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環渤海地區合作機制會議,在該地區地處京津走廊、環渤海腹地的廊坊市舉行。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商務部有關負責人,環渤海地區七省市區政府省級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建立地區合作機制,加快經濟一體化步伐,推動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之良策。
6月26日,龍永圖出席環渤海地區合作機制會議
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區域競爭正在出現新的格局,大都市圈之間的分工、合作和競爭,將決定21世紀全球競爭的格局,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環渤海地區,是日益活躍的東北亞經濟區的中心部分,也是我國亞歐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居我國與亞太地區東西往來,南聯北開的樞紐地位。不僅具有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科技教育人才資源豐富之優勢,而且面臨國家振興大東北、開發大西北、外商投資北上、奧運經濟拉動等諸多難得歷史機遇,有望成為我國經濟板塊乃至東北亞極具影響力的經濟隆起帶。因此,加快推進區域經濟整合,積極參與國內外分工和競爭,使環渤海地區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主動加速崛起,已成為該地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迫切愿望與要求。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就提出“環渤海經濟圈”規劃,2001年10月,清華大學兩院院士吳良鏞主持的“京津冀北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由建設部組織100多名專家通過論證,提出京津為兩核、唐山保定為兩翼、廊坊為腹地、涉及環渤海部分地區一體化的規劃設想;2004年2月12至13日,國家發改委召集京津冀發改委在廊坊達成加強京津冀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廊坊共識》;2004年5月21日,在北京召開的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山東環渤海七省市區領導同志參加的“環渤海經濟圈合作與發展高層論壇”達成三點共識:一是建立環渤海合作機制,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一體化;二是召開五省二市副省級會議,正式建立環渤海合作機制;三是鑒于河北廊坊的區位優勢,將合作機構的日常工作班子設在廊坊。作為落實“5·21”北京共識的一項重要舉措,召開了這次由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擔任主席,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負責人、環渤海地區五省二市政府副省級領導及政府副秘書長、商務廳、研究室負責人等參加的環渤海七省市區會議。重點圍繞建立環渤海地區合作機制、合作機制計劃在2004年開展的主要工作以及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磋商,達成《環渤海區域合作框架協議》。
環渤海地區合作機制會議6月26日舉行
會議認為,建立行之有效的區域協調機制,是加強區域統籌管理,自覺進行互補協調,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條件。長三角有市長聯席會議,珠三角有9+2合作論壇。會議認為建立環渤海區域經濟合作聯席會議,對于推動環渤海經濟圈區域內外以及東北亞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環渤海經濟圈經濟、社會、生態、人口、空間一體化至關重要。有利于在遵守平等合作、互補合作、互利合作、市場合作四項原則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在市場開放、規劃協調、資源共享、產業分工、擴大開放等方面的潛能,加快在交通、能源、信息、產業、內貿、外貿、旅游、勞務、科技、生態十個方面的實質性合作,并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擴大合作領域。以此,為環渤海地區各省市自治區政府要員、企業領袖、專家學者提供一個高層次、有組織的磋商機制和開展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會議認為,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架構體系是推動機制運行的重要手段,本次會議商定成立3層組織架構,負責推進合作發展。第一層架構是確立由各省省長、直轄市市長、自治區主席擔任環渤海合作機制輪值主席,每年舉行一次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決定區域合作重大事宜。第二、三層架構建立是政府副秘書長協調制度和部門協調制度。明確環渤海區域經濟合作聯席會議接受國家有關部委指導,對外聯絡由博鰲亞洲論壇負責,各省市均設專門的聯絡機構和聯絡人員;鑒于河北廊坊具有內環京津,外環渤海的優勢,環渤海區域經濟合作聯席會議日常工作聯絡機構設在廊坊是合適的。
6月26日,龍永圖出席環渤海地區合作機制會議
會議還就環渤海合作機制2004年的主要工作作出安排。 8月下旬在河北廊坊舉辦環渤海東北亞合作論壇和環渤海五省二市省市長聯席會議,屆時菲律賓、馬萊西亞、日、韓等國前政要將應邀參加會議。下半年,還將會同國家有關部委,相繼召開交通無障礙、旅游無障礙等專項會議。組建環渤海國際合作專家委員會、環渤海國際合作企業家委員會,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走向深入。作為合作的重要載體,2005年春季,環渤海地區各省市將組織企業家參與由廊坊舉辦的首屆環渤海商務節。
|