌時期,企業自主經營和對產權的界定將推動“市場”這一因素切實發揮作用,而且清晰的產權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可以預見,我國展覽業在產權方面將面臨變革。相信隨著準入壁壘的取消以及新一輪企業改制的推進,大量企業將從幕后走向前臺,其中自然不乏民營企業,新的產權交易及重組將悄悄展開。
由于計劃經濟時代資源大量集中在政府部門手中,在“轉軌”時期國有部門順理成章地承接了資源帶來的優勢,因而國有部門會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總的趨勢仍將表現為“國退民進”。這一過程有時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從而表現為轉軌時期國有經濟與私營經濟長期并存的二重經濟。
展覽業的情況將基本符合這種發展軌跡。展覽業的市場開放度不高,長期實行市場準入的政策嚴重制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但民營經濟仍然無孔不入地滲透到展覽業的各個層面,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不可否認的是,在展覽市場中,國有部門目前仍占據主導地位。但未來的趨勢可能是,展覽場館仍然主要以國有為主,這決定于展覽經濟的特點:場館一般難以靠自身的運營收回投資,其效應往往主要體現在對旅游、運輸、餐飲等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上,因而適于政府通過稅收的增加享受展覽帶來的好處。(目前從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收購、經營展覽場館的案例中,我們還沒有找到依托展覽經營的盈利模式)而展覽的組織、展覽的服務行業則將向以民營經濟為主的狀態過渡。民營展覽主體的增長勢頭將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
行業組織的產生
行業協會的原始作用是建立多邊信用約束機制,展覽協會應順理成章地擁有協調職能。展覽協會將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將取決于其組成方式。協會如果能通過信息服務、協調、自律等手段使展覽業出現公平競爭的良好格局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同時,成立協會也要堅決避免其潛在的負面作用,如過度政府化,協會成為“二政府”,或沉湎于排他性的限制競爭手段。因此必須堅決反對以既得利益者為主導制定的政策。隨著私營經濟的壯大,外資的進入,政策要考慮多方面的利益,其中還包括我國展覽業特別需要關注的參展商的利益。
國際化
經濟轉軌時期我國展覽業的發展實際上始終伴隨著國際化的不斷推進。特別是近年來,國際大的展覽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展覽市場,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品牌展覽會被移植到中國;中外企業合作辦展的模式在我國已屢見不鮮;中外合資展覽企業也司空見慣。出國展覽方面,企業從參加國外的展覽會開始轉向嘗試到國外自主辦展。
不過,我國展覽業的開放程度還有待于提高,在國際化方面仍然有進一步推進的空間。宏觀上看,國際化與市場化、法制化應該是一致的。加入WTO要求我們制定和遵循與其它成員國家相一致的游戲規則,也就是在管理上要體現法制化,法制化的重點又在于如何規范市場、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而不是維護過多的不必要的管制。從這個意義上說,行業自律將成為重要的行業協調模式,政府將在《行政許可法》的指導下通過法制化的方式保障展覽市場的開放、競爭和有序;對外資在市場準入等方面的限制也將逐步減少直至消失。國際化在微觀上的發展趨勢將主要表現在國際合作上。目前我們有許多展覽冠以“國際”二字,“國際”二字甚至成為特殊的審批標準。實際上,國際二字已被濫用,難以反映參展和參觀的真正國際化程度(internationality)。強調國際合作將有利于改變這種情況,類似中國貿促會與美國中小企業協會和IAEM簽署的合作協議就集中體現了國際合作的精神,值得好好落實。
專業化
展覽專業化的概念從宏觀上應該是指展覽業以專業貿易展為主導的發展方向,在微觀上是指從策劃到操作這些具體辦展過程的專業化。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要求專業化的展覽會與此對應。。中國目前受政府推動的大型展覽會雖冠以科技、工業等主題,但這些題目仍然顯得太大、太空泛,也不夠專業。
微觀操作方面,大批行政色彩濃厚的展覽都存在“目標多元化”的問題。追求轟動效應、宣傳效應與注重貿易效果之間雖然并不完全對立,但如何達到協調一致仍然是個難題。一般說來,即使是全球最著名的展覽會,組織者也很難從數字上量化各參展主體真正的貿易額。況且對企業來說,成交并不是參加展覽的唯一目的,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樹立企業形象、結識客戶或維護客戶關系越來越成為參加展覽的主要目標。相信在走過片面強調宣傳效果的彎路之后,展覽會將回歸到以強調展覽內在品質為核心的正確道路上,遵從展覽本身規律的專業化操作方式將成為展覽操作的主流。
展覽的專業化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不遜于規模化。展覽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breakeven),但一味追求展覽規模也可能導致“殺雞取卵”,欲速不達。規模是否合理,要取決于產業的規模、市場的容量等多方因素。合理的規模才應該是組織者追求的目標。抑制擴張沖動,保持展覽的高度專業化和最經濟的規模和品質,對組織者來說更為艱難。
(作者單位:中國貿促會展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