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中國入世的第4個年頭,2005年,隨著金融、保險和汽車等領域的深度開放,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又一個時代的早上,濃墨重彩的中國經濟畫卷正緩緩展開,2005是新的拐點,從上一個4年,到下一個4年。《21世紀經濟報道》2004年會12月21日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中國最優秀人群”一年一度風云際會的日子,每一個時代人物一起在這一天共同相聚,放眼中國經濟的下一個4年。新浪財經獨家直播了此次盛會。
我想這可能要從兩方面來解釋,一方面就是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另一方面要從媒體本身來看,一個經濟類媒體的讀者,剛才大家看姚林先生的數字,其實在中國財經類廣告的總量,其實按照版面加起來也不到20個億,19個億左右,但是實際上一個日報版面的總量起碼到4到5個億才能。但是現在加起來起碼有8到9個億的市場份額才能相應的活下來,但是一共才19個億的市場,一上來就占到8、9個億的話,基本上從市場邏輯上來說是不可能的,除非未來的市場穩定。否則的話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希望為了市場平穩的增長,剛才大家也看到那個數量了,每一年都有一個增長,我們實際上所期待的,就是一方面在總量的基礎上獲取一個大的份額,另外一個方面通過讀者的程度來看,會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所以我覺得從目前中國的市場份額上面,還不足以養活一個日報,因為養活日報還有可能,就是除非你拿到證監會的信息披露的報告表明,否則的話是很難養活一個真正以市場為導向的日報,除非你是為了掙錢,是另外的利益束縛。
另外一個,我講到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咱們中國為什么要看經濟行為,全世界都有兩種趨勢,他所有的立場、信息都是圍繞著以投資者為利益的,他的價值觀就是圍繞著投資者價值來展開的,所以他才會形成今天的地位。但是在中國從個人的社會職責和個人的價值上來說,事實上還沒有完成從一個消費者到一個投資者的轉變,大部分中國人還是在消費者這樣的程度上,成為一個投資者東西。所以你在中國要扮一個投資者的媒體,讀者的基數是不夠的,那么以投資者為主體提供一個核心的新聞,這是市場新聞,當然在中國證券市場實際上不是以市場為導向,所以說你對市場化信息的報道,以投資者為核心的媒體,是以信息披露為養活自己的手段。
所以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方面,還存在另外一種媒體,它是以決策為基礎的,比如說像《金融時報》這樣的媒體,它是增強決策力,大部分中國的領袖都可以看到金融時報,以此來增加自己的決策能力,這種決策能力不僅包括在投資上,還包括在對企業管理等這樣的一些數據上面,所以中國經濟媒體上是各種各樣的,所以你很難有一個同意的價值觀來判斷,所以說在中國辦媒體最大困難在這里,其實最大的樂趣也在這里,你怎么樣在中國轉型期一點點的變化,其實很多人的目的是不一樣。
比如剛才梁冬先生可能是為了快感,還有人可能是為了尋求正義,實際上還有很多下崗工人看這個報紙的目的,就是看為了某個企業要垮臺了,增加快感。或者看哪個企業要兼并了,他看的是商業倫理方面的目的。所以財經類和經濟類的讀者,他們的訴求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怎么樣操作在媒體上有一套自己的規劃或者自己核心的邏輯,事實上在經歷這么四年以后,這么領先的觀念和領先的技術都慢慢的被屏蔽掉,慢慢的消化。按照我覺得這樣的媒體還是稀缺的資源。所以我覺得至少在2005年,最近一兩年的日報得到很好的發展,非常從容的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在媒體當中把它做好,還是非常大的。但是從引導性來看,我們號稱是專業媒體的領導者,作為一個領導者媒體的角度來看,我們也是希望市場上會出現更多的媒體,因為這個市場的讀者還需要教育。我們是希望有新的媒體出現。比如說剛剛看的數據,像都市報的讀者占了500多億,但財經類的媒體廣告還不到20個億,我相信在8年、10年以后財經類的媒體廣告有100個億應該是值得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